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方程提出了外星智慧生物存在的概率,认为银河系中不止存在人类文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人类宇航史而言,1961年时特殊的一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类,就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式,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 宇宙中智慧文明的数量,同时也包括了在银河系之内可能与我们人类接触的其他智慧文明个数,假设我们现在通过射电望远镜对宇宙文明进行探索,那么依据以下公式就可以发现宇宙中存在庞大的智慧文明。
著名的德雷克方程为:N = Ns×fp×ne×fl×fi×fc×fL,其中:
N = 银河系中外星智慧文明的个数Ns =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fp = 恒星系统中演化出岩质行星的可能性或者百分比数值ne = 在恒星系统周围可居住带上存在行星的平均水平fl = 行星上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或者百分比fi = 诞生宇宙生命的行星上出现高等智慧生物的可能性或者百分比fc = 已经进化至先进文明的高等智慧生物掌握星际通讯能力的可能性fL = 智慧生物可发射持续电磁信号的可能性(即文明延续的概率)
深入了解德雷克“文明方程”的变量之后可发现其中没有一项是可以通过当前的科学技术以精确确定,更重要的是,其中每一个变量都可能会引发争议,而得出的结果则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是,如果将该方程的曲线绘制出来,我们就会得到一条高斯或者钟形曲线,从中可以了解到寻找地外智慧文明的概率是多少。很明显德雷克的“文明方程”不能仅通过不确定的变量来得出结果,有人认为该方程实际上可从概率角度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即宇宙中有多少地外文明存在?
有研究认为其中的“fL”变量是德雷克方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它代表宇宙中智慧生物持续发射电磁信号的可能性,但我们并不知道一个文明需要多长时间的进化才能达到发射电磁信号的科技。假如只有一个外星文明存在,但是它们存在了数十亿年之久,或者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无限存在,那么这个变量趋于无穷时就使得N的数值几乎等于fL,自德雷克方程诞生以来,已经有其他科学家对方程进行了修改,比如20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克劳迪奥·麦科恩(Claudio Maccone)在Acta Astronautica期刊上提出了统计德雷克方程,比经典的德雷克方程更加复杂、而且更有说服力。
统计德雷克方程式基于中心限制理论,平均值和方差赋予了足够的随机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以高斯或者钟型曲线进行表达,通过这种方法,德雷克方程中七个因素都可能成为独立的随机变量,在克劳迪奥·麦科恩的论文中,他使用对统计德雷克方程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方程可能对是 外星人猎手而言是个好消息。
虽然该数值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但麦科恩通过该方程估计银河系内大约有4590个地外文明,如果将相同的值代入到德雷克方程中,估算的地外文明数量只有3500个,因此,新的“文明方程”是以前估计的要多出近1000个。统计德雷克方程的另一个优点是纳入了标准偏差,可以显示平均水平上有多少变化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偏差可引入加大的修正数量。换句话说,除了人类文明外,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先进科技文明数量区间为0到15785个。
如果智慧文明所在的星系处于相等的距离上,那么可以推算出每个文明间的距离为28,845光年,这个距离使得文明的交流变得困难,即便是通过电磁波以光速传递。因此,即便是存在数量庞大的先进地外文明,星际通信仍然是他们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
如果根据统计德雷克方程,地外文明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670光年,而且在1,361至3,979光年之间发现外星人的概率为75%。而在500光年之内,这两个方程结果都预测无法存在任何先进技术的文明,而我们当前的射电技术只能在这个距离上寻找外星人信号,因此,我们不必为“伟大的沉默”而感到沮丧,只需要将探测距离提升至900光年以上,或许会有惊人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