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3|回复: 0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7 0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官婉儿的最后一天:吟了一句五言诗后,被李隆基无情斩杀
唐中宗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傍晚,华灯初上,暮色苍茫,临淄王李隆基一身便服,在道士冯处澄掩护下,来到长安城北西内苑总监廨舍中,静待时机。黄昏,黑压压一片明甲执戟的禁军聚集在玄武门外,肃然而立。午夜,长安城上空忽然下了一阵流星雨,散落如雪。万骑果毅葛福顺和李仙凫来到廨舍,请求行动。
万骑果毅是北衙禁军的中级军官,最早可以追溯到李世民时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涉险成功,为了防止别人有样学样,于是精心挑选了一批骁勇果敢之士,穿虎文战衣,跨豹文马鞍,整日在禁苑中走马射猎,晚上便驻扎在玄武门外,保卫皇宫安全,谓之百骑。武则天时期增加到千骑,唐中宗时期增加到万骑,隶属左右羽林军统领。
李隆基对心腹刘幽求点了点头。刘幽求大声说:"天意如此(指天降流星,这是权力更替的预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也曾“太白经天”),时不可失",大家跟我来。一帮人拔剑进入羽林营,杀死左千牛卫中郎将(禁军统领)韦璿,长安县令韦播等人,将几人头颅拿到李隆基跟前,李隆基举着火把确认无误,下令,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玄德门,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白兽门,李隆基勒兵玄武门外,等候城内消息。
三鼓时分( 23点—次日1点 ),葛福顺等人得手,于凌烟阁前大声鼓噪,李隆基闻声,带着刘幽求等人长驱直入,直奔太极宫。韦皇后闻乱,惶惑跑进飞骑营(即万骑营,早被李隆基控制),几个飞骑斩其首献于李隆基马前。安乐公主正在照镜画眉,被冲进去的军士斩杀于卧室。
李隆基进入太极宫,上官婉儿闻得外面有变,手持蜡烛出来迎接,拿出了唐中宗李显驾崩后自己亲手草拟的诏书,诏书上写着,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韦皇后参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只是这封诏书没有颁布,被宰相宗楚客改了。宗楚客说,相王李旦和韦皇后是嫂嫂与小叔子的关系,自古嫂叔不通问,两人一起上朝,传了绯闻咋整?于是把诏书改为韦皇后临朝参政,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颁布于外。
就是说,虽然(让李旦辅政)这份诏书作废了,但是上官婉儿一直保存着,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命在旦夕,赶紧拿出来给刘幽求看。刘幽求跟李隆基说,三郎(李隆基小名),上官昭容原来是自己人,不能杀。李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66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十月,秋风萧瑟,黄叶遍地,宰相上官仪长子上官庭芝的夫人郑氏生下一个女儿。郑氏怀孕的时候,梦见一个天神,耍着一杆大称,说道,我要用这杆秤称量天下。梦醒不久,上官婉儿出生。满月之后,郑氏摸着她的小脸逗笑说,你难道就是那个称量天下的人吗?上官婉儿听了,挠着小手,哑哑有声,仿佛在说“是”。十二月,祸从天降,上官仪和上官庭芝因卷入李治废后事件,被武后处死,家产抄没充公,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配没掖廷宫为奴。
掖庭宫居于太极宫西侧,是低级宫女居住和犯官女眷服役之处。卑湿寒冷,终年少见阳光。郑氏每天未明即起,干一天繁重的洗衣扫除等杂活,累得骨头散了架,回到住所,点上昏暗的油灯,教小婉儿读书认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郑氏出身名门,乃荥阳郑氏之后,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家教。
著名学者余世存在《家世》中写道,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累世不衰,历千年不败,即使偶有挫折,终必复振,皆因历代都重视教育,“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富贵荣华不易,贫穷流离不改。因为他们明白,金银珠玉都是身外之物,流通性强,变数极大,说没就没了。唯独知识和文化,夺不走,抢不去,丢不了,可以累世传承。因此古人云:馈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与其留给孩子万贯家财任其挥霍,不如给他一本书,让他自己奋斗,考取功名富贵。“读书多了容易做官,做官容易出名”。
婉儿这个名字出自《诗经》: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婉是柔顺的意思。郑氏希望上官婉儿像荒野的蔓草一样,柔顺而顽强,茁壮成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屈辱的家世和艰辛的生活让上官婉儿很小就成熟了。她刻苦攻读,不舍昼夜,不仅文词精妙,而且明习吏事,很快动达天听,十三岁(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被武后选中,召入宫中考试。上官婉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对于她这种罪人之后,机会犹如沙漠里的水滴一样珍贵,一旦错过,此生再无。她“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8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武后大喜,将其选为唐高宗李治的才人。才人是皇帝的中级嫔妃,不仅侍寝,而且帮助皇帝处理各种诏书。武则天就是十四岁进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时年李治五十岁,武后五十三岁。鉴于李治晚年患有严重的头痛,双眼模糊,早就不理朝政,因此武后将上官婉儿选为才人只是给她一个可以随意出入宫禁的合理身份,而非侍奉李治御塌之前。
从此上官婉儿成为武后的私人秘书,宫中诏令,多出其手。武后的行为很快引起李治不满,李治虽然不想管事,但是不代表不能管事。有一天二圣临朝,宰相在堂下汇报,武后让上官婉儿躲在案裙(用布帘遮住的桌子)下记录。很可能是记得无聊,上官婉儿好奇心大起,便探出头看看宰相到底长啥样。李治见了,怒而退朝,把上官婉儿叫来,随手拿起剪刀,一剪刀扎在上官婉儿额头上,顿时血流满面,而且不让拔。武后见李治怒了,识趣不言。
上官婉儿哭着说,圣上不要生气,我给您作一首《拔刀子诗》,要是您满意,我就把刀子拔了。说完出口成章,堪比曹植七步诗。武后见李治意歇,就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以后慢慢调教。毕竟人才难得,饶了她吧。李治哼了一声,拂袖而去。从此上官婉儿额头上留下一道疤。为了遮住这道疤,她便剪些花黄,贴在额头上。上官婉儿显赫之后,这种妆容传遍全国,《木兰诗》中有“对镜贴花黄”之语,其实是写大唐盛行的妆容,不是北魏的。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53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李治扎了上官婉儿一剪刀,其实是给武后立威,告诉她大唐的御宇者到底是谁。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但是故意当着主人打狗,这打的就不是狗,而是主人了。
不过李治余威虽在,但是也如落日余晖,照不了多长时间了。很快李治驾崩,武后废了李显为庐陵王,群臣劝进,武后篡唐自立,建立大周帝国。上官婉儿好风借力,直上青云,成为武则天的“内舍人”,自通天元年(696年)起,“恒掌宸翰(皇帝亲笔手诏御札),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赖其决”。时年上官婉儿32岁。
武周期间,诸武用事,武则天还曾一度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上官婉儿身为武则天亲信,遂与武三思互动频繁,两人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后来经过狄仁杰等人劝谏,武则天最终将李显从房州迎了回来,立为太子,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和李显的联络人,又与李显和韦后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持李显复辟唐祚,李显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还将其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就是说,此时的上官婉儿成为李显老婆,跟武则天一样,也是侍奉父子两代皇帝。
上官婉儿见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有效仿武则天的迹象,遂倾力相助。当年武则天为了得人心,把女子法定结婚年龄从十五岁延迟到二十岁,以收人望。上官婉儿跟韦后说,你跟她学学。韦后于是规定全国士民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男子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以前是二十岁,往后推了三年),五十九岁免除劳役(以前是六十岁,往前推了一年)。女子法定结婚年龄从二十岁推迟到二十三岁。后来太平公主有样学样,规定女子二十五岁才是法定结婚年龄。这个标准即使按照现在看来,也是有点晚了。
上官婉儿还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加以评定,名列第一者赏赐财物爵位。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上官婉儿酷爱藏书,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唐德宗时期大臣吕温在《上官昭容书楼歌》中写道: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上官婉儿有《彩书怨》诗堪称佳作: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首诗显而易见是写给一位男子的,只是此人是谁,已不可考。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7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但是没过多久,上官婉儿发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权谋水平跟武则天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是两个猪队友,跟着她们混,肯定倒血霉。而且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坐大,很大因素是凭借李治这尊佛护佑。李显这个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很显然护佑不了妻女,因此上官婉儿就想未雨绸缪,给自己找条退路。很快,安乐公主就跟李显请求,要当皇太女。李显当然同意,可是遭到宰相魏元忠等人极力反对,败兴退朝。
上官婉儿趁机泣血极谏,扣心竭诚,请求李显不要冒天下大不韪。李显惑于韦后安乐,其志不坚。上官婉儿见李显不听劝,就提出辞职回家,闭门读书,李显也不同意。上官婉儿又说,那我出家为尼总行吧,李显还不答应。上官婉儿也是执拗之人,一怒之下喝了毒酒,想要“尸谏”,差点就没命了。幸亏李显发现得早,派御医将其救活。精心调养了一个多月,方才痊愈。
病好之后,上官婉儿请求将自己的昭容称号降为婕妤,连续提了三次,李显勉强同意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子李重俊被安乐公主和武三思逼迫太甚,于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武三思和武崇训(武三思儿子、安乐公主丈夫)于其府第,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大肆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大喊:“我看太子的意思,是想先杀上官婉儿,然后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皇后大怒,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令右羽林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李重俊兵败被杀。时年上官婉儿43岁。
武三思死后,韦后一党实力大衰,上官婉儿更觉这条船不稳,遂与太平公主和李旦加深了接触。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初二,李显暴毙,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共同起草遗诏,让李旦辅政,但是韦后不许,又拟了一封诏书。上官婉儿便把自己写的保存起来。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韦后安乐及其余党,上官婉儿也被诛杀,时年47岁。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21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李隆基为啥一意孤行要杀上官婉儿?其实是为了剪除太平公主的羽翼。上官婉儿本身无罪,可是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必有一战,两人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上官婉儿历经李治、武则天、李显三代,有丰富的权斗经验,如果留着,肯定会成为太平公主得力助手,不会成为自己心腹干将。因此赶紧杀了,免除后患。
上官婉儿死后,李旦亲自下诏厚葬,太平公主非常哀伤,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上官婉儿临死,面色不变,吟了一句诗: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这句诗是当年唐高宗和武后在御花园赏花时,园中开了一枝双头牡丹,“二花并蒂而生,如鞍子而不相连属”,武后大喜,让上官婉儿吟诗庆贺一下。上官婉儿略加思索,脱口而出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便是: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该诗一语双关,明为赞美双头牡丹,实为称颂高宗武后二圣临朝。连璧即珠联璧合,比喻二人亲密无间;臭兰出自《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香味)如兰。”
上官婉儿终其一生,没有找到跟她合璧同心的人。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韦氏一党被诛杀殆尽,皇宫内外血流成河。
刘幽求踩踏着满地的尸体紧急向李隆基进呈了一份唐中宗李显未曾颁布的草诏。
李隆基看过诏书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冷冷地说了一个字:斩。
随后一名女子被两名甲士押至一杆大旗下,身后一名甲士手起刀落,刹那间,女子身首异处,血溅黄旗。
她就是上官婉儿,死年47岁。
那份诏书上到底写了什么?李隆基为何要杀死上官婉儿?
今天让我们透过波云诡谲的历史烟云,去探寻大唐才女上官婉儿跌宕起伏的一生。
公元664年,即将临盆的郑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名巨大的神人向她怀中丢了一杆秤,并说道:持此称量天下。
这个“征兆”让郑氏相信即将出世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位不平凡的人物。
不久,一个女孩降生到世上。
在古代,相夫教子是女人最终的归宿,何论“称量天下之才”?郑氏有些失望,原来神仙也会骗人。
不管将来能不能称量天下之才,其实这个女孩一降生的身份就很高贵,因为她的爷爷是大唐当朝宰相上官仪,父亲是秦州大都督上官庭芝。
后来爷爷上官仪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88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画中的上官婉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上官婉儿出生的这一年,上官家却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场灾祸的源头是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之争。
公元654年,唐高宗李治力排众议,执意立武则天为皇后。
得志后的武则天借着唐高宗身体不适,帮他处理政务,开始一步步掌权,从而干涉内政。
而这一切让唐高宗非常不满。
就在上官婉儿出生这一年冬天,武则天在宫中暗地里实行厌胜之术,所谓厌胜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武则天的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唐高宗,决定要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遂秘密召见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7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上官仪影视 形象
在商议的过程中,唐高宗虽然没有直接言明废立之意,但上官仪已经揣摩到了唐高宗的意图,于是上官仪进谏道:
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新唐书》
皇后太专横了,天下人都不认同她的这种做法,请废掉他。
唐高宗听到这话欣然应允,并命上官仪马上起草废后诏书。
此时的武则天早已今非昔比,眼线遍布朝野,诏书墨迹还没有干,皇后武则天已经匆匆赶来。
武则天在唐高宗面前一番声泪俱下的诉说,让懦弱的唐高宗突然忘了自己的初衷,把废后之事抛却了脑后。为了不被武则天记恨,唐高宗竟然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就这样,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人和好如初,而上官仪一家却因为唐高宗的这句话而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3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唐高宗影视形象
不久,上官仪在朝堂上被武则天以犯上作乱的罪名下狱,随后和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杀,家产一并抄没。
郑氏抱着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被配到掖庭,唐朝掖庭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劳动之处。
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唐朝,宰相上官仪的儿媳妇郑氏是荥阳门阀之后,学识渊博,具有远见卓识,在掖庭的日子虽苦,却从未放弃对上官婉儿的培养。
也许是遗传了上官仪高智商的基因,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十三年后,上官婉儿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位才女。
这一年,武则天53岁,在权力上已经和唐高宗并掌天下,也就是史上的二圣临朝。
作为一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她需要一个既聪明又听话的心腹,帮他组织自己的权利集团。
此时深处掖庭的上官婉儿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16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上官婉儿影视形象
面对武则天的考题,上官婉儿挥笔立就,辞采飞扬。《新唐书》中还说:
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也就是说上官婉儿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而且对唐朝的典章制度特别熟悉。
武则天把上官婉儿招到身边做起文书佐理工作,并给予了才人之位。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武则天用她有可能会引火烧身,那为什么还要将上官婉儿纳为己用呢?
首先,武则天政治沉浮数十年,早有了一套精深的驭人之术,她相信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上官婉儿都逃不开她的掌控。
其次,武则天在当时朝野中的名声并不好,很多人都说她心狠手辣,为了争宠上位,不惜残害骨肉,这让很多人对武则天产生了反感。
武则天想要进一步夺权就要挽回名声和笼络朝臣,而上官婉儿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枚绝妙的棋子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16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武则天影视形象
因为婉儿不仅是一个孤苦无依,毫无背景的小姑娘,而且上官这个姓氏还能为武则天带来知人善用,不计前嫌的好名声。
在以后的接近三十年里,即是君臣又是冤家的两个女人,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前台,演绎了一场政治上的“双簧”。
尤其是在武则天称帝后,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军国谋略,杀生大权等等,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晚年的武则天在选择继承人上遇到了难题,是传位于侄子武三思呢?还是归政于李唐?
恰在此时,那位我们耳熟能详的神探狄仁杰一席话让武则天终于拿定了主意。
狄仁杰说:如果立儿子做太子,千秋万岁之后,能在太庙作为祖先接受祭拜;如果立侄子,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侄子当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的事情.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5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狄仁杰影视形象
武则天经过考虑后,于是秘密地将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房州接回并立为太子。
但是武则天明白,在政治的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永远不可能两者共存。
一旦太子登基,李氏重掌天下,武家子弟将如何自处?自己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也必将化为乌有。
为了长久地保住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武家子弟的大小性命,武则天做出一个决定,将上官婉儿指婚给太子李显,希望她能够作为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平衡好武氏和李氏两家的利益。
此时已经在朝堂上摸索前进二十多年的上官婉儿,在耳濡目染一次次朝堂政变后早已不再是出入朝堂时那个单纯的小才人。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5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电影中的上官婉儿形象
武则天已是风烛残年,她此时也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权力庇护。
晚年的武则天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张氏兄弟依仗着女皇的崇信,开始插手朝政,专权跋扈,连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只有二张兄弟伺候在旁,外人不得入内,太子李显便与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在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外,斩杀了二张,随后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李氏。
这场改变唐朝历史的政变,看似与上官婉儿没有关系,但在政变中直到张氏兄弟在迎仙宫外被杀,武则天都没得到丝毫的消息。
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在宫里最信任的人,为了将来取得新皇的信任,他极有可能是这场政变的内应。
也因为此,在武则天退位后,上官婉儿非但没有没落,甚至在李显上位后,被封为昭容,地位比武则天时更进一步。
唐中宗复位后不顾大臣反对,破格追封韦后的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干涉朝政,甚至让他临朝听政。
发现这一点的上官婉儿明白,虽然武周归政李唐,但韦皇后的分量却举足轻重,他打算站队韦氏,关键如何抛出自己的“橄榄枝”呢?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26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武三思影视形象
婉儿为讨好韦后,便把自己的情郎武三思引荐给她,使他们苟合成奸。
武三思与婉儿、韦后之间的污秽行为,在宫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只有李显一人眼昏耳聩,不闻不知,还把武三思引为知己,视为心腹。
为了进一步讨好韦后,上官婉儿多次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称帝。
这一切引起了太子李重俊的不安,公元707年农历7月,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后,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和韦皇后处,并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杀陛下和皇后。
李显遂命禁军平息了叛乱,并杀掉了太子李重俊,上官婉儿也因此躲过一劫。
在经过李重俊事变后,上官婉儿意识到此时的韦皇后未必有能力压制住李唐宗室,此后他开始选择疏远韦皇后,同时慢慢的向李唐宗室靠拢,更加致力于辅佐李唐朝政。
唐中宗有心想立韦皇后所生的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即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极力劝唐中宗不要这样做,甚至以死相逼进谏。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在韦后忙于安排各方势力时,上官婉儿拟定了一份遗诏,遗诏中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相王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知政。
然而这份遗诏遭到韦后极其党羽的极力阻挠,好不容易熬到唐中宗去世,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的韦皇后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家人再插手朝政的。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65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韦皇后影视形象
虽然草拟的诏书没有被采纳,但上官婉儿却把底稿留了起来,此时她已经意识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他希望将来某一天靠这份没有被启用的诏书救自己一命。
很快上官婉儿预料的政变发生了,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突然发动政变,带人杀入宫中,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而此时的上官婉儿没有丝毫的慌乱,她拿着蜡烛,领着宫人一路迎接政变队伍。
上官婉儿遇到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的刘幽求后,便拿出那卷让相王参政的诏书草稿,以证明自己和李唐宗室是站在一起的。
仰慕上官婉儿才学的刘幽求便拿着这份诏书匆忙呈交李隆基。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97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政变中的李隆基
此时上官婉儿或许还不明白,这份诏书不但没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反而成了刺向自己的一把利剑。
既然上官婉儿来投诚了,为什么李隆基还要杀她?
史学家分析说,一是李隆基有正统的政治立场,反感女人当权,而上官婉儿就是女人当权的符号。唯有杀掉上官婉儿才能彻底清除女人当权的阴影。
另一个原因,是上官婉儿虽然心智过人,但他没有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为了权利她背叛武则天,游走于韦后和李唐之间,最后背叛韦后,不杀了她也许下一个被背叛的就是李隆基自己。
上官婉儿一生历经三朝,在与权力纠缠的一生中,终以悲剧落幕,让人唏嘘不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3年9月,上官婉儿墓在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被发现,但被盗得很彻底,墓中除了一盒墓志铭外,尸骨无存。
由于上官婉儿墓处于交通要道,经过政府研究后,计划回填。但是此举遭到河南上官姓氏的反对,并向陕西省文物局提出原址保护的申请。
同时表示,如得不到原址保护,打算将墓葬迁回上官婉儿祖籍河南,把她安葬在爷爷上官仪的墓陵旁边。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上官婉儿死因真相31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02197
上官婉儿墓
但是当时有人提出质疑,上官婉儿尸骨无存,该如何迁移呢?
上官姓氏有代表说,理想化的是把墓中的墓志和陶俑带回去,如果得不到允许,从墓中带几捧土或者几块砖也可以。然后在当地在当地举行个仪式,象征性地迁回。
西安方面表示:陶俑和墓志铭不可能给,土或者砖倒是可以带走。
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下,上官婉儿墓总算保了下来。2015年以墓葬为核心已经建成唐昭容上官婉儿公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1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