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英国科幻小说作者威尔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够屏蔽重力影响,使宇宙飞船飞向月球)后,反重力已经成为人类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如果反重力是确实存在的,它必将改变整个世界。汽车、火车、轮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统,都能通过从万有引力场中获取的能量来迸行驱动。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明家托马斯·汤森·布朗发明了一种盘状电容器,其朝上的一面接正极,朝下的一面接负极。当以很高的电压将电能输入电容器时,电容器就会朝正极方向升起。现在"升力器"(Lifter)这个说法就是从他那儿沿用过来的。布朗是一个富家子弟,从小爱好摆弄各种电器。上大学时,他在老师保罗·别费尔德的指导下,在用电容器做实验时,观察到这一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别费尔德-布朗效应。
不清楚德国著名的别隆采圆盘(1940年末纳粹德国名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机构研制)是否与此发现有关,不过二战结束后最终该技术落入美国人之手。
1952年布朗在美国海军供职,他在许多科学家和军界人士面前做过一次表演:把两个2英尺宽的金属盘装载在10英尺长的转轴末端,用50瓦特的电力以高达5万伏的电压冲击该装置,金属盘以每秒16转的速度旋转起来了。这足以说明布朗的发明有着重要的价值。
当时有人就认为是"离子风"效应。但由于这种圆盘通电后即被推向空中的现象显然是违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所以整个试验和对它的一些解释,如"电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归入"伪科学"而搁置了起来。
这一情况直到90年代末才有改观,布朗的工作被美国航天局NASA一位转包商杰夫·卡梅伦复活。卡梅伦选择了一种轻木,制造出稳定的三角形飞行器。三角框架的上部缠绕了一匝电线,用以接受高压电,下部粘有铝箔条,中间是3至5厘米的空隙,据称由此在铝箔条和电线间形成一种向上的推力,就是别费尔德-布朗效应。把高压电打入该飞行器,它果真立即飘升到空中,"升力器"就此诞生。
1980年英国的一个叫約翰·西尔的人发現:把一个园盘形的电容器(正极在中心,負极在边沿)充电至10万伏时,整个电容器会快速旋转並飞向空中,这就是一直让人莫明其妙的“懸浮盘”。 实验裝置是強負电场對重力产生了影响。
1991年在世界上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李宁博士首先提出自然界存在超导引力场效应的理论。她认为,超导中的晶格离子在吸收了外界电磁场的能量后将处于同一个量子态并快速旋转,由此会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引力场,若将不受电磁作用的物体置于该引力场,则其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将发生变化,并预言这种超导引力场应完全能够抵消物体的原有重量。有关的研究论文分别于1991年、1992年和1993年刊登在《物理评论》杂志上。
与此同时,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就职的俄国物理学家欧仁.波德克勒特诺夫博士也通过类似的试验发现了这一“反重力”现象。他在进行超导体研究时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以高速旋转的超导体陶瓷圆盘的上方,这个物体就会失去5%的重量。波德克勒特诺夫用了一个2万~1000万伏的电源,将一个超导陶瓷盘在摄氏-210的温度下以每分钟5000转的转速旋转。这个超导体在旋转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一个时间极短、速度极高的"重力脉冲"。
由于这项发现可以潜在地被用于减少航天飞行器的发射重量(因此减少发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美国航天局NASA马歇尔中心的极大兴趣,并向哥伦比亚的超导部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让他们来进行这项研究,并聘请了波德克勒特诺夫和李宁作为顾问。
美国大名鼎鼎的绝密的研制先进航空器的“极光”计划,产出了许多顶尖科技产物:取代SR-71间谍飞机的SR-75“穿透者”极超音速战略侦察机以及后来发展成SR-75的SR-74“Scramp”侦察机,以及更具科幻色彩的三角形反重力飞行器TR-3B代号曙光女神。
这种飞行器首次飞行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外部涂层能够对电子刺激做出反应,并能改变颜色、反射和吸引雷达波,所以,使得这种飞行器看起来像一架小型飞机或飞行筒,甚至会欺骗雷达,使其误判为一种新型飞机,或者什么也看不到。有时候雷达甚至会误判“不同地点出现了数架飞机”。
围绕驾驶舱的是一种被称为“磁场中断器”的等离子加速环,该技术由“桑迪亚与利沃摩尔实验室”开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磁场中断器”可产生一个磁旋涡场,可以抵消地球引力的89%,这就是“黑三角”飞行起来比此前制造的任何类型的飞机都显得轻巧的秘密所在。许多人目击过的这种三角形不明飞行物根本不是外星人飞行器,其实是绝密的TR-3B。TR-3B的推进力由安装在三角形平台底部每一个角上的多方式推进器提供。
由于官方对这种飞行器秘而不宣,所以你看到这种飞机后,只会有两种结果:你要么认为美国向公众隐瞒了这种飞行器,要求公开这些秘密;要么认为它是外星人派到地球的使者,与你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问题是,这些消息人士的消息可靠吗?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黑三角”仍然会引发更多人的兴趣,也会引发更多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