在宇宙中,褐矮星是一类非常有趣的天体。它们的目标原本是成为恒星,但由于质量不够大而无法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最终只能沦落为黯淡的气态天体。于是,褐矮星又被称为「失败的恒星」。
那么,由星云坍缩而成的星体究竟需要多大的质量才能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呢?来自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Trent Dupuy和夏威夷大学的Michael Liu两位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得出了答案。他们在近日举办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30届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新发现。
通过研究凯克天文台、加法夏望远镜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对31个双星系统(成员为褐矮星,或低质量恒星)的长期观测,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要避免沦为失败的恒星,星体的质量至少为木星质量的70倍。这一数值比原先预测的木星质量的75倍略小了一点点。
之所以选择双星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褐矮星非常黯淡,如果单独研究的话并非易事,而对于双星系统来说,在确定了它们运行参数和质量中心后就能更容易地计算出它们的质量和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褐矮星的质量上限得到了确定,但是其质量下限尚不清楚。这也就使得区分褐矮星与气态巨行星的界限依旧非常模糊。
未来,随着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或许能够找到更为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