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49|回复: 0
收起左侧

揭秘最另类的四大反盗墓手段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1 13: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在此节前后,也是盗墓事件发生较多的时候,因为民间一直在清明节前后修墓、迁坟的风俗,这让盗墓贼看准了机会,以修坟迁棺为名,行盗墓之实。  出于反盗墓的目的,古人会想出各种招术,诸如伏弩、悬剑的机关绝杀、尸毒、咒语的旁门左道、曹操“七十二疑冢”一类的障眼虚葬。鲜为人知的是,过去人们还会利用墓葬刻石,忽悠盗墓贼,文献和考古中已发现的这样最另类反盗墓手段,有这么四大类。
  一、最具欺骗性的反盗手段:碑背刻文“哭穷”
  墓,民间又叫坟,但墓与坟之间在早期是有严格区别的。先秦时,不封不树、不留地面标记的才叫“墓”,意即“没”,埋到地下就没有了,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后来,当古人把“墓”理解为谐音“慕”、认为是“孝子所思慕之处”时,墓上便堆起封土,出现了“坟头”。俗话所说的“有坟头好哭”,就是这种葬俗的反映。
  坟头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丧葬观念的风水岭,随之厚葬之风渐起。所谓厚葬,就是事死如侍生,给死者随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民间称之为“宝物”。墓中葬宝,主要出于窃宝目的千年盗墓恶俗,也因此形成。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而且最有欺骗性。汉魏时,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墓碑铭文的意思很明显:我是薄葬,棺材是做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不要说金银财宝,连铜器、铁器,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所以啊,希望后世盗墓兄弟别惦记着,让我不得安宁!
  如此哭穷,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长期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真让忽悠了。即便在晋末“八王之乱”期间、民间盗墓之风特别严重之际,张詹的墓也未遭挖掘,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盗了。
  当时正遇饥荒年,饥民可不管张詹的哭穷是真是假,先挖开再说。打开墓室后,饥民大喜过望,眼前是十分豪华的墓穴和高档的棺材,里面藏满了宝物:“金、银、锡、铜之器灿然毕备,有二朱漆棺椁,棺前垂竹薄帘,金钉钉之。”连打棺材的钉子都是用金质的,可想张詹随葬宝物价值之巨大。

二、最虚伪的反盗手段:塞石上刻上防盗“告示”

  1949年后考古中发现的最有意思一方反盗墓碑石,出自徐州龟山汉墓,墓主是刘注夫妇。
  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该墓是1981年2月,当地人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当地主管部门,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清理南墓道时,在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前端,发现刻有文字,有9行,纵向排列,每行4-7字不等,总共48个字——
  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研读后发现,这些文字应是第二代楚王(尸王)刘郢提出的“薄葬”遗训,这些文字的核心意思,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后世各位贤能的大夫,我向上天发誓,我的墓里没有随葬金银珠玉这些宝物,就是一副棺材。你们如果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也应该为此难过的,生出同情。
  汉代“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刘注不可能真会薄葬,他将祖宗的“遗训”刻于封闭自己墓道的前端塞石上,实是想给盗墓贼发“告示”,最为虚伪了。目的是想告诉盗墓贼,我虽然是第六代楚王,但我没有丰厚的随葬品,请不要来盗我的墓,此意在忽悠盗墓贼。
  刘注这骗人的鬼话可忽悠不了比鬼还精的盗墓贼。从考古中发现,此墓早被古代盗墓贼盗了,而且不只一次。据现场残存的钱币推测,最早一次盗墓,应该发生在王莽篡位时期,此时距离刘注下葬仅百余年。
  由于塞石很大很沉,徐州这帮古代盗墓贼想出一个奇招,在塞石前端凿出孔洞,即农村人常说的“牛鼻子眼”,然后拴上绳索,用牛将之一块块拖出,然后从墓道钻进墓室,盗出大批随葬宝物。所以,虽然刘注夫妇墓的墓室多达15间,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堪称地下宫殿,但考古人员最后并未从中发掘出多少随葬品,仅有南墓道里口的三个耳室保存完好,而这是因有一列塞石挡在前面,不便盗走。
  三、最歹毒的反盗墓手段:刻石咒骂盗墓会断子绝孙

  上面这些希望盗墓贼不要光顾的碑刻文字,显得文绉绉的,说得较含蓄。有一类就不客气了,以咒骂的语言,直接警告盗墓贼。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盗墓咒语”,应该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里的—句话——
  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在中国,也有这样令人生畏的“咒语”。山东金乡县便曾出土两块这样的汉代刻石,专业术语称为“禳盗刻石”,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内。
  第一块禳盗刻石出土于1980年,发现于该县境内的鱼山村。这是块位于山坡上一座墓前的压槛石。十分遗憾的是,墓室被当地开山采石的民工彻底毁掉了。据民工说,此墓中出土的还有铜钱和陶罐等,但墓主信息无从考证。刻石的文字经校读后,应该有138个字,前面几行是这样——
  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疾设不详者使绝毋户后毋谏卖人毋效狸人使……
  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意思是:谁敢盗我的墓,我就叫他断子绝孙,即使无意破坏了我的墓,也会遭到报应,希望不要出卖我,不要把这告诉别人……


  四、最无奈的反盗墓手段:立墓碑提醒“请勿再光顾”

  实际上,想借人文的方式,通过心理施压,让盗墓贼放弃盗墓,这个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说古代盗墓贼还讲点良心的话,到近现代已没有几个人会考虑心理上的不安了。
  笔者刚出版拙著《民国盗墓史》中,便记述了民国年间发生的许多稀奇古怪的盗墓现象。民国年间全国有很多盗墓中心,其中数洛阳一带盗墓最为疯狂,现在盗墓贼常使用的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因洛阳盗墓贼最擅使用而得名的。
  图:新书《民国盗墓史》封面
  洛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城北的邙山是古人眼里的风水宝地,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因为墓葬多,滋生出的盗墓贼历代不绝。民间年间,当地有好多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吃、喝、嫖、赌、吸样样来,其收入来源全靠盗墓。
  洛阳盗墓贼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当年洛阳盗墓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一般地方的人家只有在清明节这样的时候,才会想到上坟扫墓。而在当年的洛阳,家住城内的墓主家属,时不时要去上坟,看看祖坟是否被盗,时人形容到乡下修坟护墓的人是“络绎不绝”。
  如此盗墓令墓主家属头痛不已,最后有的人家想出了一个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盗墓贼不再要挖了。在洛阳老城东白马寺镇唐寺门村与北窑村之间,有一史姓有钱人家的祖坟被盗尤惨,这边修好,那边就让挖了。无奈之下,史家子孙在墓地上立一块石碑,上刻:“此坟已被掘九次,请勿再光顾”。
  如此墓碑,不能不说是中国墓葬史上最为另类的一块了。但这样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后史家的祖坟还是有盗墓贼光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2 1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