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徽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徽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徽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速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徽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 “你太固执已见!
魏徽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了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径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徽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徽:“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徽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 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王,难免就会昏庸."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墟妃 当册封的语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徽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 “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阵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娘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阵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徽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徽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徽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徽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过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个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陪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徽、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刑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