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的神奇机器
2012年7月6日 2012年7月4日,在大型强子碰撞机(LHC)从事研究实验数据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与希格斯玻色子“相符”的新粒子——俗称“上帝粒子”的一种亚原子微粒。经过多年设计与建设,LHC于2008年在长约27公里的地下隧道射出质子。4年后,LHC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找到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最后失踪的物质,一种可以用来解释本来没有质量的亚原子为何能够获得质量的物质。以下为这座造价40亿美元巨型机器的结构图片,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窥探这个亚原子的世界。(34张图片) 1. 2007 年 1 月19 日,紧凑渺子线圈 (CMS) 跟踪器罐体在清洁室的照片。CMS是一种通用探测器,为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的一部分,能够在14 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水平上研究质子碰撞许多方面的问题。(图片来源:) 2. 2000年2月22日, ATLAS洞室的土建工程。这间洞室内部最终将安装ATLAS实验设备,ATLAS实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的一部分。(图片提供:Laurent Guiraud/© 2012 CERN) 3.1997年10月28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超环面仪器(ATLAS)罐体瓦热量计安装的各个不同阶段。ATLAS(超环面仪器)是建于LHC中7个粒子探测器实验之一。(照片来源:2012CERN Laurent Guiraud) 4.2007年5月31日,瑞士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安装在隧道中的LHC。(美联社图片:Keystone, Martial Trezzini)
5.2010年3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球星建筑闪亮在瑞士日内瓦郊外。(美联社图片:Anja Niedringhaus)
6.2007年7月18日,跟踪器集成设备上所做的像素条(pixel-strip)集成(pixel-strip integration)试验照片(照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7. 2006年10月19日,在紧凑渺子线圈清洁室,工作人员正在安装首个半跟踪内罐/内圈。(照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8.ALICE ( 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 光子谱仪的一个模块。ALIC光子谱仪的第一个模块上有 3,584个钨酸铅晶体。钨酸铅晶体有玻璃般的透明度,并具有很高的密度,可以用作闪烁晶体,被输入的粒子击中时亮起。(照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9.2008年10月3日,在日内瓦的CERN LHC计算网络中心,一位科学家正在从事维修工作。这个中心是散布在33个国家的140个数据处理中心之一。每年需要从数百次LHC亚原子碰撞中收集超过1500万G的数据。(路透社:Valentin Flauraud) 10.2005年11月11日,工作人员正在ATLAS实验设备的半导体跟踪器罐上从事精密工作。所有精密部件的全部工作都必须在洁净室里进行,防止空气灰尘等杂质污染探测器。半导体跟踪程序将安装在 靠近ATLAS 实验设备核心的罐体中,以检测质子与质子碰撞中产生的粒子的路径。(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11.2007年5月29日,巨型ATLAS环形磁端部盖体从180号大楼运到ATLAS的1号点。(图片来源:Claudia Marcelloni/© 2012 CERN) 12. 2008年2月15日,将一个ATLAS μ 介子小轮(总共两个)下落进穴室。该隧道处于深达175米的地下。(图片来源:Claudia Marcelloni/© 2012 CERN) 13. 紧凑渺子线圈 (CMS)穴室照片,规模惊人:长53米,宽27米,高24米。(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14.ATLAS实验设备内装探测器组装的一个主要里程牌。半导体跟踪器 (SCT) 与过渡辐射跟踪器 (TRT) 是ATLAS 内部探测器所有三个主要部分的两部分。这些设备一起工作,确定LHC打开后产生的粒子碰撞的轨迹。(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15.2005年5月15日。完整组装的电磁计热计实际上是座高达6米多、宽达7米多的墙壁,由3000块闪烁器、光学纤维及铅组成。2008年LHC启动后,这堵庞大的墙体将测量质子与质子碰撞时产生的粒子的能量。光子、 电子和正电子将通过这些模块中的多层材料,并通过微粒雨的形式将能量存贮在探测器中。(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16.2007年,组装ALICE实验使用的内跟踪器。(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17.2008年4月,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参观了 ATLAS 实验。希格斯玻是首先提供这种机制的科学家之一,早在1964年就预言存在这样的玻色子。(图片来源:Claudia Marcelloni/© 2012 CERN) 18.2007年12月12日,跟踪器安装准备(图片提供:2012 CERN Michael Hoch) 19.历史性的一刻:2008年6月16日,关闭LHC光束管环。(照片来源:2012 CERN Maximilien Brice) 20. 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瑞士日内瓦梅利,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2号线性加速器。目前使用的2号线性加速器建造于1978年,其作用就是将氢气分裂成电子与质子,并向LHC提供质子束。这台加速器定于2013年将被4号加速器替代。(美联社图片:Keystone, Martial Trezzini) 21.2006年8月23日,工程技术人员在仔细地校对、安装ATLAS中心的内探测器。(照片来源:2012 CERN Claudia Marcelloni)
22.2006年12月4日,工作人员将三块壳体组装进ATLAS像素罐内。(照片来源:2012 CERN Maximilien Brice) 23.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紧凑渺子线圈 (CMS) 跟踪器筒体的上半面,它由三层硅模块组成,将安装在CMS实验的核心区域。安装在14兆电子的质子对质子碰撞的交汇点,这里的硅体必须具有承受强辐射及强磁场而不出现损坏的能力。2006年10月19日。(照片来源:2012 CERN Maximilien Brice)
24.2007年2月16日,使用一套轨道来移动一台ATLAS实验使用的端盖量热计。这种量热计用来测量两个质子碰撞时光束轴附近产生的微粒的能量。这种仪器要保持在低温恒温器内,以确保探测器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图片提供:2012 CERN Claudia Marcelloni)
25.2007年末,紧凑渺子线圈(CMS)探测器组件照片。(图片提供:2012 CERN (Maximilien Brice/)
26.2007年12月14日,将跟踪器装入紧凑渺子线圈(跟踪器上仍然有运输包装)((图片提供:2012 CERN Michael Hoch )
27.负责ATLAS协作的技术人员Michel Mathieu正在做ATLAS电磁热量计首个端盖上的电缆接线,之后热量计将插入其低温恒温器之中。数百万根导线连接到这个端部盖体上的电磁热量计上,然后必须从探测器中小心翼翼地引出,以读出数据。探测器上的每一元件都要连接在其中一条导线上,从而能够创造端部盖体完整的数据地图。(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28. 2005年10月25日,为了让技术人员安装LHC长达27公里的隧道里来回走动,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交通方法。(图片提供: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29.2007年11月1日,在LHC隧道,一位焊工在两个LHC超导磁系统之间的连接处工作。(图片提供: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30. 2011年元月,将热量计移动到ATLAS洞室的A侧。(图片提供:Claudia Marcelloni/© 2012 CERN)
31.2007年6月28日,ATLAS像素探测器装入洞室。(图片提供:Claudia Marcelloni/© 2012 CERN) 32. 2005年11月4日。8条环形磁铁围绕着即将移入探测器中心的热量计。这台热量计将测量探测器中心质子碰撞后产生的粒子的能量。(图片提供:Maximilien Brice, 2012 CERN)
33.2012年4月5日,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大型强子碰撞机(LHC)控制室中的开关。这天,两个能量达到4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在LHC的四个交汇点发生碰撞。8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能量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极大地增加了这台机器发现潜在粒子的能力。(路透社:Denis Balibouse)
34.这张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提供的照片显示一起典型的候选事件,包括两个高能质子,其能量通过SMS电磁计热器测量的。黄线为碰撞中产生的其它粒子的测量轨迹。浅蓝色容体表示CMS晶体计热器筒。2012年7月4日,在一片欢呼声中,在世界最大原子加速器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声称这种粒子“符合”长期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 —俗称“上帝粒子”——这种粒子可以解释是什么给予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以体积和形态。(美联社图片/CE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