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O是一个由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理学院天文与物理学系运营的天文台,位于其校园内一栋22层住宅楼顶,以圣玛丽大学天文与物理学系创建者Michael Walter Burke-Gaffney的名字命名。BGO于1972年1月下旬正式启用,主要用于圣玛丽大学天文学课程教学、公众科普宣传及小型科研项目等用途,RMT是该天文台的主要设施。此外,BGO还有1个4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10个2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1个专用于太阳观测的望远镜等仪器。
1923年秋,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开始系统性地搜寻M31中的新星,以便为新星的统计研究积累数据。1929年,哈勃发表了一篇题为A Spiral Nebula as a Stellar System, Messier 31(《作为恒星系统的旋涡星云,梅西叶31》)的开创性论文,标志着星系天文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哈勃也报告了M31新星的搜寻结果,他的搜寻持续到1927年底,新发现63颗新星,使当时所知的M31新星数量达到了85颗。在哈勃新发现的63颗新星里,有一颗被编号为65号新星,即[H29] N065,它在1926年7月12日被发现,如今也被称为M31N 1926-07c。
在1990和1997年之间,美国天文学家Allen Shafter和Bryan Irby也对M31进行了新星搜寻。2001年,他们公布了结果,总计发现82颗新星。
2008年8月11日,美国天文学家Martin Henze等人在天文学家电报(简称ATel)报告了两颗新星候选体。他们注意到其中一颗(后被编号为M31N 2008-08b)与Shafter和Irby发现的M31N 1997-10f角距离非常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将其列为再发新星候选体。几天后意大利天文学家Francesco Di Mille等人获得了M31N 2008-08b的光谱,认为它是一颗He/N型新星,与银河系再发新星人马座V3890的光谱相似。
M31N 2008-08b的光谱。图像来源: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2015年,Shafter等人发表了一篇河外新星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论文,题为Recurrent Novae in M31(《M31中的再发新星》),梳理了历史上在M31方向发现的964次疑似新星爆发,从其中筛选出再发新星候选体,并对这些候选体的图像进行了比较,最终确认了12颗再发新星(32次爆发)和4颗疑似再发新星(8次爆发)。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将M31N 1926-07c、M31N 1997-10f和M31N 2008-08b的图像对齐,发现三者完全重合,因此确认它们是再发新星。
在我与Shafter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之后,一篇题为M31N 1926-07c: A Recurrent Nova in M31 with a 2.8 Year Recurrence Time(《M31N 1926-07c:M31中重现时间2.8年的再发新星》)的论文已正式出版,而我、张宓和高兴老师也成为共同作者。这篇论文汇总了捷克科学院昂德列约夫天文台0.65米望远镜(OND)、中国星明天文台0.6米NEXT、加拿大BGO和美国拉古纳山天文台1米望远镜(MLO)的测光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