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
宇宙、壮丽的星空,长久以来都吸引着人们抬头仰望。也许是孩提时的数星星比赛,在小小心灵播撒下好奇的种子。也许是人类征服地球的脚步太快,头顶的无垠星海却越发神秘。
我们身处的地球家园,不过是茫茫宇宙的沧海一粟。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疆界,也越发想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1492年10月11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在大西洋上漂流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跨越500多年,人类的航天器也首次抵达
太阳系中的“新大陆”——由成千上万冰冻天体组成的柯伊伯带。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
如今,人类的深空探测器已经掠过太阳系内的遥远角落,望远镜可以看到数亿光年以外的世界,探测更为幽暗的天体。科技的发展更加激励了我们探索太空的雄心,人类用双脚丈量太空不再是梦……
就在近日,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航天器首次揭开柯伊伯带中冥王星的神秘面纱,这个遥远的外太阳系天体,从原本只在天文望远镜中才能看到的暗淡小圆点,变成人们心目中的“萌王星”。7月23日,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为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颗位于遥远的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地球的表兄弟”,甚至引发了关于外星生命的畅想。
同样在7月,我国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开始铺装反射面面板,它将成为人类
探索宇宙的又一“观天巨眼”。
4月,我们和星空有个约会,让我们带着儿时的梦,与科学家们一起翱翔神秘太空。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遨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在2003年、2005年分别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太空热”,一些航天大国正积极准备重返月球和在不远的将来登陆火星。“神舟七号”的发射也尤为引人注目……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但太空探索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越科学技术的范围。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人类在其童年时代就梦想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向茫茫的宇宙。人类的这种恋天的情结和执迷太空探索的动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一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太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未知领域,对人类的求知欲有强大的吸引力。二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的勇敢精神。
的确,在太空探索中挑战生命极限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心理和精神因素在人类太空探索中的激励作用,但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和目的植根于人类不断拓展其生存空间的本性之中,而这一本性归根结底又是由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决定的。
原始人类在采集经济时代是靠大自然的恩赐生存的,他们往往集居在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野果可以果腹的地方。当他们把这一地方的野果采尽,就转移到新的地方。同样,在农耕时代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要不断地迁移、拓荒。资本主义在早期为了寻找原料和市场通过航海完成了地理大发现,从此人类的足迹从陆地到海洋,遍及全球,形成了现代世界的版图。
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趋势现在仍在继续之中,不过同以前相比面临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关头。如果说以前人类可以通过迁移和地理大发现解决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现在则无地可去,因为整个地球和生物圈都纳入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已开发殆尽。看来,人类要再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只有开发太空和宇宙了。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在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威胁下,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人类在反思以往社会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发现,我们虽然创造了现代文明,但把社会引入了不可持续的死胡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科技革命虽然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加快了资源消耗的速度,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耗尽的时日离我们越来越近。
开发太空不仅能解决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还可以通过建立太空工厂、太空移民解决环境、人口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永续生存问题。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地球和所在的太阳系都有其产生和消亡的历史。既然现代科学告诫我们,总有地球资源完全耗尽,地球变得根本不适于人类居住的那一天或迟、或早地到来,人类作为一个智慧物种,就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变的准备。俄罗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要想永生,就得飞离地球。
太空探索对社会的影响
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使社会和宇宙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宇宙因素通过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进入社会,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妨把太空探索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称为社会的宇宙化。当今的社会宇宙化是全面而深刻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面貌。
首先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宇宙化。太空探索扩大了科学研究的空间,在传统的基础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空间科学群,即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空间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分支学科。空间科学是利用航天器研究发生在太空和从太空观察到的各种自然现象。空间科学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视野,给人类带来了从传统科学得不到的新知识、新观念,为人类认识宇宙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道路。
科学实验的宇宙化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等航天器在微重力、超洁净、无污染的环境里进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器,由于惯性离心力与地球引力平衡产生的微重力条件使科学家得以观察和研究被地球引力效应掩盖的现象和过程。
此外,利用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综合环境因素还可进行太空育种。经过太空飞行的农作物的种子,其生理和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能选育出产量高、营养成份大、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优良品种。宇航员们还在空间站与航天飞机上提取出在地面很难提取的哺乳动物的特殊细胞和蛋白质,从而为太空制药开辟了道路。
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宇宙化为生产的宇宙化创造了条件。生产宇宙化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宇宙过程和现象,以及同开发宇宙有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的宇宙化目前受相关技术的限制成本高昂,尚处于探索阶段,但空间技术带动通信、交通、气象、资源探测、甚至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日益凸显出来。
以太空探索为目的的航天业不仅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本身由于商业化而成为充满商机的“宇宙产业”。据国际宇航组织推测,21世纪初是全球人造卫星需求的高峰期,全球市场每年将有220颗人造卫星和40~80枚大型火箭,价值1000亿美元的需求量。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从事代行发射国际商业卫星的业务,已从中获取相当的经济效益。
宇宙因素随着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在收听的天气预报,收看的卫星电视节目,使用的手机和各种交通工具上的卫星位系统都是由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传送的。如果没有太空探索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很难想像现代人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
太空探索和宇宙观的深化
宇宙观是研究人类、地球和宇宙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和宇宙的命运的学问。宇宙观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随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特别是对宇宙的科学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化。这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宇宙观中两个“中心论”,即“地球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演变上。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思想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后经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精密加工转换成一套系统的地心说的天文学理论,即地球为球形,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转动。这一学说虽与科学事实和天文观测不符,但因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和世界的宗教教义,在天文学中统治长达15个世纪之久。
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对地心说提出质疑,认为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后来
伽利略的天文观测一起最终破除了地心说,地球就从居于宇宙中心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
白尼创立的日心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基本的发现之一,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端。哥白尼的日心说虽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受当时科学水平和思维方式的限制仍致力于寻找宇宙的中心,并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天文观测表明,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亿颗之多,且位于银河系旋臂之一的外边界。太阳既不是银河系的中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在现代宇宙膨胀模型看来,宇宙在大爆炸以后是一个不断膨胀的球面体,在这样一个处于动态的球面上寻找一个中心点无疑是徒劳的。
以地心说为代表的天文学中地球中心论在大量的天文观测和科学事实面前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但地球中心论的影响还存在,例如在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道《增长的极限》。该报道指出决定和限制全球发展的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污染5个基本变量;这5个变量的增长是有极限的,而这个极限又是由有限的地球空间和资源决定的。很明显,《增长的极限》只看到有限的地球资源,忽略了太空中蕴藏的各种丰富的资源。如果从开发太空的角度看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可以突破地球的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球中心论的影响至今还存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例如在太空探索中我们往往以地球为参照物,用仅适用于地球的某些特殊规律来解释其他天体和宇宙现象。一些外国学者对根据地球上的生命发展模式探寻地外生命提出质疑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
地球中心论的思想在人们中间之所以这样根深蒂固,在于人类与地球的特殊关系:我们源于地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靠地球为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只有当太空探索和宇宙开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人类对地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时,地球中心论的思想才能逐渐得到以克服。
太空探索和航天技术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地球、生物圈扩展到太空和宇宙。在宇宙范围内,人类中心论是表征地球上的人类文明与其他星球上的地外文明之间关系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回答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物和地外文明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些人,大多是天文学家,认为存在地外文明,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用各种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和接收来自宇宙的各种无线电信号以搜寻地外文明。虽然至今仍未找到有关地外文明存在的信息和证据,但他们仍坚信,既然地球上的生命是按照一定物理过程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且这种物理过程对整个宇宙都是适用的,那么在地球发生的事情在别处也能发生。
另一些人,大多是生物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和智慧生物是一个超自然的奇迹,是在极偶然和极不可能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可能在宇宙中重现。在肯定或否定地外文明都没有充分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信其有,那么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决心就成为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的一个强大动力。如果信其无,就等于承认生命和智慧纯属奇迹和偶然,无法同宗教划清界线。其实,肯定和否定地外文明的两种观点并存对太空探索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双方在寻找各自证据的过程中都可能有重要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
太空探索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人将人类进入太空与生命脱离海洋进入陆地相比,人类进入太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起点,人类不仅仅是改造地球的地质力,还将成为改造地外天体的宇宙力。
太空探索中的离奇事故
宇航员落到森林里,担心自己被狼吃掉;飞船在发射过程中竟然被闪电击中……诸如此类的离奇故事绝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在人类航天史上,即使是计划最周全的任务,也有可能遭遇一些突发事故的困扰,有时候这种事故甚至会接踵而至,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很多事故中,宇航员竟然全都幸存下来了。
“进步M-34”飞船和“和平”号对接
地球上的交通事故非常常见,太空里的飞船偶尔也会相互碰撞。1997年,“和平”号上的宇航员尝试让它与补给船“进步M-34”对接。但这次任务并非自动对接,为了减少以后补给任务的费用,机组人员想通过这次任务练习手动操作。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显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行:两船未能顺利对接,“进步M-34”撞上“和平”号遥感舱一侧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电池板撞了一个大窟窿,并把该舱的气密密封撞裂了一条缝。机组成员听到“砰”的一声,并听到舱压减小发出的嘶嘶声。不过幸运的是,3名宇航员赶在舱压降到危险值之前从该舱逃走了。
阿波罗12号
都说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但阿波罗12号上的宇航员肯定不会同意这种说法。第一次月球登陆几个月后,宇航员彼得·康拉德、阿兰·比恩和迪克·加顿开始再次登月。发射过程中,他们乘坐的飞船竟然被闪电击中,而且是在20秒里被击中两次。飞船上的很多系统失灵,宇航员为此等待了5分钟,以确定是不是需要重返地球。
围绕地球几圈后,控制中心最终确定飞船上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被击毁,他们这才得以继续登月之旅。幸运的是,他们成功登上了月球。
虽然阿波罗12号的月球登陆任务进展顺利,但是重返地球的过程却有点疯狂。阿兰·比恩发现,重新拥有重力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在他们的指挥舱落入大海之际,一部相机从存储间飞出,在舱里弹来弹去,结果砸在了比恩的前额上,导致他失去知觉,被砸成脑震荡,前额缝了6针。
上升2号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把搭载两名宇航员的“上升2号”飞船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前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一名宇航员,即飞行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成为离开飞船,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人。虽然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它差点演变成一场灾难:前苏联忽略了真空环境对列昂诺夫身穿的太空服产生的影响。
离开飞船12分钟后,这位宇航员发现他因太空服膨胀得太厉害,竟无法通过舱门返回舱内。前苏联人只好关掉电视,因为他们担心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最后列昂诺夫不得不打开太空服上的一个阀门,放掉部分气体,才得以顺利返舱。回到舱里后,列昂诺夫和他的副驾驶员又差点关不上舱门。当时的报道并未提及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期间遇到的任何麻烦,但是这位宇航员事后透露,12分钟的严酷考验惊险不断,令他汗流浃背。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假如太空行走过程中出现难以收拾的严重情况,列昂诺夫将服下他随身携带的一粒自杀毒丸。
事情还没结束。列昂诺夫和贝拉耶叶夫安全返回舱里后发现,他们竟因太空舱里的空间太小,无法重新坐到驾驶座椅上。重返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他们偏离了既定航道,最终被迫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度过了一晚上,而太空舱门在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冲击力太大,结果被撞飞。他们只得全副武装,奋力保护自己不被野狼和熊吃掉。尽管救援人员借助直升机确定了宇航员的位置,但是由于林木太茂密,直升机无法降落,直到第二天二人才被成功救出。
阿波罗联盟试验计划
宇航员执行一项太空任务前需要进行数百次练习,认真学习,牢记必要的程序。但是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阿波罗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就遇到了这种麻烦。
那是1975年,第一次美苏联合太空飞行任务顺利完成。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开始返回地球,然而他们的重返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忘了把反应控制中心的一个转换开关移动到正确位置。突然驾驶舱里充满了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在一名宇航员把防毒面具发给大家前,宇航员文斯·布兰德就已失去知觉。最糟糕的是,头锥部位的一个袋子(用来充气,让落入水中的太空舱头朝上)失灵,致使太空舱坠落大海后上下颠倒!
机组人员唐纳德·斯雷顿在他的自传里透露,返回舱里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多得足以杀死所有成员,尽管这种情况很危险,但3名宇航员在医院住了几周后,最终都恢复了健康。
太空探遭遇UFO:航天员披露惊天秘闻
2008年7月,一个惊天秘闻传遍全世界——
曾在1971年乘坐“阿波罗14”号飞船登陆月球,成为全世界第6个登上月球、现年77岁的前航天员埃德加·米切尔在接受美国“克朗”电台节目主持人尼克·玛格里森采访时透露:
当年他从月球返回“阿波罗14”号太空舱时,竟遭遇了外星人!
而米切尔在离开NASA后,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个抽象科学协会,专门研究各种超自然事件。根据该协会的调查发现,从20世纪40年代起外星人就曾多次与人类接触,但美国政府却一直将这些秘密隐瞒了70余年。
米切尔声称,当时在月球他有一种被某种东西注视的奇怪感觉,仿佛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产生了一种心灵的接触。米切尔表示:“我确实在太空中看到了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
埃德加·米切尔的观点一经披露,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
7月22日,NASA发表声明表示:“NASA从来没有跟踪过不明飞行物。并且,NASA也从来没有掩盖过在地球上发现外星生命或者在宇宙中发现外星人的事实。米切尔博士是伟大的美国人,但是在有关外星人这件事情上,我们和他的观点却不一致。”
而米切尔关于阿姆斯特朗等其他航天员也在太空与UFO发生过遭遇战的言论,在航天员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人类历史上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保持者、俄罗斯资深航天员列昂洛夫2008年7月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些传言都是毫无根据的。
列昂洛夫当天针对这篇采访文章指出:“我本人从未遇到过外星生物,也从未从美国航天员口中听说过类似的经历。”
他表示,如果真有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是传言也会在航天员当中传播开来,但事实上从未有人说起过这种事。
俄罗斯另一名资深航天员根纳季·帕达尔卡对列昂洛夫的说法也表示赞同。帕达尔卡说,在工作中他从未碰到过难以解释的现象,也未遇到过不明飞行物。
惊心动魄的接触档案
不过事实上,航天员太空“约会”UFO,确实一直是传闻不断,撩人心弦。
根据资料记载,美国和苏联的航天器在出发、登陆以及返航时,在飞船的周围均出现过UFO“护航”的身影。
1963年5月,美国“信心”号飞经水星进行科学考察。在绕地球做最后一圈飞行时,航天员戈登·库珀少校看见了一个形如圆盘的、发暗绿色光的飞行物,朝太空船飞来。
由于该飞行物自东向西飞,熟悉太空飞行器的库珀立即判断出,这个飞行物不是人造卫星,因为人造卫星是不可能这样飞的。
当时“信心”号正处在澳大利亚的马奇控制站上空,该站的200名工作人员都看到了它。
而且,善于抢新闻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先后两次播送了这一航空器遭遇UFO的消息。而美国当局却禁止库珀再谈论此事。
20世纪末,已经成为太空英雄的戈登·库珀终于冲破禁令,在一次接受新闻记者采访中再度重申,他确曾亲眼目睹过疑似外空
飞碟的UFO访问地球。
他告诉记者,他在1963年5月参与对水星的探测计划,驾驶“信心”号飞离地球轨道时,以及在两年后驾驶“双鱼”号再度进入太空时,都曾见过UFO飞向地球。
令人感兴趣的是,库珀公开声称:“其实很多航天员都见过飞碟,只是(美国当局)不让说。”
1963年6月16日,苏联发射的“东方6”号发射升空,飞船载着人类第一位女航天员瓦朗蒂娜·捷列什科娃。
“东方6”号承担的任务是,与早两天升空的“东方5”号实行太空对接。就在对接进行过程中,一个椭圆形的UFO飞过来,并且围着对接中的两艘飞船绕着圈子;先接近“东方6”号,后又靠近“东方5”号;几分钟后,才“依依不舍”地飞走,但已经让航天员吓出一身冷汗。
1964年4月8日,“双子星”号在绕地球轨道进行第一圈飞行时,雷达屏幕发现四个UFO围绕着飞船飞行:一个尾随“双子星”号后面,两个在上方飞行,一个在下方飞,团团围住了“双子星”号飞船。后来,UFO忽然改变了航向,瞬间在太空中消失。
1965年6月4日,美国航天员麦克·德维特和爱德华·怀特乘坐“双子星4”号,沿地球轨道飞行到夏威夷以东方位时,看到一个卵状发光体向飞船飞来。
当UFO开始绕飞船飞行时,麦克成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
几分钟后,“双子星4”号又在加勒比海上空看到两个类似的飞行物,麦克也进行了追踪拍摄。
返回地球后,麦克将照片递交NASA。经专家论证,照片是真实的。至于照片上拍摄到的UFO是什么?当然是语焉不详了。
而NASA也公布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1991年9月的一次飞行中拍摄到的一段奇怪的录像,并在著名的科技电视节目“探索·发现”中播放。
光点起初以缓慢的速度在黎明前地球的背景前移动,然后突然向画面右上方做接近90度的急转弯,向远离地球的方向加速飞离。
NASA无法判断光点是什么物体,但可以确认那个空域当时没有人造物体飞过。此外,“发现”号拍摄到的光点转弯后的移动速度极高,没有任何人造飞行器可以达到。
“阿波罗”飞船接连遭遇UFO
当然,最著名的就是UFO与“阿波罗”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了:只要“阿波罗”号一出现在月球轨道,总会有神秘的飞行物体出现,是“护送”还是“欢迎”,抑或“监视”?也许人家清楚,而地球人一直没有弄明白。
当年,“阿波罗10”号在离月面110千米的地方,突然有一个不明物体飞升,接近他们,这次遭遇被拍下了纪录片。
1969年7月19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三名航天员在奔月途中,也看到前方有个不寻常物体。起初他们以为是“农神4”号火箭推进器,便呼叫太空中心确认一下。谁知太空中心告诉他们,“农神4”号推进器距他们有9000千米远。
航天员用双筒望远镜看,那个物体呈L状。阿姆斯特朗说:“像个打开的手提箱。”他们再用六分仪去看,又像个圆筒。
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说:“我们也看到数个小物体掠过,当时有点振动,然后,又看到这较亮的物体掠过。”
几天后,当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艇做最后系统检查时,再次目击到两个UFO。其中一个较大且亮,速度极快,从前方平行飞过后就消失了,数秒后又出现。此时两个物体中间射出光束互相连接,然后分开,以极快速度上升消失。
更著名的就是,随后这两名航天员在月球降落后,所看到的巨大的不明飞行物了。
1969年11月20日,“阿波罗12”号航天员康拉德和比安在登陆月球时,也发现了UFO。
1971年8月“阿波罗15”号、1972年4月“阿波罗16”号、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等等的航天员都在登陆月球时,见过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UFO。
反正航天员在欣赏太空美景时,一不留神就会有意外“收获”:UFO总是“陪伴”他们,共度“太空之旅”。
各方众说纷纭
“阿波罗”号接连在空中遭遇UFO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以至于有关方面和当事人不得不纷纷出来表态。
科学家盖利曾说过:“几乎所有航天员都曾见过UFO。”但大家表示惊诧和怀疑时,这个说法却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1973年,NASA第一次公开了登月任务的一些结果。在一份秘密声明中,NASA称,所有25名参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航天员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过UFO。
第6位登月的航天员爱德华说:“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们来自何处?”第9位登月的航天员约翰·扬则说:“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确定的事。”
1979年,NASA前任通讯部主任莫里士·查特连称“与UFO相遇”在NASA里是一个平常事,并说:“所有宇宙飞船都曾在一定距离或极近距离内被UFO跟踪过,每当这种情况发生,航天员便和任务中心通话。”
数年后,阿姆斯特朗也透露了他当时目击UFO的一些内容:“它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都被警示过,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说,它们的宇宙飞船比我们的还优异,它们真的很大……”
美国前登月计划负责人韦赫·冯布朗生前称,数次“阿波罗”登月任务都遭到某种地外神秘力量的监控。
于是,一种阴谋论观点认为,人类所有“载人登月任务”在30年前突然中止,是出于对在月球上存在的外星力量的恐惧。
阴谋论者认为,月球是外星智能生物研究地球的最好平台,它距离地球不算太远,并且月球的一面永远面对地球,这意味着外星生物可以安全地栖身在月球的另一面。
UFO专家则称,月球黑暗的另一面有好几个外星生物基地。日本天文学家也在月球表面拍摄到好几个500米~1000米长的黑色物体,它们以Z形的运行轨迹快速穿过月球表面。
专家破译太空UFO
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太空遭遇UFO不仅让公众大开眼界,也使得各路专家有了大显身手的良机。于是,一些言之凿凿的
ufo事件也有真相大白的机会了。
2004年3月18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NASA发射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研究火星大气时意外地拍到了一张从火星上空飞过的不明飞行物的照片。
事实上,“勇气”号探测器捕捉到这个画面非常偶然,因为虽然已经在火星上着陆几十天了,但它真正将镜头对准天空的时候很少。可是这一次,当“勇气”号上的全景照相机的绿色滤光器观察火星天空、研究火星大气时,这位“可以滚动的地质学家”获得了意外之喜,捕捉到了正穿越火星桃色天空的“条纹”。
NASA的科学家称,这个“条纹”也许是当时火星天空中最明亮的物体,它有可能是从另一颗星球表面上看到的第一颗流星。如果这个不明飞行物不是流星,那么它极有可能会是仍在绕火星运转的七艘被废弃的宇宙飞船中的一艘。
从不明飞行物的运行轨迹看,科学家认为,它不是苏联火星探测器“火星2”号、“火星3”号、“火星4”号或“火卫一”,也不是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水手9”号,那么只剩下“海盗1”号和“海盗2”号两艘探测器。而这两艘仍在轨道中飞行的探测器,都有可能会产生像“勇气”号看到的飞行如此之快的运动轨迹。
不过,因为“海盗2”号的极轨道运行方式符合该不明飞行物南北方向的飞行轨迹,因此科学家认定,如果不明飞行物真是被废弃的人类航天器,那么它极有可能是“海盗2”号。
当然更著名的破译UFO事件,是媒体广泛报道的NASA揭开“阿波罗16”号遭遇UFO事件之谜。
1972年4月27日“阿波罗16”号从月球返航时,航天员约翰·扬、托玛斯和杜克捕捉到大约4秒的被描述为“带有圆顶的碟形物体”的一个发光UFO。
图像是由一个16毫米摄像机以每秒12帧的帧速从“阿波罗16”号服务舱的窗口拍摄的,UFO出现了大约50帧。
UFO当时看上去好像离月球很近。随着摄像机移动,UFO曾一度移出画面;当摄像机移回时,UFO又进入到画面中。
2005年初,一个由约翰逊航天中心图像科学与分析小组的伯利尼领导的专家组完成了一项关于该UFO的调查报告。
他们最初使用影像资料的拷贝,后来为了分析细节对原始影像做了高解析度数字扫描。
他们将图像稳定以修正摄像机晃动,并将若干帧排列在一个序列内。他们发现那个不明物体相对月球有轻微的位移,这是由于摄像机轻微晃动导致的视差以及物体离摄像机很近造成的。
最后,这个小组公布了令世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所有对证据的分析都与下述结论一致:‘阿波罗16’号所拍物体其实就是航天员舱外活动反光灯及其悬臂。照片记录中没有证据表明有其他可能。”
太空遭遇UFO,还有多少真相可以被揭露?还有多少谜底能够被揭示?就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着航天员的开口坦露、有关当局的公开秘密以及各国专家的携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