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回复: 0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 21: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衡地动仪真假之谜,2005年实验证实:的确可以记录地震
2010年,网友微博发帖指出,如今所见的国宝级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学者王振铎的复制品,即“王氏地动仪”(见下图),而且是一个失败的复原模型,即便遇到地震里面珠子也掉不出来。甚至有网友扒出地震学者傅承义院士对“王氏地动仪”的评价,“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
这一微博迅速掀起了全民热议,张衡地动仪是真是假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究竟是张衡地动仪是古人虚构或夸大的产物,还是张衡太过聪明,造出的地动仪让后人都无法复原?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5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南朝史学家范晔,根据东汉诸多文献资料,编写成的《后汉书》中,有对中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候风地动仪最权威最全面的介绍,认为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然而,区区196个字的记载,在给张衡带来巨大荣誉的之余,却又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英国李约瑟称张衡是“一切地震仪的鼻祖”,欧美诸多学者都给予张衡高度评价。早在19世纪,欧美学者就尝试复原张衡地动仪,但直到20世纪,却一直没能成功复原,地动仪复原尝试的一再失败,让张衡地动仪陷入了真假旋涡,受到了中外科学家的质疑和否定。
科普作家方舟子,不仅质疑张衡地动仪的记录地震功能,而且还指出公元134年的地震,可能是“为了说明地动仪的神奇而编造的故事”(史书记载极为详细,方舟子这一推测主观色彩太浓)。
张衡地动仪,究竟能不能记录地震?2010年的这一条微博,让2005年科学家做的一次实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86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2004年,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成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担任组长。2005年,“冯氏地动仪”(见上图)经过地震监测实验:对地震有反应,得到多个院士专家的坚定。滕吉文院士评价,“从原理上和制作过程上讲,这台复原模型符合史料记载,符合张衡的基本思想......它在现阶段是最好的”。
按照实验规划,新版地动仪对1976年的河北唐山、2000年的云南泸西、2001年的越南孟艺,发生的三次真实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证实新版地动仪的确可以记录地震。
2005年的实验,如何检测之前发生的地震?原来,实验人员根据真实地震的地震波波长,以这个为依据,控制特殊的振动台,来对新版地动仪进行检测。因此,这就相当于“再现”地震,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地震,最终得出的数据也真实可靠。
既然这一新版地动仪能够记录地震,为何没有监测真实的地震呢?上述冯锐指出:张衡地动仪还有相关配套工程,比如地基、位置选择等配套设施,不是简单的地动仪就能监测地震,但实验耗资巨大、位置选择有难度等问题,制约了新版地动仪的真实监测地震。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77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然而,对于2005年新版地动仪,学术界也同样存在质疑,原因很简单,关键之处与原始文献记载不能密合,而且“悬摆不能区分正反两个方向,西来的地震波可能使东边的球落地”,做不到史书记载的“如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其实,《后汉书》中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因为过于简略浓缩,所以不仅给复原带来难题,而且还导致了不同的解读。
仅仅对核心部件“都柱”这两个字,就产生了 “立柱”“倒立摆”“悬垂摆”等多种解读。所以,后世任何一次复原,都会遭到质疑。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98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张衡地动仪,到底是历史虚构,还是真实之事?如今,尽管西方学者普遍质疑,但部分中国学者还在坚持复原。当然,这种坚持复原,不是科学意义,而是历史意义更为重大。
其实,从史书上看,张衡地动仪成功监测到了包括陇西大地震在内的多次地震,说明了张衡地动仪不会是虚构产物,只是因为史书记载问题或理解问题,导致如今不能准确复原。毕竟,中华民族很多伟大发明,比如秦弩等,如今不也是没能100%复原,难道能说这些都是虚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张衡地动仪争议较大,至今没能100%复原,所以教科书中就删除了张衡地动仪的相关内容!
毕业多年之后
你还记得多少课本中的知识?
比如说这个人
你是否还有印象?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95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是不是已经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没关系,说到他的名字,你肯定会很熟悉,
他就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
而说起张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候风地动仪了。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93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教材中的候风地动仪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55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1953年中国发行的“张衡地动仪”邮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历史:
教材上的地动仪是怎么来的?
不过,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那么,那个印刷在中国现代教材之中,让我们对其充满想象的“地动仪”,又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历史教材上展示的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早在1936年,王振铎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并采用“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也就是从地动仪的上部垂下来一根摆,用以判明地震方向,并控制相应机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振铎被任命为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在那个时代,他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复原一批代表古代文明的器物作陈列、宣传之用,其中就包括候风地动仪。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77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原理。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历经一年时间,王振铎放弃了自己1936年想遵从的“悬垂摆”原理,而是采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于1951年设计并复原出1: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
消息一出,就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由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还被编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国地震局也用这部复原模型做了标志。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31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55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中国地震局官网截图
争议:
教材上的模型是否科学?
但这个入选了历史教材的地动仪模型,却一直受到争议。
在一些学者看来,由于存在原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并不能真正进行地震监测。
在不少学者眼中,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
此外,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在质疑的声音中,奥地利人雷立柏的观点最为尖锐,他曾撰写《张衡:宗教与科学》,认为中国人对张衡地动仪的情绪是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来,地动仪失传了,就说明它不科学、无实用性,没有不失传的道理。
但更多学者相信地动仪真的存在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陈天嘉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称,张衡地动仪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监测的功能,但复原工作暂时还没能完成。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8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资料图:中小学历史教材。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人教社回应:并未消失
在争议之下,教材上的张衡和地动仪,还在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并称“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对此,有媒体记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该社明确回应,张衡及地动仪内容并未从统编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编排上做了调整。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61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资料图:香港邮政推出“中国古代科学家”主题特别邮票。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人教社的回应,张衡等人物都并未“消失”。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内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张衡、祖冲之、毕昇、蔡伦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
这其中,还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教材中还设置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3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 冯锐在“王氏地动仪”前。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复原:
是否有可能100%还原?
候风地动仪的复原工作一直在继续,那么在将来,一个复原到100%的地动仪是否可能出现在公众面前?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3年,河南博物院就决定张榜招贤,让张衡地动仪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河南博物院不仅找到了冯锐,更是在2004年8月,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组成了课题小组,共同复原“张衡地动仪”。
在2009年9月20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幕,新的地动仪模型与观众见面。
张衡发明地动仪_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3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0907
△冯锐及团队所复原的地动仪。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现场的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按下按钮,观察在不同波型下地动仪的不同反应——只有横波到来它才吐丸,其他来自纵波的震动,都无法使地动仪有任何反应。这意味着,类似关门、汽车过境、巨大的炮声等都不会干扰到地动仪。
但学界对这一版本的模型同样存在质疑,认为其关键之处与原始文献记载不能密合。
对此,陈天嘉认为,100%还原难度比较大,目前确实没能实现完全的复原。
对许多网友期盼的“复原地震仪实现地震监测和预报”,学界并不看好。在陈天嘉看来,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复原,历史意义多过现实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