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5|回复: 0
收起左侧

项羽身边的能人为何总是跳槽?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21 12: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乱世出英雄,也出人才。四年的楚汉战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换句话说,刘邦和项羽不是一对一的在较量,而是团队与团队在较量。在他们麾下,各自都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替他们征战,替他们出谋划策。项羽手下有范增、黥布、龙且、钟离昩。刘邦手下有张良、萧何、曹参、韩信、陈平、郦食其。等等。
  
  人们似乎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刘邦手下的谋士多,而项羽手下的谋士少(似乎只有一个范增),而且在谋略、手段上,明显不及刘邦那边的人。其实不然。刘邦之所以谋士多,是因为他用的谋士多。项羽之所以谋士少,是因为他用的谋士少。人和人其实差不了太多,所谓的天才,自然有着过人之处,比如机敏灵活,比如思路宽广,比如记忆力超群,但我们也没必要就此将他们神话。术业有专攻,天才未必就是全才,他在这方面行,在那方面未必行。刘邦手下的人才突出,项羽手下的人才未必就不行,这里面有一个用和怎样用的问题。
  
  在楚汉战争期间,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人才不是固定的。项羽手下的韩信、陈平,后来都投奔了刘邦,黥布先是听命于项羽,后来渐渐疏远,最后也完全归顺了刘邦。这个人才的流动,实则体现了双方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双方在人才理念上的差别,最终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
  
  韩信最初在项羽帐下任郎中将,曾给项羽出过几次主意,结果项羽都没采纳。韩信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听说刘邦要去巴、蜀一地任职,于是便去投了刘邦。结果在刘邦那还不如在项羽那混得好呢,在项羽那起码还是个郎中将,属于秘书级的,在刘邦那只做了个连敖的小官,管仓库粮饷,连跟人打交道的权利都没了。
  
  就是这样一个小职位,韩信都没能当多久。后来不知为何,韩信“坐法当斩”,受牵连被判了死刑。就在刀斧手准备行刑时,韩信看见了滕公,滕公的职务是太仆,就是给刘邦赶大车的司机,于是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说刘邦不就是想得到天下吗?那干嘛还要杀勇士呢。滕公觉得他出口不凡,于是放了他,并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于是封韩信为治粟都尉,还是管粮食,官也不大,最多由原来的具体操办事务,变成了现在的指手画脚。仅此而已。
     
  
        
  
  韩信不受重视,或者说没达到他理想的要求,当然心有不甘,于是便找到丞相萧何,想让萧何再给推荐一下。萧何很欣赏韩信,也打算找机会向刘邦推荐,结果可能因为工作忙没顾上,事儿就给拖了下来。韩信觉得没戏,干着也没劲,就又想拍屁股走人,于是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后来还是因为萧何的大力举荐,韩信才最终脱颖而出。
  
  陈平总共投靠过三个主公:魏王咎、项羽和刘邦。在魏王咎那,陈平的职务是太仆,和上面说的滕公一个职位,掌管马匹车辆。陈平离开魏王咎,有两个原因:一是“说魏王不听”,给魏王咎出主意人家没理他;二是“人或谗之,陈平亡去”。有人说他的坏话,于是拍屁股走人。而后陈平又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被项羽赐封平爵卿。殷王司马卯反楚,项羽又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去平叛。结果陈平没打,而是靠一番说辞,招降了殷王。兵不血刃,项羽很高兴,“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又是升官又是赏银。后来刘邦攻下殷地,殷王又投降了刘邦,合着这殷王见谁都投降,这显然说明当时陈平的工作没做扎实,项羽于是很生气,“将诛定殷者将吏”,准备处死陈平等人。陈平见势不妙,再次拍屁股走人。后来便投了刘邦。
  
  那么,项羽为什么会失去这两个人才呢?
  
  首先,这二位和项羽不是一路人。项羽尽管在学生时代没怎么好好学习,但他受的也是正统教育。而且因为祖上的风光,家族的荣耀,家庭的熏陶,项羽在思维上是很传统的。可韩信和陈平就不一样了。
  
  韩信还是个老百姓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穷又没人缘,这点和刘邦比差远了,所以连被推荐当个小吏的资格都没有。韩信“不能治生商贾”,这点倒和刘邦的“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有一拼,都是游手好闲的主儿。而且韩信还有个坏毛病,就是“常从人寄食饮”,喜欢到处蹭吃蹭喝,以至于“人多厌之”,谁见谁烦。
     
  
        
  
  而陈平呢,德行也不敢恭维。陈平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穷的他看不上,富人看不上他,典型的嫌贫爱富。最后陈平傍上一个结过五次婚的富家女,靠着娘家陪送的嫁妆,陈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摇身一变成了大爷。
  
  项羽和这二位在性情上差异如此之大,根本不是一路人,也很难说会有什么共同语言。
  
  其次,项羽处事欠考虑。比如对待陈平。即便陈平办事不利,出了纰漏,也不能就一棍子打死。何况你当时对这件事还是认同的,还予以提拔给予赏赐。殷王反复,陈平也没想到,他的初衷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你项羽批评教育可以,降级使用也可以,或者干脆打他几十军棍,让他长长记性。一下就要杀头,他能不跑吗!
  
  第三,项羽没有把清二人的脉。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很有个性的人。韩信是淮阴人,有个杀猪的古惑仔看韩信整天拿把破剑瞎溜达,看他不顺眼,于是对人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你别看这小子身高体大,整天还拿把剑唬人,其实心里胆小得很。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对韩信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你要敢杀我就一剑杀了我,不敢杀我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选择了后者。于是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成了千古美谈。韩信的这个选择本身就很有个性,不是韩信怕了这个青皮,而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不值得和他啰嗦。
  
  陈平也有个性,一次与乡亲们祭祀,完后分肉,由陈平主刀,“分肉食甚均”,肉分得很公平,大家都很满意,于是竖指称赞。陈平洋洋意得,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如果让我主政天下,我也会像分肉一样,做到公公平平的。言语豪壮,不逊于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这一方面说明陈平有志向,不甘于平庸。一方面也能看出其心高气盛的个性。
  
  有个性的人,都很自傲,都想在别人面前突出自己,让别人高看一眼,把自己当回事,如此心里才会舒坦。可巧项羽也是个有个性的人,也很自傲,自然对他们不会有所迁就。硬碰硬,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第四,这俩人没把清项羽的脉。韩信“数以策干项羽”,项羽均未采用。这句话是很有嚼头的,太史公没说韩信向项羽献策,而是说“干”,干涉,或者干扰,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很不正常的。干涉,你韩信是郎中将,有建议权,但干涉就有点过了。觉得自己对就指手画脚这不行,你得注意身份。干扰,则是项羽一方的感受,韩信的建议既已达到干扰项羽决策的地步,说明其建议显然是不对项羽心思的。
  
  陈平也没把清项羽的脉。殷王反叛,项羽本身就很恼火,后来又出尔反尔,这气肯定不打一处来。所以,“将诛定殷者将吏”,或许只是项羽一时之气,最后未必会那么办。就像俩人吵架,对骂,一方对另一方说,我非弄死你不可,都是气话。再者,项羽对陈平一直不错,给他升了好几次官,先是平爵卿,后来是信武君,最后拜为都尉,说明项羽还是很重视陈平的。怎么能说处死就处死呢?结果陈平害怕,脚底下抹油,溜了。
  
  第五,项羽并不觉得这二位是人才。这个很关键,如果项羽觉得他们是可用之才、可造之材,一定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的。
  
  韩信给项羽出过主意,但都不合项羽的心思,还有点添乱,没觉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所以他走,项羽自然不会拦着。
  
  对陈平,项羽开始是信任的,但陈平在殷王这件事上办得不利索。项羽本来是让陈平武力解决殷王,也好杀鸡给猴看,让其他诸侯老实点。结果陈平自作主张,劝降了殷王,而这个殷王本身就是个墙头草,谁来都投降,如此,陈平的功劳就大打折扣了。项羽其实从这件事上也把陈平看完了,既不按领导意图办事,还把事给办砸了,能说得上是人才吗!所以走就走吧,没啥可惜的。
  
  好多人才都是这样被埋没的。项羽手下像韩信、陈平这样的人才还有没有?肯定有,只是不同的领导,对人才的发掘程度也不一样。韩信、陈平绝不是唯一的,他们也只是个偶然现象,只是比较特殊而已。
  
     
  
        
  项羽对二位如此态度,那么他们到了刘邦那,刘邦又是个什么态度呢?
  
  咱们前面说过,韩信最初去刘邦那里,也没受到重用,又不好意思再回项羽处,于是伤心之余,想仗剑走天涯,打算彻底做一个独行侠,可以说对仕途基本上是失望了。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后来萧何大力举荐,韩信的才能便永远没有展示的机会了。其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也不会成为隐忍、大度的代名词,而是窝囊废的定语了。
  
  刘邦最初也没看出韩信的特别之处,可见人才这东西并不容易被发现。项羽当初没重用韩信,并不能就此判定项羽不识人。作为一个大将军,又要带兵,又要打仗,每天的事务很多,不可能像现在的领导那么八面玲珑,在统揽工作之余,还要不停地对人事问题做出干预。
  
  不同的是,由于萧何的推荐,刘邦最后还是认可了韩信。但也并不打算重用,而是想随便给他个将军干干。结果萧何说,只给个将军职位肯定留他不住。刘邦的好奇心也上来了,这是何方神圣啊,于是说,那要给个大将军呢?萧何说,给大将军行,但还得有个条件,你须得举行一个隆重的拜封仪式,要“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刘邦这次彻底动心,感觉萧何不像在开玩笑,于是欣然应允。
  
  汉王对自己如此重视,还当着众人的面对自己行礼,如此威风,如此与众不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当此时,韩信的自尊心彻底得到了满足,积极性也被彻底激发出来,自然会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当好刘邦的马前卒。韩信后来对刘邦始终忠心耿耿,设坛拜将这件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认可韩信,是因为刘邦信任萧何,用人不疑,这也是刘邦的一个优点。他喜欢用人才,这些被用之才又会帮他发现其他人才,从而营造出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而刘邦在并不完全了解韩信的情况下,便答应萧何设坛拜将,如此屈尊迁就人才,足见其心胸之宽广,也足以说明他对人才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而绝不会轻易错过的。
     
  
        
  
  陈平也一样,到了刘邦那,待遇并不比在项羽那好多少,只是刘邦正值用人之际,又见陈平谈吐不凡,于是让他做都尉,和在项羽处职位是一样的。但没过多久,陈平便遭到绛侯、灌婴等人的谗言,他们对刘邦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
  
  大概说了陈平的四大罪状:
  
  一,华而不实。长相虽美,肚子里不一定有东西;
  
  二,道德败坏。和自己的嫂子有一腿;
  
  三,为臣不忠。先投魏再投楚后投汉;
  
  四,品行恶劣。收受属下贿赂。
  
  总之是说陈平的人品有问题。一言以蔽之:陈平是一个见风使舵、自私自利、华而不实、有奶便是娘的贪官。
  
  绛侯、灌婴看陈平长相不顺眼,是因为心里讨厌他,这个可以理解。其他三点却并非捕风捉影。和嫂子咋样,史书虽没有记载,但他嫂子却是因为他而被他哥哥休了的,这个错不了。为臣不忠,三易其主,这个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最要命的是受贿。受贿的事陈平自己也承认,当刘邦问他时,陈平还振振有词,说:“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我是光着屁股来投奔你的,不收点礼拿什么应酬。这话有点耳熟,和如今那些贪官说的,不受贿拿什么打点上司如出一辙。你没钱当了官就可以捞吗?刘邦没给你发工资吗?所以刘邦“疑之”,对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其实绛侯、灌婴的进言,也再次证明陈平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魏王咎处,他也曾被人谗言,因为什么事,说的什么,没说,但总归是有事,或者得罪了什么人,最起码说明了一点:陈平没能和同事们搞好关系。
  
  陈平唯一没有被质疑人品的,是在项羽处。根据陈平换了三个地方,却在两个地方都遭受质疑的概率来看,陈平未必没在项羽处遭到过质疑。史书没有记载,这有两个可能:一是项羽没听;二是没人敢和项羽说(因为项羽不喜欢听谗言)。
     
  
        
  
  陈平在刘邦那里能够稳定下来,有着双方的原因。
  
  一是陈平三易其主,再换也没啥意思。所谓事不过三,跳槽太多,也会受到质疑的。你在哪里都待不下去,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了。况且,刘邦的势力仅次于项羽,威望正高,正值用人之际,也是首选。在这里如果也混不下去,去别处也未必行得通。
  
  二是刘邦的用人标准。刘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他对陈平的不良品行能够谅解,因为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去。还有,刘邦喜欢有毛病的人。有缺点,有私欲,这样的人反而好控制。陈平本是魏无知(你瞧这名字)举荐的,刘邦质疑陈平时,魏无知对刘邦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我举荐是举荐能帮你打仗、帮你做事的人,不是让你选劳模呢。这个思路也是符合刘邦的思想的。
  
  陈平人品不怎么样,在刘邦死后也有所表现。吕后专权,想封吕姓侯,而刘邦生前有遗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于是吕后征求大家伙儿的意见,陈平说:“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刘邦说了算的时候,封刘姓王,现在吕太后您说了算,自然就要封吕姓王啊,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很正常,早该这样搞。有奶便是娘的嘴脸表现无疑。
  
  陈平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这是往好了说。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其实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是个心里没什么道德标准,善于出阴招、走邪路的人。而这,正好符合刘邦这个草头王的治政理念,所以他会受到重视。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要的是结果,并不看过程。需要即是真理,陈平的本事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现在也一样,有的人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指标,说瞎话、造政绩,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领导喜欢。因为这些成绩也是他的,对他未来的升迁有帮助。
  
  从韩信、陈平的跳槽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这类人才,是以展现自我为根本出发点的。他们喜欢挑领导,而不是坐等领导来挑自己,当他们觉得在这个领导这里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刘邦能够接受韩信和陈平,性格和经历的相似也是一个原因。从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儿来看,这三位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有着相似的荒唐,所以很容易有共同语言。总之一句话:韩信、陈平在项羽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刘邦能给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