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一直幻想着永生不死,但是没有人能逃过命运的捉弄,都一个个离去了,霍金预言:
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但是他的预言能信吗?他预言了那么多 有一个实现了吗?俄罗斯富豪也不想死,就开始研究人类永生不死的秘诀,他能成功吗?离2045年越来越近了,人类的科技能达到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这个超前预言吗?我觉得,这还是差了很远的,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永生不死的条件,比如他们说的把思维储存在电脑里,这也不太现实,即使到2045年,人类永生不死的梦想还差多远呢?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
2045年打造“永生不死”之身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力支持,已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报名参加。
“俄罗斯2045”的设想源自于2002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时间机器》。这部影片讲述,青年工程师亚历山大乘坐自己制造的时光机器来到80万年后的地球,发现在经历了月球破碎、冰河时期等大浩劫后,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也已经分化成了生活在地面上和地底下的两个种族,人类的科技几乎消失殆尽。不过,亚历山大在一个山谷里遇到了全息“虚拟人”沃克斯。“他”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拥有人类的感情和记忆,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靠核能驱动的大型数据库。亚历山大曾经在21世纪的纽约图书馆见过沃克斯。也就是说,沃克斯目睹了几十万年中人类的毁灭和重生,堪称“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将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2020年),打造出可以通过人脑进行遥控的机器人;第二阶段(到2025年),将已去世的人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让其生命在机器人身上得到延续;第三阶段(到2035年),研发出可以存储人的全部性格和记忆的“人造大脑”,当一个人去世后,可以继续他的生命;第四阶段(到2045年左右),最终打造出“虚拟人”,即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但没有肉体的全息影像,它将像《时间机器》中的沃克斯一样成为“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的终极目标是在2045年左右,实现将人类的思维移植到机器人上,由此打造人类的“不死之身”。而现年61岁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库兹威尔更是爆出惊人言论。他于2012年7月撰文说:在未来20年里,纳米技术将取代人体许多重要器官,科学家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库兹威尔说:“我和其他许多科学家都相信,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里,我们将有能力对人类这款还属于‘石器时代’身体的‘软件’进行重新编程,以使我们停止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纳米技术将确保我们一直活下去,直到永远。”
库兹威尔以成功预测多项发明的诞生而著名,他做过的其他重要预言还有:纳米机器人将取代血细胞,其工作效率将提高几千倍;未来25年里,我们在奥运会上可一口气跑完15分钟的短跑冲刺,可深潜4小时不用换气;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今后只要送到医生那里进行一个小手术就行了,纳米血细胞机器人可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纳米技术将大大拓展我们的心智能力,我们将具有在几分钟之内就写出几本书的能力;如果我们想进入虚拟现实模式,纳米机器人将关闭我们的大脑信号,然后将我们带到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全息图可随时进入我们的大脑,为我们答疑解惑……
库兹威尔的这些预言乍听起来并不现实,但他指出,事实上,这些预言都基于以下事实:人类对基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加速。他在其著名著作《奇点临近》中写道:技术水平上升一倍所需要的时间正在不断缩短。这是一条指数级增长曲线,当抵达一定的临界点后,技术水平的上升将呈现井喷式加速,原本需要20年才能达成的技术进步,将只需要10年、5年,然后是2.5年、0.75年即可实现,如此不断加速。他认为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一临界点附近,我们即将迎来一轮急剧的技术进步加速阶段。
库兹威尔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变成了电子人,我们拥有人造的四肢和器官。”
人工组织替换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
医学研究的发展,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延年益寿的希望。
如果上述两则消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建议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或许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那里是凯文·沃里克的办公室。沃里克是英国雷丁大学的控制论教授,被人称为“身体黑客”,以将传感器和射频芯片植入自己的身体而著名。在他的办公室里,你将看到几辆微型赛车——这些赛车是如此之小,即使当作你8岁时的生日礼物也会令你感到失望。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玩具车,当它们驰骋在老鼠的大脑里时,可以影响和操纵老鼠的大脑意识。在沃里克看来,未来人类的身体真的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身体不过就是大脑活动的工具而已,他甚至预测大脑本身也并非不可替代。
医学研究的前沿科技,从人工心脏到干细胞研究,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延年益寿、“永生不死”的希望。以下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心脏的再生与康复
十年前,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只能在医院里延续他们的生命。而如今,可装在背包里的6千克重的人工心脏泵取代了原先重达180千克的人工心脏泵,使得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55岁的意大利人彼得罗·佐泽托,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前依靠SynCardia人工心脏维持生命的4年里,每天都能骑自行车和散步。一般来说,在患者死亡或获得捐助者的心脏之前,SynCardia心脏可为患者额外争取到12周的生命,而佐泽托则创下了4年的生存纪录。
新一代人工心脏也在开发之中。经过15年的动物试验和组件测试,法国生物技术公司Carmat于2012年开始进行Carmat人工心脏的人体临床试验。SynCardia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是固定的,每分钟125次,而Carmat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能够根据患者的血压等身体状况自动进行调节。根据设计,Carmat人工心脏可至少维持5年,最长的已使用了7年。科学家相信,人造心脏最终将能够完全模仿天然心脏瓣膜的行为。
尽管有了这些进步,人工心脏还远远不够完善。Carmat人工心脏的电池重量已从SynCardia人工心脏电池的6千克降低到了2千克,但仍需要每5小时更换一次,同时还需要将电缆穿过皮肤来提供动力。下一代Carmat人工心脏将使用燃料电池和无线动力。让人工心脏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完美,这一天也许离我们不太远了。
在心脏病发作病人的心脏再生和修复方面,干细胞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心脏病发作可造成高达40%心肌死亡,死亡的肌肉形成疤痕,往往导致患者最终因心律失常或心脏衰竭死亡。最新研究认为,干细胞可生长为任何其他类型人体组织,因此可利用干细胞的这一本领为患者修复患病的机体组织,比如修复心肌。当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心脏干细胞大量死亡,剩余的干细胞数量太少,无法起到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而通过将大量干细胞注入心脏,就能起到促进愈合过程的作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接受干细胞治疗的心脏病发作病人都有了显著的疗效。疤痕减少了47%,在原先瘢痕所在的地方重新长出了健康的心肌组织。这是医学史上真正的治疗性器官再生的首个实例。
干细胞修复肾脏功能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着肾功能衰竭的痛苦折磨。与心脏相比,肾脏的功能更为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制造出比肾透析机更小的人工肾脏。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再生和干细胞实验室的沙龙·里卡多和她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肾干细胞研究,以期帮助患者修复肾脏功能。她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制造出一个新的肾脏来,技术上的难度太大,修复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修复的途径——将生命时钟倒拨!他们不是从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开始,而是利用成熟的人类肾细胞,设法将它们倒退到胚胎状态。这样的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可以无限制地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里卡多说,“10年之内我们将在这一领域内迈出一大步。”
人造大脑的进展
如果说肾脏因为由26种不同类型细胞构成而显得相当复杂,那么大脑就更是一个科学难题了,成千上万的神经元缠结卷绕在一起,形成复杂、动态的“生物电脑”。澳大利亚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卡斯林正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斑马鱼的大脑神经网络图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斑马鱼大脑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比哺乳动物要强得多,他们希望能找出产生斑马鱼大脑强大再生能力的根本原因。卡斯林说,“我想知道斑马鱼是如何做到这些的,然后从斑马鱼大脑奥秘的启示中,找到适合人类的治疗方法。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科学家还在实验室里建造人造大脑。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人造脑组织,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对一些化学物质作出响应。新开发的人造大脑模式将有助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如阿尔茨海默氏症。
完全人工化的平台
随着人类的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渐渐被人工组织和器官所替代,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将不再依赖生物学上的大脑。这听起来很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景,但却正是人类想要真正超越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梦想。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研究所主任、未来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指出,如果人类想要实现永生的梦想,或者至少活得比现在更长,那就需要一个完全人工化的平台。他描述了实现“大脑模拟”的过程:将人类大脑切成非常薄的薄片(就像卡斯林所进行的斑马鱼大脑实验那样),放入机器内,以足够高的分辨率——进行扫描,然后根据这些扫描图片重建大脑的三维神经网络。他说,“如果这种扫描还包括各部分神经的联接方式,并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模拟大脑的运行过程,那么就有可能将有机组织大脑中的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中,然后在足以以假乱真的人工大脑上运行。”
伦理学上的困惑
“永生不死”有望梦想成真,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果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憧憬能够梦想成真,人类将最终能够活到200岁甚至1000岁。这令我们欢欣鼓舞。不过,以目前情况看,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并不总是非常理想的。科学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982年,巴尼·克拉克成为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的第一名患者,从接受手术到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112天里,克拉克饱受惊厥、肾衰竭、呼吸障碍、意识模糊等的煎熬,最后痛苦地死去。第二个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是威廉·施罗德,他在手术后存活了20个月,创下了人工心脏移植后存活期的最长纪录,但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伦理学家也表示了担忧:虽然现在我们还很难描述人类“永生不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将面临一些伦理学上的困惑。例如,如果拥有人造大脑的人犯了罪,那么是他们的错,还是人造大脑创造者的错?即使在今天,对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的深脑刺激治疗,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未知的副作用。例如,1994年,澳大利亚推出了一些备受争议的治疗方法,包括将长长的电极插入患者大脑的中心部位。当时,沃里克就对某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告诫:如果植入的电极接收到了广播电台的某个信号而导致病人狂躁,那么该由谁来负责?病人?医生?播出该信号的广播电台?抑或当时正在播音的播音员?人造大脑在接收到某种信号后引起患者失控——这是早在40年前,在迈克尔·克莱顿在其所著科幻小说《终端人》里作出的预言!
当沃里克在实验室里培养脑组织细胞时,他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他的办公室里的鼠脑机器人已有10万个老鼠大脑神经元,而他打算扩大到3000万个人类大脑神经元,然后再扩展到300亿至1000亿,1000亿即是科学家估计的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他指出,“这就将产生一些问题。拥有人类大脑意识的机器人还是机器人吗?如果它跑出去开枪打死了人,那么是否该由我来承担责任呢?”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是,要实现健康长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霍金言论引起轩然大波?预言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
霍金预言,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近日霍金的一则言论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他预言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这究竟是他的臆断还是确有其事?生老病死本就是万物的发展规律,难道人类可以打破这个规律?有些人倾尽一生所求长生不老终于能实现了么?
霍金在说出这番言论后,又提出了很多依据来证明他的言论。他说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使人留住青春,就像克隆技术一样,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很多动物,但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秩序,并没有在人类身上使用。
虽然没有使用,但是技术确实存在。现在全世界的人口都在逐年下降,30年以后,人口将减少现在的1/3,虽然各个国家都开始出台政策鼓励人们生孩子,但是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人口的减少必须要用技术手段来弥补,那么就一定会使用克隆技术。
假设一个小女孩在她8岁的时候接受克隆,然后把克隆出来的她利用技术手段封存起来,等到她死去后,再把克隆出来的她解封,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来看,这个小女孩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如果多次使用克隆技术,这个小女孩便得到永生。
除了克隆技术,
外星人也是一方面。很多研究机构都已经证实外星人的存在,而且他们就在人类之中。外星人来到地球生活,是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外星人由于其特殊性,他们身上的组成元素有着再造的功能,比如砍断外星人的手臂,不出几天,手臂又会重新长出来。
人们可以利用外星人这个特性,研究是否能够把它用在人类的身上。如果真的能够成功,那么在某种意义上看,人类也同样可以得到永生。假如一个人出了车祸,他身体的内脏器官都坏死了,那么医生就可以割除他的器官,利用外星人的再生功能,过不了多久这个人就会自己长出新器官来.
科技不熄,生命不止,每个人都无法得知今后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人类追求永生的心永远不会停止。也许到了2045年,人类真的会如霍金所预言的那样,永生不死。
俄富豪启动阿凡达计划 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
据外媒报道,日前,32岁的俄国媒体大亨伊兹科夫试图开展一项能够让人类长生不老的计划,,他称之为阿凡达计划。按照他的时间表,创造出精密机器人阿凡达之后,人类的大脑心智可以上传到电脑,再植入这个机器人中,让人类可以因此摆脱生老病死,达到永生不死的境界。
一个退伍军人原本只能坐在轮椅上任人摆布,但靠着最新科技,他可以让头脑意志,进入另一个身体,原本被迫绑在轮椅上的灵魂,终于可以突破身体障碍,自由自在探索世界,电影阿凡达中的情节,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遥不可及,但俄国一个三十出头的媒体大亨伊兹科夫),却展开真人版的阿凡达计划,他的梦想设定在2045年达成,时间表都已经订好了,循序渐进每五到十年就有新突破,最终目的是要人永生不死。
俄罗斯媒体大亨伊兹科夫:第一步是要创造出像人类的机器人也就是阿凡达,设计一个完美的系统靠脑机介面操控。可不是空口说白话,这个在展场上,紧盯来宾的机器人,就是伊兹科夫的阿凡达,也就是他未来的替身,仔细比较从髮型到眼睛,几乎一模一样,还可以随着视线移动,这只是初步模型,俄国富豪未来的计划,是要让它深入家庭,俄富豪的阿凡达计划:2015到2020年,阿凡达被创造出来,复製人类的机器人,靠脑机介面控制,它会像车子一样普及,Android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做一些生产工作,每个家庭都有Android机器人来服务。
但机器人只是替代性产品,要让人类永久延续生命,老化的身体可以靠阿凡达替身取代,但最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俄富豪的阿凡达计划:2020年到2025年自主系统开始延续大脑生命,大脑可以和系统环境相容,这个大脑会移植到阿凡达身上,靠着阿凡达人类得以延续生命。机器身体配上属于人类的大脑心智,这样的组合让人想到20多年前的电影机器战警,一个警探的大脑装在刀枪不入的金属躯壳中,打击犯罪永生不死,这个科技看起来,对社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但问题来了,谁能保证脑袋裡装的都是良善的想法,永垂不朽的如果是邪恶的心智,后果又该谁来承担。俄国媒体大亨伊兹科夫:最重要的是,全人类都能用这个科技,要很便宜所有人都能负担。
俄富豪的阿凡达计划:2035年成功转移人类个性特质,到任何替代的载具上,电子口袋式的虚拟永生开始启动。不靠手术就可以上传大脑意识,这个阿凡达计划预计到2045年,人类的心智可以转移到任何形体上,成为不怕高温高压不怕辐射等任何威胁的新人类。剑桥大学的研究,已经能够让虚拟人物,用情绪性的表情和声音传达内容,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创造出的机器人,动作能够像人类一样灵活,穿上衣服很难不看走眼,误认为是真人,如果2045年阿凡达计划真的能够成真,未来世界会充斥着,这些植入人类思想意念,却冷冰冰的躯体,即使人类因此享受,永垂不死的无限世界,但全球社会的秩序,恐怕会因此掀起一场大混乱。
冷冻后复活,人脑转成电脑.活到2045:等待永生?
34年后,人类可以实现永生?
这个想法很科幻,这个时间很诱人。
美国人工智能先锋科学家雷蒙·库兹威尔提出,届时,纳米机器人能修复和取代细胞、组织和器官,逆转老化的过程;同时,每个人的大脑能在生命结束前转换为数位存储,把此生的体验永永远远延续下去。
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人类从未停步。7月24日,“人体冷冻之父”罗伯特·艾廷格去世,家人忠实执行他的理论,将其遗体冷藏起来以待复生。
用电脑储存人类思维达到永生不死
1965年2月15日的美国游戏节目《I've Got a Secret》上,高中生雷蒙·库兹威尔弹奏了一段钢琴曲,节目要求嘉宾猜出这段曲子的“秘密”,结果只有一人猜中。原来,曲子是由电脑合成。
此后,库兹威尔用一生的时间向世人展示了这个“秘密”的意义。进行艺术创作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在库兹威尔的“秘密”中,电脑竟像人一样能够作曲。这模糊了人类与机器、机械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界限,这才是库兹威尔真正的秘密。
进入21世纪,库兹威尔的主要工作是聚合一批天才研究者,为实现数年后与人脑思维相媲美的神经网络计算机而工作。他是这样设想的:“我认为‘广义’的人工智能是指具有全部人类智慧的机器智慧。到本世纪20年代,纳米科技就会带来无数分子级的微型机器。广义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造就血细胞大小的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到时候将有数十亿的纳米机器人畅游在我们的血管中,通过当地无线网络进行交流、同时在互联网上交换信息和软件。它们将摧毁病原体和癌症细胞、消除碎片、纠正DNA错误信息从而保持我们的健康,或者逆转病变以及人体老化过程。设计药物和遗传工程等生物技术将遏止老化;纳米科技,如纳米机器人,将修复和取代细胞、组织和器官(包括脑),逆转老化的过程,让我们永生不死。”
库兹威尔坚信,终有一天会出现机器智慧挑战人类智慧的“奇异点”(Singularity),即最终能够保存人的思维,把每个人的大脑在生命结束前转换为数字存储,那时候是“上帝造人”还是“人造上帝”自然就模糊了。库兹威尔明确指出,“奇异点”降临的时间是2045年。
人类随心所欲改造自己
库兹威尔认为,到2099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保持着生物躯体。大多人将把他的脑子转变成电子电路———其结果是达到永生。
库兹威尔和特里·格罗斯曼在2004年出版的《奇幻旅程:活得够久以求永生》一书中指出:“科技进步的速率每10年就倍增,某些信息科技的效能(价格表现、容量、速度)更是每年倍增。因为这种指数式成长,以今天的进步速率来看,21世纪的进步将相当于过去2万年。
库兹威尔预言,到21世纪20年代末,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将取得极大发展,届时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他们的身体。15到20年后,人类在基因方面会取得很大进展,可以使用生物疗法治疗疾病和预防老化。但他也意识到,目前年长的人中,只有很少一些人能活到那个时候。因此,最好的事情莫过于可以重新改造一个人的身体,让他更健康的生活,这样就有机会活到纳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
要等待这世俗的“救主再临”,你需要“库兹威尔和格罗斯曼长寿方案”,它包括每天250种补给品以及每周静脉注射“营养剂”。例如每顿饭前,库兹威尔要吃一颗药丸。这是一粒淀粉阻断剂,是他每天要吃的250种添加剂之一。另外,他每餐的饮食都注意避免摄入淀粉质。库兹威尔已经56岁了,脸上却没有几条皱纹。
冷冻自己等待复活
2045年,对年轻人和孩子来说仍大有希望,但对中老年人和病人而言已是遥不可及。这个时候,同样具有科幻色彩的人体冷冻法可以派上用场。今年7月24日,“人体冷冻之父”、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艾廷格告别人世,享年92岁。但对于艾廷格和他的家人、朋友来说,这也许只是一次暂别。
如今,包括艾廷格自己,他的研究所内共有106具冷冻遗体在等待复活。艾廷格的母亲是机构首位“成员”。跟艾廷格德研究所规模不相上下的,是亚利桑纳州的艾尔可冷冻研究院。在艾尔可,整体保存费用是12万美元。另外,有1000个仍然在世的人与艾廷格的研究所签订了冷冻复活协议。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人从这种超低温中复苏,但人体冷冻法的研究者还是乐观地预测
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