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8|回复: 0
收起左侧

屠龙少年不会变成恶龙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 16: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完了马伯庸的《大医》,上下两部四册书八十多万字,毫无冗长之感,唯觉不舍。
如果说《大医·破晓篇》主要讲述的是姚英子、方三响、孙希,三个少年决定并坚定地走向学医的故事,那么到了《日出篇》,我们看到的则是三个人从青年到暮年,从一名医生逐步成为大医的过程。
上下两部书结合看起来,会惊讶于作者想象力之无穷,故事架构能力之强劲。亲王好像具备一种高超的故事编织术,将时代的跌宕和个人的命运,巧妙地编织起来。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毫无联系的事件,推动着故事一波三折;每个伏笔都有呼应,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有始终,使读者沉浸于动人的故事世界里不能自拔。
《日出篇》从北洋军阀时代延展到八年抗战,进而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故事情节紧凑,高度紧张,幸而亲王惯有的埋彩蛋习惯能让读者时而放松下紧绷的神经。比如柯师太福医生竟然给张裕葡萄酒做过广告,旅日留学生吟咏的是周总理的诗作,陈独秀租了曹主任家的房子办《新青年》杂志……合理的想象与真实的历史交织成精彩的故事,而这一切建构在无数资料细节之中:民国时期的医学发展、国内国际政治格局,红十字会的诞生史,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是需要作者扎扎实实下功夫做梳理的,其中所付出的心力,让人敬佩。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亲王曾赋予张小敬一个关键词“不退”,而在《大医》里,我读到了另一个关键词“不忘”。
亲王说《大医》是他写得最有责任感的一部小说,这个责任感不是被人强行赋予,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油然而生的。因为“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大医的事迹,并不知道在那个艰苦的时代,他们做了那么多重要的事,拯救了那么多生命,可以说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命运的走向,这些人和事应该被更多人知晓,不应该被遗忘。”作为一名读者非常感谢亲王,让他们在故事里被镌刻成永恒,也让我们看到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群人,收获这样一份感动和鼓励。
《日出篇》中最打动我的情节来自于姚英子乘江船护送战争遗孤入蜀途中和方三响的儿子方钟英的一段对话。
三峡江面上凸起的礁石被称作“怨死石”,因为这种礁石附近水流回旋湍急,极其危险,落水的人即便攀爬上去,也没有人愿为不相干的人冒死冲到礁石上相救,礁石上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船来船往,绝望而死。听到这样的残酷事实,小钟英不解且失落,幸而有姚英子坚定地对他说“他们说的不对。”
“钟英,我告诉你。峨利生教授会去救的,沈敦和会长会去救的,牛院长,颜院长也会去救的。你爹和孙希也是一样。”
“那怕风浪再高,他们也会去救那些困于礁石上的绝望之人。”
“总要有这样的人,那些困在礁石上的人才有生的希望。所以你千万不要被这样的传说吓到,不要以为人性就只有漆黑一团。要有信心”
这段话来回读了很多遍,每次读都泪凝于睫。
我们知晓了太多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可在《大医》里多高兴能看到屠龙少年没有变成恶龙。虽老虽死热血不凉,世道险恶,我不作恶,世道艰难,我不畏难,直到这个世界不再有恶龙。
在他们少年时,沈敦和、张竹君、峨利生医生、柯师太福医生带领他们走向大医之路;当他们长大后,又带领一群新的少年坚定地踏上了他们年少时选择的路。是医者的传承,也是希望的赓续。
有书友评《日出篇》正能量过剩,过于理想主义,其实亲王在书写中从不讳言人性的恶,尤其《日出篇》中对于人性卑劣的直面,比之以往的作品犀利更多。写作者惯于“写一藏十”,亲王对这个故事的温暖书写,我更愿意解读为是对伟大和不朽的心向往之,对美好品质及爱意的永恒追求。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不停地被问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一定是因为始终有那些相信美好,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存在。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光源,照亮又温暖,他们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确定不移。
有些人和事,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而在《大医》里,我们知道这样的人和事,有过,有很多。
他们给我们示范了,如何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在大变局的时代里做一点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在当下,仍然有借鉴意义。
故事的结局,三个人又聚到一起,重看夕阳,眺望远方,宛若少年时。读至此,眼前仿佛能看到夕阳下,三个白发少年的身影。不禁心头、喉头发热,眼里的泪水滚落下来。
我相信,永远有人眺望,永远有人相信光明就在不远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