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2|回复: 0
收起左侧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1-31 07: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少的历史典故耳熟能详,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管鲍之交、秦晋之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等。”这些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他们带来的影响超越时间也超越界限。这些真实的历史不需要虚构,它们足以精彩,也足够戏剧。然而历史也是最好的诗人和最好的戏剧大师。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1.jpg
如果说,诗文是一匹绸缎,那么典故就是精美的刺绣,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远的考究。精致的文笔,可寻诗文的来路;恰到好处的典故,可寻诗文的归处。
然而历史上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着曲折动人又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子路问津就是其中之一,故事发生在信阳罗山县境内的一则历史典故。
子路问津:典故。津~渡口。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2.jpg
时间回到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五十五岁的孔丘离开了鲁国,带领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踏上周游列国的旅途,大力宣传仁爱,为政以德的学说。
孔子一路上游历列国十四余载,先后到过卫、宋、陈、曹、楚、蔡、齐、周、郑等诸侯国。在此期间,经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影响比较深远的便是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前往楚国负函(今信阳长台关乡城阳城一带)途中产生的历史典故“子路问津”。
孔子六十一岁时,由陈国前往蔡国。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3.jpg
故事还得从孔子六十二岁时的这一年说起,一行十余人等由蔡国前往叶邑,叶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后不久,孔子又返回蔡国。
六十三岁时,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一带活动。楚国派人宴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回拜答礼。途中经过陈国和蔡国。陈、蔡两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所讥讽和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许多问题,如果孔子被楚国所任用,那我们陈国和蔡国就危险了。”于是陈、蔡两国就共同调集步兵,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不能前行,已经断粮七日,也无法和外面取得联系,弟子们只能在附近找些野菜之类的东西食用,很多弟子都病倒了,孔子很无奈。“吾道非乎?吾奚为至于此?”孔子最终不畏强权和饥饿所动,虽困于陈蔡,但是他仍然坚持为弟子讲授学业,毫不懈怠。孔子让子贡到楚国求助,子贡潜出,请来驻守负函的叶公诸梁的迎接,孔子才得以脱身。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4.jpg

信阳罗山县.子路问津处

不日,楚国负函的目的地很快就要到了,可是面前的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这条河不是太宽,远远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银如带,近看河水清澈见底,与另一条河流在此汇合。
这天傍晚,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就是找不到渡口,没有渡口怎么渡河呢?
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此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询问渡口的位置。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5.jpg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了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子路近前向二位老者行过礼后说明来意,长沮手也不停地问子路:“那位坐在车上的人是谁?”子路回道:“他是我的尊师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讽的口吻问:“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是的。”哦…,他应当无所不知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怎么叫你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嘛?”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问向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子路回道:“我是仲由。”“你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吧?”“是的。”“实话告诉你,如今天下大乱,世道浑浊,礼崩乐坏,各人都是朝不保夕,所到之处都是一样,哪能管得了别人,这世间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乱世呢?你与其跟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不再理会子路了。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6.jpg
子路一脸无奈,没打听到渡口,又被二人一顿奚落,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个人的话转述给老师。孔子听后,心情相当难受,酸楚和悲凉夹杂着一股落寞,天下大乱而如何导天下于治,孔子既然相信天命,并且认为自己是天命的承负者,即是时人眼中的圣人,他也自认承负了这样的使命。如果自己不能寻得“应天而治”的地位,亦应当得到伊尹、周公辅佐成王的机会,但是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世界,哪里去寻求圣王,而自圣而王无机会,此所以孔子怃然。
过了好一会儿,孔子若有所思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苍生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地到达了楚国负函。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7.jpg

信阳罗山县.子路镇.子路纪念像

此事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今信阳罗山县中部),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做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把路过的村子命名子路村,又把曾经走过的街道命名子路街。从此,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也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并延续了下来。
中国以后的文字,所谓“指点迷津”的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
“子路问津”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中为后世留下来的著名典故。“问津”是孔子与其弟子与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之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孔子由此感叹二人坚决避世沉沦,不为天下苍生。事实上看似孔子和弟子在打听自然河流的渡口,而实际上是在隐喻告诉他们如何探寻人生渡口和救世道路。

走在信阳——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探访“子路问津”处-8.jpg
由此还关系到孔子对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的探索与考量。从“问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诸侯争霸乱世的黑暗和无道,又可以看出作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和人格魅力的不凡。不管孔子在周游列国中推广自己思想的结果如何,但他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路上,走上了一条连君子都不敢去走的道路。
孔子的一生,无时不闪现着仁爱、好学的影子,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剥削压迫民众。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使世界和平。
2023年1月27日
亲爱的友友们:感谢您的阅读,在关注我的同时,请不要忘了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言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晓明吧!
(原创作品 禁止转载 截取 违者必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