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9|回复: 4
收起左侧

银河系可能存在 36 处外星文明,真相到底如何呢?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2 2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河系可能存在 36 处外星文明,真相到底如何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2 22: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河系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2 22: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er也不知道答案啊!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2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36暗合天罡之数,老祖宗早已洞察一切。
以上是瞎扯,但你问银河系的“真相如何”,作为人类也只能瞎扯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2 22: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谈到的数字来自 2020 年发表的这项研究:
The Astrobiological Copernican Weak and Strong Limits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t Life
这个 36 的数字是毫无精度可言的,不过这研究主要想表达的不是银河系里的文明可能具体有多少个,而是按照 36 个随机分布在所谓银河系宜居带内的地外无线电广播文明计算,它们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可能有 17000 光年,完全超越了我们现有观测能力的极限,因此我们现在看不到地外文明活动的迹象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对大概的数量有兴趣,可以自己拿喜欢的数据去算。你可以有对文明出现率的不同看法。
2020 年 4 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 Michelle Kunimoto 和 Jaymie Matthews 对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的潜在数量进行了新的估算[1]。
他们使用开普勒望远镜的 20 万份观测数据进行贝叶斯分析,得出银河系里的 4000 亿恒星中约 7% 是类似太阳的 G 型恒星,每个距离 G 型恒星 0.99~1.7 天文单位内的保守定义宜居带中可能有至多 0.18 颗半径在 0.75~1.5 倍地球半径的岩石行星,置信度 84.1%,排除研究中使用的一些假设的影响后的稳健估计是 0.1 颗。Michelle Kunimoto 在学生阶段已参与发现了 17 颗地外行星,其中至少1颗是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
四千亿乘以百分之七乘以零点一可以得到二十八亿。这是银河系内相当类似地球的天体的数量,已经比题目谈到的“36 个文明”对应的研究使用的算法更加严苛了。
在使用德雷克方程进行任何计算之前,可以记住:提出这个方程的德雷克本人认为银河系内可以使用无线电通讯的文明约有一万个,卡尔·萨根则乐观地认为银河系内的地外文明有100万个。方程还忽略了和太阳系大相径庭的天体构造中可能存在的跟人类迥然不同的物种
我们可以把德雷克方程缩减为适合这个情景的形式:
银河系可能存在 36 处外星文明,真相到底如何呢?445 / 作者:穿越夜时空簿 / 帖子ID:110514
A=银河系内与地球相当类似的天体上的外星文明的数量,等待计算;
G=银河系内与地球相当类似的天体的数量,二十八亿;
x=这些行星上有碳基生物圈的概率。按最近几十年里的各种估计,可以先取 3.3%;
y=碳基生物圈在其持续时间内演化出碳基智能生物的概率。一些学者相信这是可以取 100% 的,我们可以先取 1% 来增加冗余量;
z=有智能生物的行星上出现文明的比例。一些学者相信这是可以取 100% 的,我们可以先取 1% 来增加冗余量;
L=文明可以持续的年数除以八十六亿年(银河系的估计年龄一百三十六亿年减去五十亿年,就像“ 36 个文明”那项研究里所做的那样)。
按地球的情况看,文明可以持续的年数可以取 12020~120000000,前者是人类从开始兴建巨型建筑到现在持续的年数,后者是蚂蚁和白蚁从开始兴建巨型建筑到现在持续的年数。
这样得到约 0.013~128.930 的数字,其几何平均数是(128.930*0.013)^0.5≈1.295。
可观测宇宙中恒星的总数约为银河系恒星总数的 1000 亿倍。这意味着在 g=0.013 的情况下,可观测宇宙中约有 13 亿个碳基文明。
目前一般认为不可观测宇宙的规模约有可观测宇宙的 1500 万倍。这意味着在 g=0.013 的情况下,宇宙中约有 1.95 亿亿个碳基文明。
何况人类文明自身的存在就证明 g 可能远大于 0.013。别忘了我们上面有两个地方取了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