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南开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8选5
1.夫布
战国时期的一种人口税。古代赋税的一种。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替力役的人口税。。《周礼·地官·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 贾公彦 疏:“出夫布者,亦使出一夫口税之泉也。”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夫布……与今时丁钱相似。”
2.白虎通德论
东汉经学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四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
3.黄兴
(1874-1916),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辑社”。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不久即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举为会长,决定于11月16日在长沙起义,未发事泄,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被推为执行部庶务。1907年到1908年间,参与多次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川粤汉铁路督办一职,次年1月辞职。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病逝。有《黄兴集》。
4.汤若望
耶酥会传教士、学者、德国人。1618年前往中国传教,曾协助徐光启编修《祟帧历书》,并受明朝朝廷命令制造火炮。明亡后,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他以《祟帧历书》为基础纂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朗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1664年汤若望在“历案”中被判死刑,1665年被赦免,不久即去世。
5.二二八事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6.二五减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1939年开始在抗日根据地实行。规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具体政策规定为: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债主要减息。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利息减至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一般实行“分半减息”。另一方面又规定佃农要交租,借者要交息,保存地主、债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减租减息减轻了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有利于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7.南陈北李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在共产党建立之初,陈独秀建立的中央党支部在上海,与李大钊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对独立,“南陈北李”的说法显示了紧密同一的党组织还没有诞生。
8.迁海令
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满清政府为对付在台湾的明朝残余力量,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的政策。清朝初年,满清统治阶级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领导的东南抗清力量,以及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义,实行了大规模强制迁徙濒海居民的法令,史称迁海。清廷正式发布迁海令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了将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的迁海令。康熙元年(1662年),辅政大臣鳌拜下令从山东省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朝廷认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不想继续影响沿海地区的民生,终于允许复界。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二,论述题 8选5
1.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实行多京制度,有六京,五京,四京,三京,二京,请写出分别对应的朝代和各京的名称及现代的地名,并简述实行多京制度的目的
(一)金六京: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北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的阿城)。
(二)辽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三)北宋四京。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为西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
(四)明代三都。中都(今安徽凤阳),南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北都顺天府(今北京市)。
(五)东汉二京。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2.中共政权取得胜利的因素,挑一个论述
国民党为何丢失大陆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解释,更可以得出各自 不同的结论。(1)大陆研究观点。大陆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是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学者们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统治基础不牢固;国家机器运转不正常;抗战胜利后的倒行逆施;不解决土地问题;军事上的失败;经济上的崩溃;共产党的强大有力,国际形势不利于国民党。张宪文教授认为,国民党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陷于政治崩溃的局面并失去对整个中国大陆的统治,究其原因有两条:“第一,严重的政治腐败,大大削弱本身力量;第二,丧失了全国各阶层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2)海外研究观点。海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际因素的影响;国民党自身问题;中共力量的发展。总体说来,经过1928年至1949年,作为执政党,国民党是逐步丧失其合法性的。例如,腐败是国民党始终难以祛除的病因,更是导致其统治崩溃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党政治上专制独裁,是其最大的政治腐败,也是国民党的党、政、军内政治腐败的根源。自宣布进入“训政”阶段后,国民党藉此独揽政权,尽管抗战时期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并无大的变化。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产生腐败。由于法律制度失效,不少国民党政府机构效率极低。五院制并未实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权力高度集中,监察院和司法院都形同虚设,难以实现监督腐败的作用。例如在制度设计中,监察院并无惩戒之权,被弹劾的腐败官员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在地方,因为国民党难以在短时间内训练足够多的基层管理人员,以致很多岗位被土豪劣绅所占据,基层秩序极为混乱。基层组织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则直接损害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基础,导致合法性和权威性危机。
(二)经济腐败。经济腐败直接体现在战后的接收上。日本投降后,尽管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军政机关部门纷纷成立接收机构,抢先接收,乘机将日伪资产划为私有,盗窃盗卖物资,挥霍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乱象,造成了收复区经济的混乱,并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怨愤,使国民党的执政合法性急剧流失。
(三)军队腐败。官场的腐败,使国民党军队亦走向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被视为私有,军队风纪败坏。军政不合,互相倾轧,军队经商,走私资敌,兵役败坏,乱拉壮丁。其实国民党军队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私有和风纪败坏。国民党军队的主要特征虽是党军,但仍然具有传统时代及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私有的观念。由于国民党军队存在中央军和地方军,两者之间长期互相猜疑,而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则更是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此外,军纪败坏更是军队腐败的一大内容,官兵吸食鸦片,经营商业,克扣军饷。军官官僚化现象突出。
3.论述春秋战国的“士”
(一)在西周宗法分封制中,士是最下层贵族。春秋战国时期多指文士,他们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诸子百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文士。聚土讲学成为当时培养文士和形成文士集团的重要途径.孔子就号称有弟子三千.春秋战国养士之风盛行.战国时的士有(1)学士.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他们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思想、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2)策士。如苏秦、张仪,他们长于政治,善于外交,在当时各国之间的斗争中起着重大作用。(3)术士或方士。如甘德、石申、李冰、郑国、扁鹊、许行,精于天文,或历法、或地理、或医药、或农业或技艺等学科,在文化上有重大贡献。
(二)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作为政治结构的宗法制逐渐瓦解,首当其冲的贵族成员显然是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把出卖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随着低级的贵族“士”流落民间,他们所掌握的文化也被传播、普及,把原来集中于周王室和社会上层的文化逐渐扩散,为思想文化的活跃创造了条件。
4.辛亥革命对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更是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制的重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王朝,并仿照西方建立了共和国,摆脱了传统改朝换代的帝制规律。此后,帝制被民主共和彻底取代,中国由此走上了议会民主制的道路。从专制王朝到议会民主制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二)思想观念的解放。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次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知识界加深了对于西方社会制度的认识,进而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解放。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传统礼法观的改变乃至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传统帝制已经被作为落后的象征,不再被民众所接受。此后张勋复辟的短暂闹剧,更是思想观念解放的典型特征。
(三)刺激了中国民族实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实业界逐渐提出“商战”的概念,在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不少民族实业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外来资本的存在以及外商在华特权的干预,民族实业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奖励工商实业的法律法规,是推动实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5.你认为抗战什么时候算起,1937年还是1931年, 给出合适的理由
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比较合理。
(一)从中日关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此前中日之间爆发过战争乃至冲突,例 如甲午战争、济南惨案,但这些事件都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为中国传统封建王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中国大多数民众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都尚未完全觉醒,所以不能纳入“抗日战争”的范畴;济南惨案中,日军的暴行使蒋介石对日本彻底失望,并开始转向美国,但主要采取的是冷处理办法,故也不能作为抗战的开端。只有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步伐。可见,该事件与此后的全面抗战存在一个明显的承续关系,自然应该作为抗战的开端。
(二)从具体斗争形式来看,九·一八事变尽管并未引起国民政府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反而使其采取不抵抗政策并放弃整个东北,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广大东北地区,而卢沟桥事变则是南京国民政府彻底下定抗战决心的开端,看似以卢沟桥事变为抗战的开端较为合理,但实际上无形之中则存在抗战评价中的“国民政府中心观”。因为,尽管此时国民政府已经放弃东北,但东北的抗日武装斗争并未因此偃旗息鼓,原东北军的部分力量、民间武装以及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抗日斗争仍然在继续。特别是此后的东北抗日联军,更是东北地区打击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因此,这些抗日斗争当然应该属于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南开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8选5
1.夫布
战国时期的一种人口税。古代赋税的一种。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替力役的人口税。。《周礼·地官·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 贾公彦 疏:“出夫布者,亦使出一夫口税之泉也。”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夫布……与今时丁钱相似。”
2.白虎通德论
东汉经学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四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
3.黄兴
(1874-1916),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辑社”。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不久即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举为会长,决定于11月16日在长沙起义,未发事泄,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被推为执行部庶务。1907年到1908年间,参与多次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川粤汉铁路督办一职,次年1月辞职。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病逝。有《黄兴集》。
4.汤若望
耶酥会传教士、学者、德国人。1618年前往中国传教,曾协助徐光启编修《祟帧历书》,并受明朝朝廷命令制造火炮。明亡后,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他以《祟帧历书》为基础纂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朗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1664年汤若望在“历案”中被判死刑,1665年被赦免,不久即去世。
5.二二八事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6.二五减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1939年开始在抗日根据地实行。规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具体政策规定为: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债主要减息。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利息减至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一般实行“分半减息”。另一方面又规定佃农要交租,借者要交息,保存地主、债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减租减息减轻了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有利于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7.南陈北李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在共产党建立之初,陈独秀建立的中央党支部在上海,与李大钊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对独立,“南陈北李”的说法显示了紧密同一的党组织还没有诞生。
8.迁海令
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满清政府为对付在台湾的明朝残余力量,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的政策。清朝初年,满清统治阶级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领导的东南抗清力量,以及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义,实行了大规模强制迁徙濒海居民的法令,史称迁海。清廷正式发布迁海令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了将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的迁海令。康熙元年(1662年),辅政大臣鳌拜下令从山东省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朝廷认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不想继续影响沿海地区的民生,终于允许复界。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二,论述题 8选5
1.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实行多京制度,有六京,五京,四京,三京,二京,请写出分别对应的朝代和各京的名称及现代的地名,并简述实行多京制度的目的
(一)金六京: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北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的阿城)。
(二)辽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三)北宋四京。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为西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
(四)明代三都。中都(今安徽凤阳),南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北都顺天府(今北京市)。
(五)东汉二京。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2.中共政权取得胜利的因素,挑一个论述
国民党为何丢失大陆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解释,更可以得出各自 不同的结论。(1)大陆研究观点。大陆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是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学者们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统治基础不牢固;国家机器运转不正常;抗战胜利后的倒行逆施;不解决土地问题;军事上的失败;经济上的崩溃;共产党的强大有力,国际形势不利于国民党。张宪文教授认为,国民党在短短四年时间内陷于政治崩溃的局面并失去对整个中国大陆的统治,究其原因有两条:“第一,严重的政治腐败,大大削弱本身力量;第二,丧失了全国各阶层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2)海外研究观点。海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国际因素的影响;国民党自身问题;中共力量的发展。总体说来,经过1928年至1949年,作为执政党,国民党是逐步丧失其合法性的。例如,腐败是国民党始终难以祛除的病因,更是导致其统治崩溃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党政治上专制独裁,是其最大的政治腐败,也是国民党的党、政、军内政治腐败的根源。自宣布进入“训政”阶段后,国民党藉此独揽政权,尽管抗战时期有所改变,但总体上并无大的变化。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产生腐败。由于法律制度失效,不少国民党政府机构效率极低。五院制并未实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权力高度集中,监察院和司法院都形同虚设,难以实现监督腐败的作用。例如在制度设计中,监察院并无惩戒之权,被弹劾的腐败官员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在地方,因为国民党难以在短时间内训练足够多的基层管理人员,以致很多岗位被土豪劣绅所占据,基层秩序极为混乱。基层组织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则直接损害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基础,导致合法性和权威性危机。
(二)经济腐败。经济腐败直接体现在战后的接收上。日本投降后,尽管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军政机关部门纷纷成立接收机构,抢先接收,乘机将日伪资产划为私有,盗窃盗卖物资,挥霍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乱象,造成了收复区经济的混乱,并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怨愤,使国民党的执政合法性急剧流失。
(三)军队腐败。官场的腐败,使国民党军队亦走向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被视为私有,军队风纪败坏。军政不合,互相倾轧,军队经商,走私资敌,兵役败坏,乱拉壮丁。其实国民党军队腐败主要体现在军队私有和风纪败坏。国民党军队的主要特征虽是党军,但仍然具有传统时代及北洋军阀时期军队私有的观念。由于国民党军队存在中央军和地方军,两者之间长期互相猜疑,而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则更是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此外,军纪败坏更是军队腐败的一大内容,官兵吸食鸦片,经营商业,克扣军饷。军官官僚化现象突出。
3.论述春秋战国的“士”
(一)在西周宗法分封制中,士是最下层贵族。春秋战国时期多指文士,他们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诸子百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文士。聚土讲学成为当时培养文士和形成文士集团的重要途径.孔子就号称有弟子三千.春秋战国养士之风盛行.战国时的士有(1)学士.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他们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思想、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2)策士。如苏秦、张仪,他们长于政治,善于外交,在当时各国之间的斗争中起着重大作用。(3)术士或方士。如甘德、石申、李冰、郑国、扁鹊、许行,精于天文,或历法、或地理、或医药、或农业或技艺等学科,在文化上有重大贡献。
(二)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作为政治结构的宗法制逐渐瓦解,首当其冲的贵族成员显然是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把出卖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随着低级的贵族“士”流落民间,他们所掌握的文化也被传播、普及,把原来集中于周王室和社会上层的文化逐渐扩散,为思想文化的活跃创造了条件。
4.辛亥革命对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更是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制的重大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王朝,并仿照西方建立了共和国,摆脱了传统改朝换代的帝制规律。此后,帝制被民主共和彻底取代,中国由此走上了议会民主制的道路。从专制王朝到议会民主制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
(二)思想观念的解放。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次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知识界加深了对于西方社会制度的认识,进而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解放。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传统礼法观的改变乃至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传统帝制已经被作为落后的象征,不再被民众所接受。此后张勋复辟的短暂闹剧,更是思想观念解放的典型特征。
(三)刺激了中国民族实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实业界逐渐提出“商战”的概念,在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不少民族实业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外来资本的存在以及外商在华特权的干预,民族实业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奖励工商实业的法律法规,是推动实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5.你认为抗战什么时候算起,1937年还是1931年, 给出合适的理由
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比较合理。
(一)从中日关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此前中日之间爆发过战争乃至冲突,例 如甲午战争、济南惨案,但这些事件都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为中国传统封建王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中国大多数民众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都尚未完全觉醒,所以不能纳入“抗日战争”的范畴;济南惨案中,日军的暴行使蒋介石对日本彻底失望,并开始转向美国,但主要采取的是冷处理办法,故也不能作为抗战的开端。只有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步伐。可见,该事件与此后的全面抗战存在一个明显的承续关系,自然应该作为抗战的开端。
(二)从具体斗争形式来看,九·一八事变尽管并未引起国民政府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反而使其采取不抵抗政策并放弃整个东北,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广大东北地区,而卢沟桥事变则是南京国民政府彻底下定抗战决心的开端,看似以卢沟桥事变为抗战的开端较为合理,但实际上无形之中则存在抗战评价中的“国民政府中心观”。因为,尽管此时国民政府已经放弃东北,但东北的抗日武装斗争并未因此偃旗息鼓,原东北军的部分力量、民间武装以及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抗日斗争仍然在继续。特别是此后的东北抗日联军,更是东北地区打击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因此,这些抗日斗争当然应该属于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