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鼻祖

科幻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伤我心太深  2017-1-6 22:35

  19世纪末,一位伟大的梦想家用他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台能下五洋捉鳖的神器—鹦鹉螺号,而我们今天蔚为发达的科技文明即发源于此。这位梦想家就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自出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百年来,人类对深海的认识还不如对火星多。人类的大脑穷尽想象,借助生花妙笔、广角镜头、虚拟浮点运算等方式把深邃的海洋世界勾勒得迷醉惊羡,却孰不知暗黑深渊下正潜伏着不为人知的暗袭。这也许就是大洋深处的独特魅力。


  小小航海梦—造就一代科幻文学巨匠


  蓦然回首,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家乡—海港小城南特浸润着浓郁的海洋文化,他强烈渴望着畅游在海水中,探索未知的领域。据说,年少的凡尔纳曾经跑到海边,和一个船舱服务生互换身份,想以此来实现出海远航的梦想,结果在起航前被人发现,把他送还给父母。从此,凡尔纳遭到了更为严格的管教,使他不得不向父母做出保证,今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十八岁时,凡尔纳的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希望他日后能够子承父业,成为律师。但凡尔纳的志趣显然不在于此。19世纪中叶的巴黎堪称是欧洲乃至世界人文与艺术的中心。年轻的凡尔纳很快就以文学青年的身份融入其中,并结识了维克多·雨果和大仲马等著名作家。尤其是大仲马,堪称是凡尔纳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就连小仲马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凡尔纳更应该是大仲马“文学上的儿子”。历史的机缘巧合,让世界少了一个航海冒险家,多了一位科幻文学巨匠。


  

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鼻祖942 / 作者: / 来源: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成就第一部科幻电影


  儒勒·凡尔纳留下的伟大财富激励着他的另一位同胞—乔治·梅里爱,乔治·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他把《海底两万里》转换成镜头语言,这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部科幻电影。梅里爱将幻想与玄思、神仙故事和海底文明、女神、美人鱼与更常见的海底生物融为一炉,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回味,并因此开创了全人类的一场关于深海世界的梦幻之旅。


  海洋科幻—让一代代人为之痴迷


  深海世界自成一体,与地外世界一样不为人知,其神秘莫测、险象环生远远超乎了人类的想象,因此,深海世界成为了几百年来人们大开脑洞的又一热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名为《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美剧引入中国,这部来自西方的精神食粮源于苏联科幻作家别利亚耶夫的小说—《最后一个大西洲人》。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1884年出生于俄国的斯摩棱斯克,他从小就喜欢幻想,是儒勒·凡尔纳、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迷。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东西方文明的对撞能用一本海洋科幻小说来桥接,由此可见,海洋题材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

  当然,蓝色的水下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逐和幻想,“美人鱼”的形象是全世界人们对于“海与美”共同的追求, 谁不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美……


  

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鼻祖364 / 作者: / 来源:


  《海底两万里》电影中的尼摩船长在掌舵



  “海底两万里”是国内沿用已久的一个译名,但其并不准确,因为“两万里”严格说起来就是两万华里,即一万千米,这跟小说中鹦鹉螺号的实际航程相去甚远。事实上,凡尔纳原著的法文标题用得是Lieue,翻译成英文是League,正确的中文译名应为“里格”。里格是古代欧洲各国惯用的长度单位之一,但在全欧洲范围内却并没有统一的长短标准,主要是各国根据当地约定俗成的习惯使用这一计量单位。依现有史料估算,鹦鹉螺号的实际航行距离应该在六万五千千米到九万三千六百千米之间。正是因为标准的混乱,所以进入近代以后,这个表示距离的单位就已经废弃不用了。凡尔纳以此作为海底远航的距离单位,显然是要突出尼摩船长和鹦鹉螺号的神秘感。而由于英制的“里格”等于三英里,所以凡尔纳的这部名著应该翻译成“海底六万里”才对!


  脑洞变脑补后,鹦鹉螺号的发动机依旧隆隆作响,一场“水下盛宴”远远没有结束,如果看完《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之后你还觉得不解渴,建议你再去看看去年的两部海洋题材的动画大作—《大鱼海棠》与《海底总动员》续集,你的这个“海洋年”必定会异常的充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于作者

  • 粉丝

  • 文章

  • 评论

TA最新文章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