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回复: 0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5 2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武则天到唐玄宗,8年4场政变,换5个皇帝,其中有何隐情?
文丨历史时刻录
图丨来源于网络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89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武则天
前言对于大唐王朝来说,七世纪初期,是一个多事之秋。
从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算起,到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政变为止。
这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大唐王朝竟然发生了四场政变,而换了五个皇帝。
大唐王朝政变频发的背后,有何隐情呢?
公元705~713年的四场政变第一场: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一场家喻户晓的政变,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联手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迎接唐中宗李显复辟。
这场政变的两个核心人物是武则天与李显。
第二场:公元707年,由李重俊发动的政变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子,于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
李重俊,虽为太子,却没有太子之尊,首先是父亲李显并不宠爱自己,其次是韦后与安乐公主对自己充满敌意。
李重俊,虽为太子,却随时可能被废。因此,李重俊决定先发制人,希望通过政变,诛杀韦后等人,以及逼迫父亲退位,不过他最后失败了。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40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唐中宗与韦后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重俊、韦后、李显。
第三场:公元710年,由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传位于小儿子李重茂,但是李重茂,不过是韦后手中的傀儡罢了。
韦后一心要走武则天的老路,也做一个女皇。就在这时,李隆基出手了,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尽韦后一党。
之后,李重茂让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了皇帝。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隆基、韦后。
第四场:公元713年,由李隆基发动的政变
公元710年,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后,李旦成为了皇帝,李隆基成为了太子。
公元712年,李旦让位做太上皇,李隆基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此时的形势对于李隆基来说,并不乐观。
首先是,李旦虽然让位,但是国家重权却仍由李旦把握。朝堂之中还有一个太平公主权势滔天,当时的宰相有七人,而其中五个都是太平公主的人。所以,此时的皇帝李隆基,有名无实。
太平公主磨刀霍霍,想要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对此,李隆基只好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逼迫父亲李旦真正退位,这一年是公元713年。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4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唐玄宗李隆基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是李隆基、太平公主、李旦。
政变背后的隐情在这政变频发的八年里,皇帝五次更替,武则天→李显→李重茂→李旦→李隆基。
政变频发,皇位更替的背后,有何隐情?
政变频发,肯定是政局不稳定,而政局不稳定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想要插手政治的人多?那么,又是谁想插手政治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八年里的四场政变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女人的身影。
第一场里有武则天;第二场里有韦后、安乐公主;第三场里也是韦后;第四场里有太平公主。
这个现象除了这一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大唐一特色。
女人这个群体的加入,使得大唐政治多了一个竞争者,竞争者多了则造成政局不稳,政局不稳则政变便多了,政变多了,皇帝自然换得勤。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40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太平公主
那么,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这是好是坏呢?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肯定是坏。因为,政变频发,意味着混乱,而混乱,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所以,这是坏。
但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好的,为什么呢?
这可以看做是一回女权的解放运动,女性打破思想的禁锢,不再甘心,附庸于男人,开始独立自主,解放自己。
是的,事情就是这样的,虽然她们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能够进行反抗就是一大进步。因此,她们是值得尊重的,站在这个角度上,武则天是值得被尊重的,太平公主是值得被尊重的,韦后也是值得被尊重的。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结束了她的统治。在武则天之后,仍然有些女性想要成为女皇,但她们都没有成功,有人甚至已经穿上龙袍,但仍然没有称帝。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就再也没有出现女皇了呢?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47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一、后世帝王吸取历史教训
武则天统治后期,老迈昏聩,受到她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败坏朝纲。武则天的嫡长孙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武则天的侄孙)私下议论“二张专政”之事,结果被张易之知晓。张易之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很生气,李重润、武延基自杀(一说杖杀),李仙蕙已经身怀有孕,但也未能幸免。
后世的统治者对这段历史都很清楚,他们知道一旦出现女皇,朝政势必会出现问题。所以之后的帝王们吸取这段历史经验,他们尽力打压后宫以及外戚的势力,不让她们干预朝政。比如唐中宗死后,临淄郡王李隆基发动兵变,诛杀了伯母韦皇后以及堂妹安乐公主。之后,李隆基又发动政变,除掉了姑母太平公主。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14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二、理学兴起女性地位下降
唐朝受到南北朝风气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女性在社会以及婚姻中的地位也高于其他朝代。女性参政的人数大大增加,她们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另外她们还有部分婚姻自主权。比如《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女性地位的提高,这是武则天能够称帝的重要背景。
然而到了宋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理学的兴起,对女性的束缚大大增强了。特别是到了南宋,“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庸。在之后的过程中,这种封建礼教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从而导致女性地位的降低,也就丧失产生女皇的土壤。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_49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1888
三、文官崛起誓死捍卫原则
在北宋时期,曾经险些出现一位女皇,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氏。在宋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但刘氏垂帘听政,把持了北宋的朝政。随着地位的巩固,刘太后也产生了称帝的想法,她曾经试探宰相们,说道:“唐武后何如主?” 参知政事鲁宗道答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太后默然不语,场面十分尴尬。
后来,刘太后又想穿着龙袍到太庙举行祭祀活动,结果又引发了一场激烈地争论。最后对龙袍就行了修改,撤掉了一些纹饰,“以衮衣为名”。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不断有官员上书要求其归政,其中就包括范仲淹。由于文官集团的崛起,他们坚持原则,最终让刘太后放弃了称帝的想法。此后那些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有称帝的想法。
参考资料:1.《宋史》;2.《旧唐书》;3.《续资治通鉴长编》
#头条创作挑战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