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回复: 0
收起左侧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3 1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雍正后宫29位后妃,低等妃嫔就有21位!对待妃嫔,他为何如此吝啬
在影视剧《甄嬛传》的演绎中,雍正皇帝整日流连于东西六宫,忙于处理后宫争斗,着实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可实际上,《甄嬛传》对于雍正皇帝的演绎基本等于胡扯,历史上的他“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更是一个“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弊端”的有为君主。甚至有清史学者认为,“有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磐石,即为雍正所奠定”
《甄嬛传》对雍正皇帝的形象演绎有误,但有一点还是贴近了历史事实的,那就是雍正皇帝到底是一代帝王,后宫妃嫔的数量自然不在少数。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和《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雍正皇帝一生共拥有29位后妃,虽不及先皇康熙和后世乾隆的后宫妃嫔数量,但也根据其13年的在位年限来算,如此妃嫔规模已属庞大。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81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可在雍正后宫中的29位后妃中,却只有一位皇后和7位“嫔”及以上的高等妃嫔;而贵人及以下的低等妃嫔却有21位。其中,贵人6位、常在7位、答应及官女子8位。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贵人、常在、答应乃系“宫女子侍上,视皇恩而定”的低等后宫位分。
世人常言雍正皇帝“刻薄寡恩、雄猜阴骘”,难道他对自己的后宫妃嫔也如此吝啬、薄恩,连个位分都不愿意赏赐?
其实,这并非雍正皇帝寡恩,更非其时常随兴而起,临幸过后随意给个低等位分便再不理会的流氓表现。雍正后宫之所以有着如此多的低等妃嫔,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制约: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58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十三载勤政的必然结果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四子胤禛成为皇位争夺中的一匹黑马,在康熙近臣、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鼎力相助下,成功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即位之初,面对的是康熙皇帝晚年“标榜仁政”而留下的虚晃盛世,是政事凋敝、官员贪腐、弊政丛生的不堪局面。再加上雍正皇帝继位之初的种种负面舆论压力,让其不得不以罕见的勤政表现,一力担起大清江山。
继位以后的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清理财政、推行改革,每年只放假三天、每天只睡眠4小时、13年中朱批字数更是高达1000万余字。《清史稿》评价雍正皇帝为“论者比于汉之文、景”,可实际上雍正皇帝的“以勤先天下”远胜于前朝历代帝王甚至远古圣君。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16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如此勤政之下,雍正皇帝自然没空理会后宫庶务和妃嫔。孝敬宪皇后崩逝后,雍正皇帝对其“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的评价并非虚言,雍正皇帝的眼里、心里、命里就只有前朝政事而没有后宫诸等事宜。所以,除了雍正元年的后宫初封,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基本没对后宫妃嫔予以大规模晋封,后期有官女子临幸,也只是照例给予低等位分册封而已。
中年皇帝,难有生育的负面影响出生于康熙十七年的雍正皇帝,继位为帝时已经45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已属高龄,即使于现今也属于中年靠后的尴尬年龄。已近中年,终日勤勉的雍正皇帝,即使果真沉迷后宫也断难再有皇嗣诞育,这也是雍正皇帝在位13年仅生育一位皇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75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雍正皇帝生育能力的大大下降,就直接斩断了后宫妃嫔晋升位分的主要途径。雍正七年入宫为答应的刘氏,也只有在雍正十一年生育了皇六子弘曕以后,才破天荒地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注意,或封为嫔,成为高等妃嫔。而其余虽得皇帝恩泽,却未曾有过生育的低等妃嫔也就只能抱着孕子汤药拼命的喝,以求孕育皇嗣,改变命运。
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的记录,自雍正八年开始,雍正皇帝又迷上了“长生之术”,对于道家丹药的痴迷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在水银、铅铜等重金属的长期影响下,雍正皇帝更是难有生育,后宫妃嫔渴求通过诞育皇嗣而获得位分晋封的希望,变得更为渺茫。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61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对外戚家族的刻意压制在雍正元年的后宫大封中,雍正皇帝严格按照“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的后宫人数限制,册封为了皇后,贵妃一位、妃两位、嫔两位。而后,除了贵妃年氏薨逝前被晋封皇贵妃,以示冲喜和安慰;裕嫔于雍正八年被晋为裕妃外;乾隆皇帝生母——钮祜禄氏是不是被晋封为贵妃,都未有过明确记载。
请注意这两位位分得到晋升的妃嫔,年贵妃是在其兄年羹尧获罪下狱以后,才得晋封;裕嫔则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几乎外戚势力可言。而对于齐妃这等官宦之后,熹妃这等满洲勋贵之后,雍正皇帝明显予以了刻意打压。个中缘由,也不难理解,那就是一向厌恶朋党的雍正皇帝,利用后宫妃嫔的晋封、恩宠来刻意压制外戚势力的坐大。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64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自古以来,后宫妃嫔的位分变动、皇恩厚薄都绝非皇家私事,而是关系朝局势力分布、皇权稳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原本就统治根基不稳的雍正皇帝,自然不愿再因为后宫妃嫔位分的变动而威胁皇权稳固,于是便有了绝大多数仅承恩泽,但无位分晋升恩赏的低等妃嫔。
生在皇家,尤其是身为帝王,再加上雍正皇帝面对的虚晃盛世江山,他也只能用刻薄寡恩的假象面对朝臣、面对后宫妃嫔,以求换回皇权稳固、换回“康熙盛世”的重回正轨。但不管怎样,雍正后宫中的21位低等妃嫔,也只能成为政治牺牲品,成为孤寂度日的落寞人,甚至连泰陵妃园寝也没资格葬入。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60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勤政帝王的美名背后,却是诸多低等妃嫔的心有不甘,着实可叹、可悲、可怜。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29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远古 “昔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为次妃,帝尧因焉。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夫人。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说‘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以虞夏及周制差之,则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周人上法帝喾,立正妃,又三二十七为八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嫔也,世妇也,女御也,五者相参,以定尊卑焉。”
周朝 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秦朝 秦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西汉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仪,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仪,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7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人三人,位视公,(注:即三夫人);嫔人九,视卿,(注:应是九嫔);美人二十七,视大夫,(注: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视元士,(注: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皇后),与古制同。
东汉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曹魏时期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魏又有贵人、才人,其爵位不祥。

吴以夫人为皇后下最高,孙皓时期分为左右夫人、另有美人这一正式妃嫔职位,妾为诸姬。皇子皇孙封太子、王侯,正妻皆称妃,侧室为诸姬。

蜀有贵人、昭仪,其余不详。
西晋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朝
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修仪、才人、良人;次年省贵人,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并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位次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

齐武帝建元元年(479年),采用晋制,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三内官: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陈时期
梁陈二朝与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时定制: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仪、修华、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太子东宫有良娣、保林二职。陈沿袭梁之制不改。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46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北朝 北魏
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北齐
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
1)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
4)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5)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6)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齐后主立二后,昭仪以下数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北周置有三夫人(后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嫔、御媛、御婉等,各等详细情形:
1)三夫人:贵妃、长贵妃、德妃,位视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称三妃;
2)三弋:员额三人,位视三孤;
3)六嫔:员额六人(其中之一称昭化嫔),位视六卿;
4)御媛:位视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御婉:位视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别位视上士、中士、下士。
隋朝 隋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独孤皇后在世时,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至独孤后死,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炀帝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1)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总共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朝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设置有: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仪四人以代九嫔,秩正二品;承闺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卫仙六人以代宝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咸亨二年(671年)复旧。
唐玄宗开元年间再次更定,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正一品;又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以为六仪,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唐制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9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五代十国 略同唐制。
后唐皇后之下有昭仪、昭容、昭媛、出使、御正、侍真、懿才、咸一、瑶芳、懿德、宣一等。
身为内职封国夫人、郡夫人等外命妇称号。
其余不详。
宋朝 宋与唐制大同小异,只有少许差别(如增置了贵仪、妃仪、婉仪等)。
皇后之下置: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宸妃。正一品。
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从一品。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正三品。
美人。正四品。
才人。正五品。
君、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
侍御、红霞帔、紫霞帔、听宣、听直、书直。
辽朝 可敦(即皇后)之下设:
贵妃、惠妃、德妃、文妃等。
略同唐制。
金朝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九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
按金格,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
金海陵王当政时,妃子多达十二员: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
元朝 只有皇后、妃、嫔三类。
皇后有宫婢侍从280人;
妃有宫女200人;
嫔有宫婢80人。
明朝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诸妃位号除贵妃外,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清朝 清太祖初起时,宫闱未有位号,俗称妃为“福晋”。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宫。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后宫嫔妃_后宫嫔妃位分25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2965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