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回复: 0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_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不是蔡伦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5 1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本告诉我们: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不告诉我们蔡伦是什么样的人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曾学习过“四大发明”,“造纸术”就是其中之一,发明他的人是蔡伦。
一直以来,在我的认知里,造纸的人都是工匠,那么,按照这个逻辑,蔡伦应该也就是个工匠。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_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不是蔡伦95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59

可直到最近,我家小孩学校里要搜集关于造纸术的一些知识,然后我带着孩子一起,去网上搜了才知道,原来蔡伦根本就不是一个工匠,而是一个宦官,也就是太监。
而且,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造纸术,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改进了造纸术,他造出的纸,被称之为“蔡侯纸”。
而他之所以愿意费心费力去改进造纸的技术,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巴结当时的邓皇后。
之所以说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是因为现代的专家在对比过各种古纸之后,认为,只有“蔡侯纸”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纸。
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那么,发明造纸术的蔡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少年蔡伦,满腹经纶
在清朝,进宫当太监,要不家境贫寒,要不是犯罪被罚。
可在东汉时期不一样,想要入宫做太监,家里没点实力是去不了的。
蔡伦是18岁后,经过朝廷的官员推荐,才进宫做得太监。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_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不是蔡伦86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59

蔡伦出生在一个铁匠世家,自小,他就进入乡学读书,学习《论语》、《周礼》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他还对生产工艺非常感兴趣,冶炼、铸造、种麻、养蚕,他都去研究,也正是这些一般读书人看不起的技艺,给他以后发明造纸术打下了基础。
在蔡伦18岁时,已经是个很有才学,满腹经纶的少年了。
二、推荐入宫,巴结窦皇后
要知道,在古代,铁都是朝廷管制的,东汉有一种官员叫铁官,而蔡伦家又是打铁的,所以自然就会经常跟朝廷官员打交道,而蔡伦,又以才学闻名乡里,才学加上家庭实力,让蔡伦有了能进宫的基础。
公元75年,在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的推荐下,蔡伦进入皇宫为太监,根据历史记载,蔡伦有可能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是江南地区第一个进入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刚进入皇宫的蔡伦,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太监,但是很快,他的才学和冶炼方面的知识就发挥作用了,皇上开始重视他。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_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不是蔡伦94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59

在当时的后宫,窦皇后不仅身份高贵,而且非常受宠,攀龙附凤的蔡伦,采用各种手段巴结窦皇后,没几年就到了窦皇后身边。
三、与窦皇后一起,玩弄权谋
窦皇后是个不能生育的,也不是个大度的,自己不能生,她就嫉恨别人能生,特别是太子刘庆的生母宋贵人。
窦皇后怕太子刘庆当了皇帝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她和太监蔡伦一起,陷害宋贵人。
首先,窦皇后告诉皇帝,宋贵人在宫里行“巫蛊之术”。
在汉朝,因为“巫蛊之术”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赫赫有名的就有金屋藏娇的陈皇后,歌女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卫青的长子……
所以窦皇后这一招,不可谓不阴险。
然后,由蔡伦对宋贵人进行严刑逼供,进行“验实”,把宋贵人行“巫蛊之术”一事坐实。
而宋贵人,因为受不了被一个阉人讯问,自觉受辱而服毒自杀。
太子刘庆,也因此受牵连,而被夺取了太子之位,贬为清河王。
也是因为此事,为之后蔡伦自杀埋下了伏笔。
赶走了刘庆后,窦皇后和蔡伦又联合起来,诬陷梁贵人,导致梁贵人郁郁而终。
梁贵人死后,窦皇后把梁贵人年仅4岁的儿子刘肇抢了过来,成了她的儿子,并且被立为太子,由蔡伦照料着长大。
公元88年,年仅10岁的刘肇登基为帝,史称汉和帝。
皇帝年幼,窦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与窦氏外戚。
四、蔡伦倒戈,窦氏没落
窦太后信任外戚,于是朝政的大权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她的几个同胞兄弟的手上。
权欲迷人眼,滔天的权势也满足不了窦家人,他们还想做做皇帝。
公元92年,窦太后的哥哥窦宪阴谋叛逆,只可惜消息走漏,早已倒戈皇帝的蔡伦,联合大宦官郑众,乘着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际,收了窦宪的大将军印,封他为冠军侯,让他回封地,结果窦家兄弟几个回封地后,都先后被迫自杀。
而窦太后也因此被囚于后宫,不得参与政事。
自此,窦氏没落,汉和帝刘肇终于收回了他的皇权。
五、蔡伦巴结邓太后,发明“蔡侯纸”
汉和帝收回皇权之后,励精图治,他在位期间,东汉的国力达到了极盛,当时人称“永元之隆”。
当时汉和帝的皇后邓皇后,非常喜欢写写画画,但是当时的纸张非常的差劲,根本不适合书写画画。
此时的蔡伦,刚好兼任尚方,也就是皇宫一个主管制造业的机构。在这个集天下能工巧匠的机构,蔡伦发挥了他少年时学到的知识,大幅改进了兵器的制作工艺。
为了巴结邓皇后,蔡伦潜心研究造纸工艺。
终于,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也就是“蔡侯纸”,让他成功的得到了邓皇后的欢心。
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就驾崩了。
出生不到百天的汉殇帝刘隆登基,在此期间,都是由邓太后处理朝政。
为了推行新政,邓太后需要印刷大量的书籍分发各地,而此时,便宜好用的“蔡侯纸”就派上了大用场,而蔡伦,也因此被封为“龙亭侯”。
只可惜,蔡伦还没风光几天,不满周岁的刘隆就驾崩了,因为刘隆太小没有后嗣,邓太后不得不在宗室中挑选皇亲做皇帝。
最后,邓太后选定了刘祜继任帝位。
六、因果轮回,蔡伦自杀
汉安帝刘祜,他是谁?
他的父亲就是当年被蔡伦和窦皇后赶出宫的清河王刘庆。
在邓太后选定了刘祜当皇帝的时候,蔡伦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恐怕命不久矣。
但是刘祜继位的时候才年仅13岁,还是邓太后把持朝政,她还需要依靠蔡伦,蔡伦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
但是,邓太后一去世,蔡伦就遭到了清算。
而清算的原因,就是因为蔡伦当年曾经逼迫刘祜的祖母宋贵人致死。
其实,鉴于蔡伦造纸的功劳,刘祜其实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让他自己前去廷尉认罪。
但是在蔡伦看来,这是耻辱,于是他沐浴穿戴整齐后,服下毒药自杀了。
真是因果好轮回。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蔡伦是一个太监,喜欢攀龙附凤,发明造纸术也是为了攀附权贵,但不可否认,他发明的造纸术,让世界的文明往前进了一大步。
蔡伦制造的“蔡侯纸”,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着全世界传播。
在人类文明史上,纸张的问世无疑意味着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小了,文化传播从此变得更加便捷。对此,生活于东汉时期的蔡伦(?—121)功不可没,他革新了造纸工艺,使纸这个伟大发明成果日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蔡伦出生在一户农家,由于家境贫苦,长大后,迫于生计,他到宫里做了太监。人宫后,蔡伦从等级最低的小黄门做起,天天侍候帝和室成员。
蔡伦小心谨慎地效劳,不敢有半点马虎,渐渐得到了帝的信任,一步步高升到“尚方令”,主管“尚方”。
“尚方”是隶属东汉宫廷的重要部门,负责管理室金库和宫廷内部事务,专门为室制造御用器物,拥有显赫权势、雄厚财力和全国选拔来的优秀工匠。
蔡伦受命为“尚方”的主管后,负责监制御用器械和宝剑等。任职期间,蔡伦在工艺技术及对此类事物管理上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在他的督导下,“尚方”的工艺制作水平大幅提升,制出的产品工艺精湛,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东汉时期的人们写字很不方便。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朕丝帛和絮纸。简牍主要由竹片或木片制成,可上面只能刻几个字,与?一篇文章要用掉许多片简牍,书写完毕后,人们把简牍用绳子串起木就成了册,虽然简牍的原材料到处都有,但过于笨重;丝帛虽然柔软轻便,可是出产量少且造价太高,普通民众难以接受;而絮纸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纸,在书写后,字迹容易洇开,并且难以大量生产。
蔡伦本人酷爱读书,深知这些书写材料的弊端。当时,虽然能将丝帛作为书写材料,但汉宫崇尚节俭,因此,就算是帝也把简牍作为日常书写用的材料。
蔡伦经常在帝身边服侍,见到帝每天都批阅大量奏章,而这些奏章都是沉重的简牍,通常由几个人合力抬到帝的书桌前。帝翻阅完奏章后,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既不方便又劳心费力。
蔡伦就想制作出一种简单轻便、造价便宜的书写材料,用来取代昂贵的丝帛和笨重的简牍。于是,蔡伦便研究起了造纸工艺的改进方法。当时,在他手下有一大批能工巧匠,其中有些人懂得造絮纸的技术,蔡伦便谦虚地向他们讨教。
其实,絮纸是人们在制取丝绵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当时,人们制作丝绵时,先把蚕茧煮过,然后放到水里,再用木棒把蚕茧打烂,最后在竹席上冲洗,就制成了丝绵。当人们把丝绵从竹席上揭下来后,发现竹席上还粘着一层薄薄的纤维,把纤维剥下晒干后就成了丝绵片。
一些爱动脑筋的人把丝绵片压磨后用来写字,絮纸就这样产生了。絮纸的制作方法虽然相对简单,但对原料的处理工艺包括了分离、捶捣、交织、干燥四道主要工序,与现代造纸工艺过程非常接近。
经过长期学习和不断的试验,蔡伦认为应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提高纸张的质量,这样才能使纸张被大众所接受。蔡伦决心找到一种与丝绵相似、容易获取、费用低廉的新原料。为此,他时时都在留意和寻找。
一天,蔡伦和几个小太监去城外的一个山谷游玩。这里环境清幽、风景宜人,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岸边有几株枝叶低垂的青翠柳树。
正赏玩的时候,蔡伦忽然发现,河水里聚集了一簇枯枝,上面挂着像棉絮一样的东西,用树枝挑起来后,状似丝绵。
蔡伦不禁想起了制作丝绵后,留在竹席上的那些残絮形成的纤维薄片,这两样东西非常相像。他赶紧命小太监们找来当地的农夫,急切地询问这种絮状物到底是什么。农夫回答说:“这是河流冲下来的树皮、烂麻、渔网碎片,在水里冲泡得久了,太阳下晒得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这样。”
蔡伦望了望山谷,这里遍地绿树,心里有了主意。过了几天,蔡伦带着几名工匠来到这里,利用这里丰富的资源,开始试制纸张。蔡伦先把树皮、麻片、破布和旧渔网等物料都充分利用起来,作为造纸的原料,这比起原来只用丝或麻类造纸的情形,既扩大了原料的来源,又降低了纸的成本。
蔡伦选用树皮做造纸原料,开启了用木浆造纸的先河,为造纸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但是,树皮中含有的果胶、蛋白等成分比丝或麻类高得多,所以,树皮的脱胶、制浆工序远比丝或麻类难得多,这就促使蔡伦对造纸工艺流程进行改进。
接下来,蔡伦认真总结了西汉以来人们的造纸经验,并对造纸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革。西汉时期最初用麻造纸,造纸时先将麻料切断、沤煮、春捣,制成纸浆,然后把纸浆均匀铺开,使单根的麻纤维纵横错落,交织成纸张。但这种纸非常粗糙,不便书写。
蔡伦在传统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草木灰水为原料进行碱液蒸煮的工序,使植物纤维分解速度加快,分解后的纤维分布得更加均匀细致。这样一来,纸张就变得轻薄柔韧,质量大大提高了,书写起来非常方便。
过了一段时间,蔡伦又指挥工匠们盖了一座烘焙房,将湿纸进行烘干处理。如此一来,纸张能很快变得干燥,且成品平整,使纸张的制作进度加快了许多。
公元105年,蔡伦把自己所造的纸及方法一同呈献给汉和帝。汉和帝在试用后,发现蔡伦呈献的纸张细腻而有韧性,兼具简牍价廉、丝帛轻软的优点,又没有简牍沉重、丝帛价高的缺点。汉和帝非常高兴,赞赏了蔡伦的才能,并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自从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后,纸得以大量生产并渐渐进人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纸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我国率先出现,使我国汉代的文明迅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对于文化的保存、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新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千百年来也备受世人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上居于首创地位,此后1000多年间,这一造纸术传遍了世界五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