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得非常杰出,例如绘画、音乐或者历算等等。一直以来,研究者都相信这类人的才能来自于他们独特的大脑结构,他们还发现在孤独症患者中,这种“独专一门的天才”在孤独症患者中比在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比例更高,这很令人困惑。英国的一位精神病专家达罗尔德·特雷费特就说,“真正令我们困惑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人身上会存在着才能和智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呢?”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孤独症患者中,所谓“独专一门的天才”所占的比例大约是1/10,然而最近的研究又显示,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为了弄清孤独症和天才之间究竟有何种联系,来自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卡·哈佩和她的同事们决定要搞清楚究竟是什么特性,使孤独症患者中的有些人更容易成为“天才”。
同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一个儿童,假若他善于“注意被别人忽视的细节”或者“记忆被别人忽视的细节”的话,那么他就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天赋”。科学家说,这样的儿童拥有一份“特殊的天赋”的可能性是普通孩子的两倍。 这就是说,“注意细节”的特性使一个人更容易成为“天才”,它被研究者们称为“天才的立足点”。例如,它使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更关注准确的音符,从而发展出更强的辨音能力和出色的音乐记忆能力;使一个学习绘画的孩子更关注画面的细节从而发展出精确的描绘能力。而在孤独症患儿中,这种“注意细节”的特性比普通人更常见、更明显,这也正好回答了“为什么在一个人身上会存在着才能和智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的问题。 为什么“注意细节”的特性在孤独症患者中更为普遍呢?剑桥大学的西蒙·巴伦-科恩解释说,他的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比普通人更为敏感,这种高度敏感性常会促使他们发展出“注意细节”的特性来。不过单凭“注意细节”的特性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天才”,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道理,“注意细节”至多只是一个人成为天才的“立足点”。一件好的艺术品必须是它的作者既“注意细节”又照顾整体的结果,而优秀的记忆力则更需要具备综合其他信息的能力。 所以科学家认为,练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大凡成为“天才”的人,他们确实是很勤奋的。同时,又有研究表明,这些天才的大脑的确和普通人不一样,例如哈佩的研究就显示,他们处理视觉空间和计算等方面的大脑皮层通常比普通人厚,而处理社会认知的大脑皮层则比普通人薄。然而问题是,这样的不同是天生的,还是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后才形成的呢? 研究者在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群中找到了答案,这个人群就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这些人必须记忆伦敦25000条街道的名称和布局、几千个地址和它们的位置,而且还必须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地将这些内容回想起来。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人和那些“独专一门的天才”在本质上并无二异。 同时研究还表明,这些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后海马比巴士司机和一般人大,他们工作的年限越长,这样的特征就越明显;而一旦他们退休,后海马就缩小了。这表明,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原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差异来自于后天的练习。如果“独专一门的天才”果真在本质上和这些司机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的大脑原本也应该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他们善于“关注细节”的认知方式比普通人更为明显而已。 这也就是说天才们的大脑在开始的时候和我们普通人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而事实上,“关注细节”的特性在普通人中也并不鲜见。如此一来,我们普通人按说也应该能成为“天才”的,但为什么多半不能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家理查德·考恩说,“我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也有科学家表示,他们承认普通人可以获得某种特别优秀的技能,例如历算等等,但不相信普通人能凭记忆画出准确无误的城市景观图,或者在青少年时期创作出大量爵士乐,事实上,这依然是一个谜。不过考恩也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个谜的猜想,那就是和那些天才相比,我们普通人普遍地缺乏“动机”。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格雷格·华莱士说,“动机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它无疑是天才们的强大动力,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研究表明,“独专一门的天才”比一般人更用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通常不得不把他们的一生全部寄托在这样一项特殊的“本领”之上,生存本能在他们身上转变成了不可估量的动力,这也许就是一个“天才”和一般人的真正区别。伦敦罗汉普敦大学的音乐教授亚当·奥柯福德说,“看一个音乐天才的演奏,别人会惊奇异常,宛若沐浴于宗教的圣光之中;然而在我看来,那全是艰辛的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