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I椭球的概念并不新鲜。T. B. Tang于1976年在《英国星际学会杂志》上首次独立描述了这颗行星,苏联天文学家P. V. Makovetskii于1977年首次独立描述了这颗行星。当时,没有明显的目标可以作为SETI椭球的基础;Makovetskii提议使用新星天鹅座1975,这是一颗白矮星从一颗伴星红矮星中积累物质的爆发,促使该系统在大约一周的时间内大幅变亮。
只是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欧洲航天局旨在测量10亿颗恒星位置和特征的盖亚任务的出现,天文学家才开始以搜索SN 1987 a SETI椭球所需的精度收集到恒星的距离。因此,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詹姆斯·达文波特领导的一个团队将盖亚数据与SETI椭球上的恒星相结合,这些恒星位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的连续观察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