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0|回复: 0
收起左侧

《漫步中国星空》读书笔记(一)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15 2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燃梦行动.阅读】
我是邱梅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目标】3年100本书
【书目44】《漫步中国星空》
【作者】齐锐 万昊宜著
【版次】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4年4月第 1版 2022年2月第12次印刷
【页数】共226页

《漫步中国星空》读书笔记(一)126 / 作者:意乱了真假意wk / 帖子ID:104861
01
【打卡】第1147天 20221118
【进度】序
【用时】  10分钟
读《步天歌》
时素秋无月,
清天如水,
长诵一句,
凝目一星,
不三数夜,
一天星斗,
尽在胸中矣。
   ——郑樵(宋)
谁愿无知过一生,智者代代望星辰。
问道苍穹我是谁,千古疑问惑古今。
                 ——引自《宇宙演化史诗》
***星空文化,中国元素
星空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尽管对于地理纬度相差不大的国家而言,星空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同一片星空的想象并不相同。《漫步中国星空》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中国古人对于头顶上永恒星空的解读。
两位作者从在北京天文馆多年科普工作的经历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考证和计算,为读者展现了星空中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
这本书既是了解中国传统星象的教科书,也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给出了中西对照星图的工具书。
朱进  北京天文馆馆长 北京古观象台台长
***带你《漫步中国星空》
中国星空就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国式的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这和目前国际通用的八十八个星座的划分完全不同,当然在同一片星空下它们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古诗有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想借用古人的话:“今人不见古时星,今星曾经照古人。”
李元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 2013年获科学传播人终身成就奖
02
【打卡】第1148天 20221119
【进度】前言
【用时】  10分钟
探星斗奥秘、览传统文化
吟歌谣,望星空,就从今晚开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人在上古时代就开始将满天星斗划分成中群,为它们取名。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星占家石氏、甘氏和巫咸氏为代表的三家星官名称,到了三国时期,陈卓统一全天星官,形成了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官体系。这一独具特色的星象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在天空的反映和缩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最典型、最形象的体现,是历经千百年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瑰宝。
隋代出现的《步天歌》作为“三垣二十八宿”体系最早、最重要的文献,在传承和普及中国传统星象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步天歌》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文字又不够形象的缺点。“句中有图,言下见象”,繁难而神秘的星空,因它而变得平易和充满诗意。《步天歌》作为中国古代学习天文的必读书,具有非凡的生命力。
我国历代恒星观测资料传承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天文学家在宋代皇祐年间(1052年)所观测的恒星数据,它是“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象的典型代表。我们运用现代天文学观测数据和技术手段,结合天文史学文献,对其进行努力恢复,并以中西对照星图的方式在书中呈现。
本书以《步天歌》为基础,将史书中的古代星图与现代技术恢复的宋代星象相结合,依次讲述“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官与它们承载的故事,并且力图将传统星官对应到今天的实际天空中,让读者在仰望星空时,能够吟诵《步天歌》,唱出这些传统星名,联想星空传说和历史典故,体味中国古代天文学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宫意,漫步中国星空,神游天上仙境。
作者
2013年立秋,于北京
03
【打卡】第1149天 20221120
【进度】正文1~3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中国古代的星官,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从战场到市场、从天枪到簸箕,其名称和布局都非常社会化,地上王国、山川百物、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涵盖了古代神话、历史典故、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复制了一个世界。
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星象是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及缩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最典型、最形象的体现。在世界几大文明中,中国星象十分独特,是历经千百年世代相传的世界文化瑰宝。
***星座的由来
人类最古老的科学-天文学就是从人们仰观天象开始的。随着对头顶星空的不断观察,人们对星星逐渐熟悉起来,为了观测和记忆的方便,先人把夜空中的繁星划分成群,各群的星数多少不等。将一群之内的星用假想的线连起来,就组成了各种图形。这些图形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很相似,于是便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称,这就是星座。
观测组成星座的恒星,在古代天文学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观测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星座中各颗恒星的关系,并把结果编成星表或者绘制成图。人们用这些星表和星图来判定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并作为观测日月行星等天体在天空中运动的坐标。
星空的含义不是星空自给的,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星座体系和星座文化。现今大家广泛使用的是源自古希腊传统的88星座系统,它的主要依据是希腊神话和动物世界,由此组成了天上的奥林匹斯山和动物园。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有着博大而深厚的天文学传统。中国的天学理论、天文仪器、观星测天、恒星体制、历法编制等,经过长期发展,达到了高深精微的程度,在世界几大文明中十分独特。
中国的恒星命名与西方完全不同。星座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星官”,东汉张衡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从战场到市场、从天枪到簸箕,布局和名称非常社会化,地上王国、山川百物、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涵盖了古代神话、历史典故、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重新建造了一个世界。中国传统星象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在天上的反映及缩影,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最典型、最形象的体现。
04
【打卡】第1150天 20221121
【进度】正文3~4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中国传统星官体系的形成
中国传统星官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约到繁杂,由若干主要星官到联络起全天星官的过程。
在上古时代的夏商周,天文知识非常普及,三代以上人人知晓天文的实际情况,为后来形成中国特色的天文学体系奠定了基础,星空被初步分区,一些重要星官被命名,如“北斗”、“中星”等。
进入战国时代,星占术广泛流传,并形成了诸多流派,其中不乏大家,诸如石氏、甘氏、巫咸氏、黄帝等。星占家们进行了大量恒星观测,命名了许多星官,最有代表性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和商代的天文学家巫咸三家各自命名的星官体系,人称“三家星经”,但久已失传。
1900年6月22日在敦煌莫高窟出土了《敦煌星图甲本》,它以星图的方式详细描绘了三家星官的位置。学者认为《敦煌星图甲本》的底本是在隋唐之前绘制而成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数最多的星图。我国学者潘鼐先生和邓文宽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依据敦煌文献等资料,汇集三家星官的记载,复原了涵盖全天恒星的《三家星经》。
到了古代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汉代,较完整的中国星官体系得以建立。《史记》、《汉书》中就已经详细地记录了一些重要星官名称和星数,《史记》中有我国最早的古代关于二十八宿及四象的完整记载。
统一全天星官的工作由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完成。陈卓善于星占,约270年,他把当时所知最重要的石申、甘德和巫咸的三家星官,并同存异,综合编成了一个具有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史称“陈卓定纪”。陈卓综合而成的283官星象体系被后世史书所采纳,成为我国观测星象的基础。
在陈卓关于全天星官的划分中,凸显了中国“二十八宿”星官体系。全天共有28个宿,分为四组,称为东、南、西、北四官,即东官苍龙、南官朱雀、西官白虎和北官玄武,以这二十八宿为代表,携领囊括全天的所有星官。
“三垣”的创立比“二十八宿”晚一些。三垣在隋唐之际趋于成熟,合并二十八宿后成为新的“二十八宿三垣”体系。后来“三垣”的地位逐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垣二十八宿”体制。
基于传统文化的“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别于西方的最引人注目之处,自陈卓初定,至体制完全建立,传承了千余年,一直到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后才被较大地改变。
05
【打卡】第1151天 20221122
【进度】正文4~5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三垣二十八宿”星官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三垣二十八宿”星官体系,就是把全天星空划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共31个天区。
三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紫微垣,它居于北天中央的位置,也称中宫、中官或紫宫。太微垣在紫微垣和南方七宿之间,而天市垣在紫微垣和东方七宿之间。之所以称为三垣,是因为每一垣中,都有星官排列成各自的左右垣墙,墙外附近也有若干相关的星官属于该垣。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史料中关于三垣所含的星官有所不同,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划分中,紫微垣含有37个星官,太微垣20个星官,天市垣19个星官。
人们为了便于观察日月和行星的运行规律,将黄道、赤道附近的星空沿经线方向划分成大小不一的28个天区,每段称作一宿,每宿中选出一个代表星官,以它的名字命名整个区域。由于月亮在天上运行一周约为28天,即一个月,每天晚上月亮就会位于某一个天区内,好似住宿在这里一样,因此这28个区域被称为二十八宿。在古天文中“宿”发音同“秀”。
这二十八宿的名称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每一宿不仅包含了与这一宿同名的主要星官,凡是落在这一天区内的星官,也都属于这一宿统率,但三垣范围内的星官,只单独属于三垣。
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分为东、北、西、南4组,每组含7宿,分别是:
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有46个星官;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共有65个星官;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共有54个星官;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共有42个星官。
依上所述,全天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的中国星空,一共283个星官,共计1464颗星。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星官体系。
06
【打卡】第1152天 20221123
【进度】正文5~7页
【用时】  15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步天歌》-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600年前后的隋代,法号为丹元子的隐居者,按照陈卓所定全天星官的布局,将此前流传的石申、甘德和巫咸的三家星官重新整理,作了一首认星歌谣《步天歌》。到唐朝初年,王希明对歌词又作了裁订。从此《步天歌》成为表述中国星象的代表作,至今流传。
涵括全天恒星,图像、星名和星数清晰可辨的天文学著作,最早的要数《步天歌》。《步天歌》首次详细整理和记录了“二十八宿三垣”的全部成员,其分章、星官、星数、寻星顺序都严格遵循实际观测。先描述每宿的主体,再以宿星为主,描述所统率的各星官与主体间的相对方位关系。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诗歌体例。《步天歌》成为后世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著述的一种标准范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步天歌》的特点是文辞浅显,内涵丰富,星名完备。清代学者梅文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步天歌》所列星象,特为简括。故自宋以来,天官家多据为准绳。”
《步天歌》以生动的韵文,将周天恒星连缀在一起,它“句中有图,言下见象”,辅以文图,弥补了星图难以流传和文字不够形象的缺点。
《步天歌》易懂、易学、易掌握,成为中国古代学习天文的必读书,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就一面读《步天歌》,一面观察星象,“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
在流传下来的《步天歌》各个版本中,基本都是360句到366句。作为一部天文学著作,作者细密的设计心思暗藏其间,中国古代周天为365.25度,一句一步,一步一度,至365度恰好步天一周,此即“步天”一词原意所在!
《步天歌》作为产生于中国中古时代的一部重要天文学著作,在延续和普及中国传统星象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历经1000多年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07
【打卡】第1153天 20221124
【进度】正文8~9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中国古代恒星观测的辉煌成就
对恒星的位置进行测定并编制星表,是中国历代天文学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开元占经》记载,约公元前400年战国时代魏国的星战家石申曾观测记录了一份恒星星表《石氏星经》,它包括二十八宿和石氏星官中共121个恒星的位置。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份星表。
唐代开元年间的723-724年,在天文学家一行的主持下,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对二十八宿的距星以及其它24个星官,共127颗星进行了观测。这是第一次在古代正史中记载的、由官方天文机构进行的恒星观测活动,但遗憾的是观测数据未能流传下来。
北宋时代进行过7次较大规模的恒星观测,精度比以往都高。其中,景祐年间(1034年)和皇祐年间(1052年)分别对全天恒星进行了观测,其中皇祐年间的观测资料流传至今最为完整。当代著名的天文史学家潘鼐先生汇集皇祐周琮观测的各种相关史料,与我国古代传统的283官1464星一一相校,共整理得出360颗恒星的数据,并命名为“皇祐星表”。
“皇祐星表”作为一套完整的古星表,保存了我国传统星象的原貌,它是通过实测得到的我国中世纪时期可靠的恒星星表,是验证我国古代中世纪前后恒星星象的基本星表,也反映了宋代恒星观测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是世界天文学史上第四部古星表。
到了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作了著名的元初13件天文仪器,一直保留致清初,后被外国传教士销毁,在1280年前后,郭守敬使用这些仪器,特别是简仪进行了大量的恒星观测,编制成“郭守敬星表”,代表了古代恒星观测的最高水平。
明末清初的“崇祯星表”,清初的“灵台仪象志星表”以及清代的“仪象考成星表”等都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08
【打卡】第1154天 20221125
【进度】正文10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恢复的宋代皇祐星象
我国古代无论是在天文观测还是在天象记录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许多古代天象观测的记录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是不可替代的史证,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但是,上古时期至明清之前史料记载的天象世界,是基于中国传统星象背景进行描述的。因此恢复传统星象,认识传统星官,能够看懂古星图,并且知道恒星中西对照名称,在当下传承中华文化遗产,以及科学、历史、考古研究等方面是具有重大意义且非常必要的。
根据宋代皇祐星表数据恢复并绘制的星图,能近乎实际地呈现中国283官的传统星象,潘鼐先生在《中国恒星观测史》一书中整理了皇祐观测记录的360颗星的数据,概括了283官的1457颗星。我们以潘先生的研究成果为骨架,参到宋代苏颂《新仪象法要》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同时参考《四库全书》及《灵台秘苑》等文献,再对比近代星图,整理出一套皇祐星官数据,全天二十八宿和三垣,共计星冠283个,恒星1464颗,与《步天歌》很好地吻合。
本书使用现代星图绘制方法,采用耶鲁亮星星表等现代天文学观测数据,通过岁差、恒星自行等参数的修正,以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如实地呈现皇祐年间即1052年的中国古代星象,并在星图中实现中国传统星官的东西名称对照。
09
【打卡】第1155天 20221126
【进度】正文10页
【用时】  10分钟
【阅读感悟】第一章《中国星空》
**《步天歌》与现代星图的首次结合
《步天歌》有多个版本传世,北宋的王安礼对南北朝时期的《灵台秘苑》进行了修订,在该书中《步天歌》配有自三国的陈卓以来较完好的全天星图。北宋版的《灵台秘苑》所载的星图,属于典型的中国古代星图。与现代天文学星图不同,它是标识众星官的布局、相对位置及其文化含义的认星示意图,并不讲究实测精度。我们不妨把这类以表意为主的中国古代星图称为“文图”。
本书的三垣二十八宿的讲解,采用与《灵台秘苑》相似的方式,在介绍每一宿时,将《步天歌》的歌谣句子与“文图”一一对应,方便读者一步一步地直观认识中国传统星象。
对于今天的读者或是天文爱好者,只是将《步天歌》与“文图”在纸面上对应还远远不够,为了能让大家在实际星空中找到中国传统星官,我们还绘制了能与“文图”相对照的现代星图。该星图是我们根据宋代皇祐星表数据尝试恢复的皇祐星象。这是一次认识中国传统星空的创新实践,是《步天歌》与现代技术恢复的传统星图的首次结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5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