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02_avatar_small 楼主: 伤我心太深
收起左侧

[科幻著作]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复制链接]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3: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已经被我和谐掉了,不用看也罢。



第9章 天地分离

第一节 天地为什么分离

--------------------------------------------------------------------------------

     在以上的章节里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神话是以“天神话”为核心的神话体系,而“天神话”又以“天地分离”为主干,几乎所有的天神话都是为了解释“天地分离”的起因、过程、后果等。比如,“共工触山”是天地分离的起因,“天”摇摇欲坠的上升是天地分离的过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天地分离的后果。离开了“天地分离”,我们就不可能很好理解中国的天神话。
  人类历史上究竟有几次天地分离呢?许多人都认为有两次:一次是由混沌中开辟出天地;一次是由于共工撞倒了不周山,使天地发生了分离。有的人把两次天地的开辟说成是人类多次被毁灭的证据。
  我们不同意上述看法,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神话的、宗教的、科学的),天地开辟只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否则根本不会形成现在的人类社会。在中国的神话里,如果去仔细研究的话,神话记载的开天辟地仅仅有一次,根本没有两次之说。
  所谓的混沌开天,其重点在说生命的诞生,而不是讲述宇宙形成的模式。人类开始被制造出来,只有肉体而没有精神和意识,此时的人处于混混沌沌的状态之下,什么东西都是灰蒙蒙。暗乎乎的。突然,外太空人给人类注入了意识,人一下子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了有意识的光明世界,第一次清晰感觉到了天与地的存在,所以形成了从混沌中开辟出天地的神话。
  真正的开天辟地只有共工触倒不周山那一次,这次的重点在描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如果仔细对比两次开天辟地的神话内容,我们发现,第二次开天辟地(共工触山开天),已经没有相伴随的造物主出现,使人只感觉到天地分离时那种恢宏的气势,而缺少了万物出现时那种奇异、神秘、惊喜、细腻的感觉,这也说明混沌开天和共工开天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中心内容。
  根据我们以前的一系列假设,我们认为,共工开天的神话在讲述一次突然发生的天文事变,在地球的上空有一个巨大的物体离开了地球。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月球。以上我们曾经在大量神话的基础上假设,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的西北部上空出现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它就是月亮,当时的人类将它称为“天”,它有3000多公里。突然,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月球飞离了地球,也就是说从近地轨道上离去,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覆盖在人们头顶上的被称为“天”的物体升高了,不见了,新的天空产生了,广奥的宇宙一下子豁然开朗,仿佛天和地都获得了新生。这就是天地分离神话中的真相。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天地分离的事情呢?就是说月球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地球呢?那就要从神话中来寻找答案了。
  中国关于第二次开天辟地的神话有以下几则:
  《淮南子·天文训》载:“昔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则记载主要讲天地分离的过程,其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即“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曰:“当其(女娲)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而不胜,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这则记载主要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
  《论衡·谈天篇》记载说,共工不是与祝融打仗,而是与颛顼争帝位发生战争,结果不胜,怒触不周之山,将天撞了一个大窟窿,使天残地毁,这才由女娲去炼石补苍天。
  “共工触山”的神话大致如此,文字不多,情节也不复杂。《史记》和《论衡》都比较晚,《淮南子》是最早记载这一神话的。有的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是一个推源神话,是为了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造成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如果真要说推源的话,“共工触山”应该是解释“天地分离”的原因。
  在所有的神话里面,还有一条神话与“天地分离”有关,但说得比较模糊。《尚书·吕刑》中说:“莆尤唯始作乱,延及平民,目不寇贼鸱,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杀戮无辜。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德,谒绝苗民,元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天地通,目有降格。”大意是说:在很久以前,天地是相通的。有一年,天上的坏神蚩尤跑到地下作乱,把西南地区的苗民残害得不像样子,所以苗民只好告御状。上帝知道以后,很伤心,大约是派人把蚩尤抓回天上以后,命令重和黎两位大神,将以前天地相通的道路给弄断了。这样,天上的神无法下到地上做坏事,但地上的人也别想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爬到天上去了。
  这则记载中,后人添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像仁德、兼爱等思想,而且把黄帝、颛顼、蚩尤三人的神话给弄混了,与黄帝打仗的是蚩尤,但“绝天地通”的却不是黄帝,而是颛顼,《国语·楚语》中有一条旁证:“颛顼受之,乃令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这条记载同样是解释“天地分离”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与“共工触山”相同,那就是把天地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天地分离”。
  通观以上几则神话,“天地分离”的线索很清楚,那是因为一场战争而导致了天地的分离。以上我们曾经说过,神话中被称为“天”的物体是十分巨大的,它实际上指的就是月亮。因此,能够造成天地分离(地球与月亮分离)的战争也应该是一场罕见的战争。可神话时期,人类正处于原始状态中,一场原始人的战争不可能造成这样大的结果,长矛、石刀、弓箭决不可能把月球打跑。那么,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是谁与谁的战争呢?
  从神话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神”与“神”的战争!  

--------------------------------------------------------------------------------





  
   


  
第二节 “神”的战争

--------------------------------------------------------------------------------

     生存与斗争是支配生物向前发展、进化的永恒动力,否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淘汰,这是达尔文的学说,也是自然界生物千古不变的法则,连自然界最优秀的人类也无法逃避这一法则。不论翻开哪一部历史长卷,你都会惊奇地发现,人类之间的战争多得数不胜数,重重叠叠,静静躺在那里,每一场战争都向你诉说一个惊天动地的场面和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仅本世纪,大的战争就有15次之多: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1—1912年意土战争,1912—1913年巴尔干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7—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7——1972年印巴战争,1948——1973年中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1979-1989年苏阿战争,19880—1988年两伊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1982年以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读完历史,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用战争这条线穿起来。这还是文字记载下来的战争,没有记录在案的战争又有多少呢?
  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斗争更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捕食与反捕食,争夺种群的领导权,为保护自己的生存领地不受侵犯等等,都有可能爆发你死我活的争斗,甚至为延续后代也不得不打个头破血流。就连大地上生存的植物,也常常会因为争夺阳光、空气、水分、养料等发生相互之间的绞杀。
  生物之间为生存而彼此斗争的思想,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深层内核,它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散发出来,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存问题所作的思考。
  在一般人的心目当中,神是最高的道德体现,是人类行为的楷模,他们当然不会有战争行为。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中不仅有人类战争的记载,而且还有许多神与神之间的战争记载。翻开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神话,几乎都有类似的记载与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神话中的战争反映了人类早期部落之间的争斗,那些神话中的英雄实际都是各部落自己的英雄。
  如果仔细阅读一下全世界各民族的战争神话,就一定会发现,上述的学术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有些神话中的战争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始人的思维水平,而且有些神话战争在全世界都有相同的样本。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神话战争。
  中国神话中记载了许多神与神之间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只有三次:即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共工与祝融的战争。
  我们在分析神话的特点时曾指出,由于口述历史的特点,使神话在记载上有很大的混乱性,许多事件被混杂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盘古开天”的神话中就包含了“共工触山”使天地分离的有些内容。表面上看似几个不同的事件,如果仔细去考证,却发现是同一事件演变出来的许多变种。上述三次神与神的战争,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首先,是黄帝与炎帝的战争。
  关于炎帝,记载并不是很多,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神话,仅《淮南子》里有一些炎帝的介绍。《天文训》中记载:“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性朱明,执衡而治夏。”《时则训》中记:“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三千里。”赤帝就是炎帝,朱明当是祝融。关于炎帝和黄帝的战争有以下一些记载:
  《绎史》卷五引贾谊《新书》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炎帝与黄帝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都不是原始的古神,是春秋时期同时被制造出来的,当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制造出了五方五帝:东方天帝太皋属木,称青帝;南方天帝炎帝属火,称赤帝;西方天帝少皋属金,称白帝;北方天帝颛顼属水,称黑帝;中央天帝属土,称黄帝。但是,黄帝与炎帝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他们的神迹都很古老,只是我们看不到原来的神话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代表的那个年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的战争。
  《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狼、豹、囗、虎为前驱,以鹏、曷鸟、鹰、鸢为旗帜。”
  《淮南子·兵略训》说:“炎帝为火灾,而黄帝擒之。”《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其次,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蚩尤这个神在先秦以前一直是个战神,《史记·封禅书》中就说:“三日兵主,祀蚩尤。”可见当时是把他作为战神来祭祀的。据传说,蚩尤还是各种兵器的发明者。《管子·地数篇》说:“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铝、矛、戟;……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前、芮戈。”关于蚩尤与黄帝战争的情况,古史中记载比较多,我们以下再详细讲。
  第三次是共工与祝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记载不是很多,我,们在上一节里曾经引证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次战争一共涉及五位神,他们是黄帝、炎帝、蚩尤、共工、祝融。大家知道,神话中是没有确切时间的,我们不能说出哪一个神究竟生活在哪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但是,每一位神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通过神迹分析,我们可以大致说出哪一个神在前,哪一个神在后。上述三次战争的五位神,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时期里的神呢?
  黄帝与炎帝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相同,这是比较明确的。蚩尤与黄帝也基本上在一个历史时段里,《韩非子·十过》中记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馆,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沥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很明显,蚩尤是黄帝的属臣,生活的时间大约也与黄帝同期。
  这五位神中比较麻烦的是共工与机融。有资料说共工是炎帝的五代孙,而且是祝融的儿子,《山海经》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立立),节(立立)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儿子跟老子打仗,不太可能。在其他的资料里,共工很可能属于黄帝那个时期。在这以前,我们曾引过女娲与黄帝共同造人的传说,那也就是说,女娲所代表的时代与黄帝所代表的时代基本一致。而据《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说,共工与祝融的战争就发生在女娲时期,那么共工的时代当与黄帝的时代相去不远。
  还有一个证明,说共工不是同祝融打仗,而是同颛顼打仗,《淮南子》就持这种说法:“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可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黄帝与蚩尤的战争结束以后,由于心灰意冷才把帝位传给了颛顼。
  一个时期内发生了三场战争,而这三场战争在时间上、内容上互有牵连,所以我们怀疑,这三场战争很可能是同一场战争的三种不同说法。
  上面已经说到,黄帝与炎帝的战争发生在涿鹿这个地方,意外的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地点也在涿鹿,《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且记载两次战争的行文也基本相同。所以,可以肯定这两场战争是同一场战争。上文还提到“阪泉”,实际上它也在涿鹿。至于共工与祝融的战争,虽然神话中没有明确的地点,但根据其他资料,大致也在涿鹿。
  从战争的目的看,这三场战争也十分相似。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共工与祝融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统治权,起因和目的完全一致。
  从战争的结果看,除黄帝与炎帝的战争没有什么具体的结果以外,其他两次战争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即导致了“天地分离”。当黄帝与蚩尤大战之后,将帝位传给了颛顼,颛顼吸取以前的教训,派重和黎两位天神把天地间的通道绝断了,从此天和地有了区别,这也可以看成是天地分离的一种表述方法。共工在与祝融战败之后,更是气得一头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使天地发生了巨变,天越来越高,地越陷越深。
  从时间、地点、目的、结果这几者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上古时中国神话中的三次神与神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一次,后人在归纳、整理神话的过程中,将这次战争分属于不同神的事迹中,造成了一分为三的情况。
  中国神话对这次战争记载得相当简略,只是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稍有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这场战争的经过。
  蚩尤是天上的一个坏神,长得很难看,人身牛蹄,有四只眼睛六只手,头上还长着尖尖的利角,耳朵两边的毛发根根直竖起来,好像剑戟。他很怪,不食人间烟火,常吃些砂子、石头、铁块之类的东西,就好像是一个炼钢炉,所以他很会制造兵器,后世的人都把他当战神祭祀。据说,蚩尤手下有81个兄弟,个个勇猛好战,都是铜头铁额,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战斗机器人。
  有一年,蚩尤带着这帮兄弟把南方的炎帝给赶跑了,霸占了苗民居住的一大片土地,人模狗样地当起了南方帝王。可这个冒牌的帝王野心极大,还要抢夺黄帝统治下的北方。为了起兵造反,他一面训练苗民,一面又联合了夸父部落的巨人。这些巨人力大无穷,打起仗来一个顶一百个。经过长期的准备以后,蚩尤正式举起大旗,率领苗民们杀向了有名的古战场——涿鹿。
  黄帝迫不得已出兵应战,于是乎,涿鹿杀声阵阵,狼烟滚滚。蚩尤手下的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冲锋陷阵,如人无人之地,刀枪不人。巨人们也大展神威,手持10多米长的大棒,或20米长的大刀,一扫就是一大片。在他们的带领下,勇猛的苗民把黄帝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情形十分狼狈。
  一天,蚩尤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大约像《水浒》里面的公孙胜,使的是巫术,造出了漫天大雾,把黄帝的军队围在核心,不辨东西南北,怎么也冲不出去,伤亡惨重。正当黄帝愁眉不展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名叫“风后”的大臣在车上打盹。黄帝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大声责问他为什么在战争不利的情况下睡觉。风后睁开眯着的眼睛说:“我不是在睡觉,我正在想办法呢。”果然,这位聪明的风后造出了一辆指南车,车上有一个小人,伸出手臂,时时指向正南方。黄帝一看大喜,集中兵力向着小人指示的方向进攻。没有多久就冲出了重围。
  不管怎么样,这一仗毕竟是黄帝打败了,这口气怎么能咽下去?于是,黄帝调出应龙来参战。这“应龙”神话记载得不多,不知道它有什么神通,反正是条很厉害的龙。应龙洋洋得意地飞到空中,正准备大显神威,不料蚩尤又搞出了一场大风。那风才叫个大,磨盘大的石头被吹得满天飞,大树被连根拔起,一时间天昏地暗。应龙在天上被吹得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连身子都稳不住,更别说打仗了。
  于是,黄帝又叫来他的女儿“魃”前来助战。说起这“魃”,不少人都知道,她就是大旱之神,虽然是黄帝的千金小姐,但长得奇丑无比,光秃秃的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想必是烧光了。这个“魃”虽丑,但本领却不小,据说她身体内奇热无比,能把石头和钢铁都烤化了。果然,她一走上战场,一发出体内强大的热量,立即将蚩尤搞出来的大风、骤雨消融得无影无踪,还杀死了许多蚩尤的军队。可惜的是,她发出热量后就再也不能上天了,只好住在赤水一带。每当她跑出来游玩时,必定会带来大干旱。所以后人把她叫做“旱魃”,一有旱灾,人们就敲锣打鼓举行赶“魃”的仪式,好在“魃”很自爱,脸皮很薄,一听到人们敲锣打鼓,就知她给人带来了灾难,人们不喜欢她,于是就会羞愧地回到赤水老家去。
  “魃”造成的战机鼓励了黄帝的军队,大伙儿一鼓作气冲杀上去,把蚩尤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天空中“应龙”利用这个机会,在天空中大展神威,尖叫着从空中杀死一个又二个敌人。
  此时,黄帝又添了一件新武器,那是一面用“夔”皮造成的鼓。说起“夔”,它是一种动物,长着一只足,样子也很难看,但它肚子上的皮却能发出很大的声音,有时候它没事就躺在大泽旁,敲着自己的肚皮玩,发出嘭、嘭、嘭惊天动地的声音。大概黄帝急了,所以才把“夔”杀了,用它的皮做成一面鼓。接着,黄帝把雷公也杀了,用雷公的骨头做鼓槌。这两样巨响的东西碰到一起,那声音可想而知。据神话说,一面“夔”皮鼓一敲起来,天摇地动,声音能传到几百里以外,震死了不少蚩尤的军队。
  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是蚩尤战败了,他的铜头铁额兄弟们和请来的巨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这冒牌的帝王也被黄帝抓起来给杀了,把头埋在如今山东省的寿张县,把身子埋到了钜野县。古代时,寿张人每年十月都要举行祭祀蚩尤的活动,据说,此时往往有一道红色的光雾从蚩尤坟顶冲出,直达云霄,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一面旗帜,人们把它称做“蚩尤旗”。据《述异记》记载,在晋朝的时候,人们还在原来的古战场挖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像钢铁一样坚硬,当时人把它叫做“蚩尤牙”。据《述异记》的作者说,他曾亲眼见过叫“蚩尤牙”的东西,大约有2寸长,坚硬无比,任何东西都打不碎它。
  对于导致“天地分离”这样大天文事件的起因,上述战争似乎不够猛烈,也算不上精彩。或许有的人会因此而否定我们的假设。但是我们要知道,上古的神话本来就不能橡现在的历史专著那样记载得详详细细,也不可能像战争小说那样描写得具体生动,古人在口传神话的时候,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某种信仰,而不是有意记载什么具体的事件,我们没有权力要求古人把什么都写得一清二楚,否则哪里还会有科学的研究?考虑到中国神话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被诸子百家大大“人话”的事实,我们怀疑以上神话并非是原版,而是从原版演变出来的三个变种。
  读完了这三次战争,首先一个问题是,这是谁与谁的战争?是地球原始人类的战争吗?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神话中的这些战争反映的是当时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情况,中国史前民族的许多资料都来自于这些战争记载,比如,什么黄帝集团啦、东夷集团啦、西南苗族集团啦。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综合世界各民族关于早期神与神之间的战争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神话中记载的战争,都是同一场战争的描述,这是另外一种高级生物在地球上进行的一场战争,这些“神”掌握着我们今天都无法企及的高科技。我们这个观点并不是随意得出来的,它同样有大量的原始神话作为证据。
  《圣经》在记载远古一场战争时.曾经有过如下一段文字:“天就开了……从其中,显出四个活动的形象来,他们的形象是这样的: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那么这是什么呢?原始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东西吗?今天的人读完都会说:“这是机器人。”
  上引神话中的蚩尤也不简单,它长着人身牛蹄,与《圣经》中“具有人的形象……脚掌好像牛犊之蹄”的描述基本相同。蚩尤吞食金属、石块,本身像个冶炼炉,这不正好说明它是由金属制成的吗?蚩尤手下81个铜头铁额兄弟,按今天的话说这是机器人,完全是由金属制成的战斗机器。《述异记》中说晋朝挖出来的“蚩尤牙”肯定是一种金属,晋朝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冶炼铜、铁,甚至钢(从汉代起中国就已经发明了低碳钢的冶炼技术),而发现的“蚩尤牙”却在硬度上强过当时人们所知的所有金属,它肯定属于一种合金钢一类的金属。不要小看这则记载,如果晋朝时有现代这样的文明程度,那么这一发现难道不是一次有意义的考古发现吗?只是当时人们没有现在这样详细的学科划分,所以把这次严肃的考古发现写进了志怪中。它说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对抗。可是不要忘记,这场战争发生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哪里有如此坚硬的金属?
  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蚩尤叛乱的有许多巨人,据说夸父族也参加了叛乱。在《历史上的巨人之谜》一节中,我们发现,几乎世界上所有记载中的巨人都是一个死法,死于一次意外的事变中,都是给雷劈死的。结合中国的神话,完全可以认为巨人族是在一场巨大的战争中给消灭的,而消灭巨人的战争肯定与闪电、轰击、大火有关联,实际上就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这场战争正是蚩尤与黄帝的战争。战争中“魃”上前助阵,从身体内发出强大的热量,杀死了许多蚩尤方面的巨人,这与南美洲印第安神话中上帝降下大火烧死巨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夸父追日”的神话。“夸父追日”的神话我们以前曾经描述过,这里就不再引证。问题的关键在于,夸父死于太阳,是太阳的热量使他死亡的,这与全世界关于巨人的死是相同的,也与“旱魃”发出热量杀死巨人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巨人是死于一场高温,而这场高温又与一场战争有关。大家知道,在原始社会如果想制造一场高温,除了火以外再没有其他办法,而一场大火要烧死力大无穷的巨人,根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场奇怪的高温是怎么来的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来于爆炸,来于像原子弹那样在瞬间能产生高温的爆炸。正是这样的高温给原始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才能保留在神话当中。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还有一件武器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夔”皮鼓。大家应该知道,“夔”皮鼓的神话主要强调了声音,那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巨响,在几百里以外都能听到。也就是说,当时这种巨响也成了原始人脑海当中不可忘却的记忆,所以才被神话记录下来。而在原始社会要想弄出这么大的响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联想起一个词——爆炸。
  由此看来,尽管上述神话不免失之过简,存在许多问题,但它却将这次战争最突出的特点保留了下来,那就是高温与巨响,而这两样东西只能来自于一场爆炸。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神话所记述的战争不是地球原始人类之间的战争,这些“神”应该是具有高科学技术的生物,他们使用的武器类似今天的某种爆炸物,可以在瞬间产生高温和惊天动地的巨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纳西族,他们保留了最原始的神话传说,在《创世纪》史诗中描述了一场使天地分离的战争,在内容上与前引汉族三次战争所造成的结果基本相同,因此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神话的不同版本,史诗是这样写的:
  野牛大喘气,
  气喘震山岗。
  野牛眨眼睛,
  好像电闪光。
  野牛伸舌头,
  好像长虹吸大江。
  天又在摇动,
  地又在震荡。
  不重新开天不行了,
  不重新辟地不行了。
  松树遭雷轰,
  轰成千段;
  栗树被地震,
  震成万片。
  细读这首史诗,给我们的感觉是,它不是在说一头野牛,简直就是在描述一场战争:巨大的闪电,火红的光芒,炸开了地上的石头和树木,天在爆炸中摇晃,地在爆炸中震荡,在剧烈的震荡和摇晃中,天地被开辟,地、月发生了分离。
  根据以上所有的证据,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假设:
  巨大的月球宇宙飞船从遥远的星系来到我们太阳系,又来到了地球近地轨道,它凭借着先进的斥引力装置,低低地悬浮在地球的上空,大约就在中国西北部一带地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继续进化的环境与生物体。地球的条件完全适合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有计划地干涉地球生物的生命过程,利用多种地球生物,通过基因重组创造出了人类,并对幼小的人类进行启蒙教育,把人类直接推进文明的殿堂。当这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的时候,月球内部的生物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这种分歧最后演变成一场武装冲突。叛乱的一方率领着巨人们向月球人设立在地球上的基地发起了进攻。一时间,地球上硝烟弥漫,无辜的地球人饱受着类似热核武器带来的灾难。  

------------------------------------------------------------------------------











  

   


  
第三节 可怕的武器
--------------------------------------------------------------------------------

     在世界民族的原始神话里,常常使人感到震撼,因为人们从中读到了一些可怕的记载:人类被莫名其妙的武器毁灭,城市被突如其来的高温摧毁。当我们潜心研究这些记载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些记载几乎都差不多,高温、巨响这两个特征是全世界共同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世界所有民族的原始神话记载的是同一次战争。而所有这些记载都指向距今大约1.5万年左右。由此我们断定,在大约1.5万年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非人类的战争,人类在那场战争中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幸存下来的人类用神话如实记录了战争的情况。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罗德一家住在所多玛城,神决定毁灭这座城池。当灾难发生前,神曾告诉罗德一家赶快离开所多玛,并好心地劝告说:千万不要回头看。罗德的妻子没有遵循神的劝告,结果被一道强光杀死。第二天,当他们再回望曾经居住过的城市时,“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一座城市就这样被毁灭了。是什么力量在一夜之间毁掉了一座城池?毁灭发生时,那道刺目的强光又是怎么一回事?
  从19世纪开始,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一带,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公里、南北长1400公里的文化带,在这个区域里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座古城遗址——哈拉巴和马亨位达摩。据最保守的估计,这两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最早期的神话中却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它的历史很可能比猜想的要古老得多。
  考古学家在哈拉巴古城出土了大量印章,上面刻有奇怪的文字,与印度发现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解读这些文字。更奇怪的是,考古学家通过对这里发现的人体骨骼鉴定断言:这里发现的人种,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种人种混合了世界诸多人种的要素。
  在城市建筑的挖掘中,考古学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宫殿,这与目前世界上所挖掘出的古城都不相同,似乎这些城市根本没有统治者。马亨佐达摩居民的住宅建筑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所有的住房都是由砖木建成的,从格局、规模来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贫富分化没有在这里出现。整个城市没有进攻和防御的建筑,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件武器,更没有发现任何一件艺术品。是原来就没有,还是被岁月销毁了?
  马亨佐达摩的卫生设施令考古学家吃惊不已,其完善的程度即使是如今现代化的城市也未必能够达到。每家都有一个从楼上倾倒垃圾的通道,设在二楼的厕所也有一条专门的管道通人地下,然后经过一个沉淀槽流入排水系统。这套地下排水系统密如蛛网,完全可以和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相媲美。
  在亨往达摩,出土了大量的遗骨,有一些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里。在一个比较大的废墟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们,有些遗骨是用双手蒙住脸,好像在保护自己,又好像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状态下死去的,这座古城当时一定发生了一件很巨大的异常事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亨佐达摩的居民集体暴死呢?是火山爆发吗?可是人们在这一带几千公里的范围内并没有发现火山口,再说遗址中也没有火山灰;是突然暴发的流行病、瘟疫吗?可是医学证明,再厉害的瘟疫和各种流行病也不可能突然毁灭一座城市。那么,这里在1万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印度的考古学家卡哈,在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以后说:“我在九具白骨中,发现它们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说明马亨佐达摩城市的毁灭、居民的死亡与突然出现的高温有关,这与上引《圣经》中所多玛城的毁灭是相同的,都是在一夜之间被高温或大火毁灭的。
  人们在马亨位达摩还发现,在许多坍塌的建筑物上有承受过某种高温的痕迹,人们甚至发现了一些“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这种物质的形成是由于瞬间高温熔化了物体表面,然后又迅速冷却造成的,至今人们只在热核武器爆炸的现场发现过这些人为的物质。一切证据都在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核爆炸。
  此时我们想到了美洲天降大火烧死巨人的传说、中国神话中“旱魃”体内奇大的热量、《圣经》中所多玛城被毁灭的记载、马亨位达摩“玻璃物质”的考古发现,等等,它们都在证明我们的观点: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非人类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发生在神与神之间。也就是说,发生在来自宇宙某一处的宇宙高级智慧生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涉及美洲、亚洲。欧洲和北非。由于他们十分先进,使用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武器互相攻击,许多城市和无辜的人类在轰击中被毁灭,正像所多玛和马亨位达摩一样。
  《马哈巴拉塔》是印度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的一首很有名的叙事诗,从中我们看到了这场残酷战争的某些片断。
  《马哈巴拉塔》中记载了一种十分可怕的武器爆炸时的情景,即使是原子弹时代的人也会感到震惊。书中这样写到:“一点烟也没有,闪光的炮弹像一团火一样被发射出去,浓雾一样的东西突然包围了军队。整个地平线都消失在黑暗之中。带来的不幸的旋风刮起来了。黑云一样的东西咆哮着,带着巨大的响声升到空中,使人感到连太阳也不存在了。被火焰炙烤的大象,在恐惧中没命的奔跑。”接着,又讲述了由于这种可怕武器的爆炸,被当场烧成灰烬的几千辆战车、大量的人和大象。爆炸后幸存的所有士兵,都急急忙忙跑到附近的河里,在那里清洗各自的衣服和武器。在古代印度的传说里,这种武器被称为“婆罗门的武器”或“雷神的火焰”。在南美洲被叫做“马修玛丽”;在凯尔特人的神话里则被称为“闪电弹”。据凯尔特人的神话说,这种“闪电弹”根据爆炸时能够杀伤的人数,而有不同的名称,能杀100人的叫“百人弹”,能杀500人的叫“五百人弹”,能杀1000人的叫“千人弹”。
  《马哈巴拉塔》中还写到:“克克拉开始从各个方向将闪电向城市集中。”但这还不够,因此他又“发射了具有能够破坏整个宇宙的那种力量的炮弹,城市在这时开始燃烧起来。它在爆炸的一瞬间,天空中明亮得好像有一万个大阳。”现代的人们也见到过原子弹的爆炸,并将其与太阳的亮度进行了对比,发明原子弹的参加者之一茵戈就曾在著作中说,原子弹爆炸“比一千个太阳还要耀眼”。
  在另一部古印度的文献《摩河婆罗多》中也记载了这些可怕的武器:“自然力似乎已失去了约束。太阳团团打转,大地为这种武器散发的炽热所烤焦,在高热中震颤。大象被火烧得狂吼乱叫,竭力躲避这场可怕的暴力。水在沸腾,百兽丧命,敌人被歼……数以百计的战车被摧毁……大地通红发亮……我们从来未见到过如此恐怖的武器,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武器。”这些武器从外表看上去,“好像一支巨大的铁箭,使人感到好像是死神派来的巨大使者”。故事中的主人公还命令将剩下没有使用的“铁箭”打得粉碎,又把这些打碎的武器扔到了海里。
  在另外一部名叫《拉马亚那》的叙事诗中,作者描写了几十万大军瞬间被化为灰烬的情景,诗中说,当时这些军队就是在“兰卡”这个地方被毁灭的,而“兰卡”正是印度人对马亨佐达摩古城的称呼,这更加证明了马亨位达摩确实是毁于一场大爆炸之中。
  各位读者,当你读到这里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呢?难道你真的相信,这些远古的神话和叙事诗所描述的就是原始石器时代的战争吗?
  事实就是事实,《山海经》、《马哈拉巴塔》、《摩河婆罗多》等古代文献,不论你承认与不承认,它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写成了文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事实吗?我们究竟相信什么?是相信我们自己的经验与理解能力,还是相信这些不带偏见的原始记载?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月球人与反叛者之间在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酷烈的战争,月球宇宙飞船也被迫加入了战争的行列。美洲奥里科诺河上游的沙里瓦一阿卡瓦部落曾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善良的神和邪恶的神为争夺对宇宙的统治权,发生了战争,善良的神从天空中发出强劲的闪电来保卫盟友(大地)。在上一节里我们见到过这种叫做“闪电”的武器,它是一种能够产生高爆。高热的武器。当然反叛者也会用同样的武器来轰击月球大本营。很可能月球宇宙飞船在这次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创伤,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也许是损坏了先进的反引力装置,使它再也无法留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所以它不得不上升到一条受地球引力影响相对小的安全轨道。
  从盘古神话中我们看到,月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损坏严重,它摇摇晃晃地上升,上去又跌落下来,然后再上去,几次差一点坠毁在地球上。最后,它还是顺利地盘旋而上,天地发生了分离。  

--------------------------------------------------------------------------------


  
   


  
第四节 太阳为什么消失
--------------------------------------------------------------------------------

     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只能认为,上古神话所记载的战争,决不是原始部落的战争,也就是说,人类并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而是被动的战争受害者。这是一场发生在宇宙高等文明之间的战争,双方都使用了类似今天的热核武器,很可能他们的武器性能比我们的推测高出几百倍。
  对于我们的推测,许多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坚信,如此的推测可能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对神话的解构,是站在承认神话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站在反神话的角度。事实上,人们在世界各地也曾发现过不少类似放射性武器艾炸的证据:
  在如今的秘鲁,人们发现一座石壁上的岩石呈玻璃化状,这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行,而这座石壁附近没有任何陨石坑,可以肯定,它不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
  在小亚细亚,人们挖掘出了古代西提特人的首都哈特萨城,经过考古判断,整个城市是因原因不明的非常高的高温而毁灭的。用考古学家提尔的话说,无论这座城市贮藏了多少可燃性物质,一般的火灾决不可能造成这样的高温:石头烧结了,裂成了碎片。城市里没有一座房子、神殿、墙壁没有留下这种可怕高温的痕迹。
  在近东地区古巴比伦人生活过的地方,有一座至今仍有46米高的古塔废墟,这很可能就是古代文献里的巴拜尔塔。据说,建造这座塔的是帝王尼洛乌德。这座塔.上也有人工造成的高温痕迹。一位研究者对此写到:“不仅烧红了数百块砖,还熔化了它们,全部塔的骨架和整个泥墙也被烧焦。这种高温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对此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
  1928年,有两位德国矿工在巴西发现一座漆黑光滑的玻璃山,是典型的托立尼提物质。科学家认为,在地球上只有热核武器的爆炸有此能力。大家一定记得,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科学家在现场发现,所有沙石都被瞬间的高温熔化为流体,迅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像玻璃一样的地面。在中国的南海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玻璃体,被当地人称之为“雷公墨”。
  本世纪以来,人们在地质考察中,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高碳地质层,有很强的放射性,其中,从中国西北部地区开始,延伸到欧洲去的一个带状地区尤为突出。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条高碳地质层是由核爆炸以后的放射性尘埃飘落形成的,而据地质考古,这条高碳地质带形成在回万多年以前。大家知道,核爆炸的尘埃可以在空中飘浮很长一段时间,然后随着大气流动飘落到地面。前些年,加拿大就曾向前苏联提出过抗议,因为苏联的核爆炸放射性尘埃飘到了加拿大。这说明,这些放射性尘埃可以在空气中停留很长时间。
  我们确信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类似热核武器的战争,这场战争并不是在地球人之间进行的,而是外太空人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是深重的,除了许多城市被摧毁外,巨大的爆炸还导致了“核冬天”的出现,太阳消失了。
  关于太阳曾从地球的上空消失过一段时间的记载,同样存在于许多民族的早期原始神话传说当中。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说:“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意思是说:太阳跑到哪里去了,需要烛龙来照明?这是中国色彩的太阳消失记录。我们从“烛龙”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它与灯有关,是用来照明的。《诗含神雾》记载说:“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照天门中者也。”这些记载说明,在上古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根本没有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大地漆黑一片,太阳不知躲在何处。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蚩尤曾弄起一场大雾,浓稠的大雾弥漫了三天(恐是三月误),不辨东西南北,这也是太阳消失的一种记载。
  中国南方民间还有一个关于宝亻叔培的传说。相传有一天,太阳升起后不久,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天上黑云滚滚,太阳从此不见了。原来,东海魔王把刚刚升起的太阳给抓住,并关进了漆黑的海底。太阳消失以后,天地一片昏黑,大地上草木无法生存。一位名叫刘春的人立志要把太阳找回来,但不幸的是,他被恶魔谋害了,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儿子宝亻叔,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又踏上了寻找太阳的征途。后来在金凤凰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东海魔王,夺回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就在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建了一座塔,名叫“宝亻叔塔”。这则传说和以上神话一样在暗示我们:远古时太阳曾长时间消失不见。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中讲到:孙悟空在保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在平顶山莲花洞遇上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两个妖怪,它们有两件法宝,一件叫紫红葫芦,一件叫羊脂玉净瓶,都十分了得,把人装进去不消一会儿就化成了浓血。孙悟空使了个诡计,变了一个假红葫芦对小妖怪说:“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天都装在里面哩!”结果是哪吒太子借了真武大帝的皂旗,“把皂旗拔喇喇展开,把日月星辰俱遮闭了,真是乾坤墨染就,宇宙靛妆成”,吓得小妖怪连声说:“罢!罢!罢!放了天吧。我们晓得是这样装了。若弄一会子,落下海去,回不得家。”就这样,孙悟空用一个假葫芦换了个真宝贝。这一段描写的源头,很可能是太阳消失的古老传说,它与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把天门关上,使得天地墨黑一片极为相似。
  在太平洋诸岛的居民中,太阳消失的时代被各种方言称之为“最黑暗的时代”、“伸手不见掌般的黑暗时代”,或“每天都是黑暗的时代”等等。在《塔尔姆德》中可以看到,在一场大灾变过后太阳隐蔽起来的记载,书中写到:“阿达姆的心因为恐惧而变得一片冰凉,他悲痛地喊着——全完了!因为我的罪过,太阳消失了光辉,世界重新进入混沌状态之中。”
  美洲印第安人古抄本《波波尔一乌夫》中谈到,在大灾变过后,“酷寒开始了,太阳看不到了”。委内瑞拉的拦雅瓦拉纳的印第安人部落流传说,因为人们放走了太阳鸟,太阳飞走了,大地一片昏黑,接着大水淹到了山顶,人类不得不重新开始。古代墨西哥的神话也说,大灾变过后,可怕的严寒就袭击了大地,太阳看不到了,大海被冰所覆盖。另外,如今住在亚马逊河流域热带丛林里的部落,至今流传着在大洪水过后到来的可怕、漫长的冬季里,人们因为寒冷而冻死的传说。
  古代伊朗人的经典《赞德·阿维斯塔》中也讲到过“黑暗帝王的故事”,说在远古的“黑暗帝王”时期,严寒袭击了雅利安人的故乡。美洲的神话里还把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太阳时期,即冰太阳时期、火太阳时期、黑色太阳时期、现代太阳时期,其中黑色太阳时期很可能是太阳消失的事件。欧洲不少民族的神话传说里也有所谓“黑暗时期”或“黑铁世纪”的记载,指的大约就是太阳消失。
  世界上许多动物的毁灭也与太阳消失这件事情有关,比如说,猛犸象生活在1万多年以前,但突然它们从地球上灭绝了,我们今天只能从化石上推测它们当年的雄姿。关于猛犸象突然灭绝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一种传说认为,猛犸象是因为突然见到太阳而灭亡的。这也说明,猛犸象曾经生活在没有太阳的时期里,至少可以把这种传说看成是太阳消失的另外一种表述。
  关于太阳消失的时间(公元纪年),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了,因为远古的神话传说都没有确切的年代供我们参考,我们现在只能推测它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前或什么事件之后。从中国的神话看,黄帝与蚩尤战争期间曾有大雾三日(三月误)的记载。这个事件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前,因为在战争结束以后,黄帝将帝位传给了颛顼,颛顼“绝天地通”,天地才开始分离。在共工的神话里补充说明,天地分离中产生了大洪水。可见太阳消失的事件发生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前。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神话几乎一致认为,太阳消失的黑暗时期发生在大洪水之前。如果要以时间来说明的话,太阳消失的事件大约发生在1.5万年左右。
  由于世界广泛存在太阳消失的记载,现在不少学者也基本承认,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阳消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所谓的太阳消失,是指从地面上看不到太阳。也许有人说:这有啥希奇?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由于天空云量太多,看不见太阳,这很正常嘛!我们所说的太阳消失,并不是指气象变化产生的正常自然现象,它是指比较长一段时间里太阳光线照射不到地面,至少是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
  地球由于气候的变化,也许有一两个月不见太阳的事情,但人们的心理已经很难接受了。北宋苏东坡曾记载了一件奇事说:“蜀川多雨少日,日出而犬吠。”意思是说:四川这个地方天阴下雨的时间多,很长时间看不到太阳,等太阳出来时,连狗都不认识了,认为天上出了一个怪物,所以冲着太阳乱叫。四川的雨再多,也就是一两个月不见太阳吧!这已经导致了地球生物感觉的混乱,如果是半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没有太阳,那冲天上叫唤的可能不仅仅是狗了。太阳消失对人们心理上的震撼是巨大的,因此也格外被人们关注。
  太阳为什么会从地球上空消失很长时间呢?目前有这么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太阳的消失是因为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或者是地面或者是海洋),产生了罕见的爆炸,尘土和水蒸气遮敞了天空,长时间不散,造成了太阳的消失。可正如我们以后将要说到的,我们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一个与此相关的陨石坑。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地球火山的喷发,大量的火山灰飘浮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形成了一条火山灰带,遮住了日月。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以上所引用的神话传说来自地球的各个角落,有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那需要多少火山一起喷发才能将整个地球上空全部遮挡?再说,我们也没有发现现有火山曾经一起喷发的证据,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地质上应该存在一个十分清晰的火山灰带。
  那么,太阳为什么会消失呢?我们认为,是月球人之间的战争导致了远古时太阳的消失。当时的月球距离地球很近,近得好像两颗星球都快合而为一了,月球3000多公里的弧形月面就高悬在人们的头顶。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月球生物内部发生了武装冲突,月球的反叛者以地球为基地,一方面,他们进攻月球生物在地球上的各种基地,许多城市在轰击中被毁灭;另一方面,反叛者开始用类似今天的热核武器攻击月球大本营,由于双方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因此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破坏力巨大的武器轰塌了月球表面的防护层,大量的月球碎片被炸离月面,进入地球的同步以上轨道。大家知道人造卫星的原理,卫星离地球越远(当然不能过远),它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同步轨道的卫星就比近地轨道的卫星寿命长。因此可以这样猜想:被炸离月球的月球物质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了厚厚的尘埃层,它们围绕地球高速旋转,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一两年,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这就是太阳消失神话的起源。
  也许有的人会问:被炸离月面的物质最后到了哪里?在地球的吸引力下还不是要落回地球表面吗?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如此众多的月球陨石呢?
  不错,围绕地球旋转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最后终将回到地球的怀抱。然而,大家不要忘记,闯入地球大气层的物体,在高速运动下,必然要与空气发生磨擦产生热量,最后烧毁闯入者。在晴朗的夜空里,我们经常看见一道光亮闪过夜空,那就是闯入者的下场。遇到一些特殊的年份,我们还可以看到密集的流星雨,无数颗陨石闯入大气层,最后化成无数条光带。因此,从月球表面崩落的大大小小物质,在经过大气层回落地球表面时,绝大多数被烧毁,只有极个别的,因为体积巨大而成为陨石击落到地面。事实上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将看到这些物质回落地面时的壮丽景象,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第五节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

     我们之所以肯定“天地分离”是事实,而非杜撰,还因为在天地分离的神话里,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凭人们的想象就能创造出来的。《淮南子·天文训》在描述天地分离时,曾经说到一个重要天文现象,即“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除非一次巨大的天象变动,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凭空想象出这个情节。当时的人肯定在天地分离时看见北极星等其他一些定位星辰,发生过空间位移的现象。举个例子,现在的北极星是判断方位的一颗重要星辰,它处于南北向地轴的北端,因此在地球北半部任何一个方位上看,北极星都代表着北方。所谓的“日月星辰移焉”,就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姿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地球上的人在观察星辰时发现,原来的定位星辰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淮南子》中“日月星辰移焉”,肯定说的是地球的变动,而不是宇宙星系的变动。而地球的变动又是指地球在轨道上的姿态变动,大约是指地球从倾斜的变成直立的,或从直立的变成倾斜的。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地轴在人类大灾变时(主要是天地分离)发生过严重的偏移。
  那么,地轴以前的方位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有关地球地质考古的一些资料:
  大家知道,现在的地轴是南北向,地球几乎直立在它的轨道上,围绕地轴在旋转,地轴与赤道差不多成90度垂直角。在地轴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这是由太阳光照射的角度造成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球赤道,随着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范围逐渐向北、向南移,但最北不超过北回归线,最南不超过南回归线。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地区就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同样,南极也会发生与北极一样的情况。因此,南北两极的年平均气温都在一10℃左右,即使在最温暖的季节,气温也不会高于8℃,而且为时很短。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南北两极的植物极少,基本上没有高等的植物。
  然而,在历史上,南北两极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寒冷。在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北冰洋并没有处于冰冻状态,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洋,气候宜人。《列子·汤问》里,黄帝就曾担心海上的五座仙山会漂流到北极去沉没,所以派了十五只大龟轮流驮负。《山海经》里说,北极地区有一座幽都山,上面住着许多人和各种动物。这一切都说明,在远古的时期里,北极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
  几年前,荷兰的一位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座很大的古城。发现时,古城的90%已经被冰层覆盖,只有一些建筑物的顶部露出冰面。现已在这座古城中发现宫殿、寺院、讲坛等遗址,但建造这座古城的人已经消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明这座古城是由谁建造的。据推测,这座古城已经有1万多年的历史。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里发现了煤碳,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立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
  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领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里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烨、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情况说明,在人类已经懂得建造城市的时候,北极还是一片鸟语花香、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到南极去考察,人们在南极发现了许多矿物,除各种有色金属以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碳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会想起我们在前面说到的,192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应该是对应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必定温暖。
  然而,据地质考证,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已经有1.5万年的岁月。上面说过,南北两极目前的气候状况是由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决定的,因为它决定了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彻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太阳系一经形成,地球就以这条固定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看来只有让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即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现在的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南北两极脱离极地,变得温暖起来。
  让地轴偏移,有这种可能吗?有!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断定:在15000年以前,地轴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向西北一东南方向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见图五)。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在都广这个地方,长着一棵大树,名字叫建木。据说,这里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棵树有百切之高,到了中午,太阳照在它的顶上,竟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着;站在树底下大喝一声,声音马上消失在虚空中,听不到一点声音。建木的形状非常奇怪。大的树干直冲冲钻进九霄云外,树干的两旁基本不长枝条,光秃秃的,只是在树的顶部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起来像一顶伞盖,树根也是盘曲交错的。如果你在树干上随意抓一把,树皮就像橡皮筋一样剥落下来,好像一条缨带,又好像一条黄蛇。
  这条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的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棵大树在太阳底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南北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木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是接近赤道,影子就越小。那么都广又在什么地方呢?据考证,所谓的“都广”就是现在的成都。成都在北纬30度线上,也就是说在北回归线以外,根本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下无影的现象。但是,如果地轴向现在的西北一东南偏移一定的角度的话,成都就有可能进入北回归线以内。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造钟表的,大约是14:12,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以内,也就是说在南北纬15度以内。可是,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30度线上。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的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大约只有一种解释,很可能当时的埃及正是在0度—15度纬线以内。
  雅利安人曾经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并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这本书说,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出现在他们头顶上一次,一年好像只有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两极地区。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渐渐的,这个地方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雅利安人只好迁徙了。这也反过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以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向。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山海经》的一些情况。《山海经》是中国重要的一部上古文献,它涉及地理、天文、医药、动植物、文化等许多内容。对于这本上古文献,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现在读懂的人恐怕还没有。后人在研究《山海经》时发现,它的定位与我们目前的定位很不相同,这在以前的章节里已经讲到了。
  《山海经》的第一卷就是《南山经》,依序各卷为南、西、北、东,其海内、海外经均按南、西、北、东的方向排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奇怪的定位法呢?各家的意见很不相同。最近,有一位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从南半球向北半球旅行,最后定居到了九州(中国的中原)。因为地球北部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在地球南部则刚好相反。
  这个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却没有证据。《山海经》定位问题,完全存在另外一种解释。我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追记前人事迹的作品,因此,它很可能是按照前人生活时的实际方位来记述的,即现在的南,在远古时很可能偏向现在的东。比如说,我们把一张中国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标记在桌子上,然后我们将这张地图向西北方向旋转40°,你就会发现,地图上的正南方大约在桌了标记的东南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山海经》方向的错乱是因为地轴向现在的西北方向偏移造成的。也就是说,《山海经》记录的是远古时期的地理方位,当时的南偏向现在的东。
  根据以上这些证据,地轴在很久以前不在现在的位置卜,而是向西北—东南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一场巨大的变动,使地轴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上来。这个事变,我们认为就是天地分离。被击坏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被迫离开地球近地轨道,月球巨大的引力和分离时的拉力,使地轴随着月球离去方向,迅速向现在的位置移动,这个过程大约只有几个月 。

  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的人们发现,北半球夜晚的许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再也见不到了,好像西北方向的地势越来越高.天主从西北方向坠下去一样,故《淮南子》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相反,东南方向的夜晚却出现了许多新的星辰,就好像东南方的大地在天空中越陷越深,如同崩塌了一块一样,故古人记载“地陷东南”或“地不满东南”。  


  
第六节 切尔诺贝利说明了什么
--------------------------------------------------------------------------------

     圣德约恩·鲍戈斯洛夫在《启示录》第十章第十一节里这样写到:“第三天,天使吹响了号角,一颗灯盏般明亮的巨星自天而降,落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些水源上。这颗星名叫‘艾蒿’。三分之一的河水变成了艾蒿之水,许多人因为饮用河水而死,因为河水变苦了。”这段话写下来已有2000多年了,在此以前,人们都不知道它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然而。当历史翻到1986年的时候,许多人都读懂了这段话,因为这一年4月,原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也因为在乌克兰语中,切尔诺贝利的意思正是“艾蒿”。
  1986年4月25日,原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基辅北80英里的小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190吨燃料连同分裂物、反应堆石墨、反应堆各种材料全部从反应堆竖井中抛出,这些核垃圾污染了大片地区。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当时死于核放射性污染的人达2000多,许多人被大剂量的核辐射折磨的死去活来,惨声阵阵,死在医院里。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但是,生活在这一带地区与人类同遭污染的许多生物没有忘记。在泄漏事故发生两年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娇小可爱的青蛙竟然长到了好几斤,甚至几十斤那么大,比原来的体形不知大了多少倍,看上去十分可怕,而且叫声惊人,把人着实吓了一跳。不但是青蛙,在这一地区生活的老鼠、鱼类等,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事后研究表明,这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组织在强核辐射下,发生了严重的变异。
  这些变异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它会不会遗传?会不会因此而出现新的物种?人们并不知道。我们目前能够肯定的是:在强大的核辐射污染下,有些生物会发生变异,变得十分巨大。
  1920—1932年,美国赫尔曼·马勒通过试验证明,X射线可以使果蝇基因突变发生率成百倍的增长。他因此获得1946年诺贝尔医学奖。赫尔曼·马勒的研究表明,X射线可以干涉RNA在基因编码上的选择,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放射性物质都会引起生物基因的突变。
  1996年10月,以美国著名生物生态学家雅各布·米尔为首的一支科学考察团一行7人,深入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雨林考察。在丛林中,他们竟然发现一种奇怪的青蛙,背部一半是通红的,另一半是紫灰色,两种颜色界限分明,截然不同。人们将这种青蛙称之为“血蛙”。在这种“血蛙”的背部末端,长着一对像白线一般的尾巴,尾巴的尽头是一对圆圆的黑色球状物。当一名考察队员正想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奇怪的球状物时,没想到被从中喷射出来的黑色毒汁弄瞎了双眼。不但如此,在丛林的深处还生活着一种足有脸盆大小、体重10多公斤、浑身金黄色的巨蛙,这种巨蛙同样可以喷射出带毒的液体。考察队员曾经前后被这两种青蛙围攻,损失惨重:一名队员双目失明,三名队员的手臂和脸部由于染上毒性液体而溃烂。
  事后的研究表明,这些青蛙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一个新的物种,它们是在近百年渐渐产生的青蛙变种。生物学家认为,由于人类污染了环境,水源中的有害重金属成倍增加,最终导致了这些青蛙的变种。因为在生物界里,青蛙是非常容易变异的物种,它是人类污染环境的一个测试标准。



  “生物在环境污染下可以发生变异”,这个结论,使我们对神话中某些奇怪的动物有了新的看法,而在这以前,则人们一直搞不清楚。
  《淮南子·本经训》载:“逮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犭契豸俞,凿齿、九婴、大风、封(豕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犭契豸俞,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豕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这就是出现在神话中的六种怪兽,然而,它们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不知道突然出现在古史中的六种怪物究竟是什么,因为古史本身记载就很乱。《山海经》中有时把这些怪物解释成古神,例如,《大荒南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人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但在古代的解释中这六种怪物是不统一的,大风就是凤,是一种鸟;而封豕希则没有解释,后人猜测恐怕是野猪;九婴同样没有解释。那么它们究竟是古代的神还是某种动物的称呼?如果说它们只是一般的猛兽,可是现在的野兽没有一种能和它们对应。再说,古人为什么不用狮、虎、虫、蛇等已有的名词,而偏偏要发明这些古里古怪的称呼呢?


  现在的学者中间分歧很大,有的人认为,这是六种自然灾害,比如,大风就是飓风一类的自然灾害;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些不友好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大风”可能是以凤为图腾的部落,“修蛇”族可能是将蛇奉为图腾的部落。但图腾说并不能解释以上所有六种怪物,比如,“凿齿”就不能解释为图腾,有的学者说,所谓的“凿齿”部落是指该部落的人在成年以后要将门牙敲去几颗,表示一种美。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以后,导致有些动物基因发生变异的结论启发了我们:中国古史中所记载的六种怪异动物,很可能是强核辐射污染下基因变异的猛兽。由于基因变异,有一些我们常见的动物,像蛇、鸟、猪等,体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办法再用从前的名称来表达,只好发明了六种怪模怪样的称呼。这些变异的动物给人类带来过某种危害,加之出现得突然,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用神话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大家试想一下,假如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一只免于突然长得像牛一般大,那么你会怎样称呼它呢?兔子这个词显然不能代表眼前这个怪物,而且也容易和人们脑海中原来的兔子概念搞混了,所以我们必须发明一个新的词汇,而这个词必须突出这个东西的最大特点,于是我们只好将它称为大免或巨免了,甚至我们都可以叫它象兔——像大象一样的兔子。
  从事件的前后看,六种怪物与“十日并出”同期(后羿射日、杀怪物),而“十日并出”正好发生在天地分离及大洪水之后。上面我们已经说到“神”之间的战争导致了天地分离,从时间上看,六种怪物正好出现在这场战争之后,而这场战争我们以前也曾介绍过,它留下了大量热核武器的痕迹,六种怪物的出现正好是地球遭到核污染的时期。因此,我们断定:《淮南子》和《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六种怪物,它们都是遭到核污染而基因变异的动物。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史中所记载的六种怪物只出现在一个时期内,以后再无类似的记载,看来在核辐射下发生变异的动物基因并不稳定,也许只能保留一代或几代,而不能作为稳定的遗传基因传给下一代,创造出一个新的物种。当然,这一推测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ico_lz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天地分离时诱发了一场滔天的大洪水,近千米高的海浪呼啸着扑向地球北半部大陆,吞没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灵。高山在颤抖,陆地在呻吟,只有高原上的牧羊人侥幸活了下来……



第一节 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惊人的相似
--------------------------------------------------------------------------------

     灾难!一场特大灾难!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无定论。让我们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吧!


  相传,炎帝有个小女儿,聪明漂亮,名叫女娃。有一天,也是孩子家一时兴起,决定去东海边玩一玩。软软的海浪,细细的沙滩,弄得女娃脚心痒痒的,她咯咯地笑着,尽情在海边嬉戏着。突然,海面颤抖起来,一个巨大的浪峰像海兽一样从海底蹿出,卷走了岸边的一切。无情的海浪吞没了女娃幼小的身躯,使她再也回不到父母的身边了。而她的灵魂则化作一只小鸟,花头、白嘴、红足,样子十分可爱,名叫精卫,就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伤心自己年幼短命,她痛恨无情的波涛毁灭了自己五彩的梦幻。因此常常衔来西山的小石子呀、小木棒呀,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将大海填平。这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的神话。
  这段悲壮的神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完《山海经》中这段神话以后,挥笔写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两句诗,一种哀悼的情绪跃然纸上。据说,东海曾有誓水处,因为女娃曾淹死在那里,所以精卫鸟发誓不喝那里的水,老百姓还亲切地称精卫鸟为“帝女雀”。
  对于“精卫填海”的神话,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沧海固然浩大,但精卫填海的意志比沧海还要浩大,它充分体现了神话英雄的战斗精神,反映了原始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一份宣言。正是从这个角度,千百年来,精卫填海的神话备受人们的喜爱。
  类似的神话不仅汉民族有,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时期。北方民族萨满教有一种特殊的禽鸟崇拜,崇拜的对象就是鹰。神鹰在萨满教里是女性的化身。神谕传讲,母鹰给人间带来了光和火,后因从羽毛里掉出火,山林烈火不息,神鹰搬土盖火,死于大海,魂化萨满。直白的解释就是:有一女性死于大海后,灵魂化为一只鹰。基本上与精卫的神话相似。
  那么,精卫填海的神话又是如何起源的呢?几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被精卫感动得魂不守舍,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主要反映了人类对大海的憎恨,人们把大海痛恨到恨不能填平的程度。这个解释虽然与现行的解释背道而驰,但它更贴近神话的本身。为什么远古的人们如此憎恨大海呢?可以肯定地认为,大海在遥远的时代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乃是铭心刻骨的,人类不想让他的后人记忆它,所以编出了这样一个神话以警示后人。
  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有关大洪水的各种神话和传说吧!
  我国西南地区有一则关于伏羲的著名传说:在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操劳着农活,一双儿女无忧无虑地玩耍。有一天,雷公发了怒,威临人间,要给人类降下大的灾难。天上乌云滚滚,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大雨像一条条鞭子,疯狂抽打着山川。随着一条金蛇般的闪电和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青面撩牙的雷公手持大斧从天上飞了下来。勇敢的父亲毫不畏惧,用虎叉向他叉去,正中雷公腰部,把他叉进了一个大铁笼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到集市上买点香料,临走嘱咐两个孩子说:“记着,千万不要给他喝水。”狡猾的雷公用装病欺骗了善良的小女孩,得到了几滴水,恢复了神力,挣脱了牢笼。为了感谢小女孩,雷公从嘴里拔下了一颗牙齿,交给两个孩子说:“赶快种在土里,如果有什么灾难,可以藏在所结的果实当中。”说完飞腾而去。
  父亲从集市上回来,得知雷公已去,知道大祸就要临头,赶快备好木料,连夜赶造木船。两个孩子把雷公的牙种到土里,转眼间就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两个孩子拿来刀锯,锯开了葫芦,挖出里面的瓤,钻了进去。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地底下也喷出了洪水,大水淹没了房子,又淹没了高山,一直淹到神仙住的天门。
  天神们害怕大水会最终淹没天国,所以让雷公赶快退水。大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一下子就退到了海里,坐着船的父亲从空中摔下来给摔死了,只有两个小孩幸存活下来。哥哥叫伏羲哥,女孩叫伏羲妹。长大以后,他俩结婚做了夫妻,人类这才又重新开始繁衍。这则神话传说直接记载了大洪水的暴发经过和毁灭整个人类的严重后果。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类似这样的传说,几乎哪一个民族都有,而且内容都差不多。如果说,大洪水在这些民族中的记载是因为当地多雨的自然气候造成的话,那么北方少雨干旱地区的大洪水传说又当如何解释呢?比如说,蒙古族、满族等的传说中就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天宫大战》中就有洪水造民的记载;《老爷岭》中也有洪水毁灭人类,仅剩下一个少年被洪水冲到了山坡上,后来因为救了母鹿而与母鹿成婚育子的记载;满族的婚俗中也有一个传说,说九天女与渔郎婚配产下后代,而这些子女又在大洪水中统统被淹死了。
  当然,中国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远不止这些,汉民族中同样有大量关于上古大洪水的记载:



  《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洪兴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尚书·尧典》记载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楚辞·天问》曰:“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孟子·滕文公》记载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穴。”
  关于大洪水的发生,不但能在神话传说中找到大量的证据,而且可以在古文字中找到有力的佐证。在甲骨文中,“昔”字写成“”,下面的三条曲线代表水,上面圆圈中间有一点的图形代表太阳,在太阳底下到处都是大洪水,看不见高山,也看不见平地,可见当时的洪水有多大。这个字的意思是:从前曾经有过大洪水泛滥的日子,大家不要忘记了。
  让我们再看几则世界其他民族有关大洪水的记载:



  《圣经·创世纪》中这样写到:“此事发生在2月17日。这一天,巨大的深渊之源全部冲决,天窗大开,大雨40天40夜浇注到大地上。”诺亚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以后,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诺亚连续放了三次鸽子,等第三次鸽子衔回橄榄枝后,说明洪水已经退去。
  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对大洪水作了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什么人都不顾,拼命逃跑。”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大神巴里卡卡来到一个正在庆祝节日的村庄,因为他衣衫褴褛,所以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请他吃东西。只有一位年轻、善良的姑娘可怜他,给了他一点酒水。巴里卡卡为了感激她,就告诉她说,这座村庄在5天以后便要毁灭了,叫她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并嘱咐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于是,巴里卡卡引来了风暴和洪水,在一夜之间便把整个村庄给毁灭了,大水一直淹没了高山。巴比伦人的神话说,贝尔神恼怒世人,决定发洪水毁灭人类。伊阿神事前曾吩咐一位在河口的老人选好一只船,备下所有的东西……大雨下了7天,只有高山露出水面。
  一直保留到今天的一种古代墨西哥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现在居住在危地马拉地区的印第安基奇埃族,有一种名叫《波波尔一乌夫》的古文书,书中对灾变作了如下描写:“发生了大洪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拼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类就这样彻底灭绝了。”
  玛雅圣书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印度有一则传说,有一个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时,无意当中救下一条正被大鱼追吃的小鱼,他将这条小鱼救回家,放到水池中养大,又送回恒河里。小鱼告诉他,今夏洪水泛滥,将毁灭一切生物,让摩奴做好准备,到洪水泛滥时,小鱼又拖着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后摩奴的子孙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而《摩奴法典》一书也由他传了下来。
  ……



  以上这些记载远不是各民族洪水记载的全部,正与中国的情况一样,世界上只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记载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它们的叙述形式、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等惊人的一致性震惊。惊骇之余,我们不禁怀疑:这些民族在编写本民族的神话时,肯定打过电话或发过电传。那情形有点滑稽:一个中原地区的原始人,怀里抱着一些野兽的前肿骨,上面刻满了文字。他兴冲冲走进一座半地下的圆形房子里,拿起一个石头做成像电话样的东西,“哈罗!是南美洲的玛雅人吗?我们部落经过商量,决定编一个关于大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说着他举起了一片片甲骨,照本宣科起来。美洲的玛雅人说:“亲爱的,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就这样办吧!你再与澳大利亚那边联系联系。拜拜!”这可能吗?
  然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现在我们读到的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全世界认可的样本,不信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逃脱大洪水的人都受到了神的启示。在中国的神话里,伏羲兄妹是受到了雷公的警示以后,才乘葫芦逃生的;《圣经》中的诺亚是得到了上帝的警告,才造了一艘大船;印度的鸟神依休努同样向人们提出了大洪水将要降临的警告;在缅甸的《编年史》中,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僧人,向人们发出近期有灾变的警告;秘鲁印第安人也是由于大神巴里卡卡的提示,才幸免种族灭绝;巴比伦的叙事诗中,也有神对人类发出警告的记载;在太平洋诸岛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者,向人们发出了灾难即将降临的警告。
  其次,逃脱大洪水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坐船一类的东西,而且人们探知大洪水退去的方式也很相似。《圣经》中的诺亚,为了知道洪水是否结束,经常从方舟向外放鸽子,他一共放飞了三次,当鸽子嘴里衔回了橄榄枝,说明洪水已经退去;比《圣经》更古老的苏美尔洪水传说中,同样用方舟逃得性命,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他也向船外放飞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美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间所流传的大洪水传说中,主人公也采取了与《圣经》中的诺亚或苏美尔传说中的主人公完全相同的行动,逃脱了洪水,到洪水退下去时,鸟衔着树枝回来了。
  第三,关于大洪水的结果——少数人幸免于难的记载也完全相同,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男一女。《圣经》中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墨西哥是娜塔夫妇,维尔斯传说中是丢埃伊温和埃伊巍奇,希腊是德卡里奥恩夫妇,爱尔兰叙事诗中是比特和比兰,加拿大印第安族的是埃特希,印度神话里是玛努,加里曼丹是特劳乌,巴斯克人的神话中是祖先夫妇,中国是伏羲兄妹,等等。
  第四,关于大洪水的水位描述,全世界也有共同性,绝大多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淹没了高山。
  第五,关于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全世界也有极大的相似性,这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在120天左右。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记述大洪水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涉及到了许多民族,甚至是全部的民族。面对如此广泛,如此相似的记载,你敢说世界关于大洪水的传说都是杜撰出来的吗?
  我们肯定人类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的记载,并非仅仅依据上述的神话和地区性的传说,在地质考古方面,我们同样能够得到许多证据。  

--------------------------------------------------------------------------------



  
第二节 大洪水的地质证据
--------------------------------------------------------------------------------

     如果地球曾经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不管它持续多么长的时间,必定会在地质层上留下痕迹,否则,这些神话和传说中的记载,就没有确切地证据来证明它们的真实性。
  本世纪以来,地质学家陆续在世界各大洲,发现了一些确信是大洪水留下的痕迹,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地质学家,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爵士,开始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尔古国吾珥城的遗址,并发现了该城的王族墓葬。正是在这个墓穴之下,伍利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整整有2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在这层沉积层之上是吾珥工族的墓穴,其中有各种陪葬品,如头盔、乐器、刀剑,还有各种工艺品和刻在泥土书板上的历史记载。
  这层厚达2米的干净黏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对黏土的分析研究后表明,这层干净的黏土属于洪水沉积后的淤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类用泥板记载历史之前,这一带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洪水,这场洪水足以摧毁整个苏美尔文明。
  本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等于截取了海底的一些地层剖面,其沉积泥芯所代表的地质时间有1亿多年。也就是说,这些沉积剖面中记录了墨西哥湾海底1亿年以来的沉积情况,由沉积泥芯的特点可以推测当时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
  当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的时候,竟意外发现,在大约距今1万多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虫甲壳。有孔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其甲壳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时期海水的盐度。科学家通过对沉积层中有孔虫的甲壳分析,证明在这些有孔虫生活的年代里,墨西哥湾海水中的盐度很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有大量淡水涌入墨西哥湾,稀释了大洋中的海水。那么这些淡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突如其来的淡水就是史前那场大洪水。
  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德国、法国及北美地区,各国地质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层海底浊流沉积物。科学家肯定地认为:这是由一场巨大的海啸造成的,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时间大至在距今1万—3万年之间。大家一定会注意到,上述的几个地点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这场海啸仅仅发生在北半部。我们认为,科学界发现的海啸遗迹正是神话中大洪水的最直接证据。
  不可否认,目前人类在大陆上找到的大洪水的痕迹和证明并不多,造成这一情况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各民族的神话记载不相同,但可以确定,这场大洪水大约仅维持了40天,然后就彻底退去,从水位高涨到洪水退去前后约120天。这样短的时间,虽然对于人类而言足够毁灭一次,但对地球地质而言,还不足以造成明显的痕迹;二是,大洪水距今已有1万多年,岁月的流逝已经将本来就不明显的痕迹统统给抹去了。
  因此,我们不能期盼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把一大堆证据材料都摆在你面前。所以,以上来自上古神话和有限的地质考古证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第三节 是洪水还是洪灾
--------------------------------------------------------------------------------

     现在虽然从地质考古、神话研究中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这次文明之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然而,世界各民族关于史前洪水的神话记录都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确定洪水发生的真正时间,甚至连洪水暴发的次数也不能最后明确。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大洪水发生的不同时间记载。综合世界大洪水的记载,洪水发生大约有以下几个时间:


  1.《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前;

  2.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却宣称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刚;
  3.中国的上古神话基本上没有确切的时间,都是以神名来表示大致的历史时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发生在女娲时期,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泛滥于尧帝时期;
  4.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神话里,虽然有大洪水的记载,但绝大多数没有涉及到时间问题;
  5.人们甚至发现有公元350年的大洪水记载。
  6.根据现在的地质考古资料,这场大洪水大体发生在距今15000年前后。




  如此一来,关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被湮灭到纷乱的记载之中,人们对大洪水的诸多疑问也从这里开始,因为这些记载很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大洪水好像不止发生过一次,应该有许多次。有的人就主张说,人类曾经被大洪水毁灭过许多次。
  然而,以上时间虽然混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确定一下范围的。大家知道,中华文明起源于大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甲骨文,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记载基本上是世界最完整的。虽然目前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就当前的研究水平来说,我们没有在甲骨文中发现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以后,人类没有面临过毁灭性的大洪水。因此上述公元前3500年或公元350年的洪水记载可以排除。
  我们今天都说是尧帝时发生的大洪水,这个说法来源于《淮南子》,但是,《淮南子》毕竟是汉代成书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在具体考证洪水时间上,我们应该用比它更早的文献资料,那就是《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明确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此处的“帝”自然是黄帝,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大洪水当发生在黄帝之时,而非尧帝之时。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共工和黄帝是同时间的人,而有的书就记载说2“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这更加说明,大洪水发生在黄帝时期。
  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竹书纪年》说:“自黄帝至禹三十徽”,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朝开始于距今4500年以前,如果一世按30年来计算,则黄帝时代就距今5500年左右。还有的史书中将黄帝视为农业的发明之神,而中国的农业出现,据考古计算,当始于距今7000多年以前。而且,古史中黄帝的时代只是一个约数,他所代表的时期很可能远大于我们的推测。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推到了距今7000多年以前。在以上六种时间当中,最接近我们推论时间的就是15000年前,也就是说,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发生在距今15000年以前。这个时间与一些地质考古成果很接近。
  在不能确定年代的多次洪水中,我们发现,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势可以淹没整个高山,像《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一类是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洪灾,它发生在人类可以躲避,甚至治理的范围之内,像中国尧帝时的大洪水。由此我们推测,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它发生在距今15000年左右。
  我们这个判断是以人类文明进化为其依据的。试想,从_上一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到现在,人类已有1万多年的发展历史,才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文明,如果这其中发生过多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可能人类目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因为虽然这代文明加起来不足6000年,但孕育文明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许有人会说:古史记载的多次大洪水都发生在15000年以前。那么请问,我们连最近一次大洪水的情况都无法确定,而在这以前的大洪水又何由考之?因此我们才推测:在往昔的15000年里,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
  那么,为什么上古神话传说中又有多次大洪水的记载呢?我们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前口述历史阶段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洪涝灾难不论在什么时期都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长江水系,大约每60年就将有一次特大的洪涝灾害。古代人在漫长的岁月中肯定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灾害,因此他们在口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经历的特大洪涝灾害加入本氏族的古老传说当中,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后人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新加入进来的,更加搞不清哪一次洪水是哪个年代的,不得不将同类归并,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因此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世界各民族这些混乱的传说,就一定会发现,所谓的大洪水有许多都是较大的洪涝灾害,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根本就是两回事。例如,在希腊的叙事诗中,对洪水这样写到:“有的人在土丘上避难,有的人坐着小船,最后,竟在最近刚耕过的土地上划开了船桨,还有的人从榆树顶上捉鱼……。”这则记载中的洪水水位并不高,连土丘和大树顶都没有被淹没。在古代伊朗人的经典《赞继·阿维斯塔》中记载说:大洪水时期,什么地方的水都有一人多深。这与《圣经》中淹没高山的洪水和中国“怀山襄陵”的洪水根本就是两码事,只能看成是一次较大的洪涝灾害而已。



  中国的上古神话里有多次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但仔细考证的话,绝大多数属于洪灾的范围。比如说,发生在尧时的大洪水实际只有半树高,大约有3米左右吧,人们“下者为巢,上者营窟”就能躲避这次洪水,因此充其量只是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再比如说,发生在大禹时代的洪水,也是一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洪灾,因为它发生在人类可以治理的范围之内,这本身就说明,它根本不是远古时代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但我们必须清楚,并非所有关于尧帝时期大洪水的记载都是洪灾,占人由于口传历史的失误,将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与后来发生的较大洪灾混淆在一起,这样,在记载尧帝洪水的文献中,有一些记载就属于人类劫难的那次大洪水,像《尚书·尧典》所记录的大洪水,就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根据以上的法则,我们逐条去考证上古时期有关大洪水的记载后发现,虽然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但真正属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的神话并不多,许多都是混合的产物。以劫难发生以后极少数人幸存下来为标准去划分,记载这次大洪水的有以下一些地区:欧洲、墨西哥、加拿大、印度、加里曼丹、埃及、希腊、中国。如果大家稍微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赤道以北,现在还没有确切发现赤道以南地区存在大洪水的记载。在危地马拉和巴西西部虽然有人类在洪水中毁灭的记载,但这些地区的人类并非灭绝于洪水,大多数是因高山崩塌造成的。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主要发生在赤道以北的地区,具体原因我们在以后要详细谈到。  

------------------------------------------------------------------------------


  
  
第四节 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

     当我们确定了毁灭人类大洪水暴发的真实性以后,接下来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才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也就是说,大洪水的水位究竟有多高呢?
  尽管《圣经》说洪水淹没了高山,中国的古籍也说洪水“怀山襄陵”,但这个说法很笼统,让人形不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多少米的洪水算洪灾,多少米的洪水算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呢?可惜的是,古代神话中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数值,其他文献也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大洪水的水位究竟有多少米。
  但是,根据其他一些记载和传说,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当时大洪水的水位高度。比如说,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就透露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洪水的高度。
  《山海经·海内经》说:当年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天上的神仙都看着不管,任凭洪水在地下肆虐,任凭可怜的人类在波涛中挣扎。有一个名叫“鲧”的神,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偷了上帝的一件宝贝来拯救人类。说起鲧偷去的宝贝可是大有名堂,它叫“息壤”,这东西见风就生长,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无休无止。哪里有洪水,只要投下去一点点,马上就会长成一座土山,挡住洪水。这样的宝贝上帝当然看守很严。鲧拿着“息壤”刚刚到了地下,上帝就发现了,派火神祝融追了下来,在羽郊这个地方追上了鲧,并把他残酷杀害了。鲧“出师未捷身先死”,真是可惜,但他的精神却被人类永远铭记。
  那么羽郊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羽郊就是羽山之郊,它在现在山西的雁门北部。鲧拿着刚刚偷来的“息壤”,首先就来到雁门,他来这里肯定是为了治水,这是无可争辩的。那么,这是否可以证明,当时的洪水上线就在雁门呢?按逻辑上讲,应该是这么回事,否则鲧来雁门干什么呢?
  有一个确切的地点就好具体化了。雁门在山西的北部,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经查,雁门的北部没有什么大山,属于恒山山脉的末端,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山峰,海拔不会超过1500米(因为恒山的最高峰馒头山海拔仅有2426米)。因此我们推测,鲧死的地方,海拔不会超过1400米,大约在1100—1400米之间。根据我们的资料,这个高度就是当时洪水的最上限。在山西龙门山有一个叫禹门口的地方,它与大禹有关,估计也与洪水有关,它在地形图上的标高是1122米,与雁门几乎处于同一个海拔高度之上。
  除了以上这一个合乎情理的推测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来证明当时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汉唐地理书抄》记:“宜都上绝岩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插其岩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人油船此旁,囗馀,故日插灶。”《艺文类聚》又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以名。”这两条材料说明,史前的那场大洪水曾在宜都留下过一些痕迹。宜都在今天湖北宜昌附近的枝城,它属于巫山山脉,地图上的标高大约是海拔1200米左右。而宜昌以东,就是广大的江汉平原。
  《太平御览》卷七六九引《郡国志》记载:“济州有浮山。故老相传云,尧时大雨,此山浮水上。时有人揽船于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
  《太平御览》卷五二引《永嘉志》记载:“永嘉南岸有帖石,乃尧之神人以破石椎将人恶溪,道次,置之溪侧,遥望有似张帆,今俗号为张帆溪。与天台山相接。”
  综合以上这些记载,我们推测,史前大洪水的水位在1100米左右,它几乎淹没了整个东南沿海,中原的河北、河南、山西一部、陕西一部,也浸泡在洪水中,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西和西南部的贵州等地区也被洪水淹没。



  关于大洪水的水位高度,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资料:
  浙江省仙居县境内有一山,名叫韦羌山,山上有一危崖名蝌蚪崖,距离地面大约200米,鸟兽绝足迹。但正是在这处崖面上发现有人工刻制的奇怪文字,俗称蝌蚪文,至今无人能识。这片碑文宽50米,高40米,蝌蚪一样的文字突出崖面5厘米,每个字直径在7—12厘米之间,每个蝌蚪文相距15厘米,排列十分整齐,外崖壁上有许多形如日、月、虫和海洋生物的图形。
  关于蝌蚪崖的来历谁也不清楚,民间曾传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水乡泽国,当年大禹治水时来到这里,在此崖上刻下了蝌蚪文。也就是说,它应该与大洪水有关。
  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也有一处“神秘天书”之称的红岩碑,上面刻有令人无法辨认的文字。在晒甲山西,有一片暗红色的悬崖峭壁遥立半天,北侧岩面上,有30多处令人不解的奇怪文字,其中最大一处宽10米,高6米,上面有40多个怪形图案。历史上许多学者,包括郭沫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都来此地考察过“天书”。当地有一句关于红岩碑的民谣,听起来就好像什么咒语一般:“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招,谁人识得破,雷打声去招称来。”
  目前对红岩碑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这是禹碑,也有人说是殷高宗记功碑,还有的人说是外星人写下的。但从民谣中“雷打声去招称来”一语中,我们推测它可能与蝌蚪崖差不多,也与洪水有关。
  在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上,同样刻有77个古文字,书法怪僻难辨,号称岣蝼碑。晋朝时第一次被发现,但直到宋代才有拓本藏于岳麓书院。1958年,有关部门将拓本寄给郭沫若,郭沫若在回信中称此文字“秘不可究”。关于此碑的来历,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大禹纪功碑,看来也与大洪水有关连。衡山在地形图上,它的最高峰标高1290米。
  实际上,只要你打开中国的地形图,将这几处地点的海拔高度作一个对比的话,北起雁门、龙门山,经宜昌、枝城到衡山,这些地点都处于中国地形图上的第一个台阶边缘,标高都在1000-2000米之间,这个台阶往东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海拔都在500米左右。这个台阶的西部,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台阶,海拔高度基本都在2000米以上。难道你不觉得这种安排很奇怪吗?古人手里面应该没有一本地形图。;他们不可能将洪水的所有证据都排列在中国的第一个台阶边缘,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证据都安排在几乎同一个海拔高度上(见图七)。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仙居蝌蚪崖、安顺红岩碑、衡山岣嵝碑、巴东文字等都是关于大洪水暴发的记载,这几处地点的选择是为了告诉后人,当时的洪水水位高度究竟有多少。
  由此可见,发生在人类文明史以前的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洪峰的高度大约为1000多米,世界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基本上被洪水淹没,人类遭受了一次真正的灭顶之灾,绝大多数人丧生在洪水中。
  当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承认人类自身曾经被洪水毁灭过一次的现实后,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场大洪水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



第五节 大洪水成因的历史疑问
--------------------------------------------------------------------------------

     人类在早期记载大洪水的时候,就曾悲愤地追问:这是为什么啊?人类并没有过错,为什么要降下如此大难毁灭人类?然而,苍天并不会回答这样愚蠢的问题,天底下实际没有对与错,如果用人类的道德眼光去责问老天,那就更是错上加错。几千年的文明最终会告诉人类,自然永远是人类的上帝。


  当然,在初遭毁灭的人类那里,讨个公道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了,于是,人们在记载下灾难的同时,也记载下了对洪水发生的寻问。直觉告诉人们,“怀山襄陵”的洪水并非是自然发生的灾害,背后肯定有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于是人们首先想到了神。


  我们先离开一会话题,谈一谈对“超自然”一词的认识。“超自然”是一个很旧很旧的哲学词汇,而且是个贬义词,更是一个惹不得的词汇,如果谁要是惹了它那麻烦可就大了,被指着后脊梁骨臭骂一通那是轻的。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超自然”一说,都是哲学家生生创造出来的。只要是现实中发生的,或者说只要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发生的,都应该属于自然的范畴,不可能有超越自然的现象存在。


  再者,这个自然有多大呢!难道人类的认识已经包含了整个自然了吗?比如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它比太阳小得多,但是它的亮度却是太阳的几万倍,或者十几万倍,而且它的红移速度竟然接近光速,目前所有的物理学定律都失去了作用。那么,你说它是超自然吗?因此,那些熟练使用“超自然”一词而另有所图的先生们,在他们的脑海里,所谓的“自然”就是他们胸中的点墨,凡是他们暂时没有理解的,都可以用“超自然”一词来搪塞。决不能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自然就是自然的全部。因此,在目前“超自然”一词完全可以换成另外一词——“超经验”或“超认识”。比如,一只小鸟在空中与一架飞机相遇,小鸟大吃一惊:这么大的铁家伙为什么可以飞起来,而且跑得这么快,声音这么大?小鸟不理解,回去问它们的爷爷,爷爷说:“你们今天遇到了超自然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一些我们目前尚不明白的理论,承认一些在我们认识以外的力量(但不是虚无的神力),也许是更加明智之举。
  好啦!再让我们回到大洪水的话题上吧。



  在世界上所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当中,几乎都把人类得罪神灵作为洪水来源的解释。比如,《圣经·创世纪》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极大,就后悔造人在地上。耶和华说,我要将所有的人和走兽,并昆虫和天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一句话,大洪水暴发的原因是人得罪了神,于是小心眼儿的神就用洪水来惩罚人类。中国伏羲的传说里,大洪水是因为伏羲父亲得罪了雷公,本质上还是人得罪了神。
  当然,由不同文化背景构成的神话传说,对大洪水原因追寻的答案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在中国的神话里,对大洪水暴发的原因,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说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为争权夺利而发生了战争,战败的水神咽不下这口恶气,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撞去,结果造成天地分离,在天崩地陷中产生了大洪水。犹太人对大洪水另有高论,他们认为是“主改变了星座中两个星辰的位置”而导致了大洪水的泛滥。



  不论神也好,星辰也好,天地分离也好,它们都代表着天空,看来大洪水的暴发与天空有关,这也是世界大洪水神话相同的一个内容,只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示罢了。
  人类追寻大洪水暴发原因的脚步,并没有受到上述神话的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跳出神话划定的圈子,从不同的方面,应用不同的技术,重新审视这场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洪水成因。到目前为止,人们一共提出了三种关于大洪水的假设,即外来撞击说、地球火山说、星球异动说。
  1608年,荷兰眼镜匠利帕希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当人们第一次将天文望远境对准月球的时候,人们震惊地发现,月球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直径几十公里,有的直径几百公里。后来的研究告诉人们,那些坑是外来巨型陨石撞击月面后留下的伤疤,称为环形山。从那以后,人们对陨石撞击的危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球在宇宙中相当的幸运,至少在6000多年的时间里,还没有发生过一次百万吨陨石撞击的事件,天空中虽然不时有小的陨石从天而降,但造成的危害都不大。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中国甘肃省庆阳县的陨石撞击事件,那是在1490年4月4日发生的。当时正逢清明时节,一颗小的陨石撞击到上坟的人群中,据地方志记载“击死人以万数”。但这颗陨石在所有的天文事件当中,只能算一个小不点。1984年,一颗滚动的小行星从距地球72万公里处呼啸而过,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据计算,这颗小行星将在2015年再一次接近地球,那时很有可能会一头撞上地球。



  天空中不时滚动的不速之客,启发了大洪水的研究者,从而提出了外来撞击说。持此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史前大洪水是由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的。的确,地球上曾经发现过不少巨型陨石坑,南极洲的威尔克斯兰德陨石坑,直径240公里;中国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处的多伦陨石坑,直径170公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波皮盖陨石坑,直径100公里以上。据有关报道,美国科学家新近在捷克发现了一个直径320公里的巨型陨石坑,算得上是地球陨石坑中的老大。但以上这些陨石坑都十分古老,最年轻的也在几千万年以前,距离大洪水的时间太远,根本拉不到一起。
  1969年,美国一批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在阿拉斯加荒漠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个直径12.4公里的圆形地貌,地面下陷,最深处可达500米。据地质抽样化验表明,这一带地区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镍,而且当地的磁场也不正常,科学家怀疑这是一个陨石坑。1972年,美国的“大地卫星1号”人造卫星送回了这一地区的图片资料,使陨石坑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1976年,又一次的空中考古活动证实了人们的怀疑。据测定,这个陨石坑的年龄12000年,十分接近大洪水暴发的时间。因此,不少人认为,正是这颗陨石的撞击,造成了史前大洪水的泛滥。
  科学家一致估计,跌落在阿拉斯加的这颗陨石大约直径600米,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等于同时引爆了1000颗百万吨级的原子弹。这个能量足以使地壳开始在软流层上漂移,或者加速正在漂移的速度。同时,轰击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熔化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冰层,提前结束了第四纪冰川期,熔化后的冰水造成了记载中的大洪水。
  以上这个解释十分粗糙,漏洞太多。首先,这么一颗陨石的撞击不可能造成地壳的巨大变动。其次,撞击导致第四纪冰川结束的看法也过于牵强。陨石的撞击一般发生在瞬间,释放出来的热量短促而强烈,根本不会使大面积的冰川溶解。同时,冰川深解虽然可以使海平面明显上升,但现代海洋学家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往往要持续几千年,一次性轰击是不可能造成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


  还有的人认为,是一颗巨大的陨石轰击海洋,造成了滔天的海啸淹没了陆地。我们承认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我们也理解这种假设很难找到证据,但我们还是要指出,这种假设是不严密的。一颗陨石落入海洋,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海浸事件,但绝对不可能造成全球性的海浸。比如说,一颗巨型陨石落入太平洋,它可能会造成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浸,但海水绝不可能越过美洲大陆造成大西洋沿岸的海浸。再说,这种解释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大洪水都发生在赤道以北地区的问题。
  法国科学家古维尔,对陨石撞击海洋形成洪水的情形,曾经这样描述道:“当巨大的陨石轰击海洋后,高达数百米的巨浪,犹如一个个山头,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陆地,毁灭那里的一切生灵。”描写的确很精彩,可惜并不是事实。



  火山爆发,一直在地球诸多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前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在一夜之间彻底毁灭了古罗马的庞培城,所有的居民在睡梦中被埋葬在厚厚的火山灰下,油画《庞培城的毁灭》生动再现了庞培城的不幸经历。火山爆发的雄壮景观和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人们想到了人类史前的那场大洪水,形成地球火山说,认为洪水是由地球火山爆发引起的。
  1956年,加兰诺帕勒斯教授偶然在希腊附近的桑托林群岛的一个叫塞拉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个被厚达30米的火山灰覆盖的古城遗址。1962年,美国和希腊组成了联合科学考察团,对桑托林群岛海岸进行了考察,结果挖掘出一座古城废墟,它与公元前79年被火山爆发掩埋的罗马古城——庞培城遗址极为相似。根据其他证据,科学家基本可以断定: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被称为桑托林火山。据说,桑托林火山的喷发很可能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喷发,其火山灰覆盖了整个群岛及附近的广大地区,面积大约有20万平方公里。
  但是在桑托林群岛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座火山存在,所以科学家估计,桑托林火山原来很可能是一个小岛,但巨大的喷发将小岛地下的物质喷发殆尽,当喷发停止后,成为空壳的火山陷入海平面以下300-500米。陷落的火山口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引起了前所未见的海啸。漩涡中心的海浪高达1—2公里,滔天巨浪似每小时32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去,前锋形成无数堵30多米高的水墙,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滔天的巨浪,很快摧毁了附近的克里特岛沿岸,3个小时便吞没了北非的的尼罗河三角洲,接着又淹没了1000公里以外的叙利亚古港乌加里特。他们认为,桑托林火山正是史前大洪水的罪魁祸首。

  然而。桑托林群岛在地中海。地中海是一个被欧、亚、非三块大陆环绕的内海,即便桑托林火山曾经形成过可怕的海啸,但滔天的巨浪再高,也不会越过亚洲大陆淹到中国来,更不可能越过整个西班牙,穿过大西洋,淹到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再说,桑托林火山据碳—14测定,它爆发于距今3500年左右,比地质学上证明大洪水几乎晚了近万年。而且公元前500年左右,人类的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了,不可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桑托林火山爆发引起的巨大海啸,绝对不是史前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越是深入研究,人们也就越发地感觉到,地球史前大洪水的原因很可能不在地球的内部,不论是地震、火山爆发、异常气候变化,都不可能引起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除非地球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抖动,巨大的惯性力使海水侵入陆地。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类恐怕早已不存在了。


  所以,人们渐渐把追寻大洪水成因的目光投向地球以外,因为只有星际间的相互作用,才有能力引发一场如此浩大的洪水。在这种背景下,维利考夫斯基提出了金星异动说。
  早在1939年,维利考夫斯基就开始悉心研究古代史,以便从中寻找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推测。他认为,古代史的进程曾受到一系列宇宙灾变的影响。他对牛顿关于太阳系一经形成就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地运行的理论提出了疑问,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颇不以为然。他们通过对古史文稿详细地研究得出结论:太阳系曾经发生过大分化大灾变,地球的公转轨道曾受到强烈的干扰。他认为,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太阳系的巨人木星(质量相当于320个地球)发生了破裂性震荡,将大量物质抛人空间,这些被抛人空间的物质朝着太阳所在的方向呼啸而去,形成了原始状态的金星。当金星穿过地球轨道时,由于两颗行星靠得大近,引起引力错位,地轴发生了严重的偏移。这种能量巨大的骚扰,使地壳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大洪水的暴发。
  维利考夫斯基的这套假设,目前很少有人认可,也许金星的形成果然如此,这有待日后的天文学加以证明。我们只是想谨慎地指出:维利考夫斯基金星形成造成地球大洪水的假说时间被定在4000多年以前,这与地质学发现的洪水证据不能吻合。




  以上所有关于洪水的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这证明:现代科学在这个问题上钻进了死胡同。怎么办?我们不能等遥远未来的人给我们提出一套新的假设,这不符合人类求知的精神。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现有资料去探求事实真相。在现代科学不能提供新的证据和理论的情况下,人类唯一最直接的资料就是那些长期被人蔑视的神话和传说。事实上,这些资料从形成的时间上讲,是洪水过后的第一手资料,古人在编制这些神话的时候没有想欺骗自己,更没有想欺骗后人的意思。因此我们相信,在这些神话中虽然有被思维认识水平扭曲的成分,但也包含着我们未知的事实真相。
  在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神话中关于洪水发生的记载,与世界各民族的记载均不相同,大洪水并不是孤零零发生的,它属于一个极有逻辑、极有条理.连续不断的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叙事的态度看,中国神话的重点并非在讲述每一位神千姿百态的表现,而是在重点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神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解释这个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这与西方的神话是根本不同的。
  具体地说,中国神话叙述的事件中心是围绕天与地的关系展开的,整个神话的结构如下:天地不分——神造人——神与神之间的战争——天柱崩、天穿一洞——大洪水——天地分离——女娲补天——十日并出。除最后一项“十日并出”与前项看不出逻辑关系以外,其他各项都有极强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表现的方法与特点,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不太相同,它甚至不符合神话形成的一般规则。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神话的内涵远比世界任何一种神话都丰富,它很可能记载的是一件真实的事件,重点在于“天地分离”。然而,正如我们以上看到的,所谓“天地分离”实际上就是月球和地球的分离,古代人所说的天地关系,指的就是月球和地球的相互关系,中国的神话就是从这种关系的变动中演变出来的,因此也以这种变动的过程为核心。
  将大洪水的发生,放在地球和月球一系列变动的事件当中,可以圆满解决大洪水的诸多疑问。比如,大洪水为什么发生在赤道以北的地区?大洪水为什么时间十分短促?南半球为什么没有发生洪水的记载?等等。
  “天地分离”——月球和地球发生分离,是大洪水暴发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的假设,我们的观点。  



  
第六节 地—月分离是大洪水的真正原因
--------------------------------------------------------------------------------

     在解释这场人类大劫难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这场洪水的几个特点。综合现有资料,大洪水发生的过程有以下特点。
  1.这场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地球赤道以北的大陆,所有记载洪水的民族都生活在北半球,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
  2.这场洪水虽然来势凶猛,但持续的时间不算长。据《圣经》记载说,洪水持续高涨了40天,“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40天后,洪水开始退去,到第150天时,洪水完全退尽,陆地露出来了。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土史诗》是世界上记载大洪水最完整的资料,据说,这部史诗是根据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西纳比斯亲口述说的经历写成的。诗中记载,大洪水一共持续高涨了12天,然后开始退去,到第129天彻底退完。中国的洪水传说中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洪水退去极快却是事实,使伏羲父亲坐的船一下子就从空中跌了下来。


  3.据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从中国的东南方向退去的,“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洪水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场大洪水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北半球都被洪水淹没,这么大的水量来得十分奇怪。我们认为,能在短时间淹没大陆高山的水,决不是来自降雨,虽然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天降大雨这个情节,但这决不是导致大洪水的原因,只能看作在大洪水发生时的异常天气变化。
  那么,洪水来自何方呢?洪水来自大海,大洪水是海浸事件!《孟子·滕文公》记载说:“当尧之时,水逆行。”大家知道,条条溪流归大海,由于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因此中国的河流也基本上是东西走向。“水逆行”明确地说明,由于受到东南方向强大的压力,河水形成倒灌。而中国的东南方就是大海。因此,这是海水扑向陆地形成的反常现象。“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在暗示我们,大海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所以人们才那样痛恨大海。这难道不是在说史前那次大洪水吗?
  上引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它在记述大洪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情节,“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从地图上我们知道,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它的南面也是大海。这个情节也在告诉我们,大洪水来自南面的大海。当洪水发生时,滔滔的海水扑向北方大陆,几百米高的浪头像一道道水墙,压迫着空气,形成一股可怕的南风,所以记载中才说“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



  那么,大洪水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索菲亚天文台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行星(其直径770公里,约是月亮的1/5),从地球半径6倍的距离(37800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比普通涨潮大10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根据我们以上所有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洪水是这样发生的:当被击毁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向(以前的正北方向),缓慢离去的时候,月球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浪头一个连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1000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波涛中,一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凡是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地区,统统淹没在洪水之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绝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这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越升越高,距离地球也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浸的海水随惯性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故古史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

  
  
第七节 幸存的人类
--------------------------------------------------------------------------------

     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大劫难——大洪水成因的全新假说:由于地球与月球的分离,导致了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世界上一直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神话,有许多神话就把月亮看成是宇宙灾变的罪魁祸首。例如,芬兰的故事诗(卡列瓦拉)和南美洲的各种传说,都认为宇宙大灾变的原因在月亮上,这与我们的假设不谋而合。可悲的是,这场宇宙巨变并非出于自然原因,而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不应该指责那些创造了我们的月球人,尽管他们制造了这场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洪水,因为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在生存的面前是没有道理好讲的。相反,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创造了我们生命的“神”,是他们的警告,使许多人逃脱了这场灭顶之灾,才使我们人类得以延续下来。
  在巴比伦的叙事诗中,谈到水神埃亚向科希斯特劳斯的国王发出有关洪水将要到来的警告,他说:“乌巴尔的儿子特乌特啊!拆了自己的房子造船吧!不要考虑自己的财产,如果生命得救,请为这件事高兴吧,别忘了在船上装上各种动物。”在阿基斯台卡的古写本中,神也这样说:“停止用龙舌兰造酒吧!再挖空大杉树的树干造一个独木舟,到特索斯顿特里(古月名)这月,洪水滔天时,请进到这个独木舟中!”


  《圣经》里记载说:“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上帝就对诺亚说:‘……用你的哥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是这样的,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
  在太平洋诸岛,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徒,向人们发出了灾变即将降临的警告。根据传说,凡是听了使徒的话,而建造了木筏子的人都得救了。缅甸的《编年史》中记载说,从最高僧院来了一位黑衣使者,“他穿着黑色的衣服,出现在人们集中的地方,在全国到处周游,以悲痛的声音,向人们发出近期内即将发生灾祸的警告。”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毕竟是无情的,在它肆虐陆地的时候,吞没了人类幸幸苦苦建造起来的家园,吞没了大家的亲人和朋友。从感情上讲,人们不可能轻易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在洪水过后的神话中,人们产生了对神的敌视情绪,把他们说成是想把人类斩尽杀绝的刽子手。比如,住在墨西哥的阿斯台卡人传说,一位名叫奇特拉卡凡的神,向名叫那塔的人发出了关于势必降临的大灾变的警告,并告诉他建造一只方舟逃命。大洪水果然来临了,地上的人都死光了,而那塔和他的妻子却逃脱了灭绝。当洪水退去后,那塔和他妻子开始点火烧鱼。烧鱼的香气四处扩散,阵阵飘到天上。诸神判断一定有什么人活了下来。他们生气地叫嚷:“谁点火了吧!为什么这样烟气冲天?”愤怒的诸神,想彻底灭绝人类。但奇特拉卡凡却请求其他神帮助逃得性命的人,这样人类才没有被灭绝。



  大家知道,《圣经》中的神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形成的,它直接发源于古巴比伦的神话。在古巴比伦的神话中也记载说,当抽水过后,幸存的人们开始点火做饭,诸神闻到烧烤动物的香气,“像苍蝇一样集合在一起”,议论纷纷,诸神知道肯定有人逃脱了洪水,他们也像墨西哥的诸神那样感到十分愤怒,想彻底杀死逃脱性命的人。这时,曾向人们发出洪水来临警告的水神埃亚,极力调解诸神的愤怒,人类才幸免于断子绝孙。
  从这几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制造洪水的诸神怀有极大的敌视情绪,这是一种悲愤的怨恨,神不再是人们颂扬的对象,不再是善良的象征,而是一群想灭绝人类、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人类真是多灾多难,在神与神的战争中,人类曾经被无辜殃及,许多城市和居民点被化为灰烬,紧接着又是一场滔天的洪水,人类没有在这一系列的灾难中灭绝,已属不幸中的万幸。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活了下来?看一看我们这一代文明的分布特点,大家就清楚了。现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乎都在大平原,或者谷地,或者沿海岸线等地。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往往会在上述地点建立居民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地势平坦,众多的河流使大家便于交通。那么,上古的人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上一代文明遗迹,一般都具有以上的地理特点,像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等。在这些地区,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来说快一些,文明的程度也比较高。



  但也有一些民族或部落,他们散居在高原或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相互之间的往来很困难,相应的,他们的发展速度也就十分缓慢,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中,根本无法与平原和谷地的文明相比。
  但是历史证明,这些生活在高原或山区的人们是对的,他们是幸运的。北浸的巨浪首先吞没了文明发达的平原和谷地,那里的人类和他们的文化统统在洪水中消失了。而那些高山和高原上十分落后的牧羊人却幸存了下来。看一看世界上少数人幸存的神话吧!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逃到高山上才幸存了下来。我们相信,这类神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在那场洪水中,惟有高山或高原上的人有机会幸存下来。
  据记载,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在古埃及访问时,遇到埃及的一位大祭司,他告诉梭伦说:“大灾变杀死了全部住在海边和河边的人,而安然活下来的,都是住在山里粗野、无文化的放羊人和放牛人。”
  大洪水过后,从高山上走下来了牧羊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自身发展就十分落后,根本没有能力将上一次文明接续下来。人类的文明中断了、萎缩了。这些原始人在记忆的深处保留了一些上次文明的灵光,当他们从高山走到平原,将记忆中的那点灵性记载下来,这便成了我们今天谁也读不懂的东西。然而,他们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是大洪水的见证人。于是,他们将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以神话的形式记载下来,一代一代传下来,又经过几千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经过无数人的不断加工、改造,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今天保存下来的神话,在剔除传讹附会的成分以后,我们依然可以嗅到很浓、很浓的大山气息。从神话里我们发现,离开了大山几乎就没有神话,神话中的绝大多数神仙都住在山上,他们都是山神。中国《山海经》中记录的神话最多,但这本书记载的基本上都是大山或高原。《山海经》可以看成三部分,一是山经;二是海经;三是大荒经。山经指的是高山,这没有疑问;大荒经指的是高原和戈壁,这也没有疑问,其中根本没有记载平原和谷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中国的文明应该起源于大平原,在祖先的神话里根本不应该有那样多的高山和戈壁,因为我们的祖先没有在高山和戈壁生活的经历。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的祖先在所有神话里,都大谈而特谈他们本不熟悉的高山和戈壁,真是奇怪得很。由此,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从高山来到平原的人们,对他们早年生存地点有着一份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口传历史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将这种感情带人神话当中。我们之所以强调神话原型的重要意义,其理由就在这里,这其中有我们人类已经丢失或早已淡忘的记忆。  

--------------------------------------------------------------------------------




  
  
第八节 文化和习俗中的洪水证据
--------------------------------------------------------------------------------

     沧海桑田
  人类的记忆可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人类的感情也可以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冷漠,但是,人类的文化却不可以漠视过去的历史,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淡忘或冷漠的东西注入在人们的生活中,你可以不去感觉它,但你无权阻止它默默地述说。
  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沧海桑田。据考证,这条成语出自《神仙传》。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就是那个献寿桃的麻姑,她见到仙人王平后,说了这么一番话:“接待以来,又川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沧海桑田”成语的来历。它的本意指大海变为农田,农田又变为大海,现多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人们从来没有问一问这个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仅仅是出于一个所谓神仙之口吗?即使是神仙之言,那也是人们告诉神仙的。如果有人说,这一个成语是出自中国人的想象,那才是天大的怪事,有谁能把天地间变化的事件也想象得像这样一清二楚呢?
  通过近百年的科学研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沧海桑田”在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次,但地球的自然演变过程极其缓慢,几千万年未必有大的变化,几万年对于地球而言,真是一眨眼的工夫,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从人类出现以后,我们根本看不到地球的这种自然演变。但是“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太准确了,准确到让人难以想象。
  所以我们认为,“沧海桑田”成语的源头,肯定与大海浸事件有关。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幸存下来的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海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吞没了平原和高山的情况,也看到了海水向东南方向退去,露出了陆地和山脉的情形,所以才能把看到的这个全过程用一句极其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沧海桑田”。这是大洪水发生过的又一有力的文化证据,它进一步说明大洪水是按照我们猜想的方式发生的。



  泰山祭天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围绕泰山,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千古流芳的奇文妙句。从泰山脚下一路上去,到处可见各种摩崖碑刻,据说这一坏习俗最早发端于秦始皇,他在东巡泰山时,在泰山上刻下了石鼓文,为自己歌功颂德,后世的无聊文人也就纷纷效仿起来。但为什么泰山在中国文化里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谁也说不清楚,很可能来自一种古老的习俗——泰山祭天。
  中国人崇拜虚无的天帝,这种崇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古老的宗教仪式——祭天,也叫做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早在黄帝时就有人立庙祭拜天帝,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有争议,但这条资料至少说明祭天的宗教仪式十分古老。一般来讲,祭天的地点都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平常都在山顶,如果没有山,就用土筑起一个坛,以象征高的意思。古时祭天有三种形式:庙祭——在天帝庙里拜祭;郊祭——每年两次在城郊拜祭;封禅大典——泰山拜祭。泰山封禅是祭天的最高仪式。
  但为什么要选择在泰山祭天呢?。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学者真正涉及,现在学术界里的解释十分抽象。首先,是因为泰山高。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地区,海拔1524米,是山东全境海拔最高的山,也是中原地区濒临大海最近的一座高山。它气势雄伟,故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正因为它高,所以古人才选择泰山来祭天。其次,因为泰山在东面。太阳属阳,乃万物之君,在哲学内涵上代表着新生,象征着生命,因此,太阳升起的东方也就具有了与太阳相同的本质。同样的,东方的泰山由于每天迎接日出,它自然也会与太阳的哲学本质相一致。客观地说,以上这种解释大约只有学者才会明白,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因为它太抽象,主观的成分又很大。
  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宗教祭典也分出了许多等级,哪些人可以祭哪些项目,都在礼典中写得一清二楚。祭“天”,这是天子的专利,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否则一定会有人指责你居心不良,想篡夺皇位,那是要灭九族的。虽然西周以后,由于周天子的地位衰落,代之而起的各方诸侯篡夺了周天子的祭天权,但那时的诸侯也与皇帝差不多了。
  关于泰山祭天,有很古老的传说,《太平御览》卷六八三引《汉宫仪》说:“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但究竟是哪72家却不甚清楚,战国时的管仲从无怀氏数到周成王,也仅仅数出了12家,10家在大禹以前,2家在大禹之后,截至的时间是西周初年。那么,其他60家泰山祭天的很可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可是大家知道,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战乱不休,泰山又处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境内,怎么可能发生60次诸侯亲自到泰山拜祭的事情呢?为什么史书从未有过因封祭泰山而导致战争的记载呢?对此,史学界争议颇多,至今意见无法统一,但多数人以“绝对不可能”彻底否定古史中的记载。这是很不公平的,也毫无道理。我们不能一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怀疑上古记载的真实性,如果总是以这种方法疑古论古,那么我们就成了古史的创造者,何必再去研究呢?因此,我们的讨论必须站在承认古史记载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考虑、假设,找出不合理背后的合理性,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泰山亲自拜祭,肯定有他们不可不去的理由。从各种资料和角度来分析,我们怀疑上古在泰山拜祭的很可能并不是“天”,而是水。
  当地月分离时,引发了一起水位高达1000多米的大海浸事件,中国沿海和中原的许多地区统统沦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当洪水向东南退去后,很可能山东半岛泰山以东的地区还浸泡在海水中。《淮南子·本经训》记:“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绎史》卷五引《归藏》云:“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空桑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地区,正与泰山处于同一条纬线上。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追随大海退去的踪迹来到泰山,面对汪洋大海,为了祈祷洪水早日退去,这些来自山区的居民,很自然地在泰山举行了他们的祈祷仪式。这种仪式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几千年过去了,已经习惯于平原生活的牧羊人后代们,他们对抽水的印象越来越淡,泰山祭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至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先人们在泰山拜祭什么,只知道这种祭典十分重要。因此不知不觉把这一隆重的祭典与祭拜最高天神——天帝相互联系起来,使泰山祭拜从祭水演变成了祭“天”。由于泰山封祭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所以即使在诸侯林立、战乱不休的年代,大家也都墨守着祖先的成规,齐国不加干涉,各诸侯国也不随意生事,一切都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这才有春秋战国60家诸侯封祭泰山的可能。
  泰山祭祀是祭水而不是祭天,这在中国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充分的证据,比如说,泰山是地狱的观念就与此有关。
  我们中国人现在知道的所谓地狱观念,像阎罗王、地藏菩萨、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东河桥、生死轮回等等,都不是本地货,它们是随佛教一起从印度进口的,严格地说,它们是印度的地狱体系。可也许大家并不知道,中国自己也曾经有过地狱体系,那就是泰山府君系,地狱的大本营就在泰山。
  《三国志·魏书·乌桓传》裴注云:乌桓“贵兵死,敛尸有棺,始死则哭,葬则歌舞相送……并取亡者所乘马、衣服、生时服饰,皆烧以送之。特属累犬,使护死者神灵归乎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以死之魂归泰山也。”魏晋时人张华所著《博物志》卷一云:“泰山,天帝孙,主召人魂魄。”
  泰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的地狱呢?老实说,我们现在仅仅知道关于泰山地狱的思想大约起源于东汉,东汉以前的资料连个影子都见不着,甚至没有一点线索来说明这种习俗的由来。
  另一方面,泰山祭“天”与泰山是地狱,这两种思想是相互矛盾的,把两种矛盾的东西搞在一起,我们只能把它说成是一种巧合。也就是说,这两种东西里面肯定有一种是错误的,但究竟哪个是错误的呢?
  我们认为,泰山祭水与泰山祭鬼是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大洪水吞没了许多平原地带的人类,洪水的幸存者们,跟随洪水退去的方向来到泰山,或者说,在大洪水发生时,只有泰山附近的人类因为登上泰山而活了下来。这个时候人们会干什么呢?他们会在泰山上举行祭祀死去亲人的活动,寄托自己的哀思。我们认为,这就是泰山地狱思想的起源,也是后代将祭天与祭鬼合而为一的理由。  

--------------------------------------------------------------------------------



  


第九节 消失的大陆
--------------------------------------------------------------------------------

     地月分离时的强大引力以及地轴在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地壳在这一巨变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特异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而且规模巨大,这又加剧了地壳的移动。一方面,大陆架上许多陆地和海洋中的岛屿滑向大海沉没了;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变动,在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新的“造山运动”。
  在《历史上的巨人之谜》一节里,我们曾经引过《列子·汤问》关于五座仙山的记载,岱舆、员峤两座仙山就是在“大人”的捣乱下漂到北海沉没的,而大人我们也曾说到过他们,他们实际上就是那场叛乱的积极参加者。这大约是中国最早关于陆地沉没的记载。这个事实也说明,海陆的巨大变迁发生在地月分离事件的前后,与我们诠释神话的思路与推测完全相符。
  巧的是,西方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那就是大西洲的沉没。在世界上,一说起史前海陆的变迁,没有人不知道大西洲的,因为西方的学者早已将这个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似乎给人们一种印象,人类史前历史是以西方为中心发生的。许多学者一说起历史学的西方中心论,就有看法,但如果问他“你曾做过什么?”他肯定无可奉告。直到现在,当中国一出现什么新思想的时候,就会有那么一些人跳出来,摇头晃脑地指责说:“这个问题西方人早已经说过了。”难道你就不会说:“我们中国曾经怎么怎么说”,或者“我曾经怎么怎么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不但要在物质上站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站起来。


  实际上,关于人类早期的历史,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的资料更一面,比如说,像大洪水的事件,一说就是《圣经》,而中国的《山海经》、《淮南子》与《尚书》等等的记载往往用来给《圣经》作注,这是本末倒置。就从成书的时间来说,中国的记载也比《圣经》里的记载早了好几百年。再比如说,关于大陆消失的记载,柏拉图写下的时间也不比中国记载更早,为什么一说起这个问题我们总是要首先提“大西洲”呢?


  中国要想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信心似乎比发展经济更重要,不要忘记,甲午海战时,中国舰队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军舰吨位、数量都比日本要大得多,可我们还是失败了。我们为什么失败?就因为我们怕洋人,仗还没有打,但在心理上我们就已经输了。好,我们还是来谈一谈大西洲的问题吧!
  有关大西洲最早的记载见于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与中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根据柏拉图的记述,埃及大祭司曾于公元前590年,对到埃及访问的雅典立法者梭伦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名叫“大西洲”的岛国,其面积大约有2000万平方公里(疑是20万或200万平方公里之误),大致位于赫尔克里士柱石以外的区域,其上居住着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阿特兰蒂斯王国。大约在梭伦访问埃及前9000多年以前,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大暴雨将这一优秀的民族统统毁灭,阿特兰蒂斯王国的全部国土,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海底彻底消失了。希腊人只不过是这个聪明而高贵种族的后裔。柏拉图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应该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中,“大西洲”由此而得名,正好直布罗陀海峡在古代又称为赫尔克里士柱石。按照相拉图记述的时间推算,大西洲沉没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4000年左右,与我们关于大洪水暴发时间的推测基本上是一致的。
  几千年来,寻找大西洲的人蜂拥大西洋,企图真的在哪一个地方找到远古时代沉没在大洋中的大西洲的残垣断壁。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类除了一望无际的浩浩波涛以外,连大西洲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如此一来,对于大西洲的传闻,大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大西洲根本就不存在,那都是柏拉图等人编出来骗人的东西;一种意见认为,大西洲确实存在,而且就在大西洋,只是我们没有找到罢了。反正没有实物证据,哪一种意见都不能肯定地说对与错。
  然而,我们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记载,比如说像中国《列子·汤问》的记载,都是记载关于在大灾难中有陆地沉没的事件。因此,我们决不能将这类的记载一棍子打死,它肯定有存在的理由。从记载的地点来看,我们很怀疑大西洲的事实,地球上不可能有那样多的陆地在同一事件中沉没,大约是当时确实有这么一个事实,但是各民族在转述的时候将它多样化了。


  18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查奇华德的英国人长住印度,当时他还是个儿童,在一座破败不堪的寺院中,他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些泥片,这些泥片就是著名的“那加尔书板”,上面有许多古怪的文宇。据寺院主持讲,这些泥片是很古老的东西,此寺院代代相传保护着它们,上面的文字只有相延的主持才能解读。因为查奇华德家与此寺院乃是世交,也是出于好奇,他从主持那里学会了这些古怪的文字,上面记述的内容如下:在印度东南面的大洋上,曾经存在一个名叫“姆大陆”的地方,但是在大洪水发生的时期,姆大陆在一夜之间沉没了。现在的印度人就是“姆大陆”的子孙。那么,这个所谓的“姆大陆”是真是假呢?
  19世纪末,墨西哥矿物学家威廉·奈本在墨西哥城附近发现了一个在地表下10米左右的古城遗址,有铁、金、铜、银等金属。据探查,这个古城是大约12000年前被毁灭的。同时,在墨西哥城北8公里左右地点的地下,人们挖出了2600多块石碑,其中第684号的碑文是这样的:“这个神殿是按照夜以继日守护我们的神的代表、我们的君王——拉姆的旨意,修建在姆大陆移民地,用以祝福来自西部陆地——太阳帝国的使者的。”这里所说的“姆大陆”,就是印度“那加尔书板”中的姆大陆。
  在英国大英博物馆记录玛雅传说的托洛亚诺古写本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刊六年,十一牟鲁枯,沙枯月发生可怕的地震,粘土丘国姆大陆成了它的牺牲品……这件事发生后的八千零六十年,才写成这本书。”文中“刊”估计是国王的名字,“牟鲁枯”估计是日期,“沙枯”估计是月份。
  在尤卡坦半岛乌斯马尔的乌斯马尔寺院墙壁上刻着这样的碑文:“这座建筑物是为了纪念姆,即西部大陆,灵魂大陆神圣的神秘发生的地点而建筑的。”
  埃及的《死亡书》中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图形记载(见图八),大意是:一块大洋中的陆地,有一天,火从海洋中喷出,大陆在突然到来的灾难中沉没到了海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时常发现关于大陆沉没的证据。
  1772年,荷兰远征军雅可布·罗格温率领的舰队驶进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后来被定名为“复活节岛”。岛上的古老传说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心:首领发现他的土地正在慢慢地沉入海中,于是便将所有的臣民召集起来,乘上能够远涉大洋的船。当他们航行到天涯时,只找到了一个叫毛利的小岛,而他们所在的大陆却沉到了海底。
  人们相信这是又一块陆地沉没的记载,人们想象,在浩瀚的太平洋可能存在已经消失的大陆,并称之为“太平洲”。欧洲人虽然没有在太平洋中找到沉没的大陆——“太平洲”,不过他们发现,太平洋上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虽然相距都十分遥远,但岛上的居民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习俗等。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也发现,这些众多岛屿上的动物和植物分布基本上差不多,它们在远古以前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有的人因此推断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大陆,后来海洋淹没了大陆,现在太平洋中的岛屿,就是当时大陆的山峰。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找不到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但请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一定能够在太平洋的海底找到许多有趣的东西。
  不论以上陆地沉没的记载是否属实,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海底大陆架上确实发现了不少水下古城遗址或海底建筑物,发现的地点有:大洋洲、美国、古巴、墨西哥、直布罗陀海峡等。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渤海中,人们也发现海底有不少古河道的遗迹。这些事实都无可辩驳地指出,在很久以前,的确有一些陆地在巨变中沉到了海底,那上面有人,也有文明。
  地球和月球分离时还诱发了大地震、火山喷发等一系列灾难,造成地壳的严重扭曲,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地貌。居住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丹麦领属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中间流传着一则古老的神话说,大灾变前,这里的地形不是这样的,当时一座山也没有,灾变过后,平地上出现了山脉。另一份古文献《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记载着由于喷发了炽热的熔岩而形成了红色的山。


  在中国,也有许多造山的传说,比如像南方地区“飞来峰”的传说等,当然最有名的大约要属《西游记》中五行山的来历。《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写到:孙悟空在大廷掌管蟠桃园,本来是个不错的差事,但因王母娘娘没有请他参加盛会,结果大闹蟠桃大会,反出了天宫,玉皇大帝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他抓了回来。没成想竟然弄不死这只猴子,惹得这弼马瘟性起,挥动棒子打将起来,打得众天兵天将无法招架,打得玉皇大帝不敢出来。正当他洋洋得意一路打将下去的时候,正好碰上玉皇大帝从西天请来的如来佛祖。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竟与如来打起赌来,如果他一个筋斗云跳出如来的手掌,那么玉皇的宝座就归他。结果当然是猴子输了,正当他要耍赖逃跑的时候,“被佛祖翻掌一扑,把个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把他压住。”无论怎么看,这个故事大约想反映的正是平地起高山的原因。与此相类似的就是“愚公移山”的神话了。
  《列子·汤问》记载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于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千百年来,人们只是从中看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气势和精神,而没有人去想一想这则神话形成的背景。我们认为,“愚公移山”和“沧海桑田”形成的背景是相同的,它反映过去的年代里地壳曾发生过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给我们的先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第十一章 修复月球的宇宙飞船


月球被击伤,但伤在何处?根据事实推论,正是现在的月海部分。科学证明,月海是由重金属构成的,它坚不可摧。月球人的其他飞船赶来修复月球,于是有了“十日并出”、“文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 月球曾经受过伤
--------------------------------------------------------------------------------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当奥本·海默组织研究原子弹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对原子弹的威力抱有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原子弹不过一声巨响而已。但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却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当场死亡78150人,受伤51400人,后来许多人因为核辐射死亡,总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4万人),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在原子弹升起的蘑菇云下化为一片废墟。要知道,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当量只有几万吨级,而美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时就有100万吨级,目前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当量一般都在几千万吨级。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地球轨道,尽管当时的卫星仅有84千克,但它却标志着人类跨进宇宙航行的时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少校在320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飞行了108圈,安全返回了地面。以上这些成就意味着远程运载火箭技术趋于成熟。从60年代末开始,美国又连续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证明人类已经具备了远程攻击能力。原子弹技术与远程运载火箭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产生了“炸掉月球”的想法。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数学教授亚历山大·亚伯指出:地球上之所以一直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像火山爆发、海洋风暴等,都直接或间接与月球有关,甚至人类的某些疾病及精神变化也与月球有关。


  第一次攻击月球的尝试发生在1969年,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的争夺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美国在加紧研究大推力的“士星五号”火箭,“阿波罗计划”正在紧张准备中。为了保持空间技术的优势地位,更为了先美国人一步到达月球,苏联开始研究HI火箭,它的大小与美国“土星五号”相似,高100米,直径10米,有效负荷95吨。1969年7月3日,距离美国公布实施登月行动仅有几天的时间,苏联冒险决定将尚未成熟的H—1火箭发射到月球上,但不巧的是,这枚火箭在发射架上点火后并没有起飞。一位苏联将军为了邀功请赏,竟然逼迫科学家在没有抽掉燃料的情况下当即检修。然而,就在检修的脚手架刚刚搭好的时候,火箭莫名其妙被点燃,上升中的火箭被脚手架绊倒,一台液氧涡轮泵爆炸,引起燃料箱大火,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一片火海,数十名科学家葬身火海。人类第一次轰击月球的企图就这样失败了。7月16日,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传来了美国“土星五号”载着3名宇航员顺利升空的消息。
  人类虽然没有实现轰击月球的目的,但是我们发现,一轮明月实际上早已伤痕累累,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曾经被轰击的证据。
  大家知道,月球与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太空中一颗旋转的星球,它围绕地球旋转,同时它自己还有自转。我们每月看到的月球,实际上是公转中的月亮,因为它每月定期圆缺一次,周期刚好是29天。但是地球上的人永远感觉不到月球的自转,月球总是将一面对着地球,而把另一面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速度、方向刚好与地球公转的速度、方向相同,这是月亮另外一个奇异之处。几千年来,人们总是在猜想:月球的另外一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当人类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知道了月球对着地球这一面的情况以后,许多人认为:月球那一面肯定与我们看到的这一面差不多。然而,大家都错了。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向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同行展示了“探测者”卫星拍下的月球照片,其中25张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情况,那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科学家们奇怪地发现,在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径3——30公里的火山口,排列十分有规则,其中有若干呈直线分布,这种成串排列的情况与月球正面的火山无规则的分布大不相同。在自然条件下,无论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分布,显然它不像是自然形成的。看着这些照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种分段标尺射击后的情形。比如说,一架俯冲扫射地面的飞机,由于射击速度一定,但飞机的运动会造成地面极有规则的弹孔分布。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照片以后认为,这些火山一定是某些智慧生物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在轰击发生的时候,由于月球的自转形成了成串分布的情况。也有一些人进一步推测,在蒙昧时期,银河系互有往来的生物之间,发生了一场悲惨可怖的战争,主要战场很可能在地球与月球之间。


  月球曾经受到过某种打击的情况在上古神话中也有记载。至今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瓦乌贝斯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突然,晴空霹雳,一道闪电以万钧之势直捣天空……闪电把天空打伤了,鲜血从天上滚滚流下。”在此以前我们曾提到过叫“闪电”的武器,这个传说显然在说某种打击的力量,它从地面直射天空,这与我们现代发射火箭的情形十分相似,火箭带着一道闪亮的火光冲向天空。只是这个传说没有打击的对象,我们认为,这道闪电攻击的目标正是月球,纷纷落下的“鲜血”,实际上是月球表面受轰击后四散的岩石,有一部分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像鲜血一样的红,映得满天通红,这与我们以下将要谈到的人类曾经历过“雨火”的记载是相同的。
  如果说以上这则传说还不能肯定攻击的就是月球,那么,居住在智利阿乌干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却明确说到月球曾经受到过攻击,神话说:一位大神用一只兔子打在了月亮的脸上,从此,月亮脸上留下了一块很难看的伤疤。假如我们把这两则神话传说与苏联“探测者”号卫星拍摄回来的月球背面照片联系起来的话,就会使月球曾受到智慧生物的轰击,并被击伤的假说立得更稳。



  中国的许多神话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假设的可靠性。
  《淮南子》说,当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以后,心高气做的共工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结果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这一撞的后果是严重的,造成大崩地裂,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这才有了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在以前我们曾论述过,上古神话中所谓的“天”,实际上就是近地轨道上的月亮,天塌一洞,指的正是月球表面被轰塌一块的事实,这与以上月球曾遭到智慧生物攻击过的假说再一次相符合,这几乎就是事实的真相。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月球确实曾被击伤过,这一假设有上古神话传说和现代科学发现两方面的证据。
  那么,月球真的是被银河系互有往来的智慧生物击伤的吗?这一点我们不能肯定,如今我们的科学视野还没有扫遍银河系,更没有发现银河系内存在智慧生物的证据,甚至连太阳系边缘上的海王星、冥王星我们都知之甚少。根据中国神话叙事极强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将月球被轰击的事件放到中国完整的“天”神话系列中来是明智的,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再者,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发现,在地球史前文明中有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址,这说明地球上确实经历过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将月球曾遭到轰击与这场战争相互联系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想一想月球在太空中的位置,你就会觉得这样联想几乎是唯一的可能。月球距离地球仅有38万多公里,这在宇宙空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有一种宇宙文明可以跨越星系来到月球发生战争,那么月球上的战争必然会波及到地球,同样地球的战争也可以波及月球。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发生两场战争的可能性。因此,轰击月球的战争与地球上史前那场战争是同一场战争。

  月球是被月球的反叛者从地球上击伤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的这个结论,对完整理解中国神话所涉及到的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天”神话中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中国的“天”神话就显得支离破碎。事实上在整部书里,我们并没有引伸发挥什么,也用不着去诱发读者的想象力,我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把神话重新排列了一下,既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一切都是在自自然然的过程中进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一再震惊于中国神话,它简直就是一部历史书,将史前发生过的事情如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月球曾经被反叛者击伤的假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旁证,那就是人类在记忆中曾有过一场天上降下大火和发热石的事件,这也是人类大灾难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灾难的一个方面,它的存在对于我们了解史前灾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第二节 月亮受伤的神话证据
--------------------------------------------------------------------------------

     在人类的意识深处有太多的灾难记忆,大约正是这些灾难的记忆,使人类产生了“原罪”的思想。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记忆就会发现,所有的灾难都发生在同一个时期里,它应该是同一场灾难的各个方面:一场意外的战争打破了人类平静、安宁的生活,幼弱无助的人们连同居住的城市被一种可怕的武器顷刻间化为灰烬,太阳消失了,黑暗和严寒统治着大地,天地发生分离,地球在震荡,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在短短的时间里淹没了北方大陆。实际上,人类在天地分离中所经历的苦难远不止这些,在人类的早期记忆中,还有一场天降大火与燃烧的石头的灾难。
  在巴西西部,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天宇爆裂,碎片砸了下来,砸烂了地上的东西,砸死了地上的生灵,天和地倒换了位置。”
  墨西哥古代的《编年史》中记载说:天空已经“不是在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
  《圣经·出埃及纪行》也说到天空曾下过一场大雹子,伴随大雹子的是雷鸣与火光,它还特别指出河里的水都变成了血了
  埃及古代哲人伊普沃尔记载这场大雹子说:“树林被毁,再也看不到果木牲畜,大雹使昨天存在的东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这几则记载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有亚洲、美洲、非洲,在我们不知道的年代里,人类很可能经历过一场天上降下滚烫石头和燃烧着火的劫难:天空仿佛破裂一般,大量的石头带着火光呼啸着冲向地球,整个天空被映得一片通红,像鲜血一样,大地上烈焰腾腾,一派凄惨之象。
  这场灾难已经被地质考古所证实。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中心地区发现了大量陨石性物质。这种发现还不仅仅限于南美洲,地质学家J.L.沃尔泽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白色灰层,厚度约5—30厘米。他对这层同一性质的物质形成这样广泛和这样厚一事深感吃惊,并认为这种现象只能由某种宇宙大灾变产生。当时还了解到,在太平洋的某一层中,含有大量的镍。一些学者通过这一发现,认为白色灰层就是落到地球上燃烧后的陨石粉尘。
  关于这场灾难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伊曼纽尔·维利考夫斯基在1950年出版的〈碰撞的世界〉一书里,把这场灾难归难于金星。他认为,大约在4000年前左右,太阳系中的木星发生了破裂性震荡,将大量的物质从木星上抛了出去,这些物质形成了原始状态的金星,它的运动轨道大约在地球和木星之间。但金星又是一颗不稳定的行星,曾有几次从地球附近擦过,一些未完全凝聚的物质,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冲向地球,形成了历史上雨火、雨石的记载。大约在3000年前,金星与火星相撞以后,便占据了现在的轨道。但是,这个观点在科学界始终受到冷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最早还有另外一颗卫星,它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旋转轨道越来越低,当它不幸突破“洛希极限”时,地球强大的引力将这颗卫星彻底支解、摧毁。被撕成碎片的卫星残体散落地球表面,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一些未烧尽的碎片成了陨石,带着极强的高温冲向地球,造成了这场大灾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大灾难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500—1450年左右,那时,地中海的桑托林火山发生了有史以来地球上最为巨大的一次喷发。火山将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喷向高空,遮挡了太阳,造成了古代太阳消失的记载。而大量的熔岩落向地面,形成了这场灾难。我们认为,这一假设的漏洞太多,不论多么大的火山喷发,都不会将熔岩洒落全世界,更主要的是,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太晚了,这与上述的古史记载根本不相符,许多神话资料更是在这以前就已经形成。所以,关于这场浩劫至今还是一个谜。
  我们认为,这场灾难来自月球反叛者对月球宇宙飞船的攻击!
  在中国的神话里,共工撞倒不周山,导致“天”崩塌了一个大洞。不周山的倒塌与“天”的崩塌,都隐含着碎石、尘土四处飞散的意思。在中国苗族居住的地区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有一个冒失鬼闻人了天宫,无意之中碰断了一根巨大的石柱,结果引来连天的大雨。这个传说与共工撞倒不周山的神话所隐含的意思是相同的。
  我们曾再三强调,上古神话中的“天”就是近地轨道的月亮,这在甲骨文中有明确的表示。那么,“天”的崩塌实际上就是月亮的崩塌。让我们顺着这一条思路来设想一下:一群月球的反叛者,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发动了叛乱。叛乱者用一种高能武器攻击停留在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大本营,炸毁了月球一宇宙飞船部分外表防护层,顿时,月球表面岩石被炸得飞离了月球,有一些飞舞的岩石被月球重新吸引回月面,但由于月球本身的吸引力有限,更多的岩石却进入了地球轨道,它们在轨道上高速飞行,越来越接近地球表面,在穿越大气层时,这些月面岩石与空气强烈磨擦燃烧,形成了一阵密集的陨石雨。那情形真的就好像“大宇爆裂”了一般,燃烧的岩石和其他物质带着极高的温度冲向地面,天空和河水都被大红的物质映得像血一样的通红。
  如果我们对神话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以上的这场灾难与以前我们谈到的太阳消失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不同的是,这些岩石滞留地球轨道时导致了太阳消失,当它们冲进大气层,则导致了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记载。这两种记载可以互证,反而更加说明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那么,月球被击伤的部位在哪里呢?或者说“天穿一洞”具体在什么地方?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月球的地形构成,你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说:在月海!  

--------------------------------------------------------------------------------





  
  
第三节 使科学家头痛的月海
--------------------------------------------------------------------------------

     所谓的月海并不是真的大海,月球上是没有液态水的。月海是指月球地貌中平坦的部分,它是相对于环形山而言的,习惯上将它称为月海。就整个月球的地貌来说,月海是一个很奇特的构成。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月球的地形分布情况吧。
  月球的地形分布极为“不合理”,这让许多科学家大为惊讶。在月球的背面,有众多的环形山密密麻麻,构成起伏很大的地貌,很难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而月球的正面,即是对着地球的这一面,环形山却很少,构成月球正面地貌的主要是月海,它包括风暴洋、澄海、雨海、静海等,总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要大,占了月球面积的1/3。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地球上的各大洋一般都是不规则的,这符合星球自然形成的规律,而月海怪就怪在它一般呈圆形,显得十分有规则,看上去挺扎眼的。科学家在研究月海时,产生了两个疑问:有规则的月海是怎么形成的?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平得像台球桌一样?
  以上曾经说过,根据现在的天文理论,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天体表面留下的“星伤”,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在月球1/3的地区内,几十亿年来(月球的年龄至少有40亿年)没有遭到过撞击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奇怪的月海是怎么形成的呢?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万里迢迢从月面上采撷回对公斤月岩(第一次着陆的地点就在静海边),按理说月海的成因应该一目了然,可情况恰恰相反,科学家通过对月岩的分析,不但没有解决月海的成因问题,而且还推翻了许多以前对月球的结论。
  分析的结果表明,月海岩石是由某种熔岩凝固而形成的,而且这些熔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金属构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十几倍。现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能发出高温的“力”,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属后形成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4000℃的高温,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月球表面(是表面而不是内部)达到这样的高温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太阳表面的温度才是6000℃。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指出:谁能想象出来,将钛加热到如此高温使其熔化,并覆盖了大小像得克萨斯那么大的月海(指的是月球上的静海)?而且谁能推测出月球曾经比地球的温度还要高呢?
  为了解释月海的成因,科学家从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了“撞击熔化”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的斯德纳克·柯帕尔认为,月海是由巨型陨石、小行星或彗星撞击月面时形成的,撞击发生时,极高的温度熔化了月球表面的物质。但这一假说缺少有利的证据。诚然,巨型陨石撞击月面会造成足以熔化上述金属的高温,但撞击同样会使这些物质向四处扩散,而决不会就地熔解,因此在撞击事件以后,应该形成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或者环形山,而不该如此平坦。事实上现在的月海根本看不到撞击后的任何痕迹。柯帕尔本人通过以后的研究也发现,月海的熔岩并不是在撞击后形成的高温中熔化的,构成目前月海熔岩的金属物质明显是在陨石撞击月面很久之后才形成的,就好像是把以上金属成分熔解以后填进巨型陨石坑里,从而形成了平坦的月海。
  另外一种解释是“火山活动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月海熔岩是在火山活动中从月球内部流出来的,进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位天文学家尤里博士否定厂这种假设,他通过精密的计算证明,月球火山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喷发,以至于喷射出来的物质能够形成占月面1/3面积的月海,因为月球的个头太小了,它根本担不起如此的重任。再者,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把如此多的熔岩从月球内部喷射出来的火山口及输上月面的通道。
  “火山活动说”还有一个疑点,现在构成月海的物质密度极大,它是由许多重金属构成的,即使我们承认月海是由月球火山喷发形成的,那么这些重金属又从何而来呢?因为按照一般常识,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会在熔岩中下沉,决不会浮到表面上来。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这样说:“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此之多,只怕我们只能采取‘特殊火山活动’这种假设了。”他所说的“特殊火山活动”,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某种放射性能源在月面上造成火山活动。一句话,将月海的形成归结为某种智慧生物活动的结果。
  不错,科学家在对月岩的分析中,确实找到了一些好像智慧生物活动的痕迹,因为人们在月岩中发现了真正的纯金属颗粒,有纯铁颗粒,也有一些近似纯钛的金属颗粒。这对科学家来说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几乎所有的科学都证明,在星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纯金属状态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纯金属颗粒是由陨石带到月面上来的,但科学否定了这种看法。美国《纽约时报》的科学编辑约翰·诺布尔·维尔福德说:“这些纯铁颗粒肯定不是陨石带来的物质,因为陨石中的铁成分应与镍等金属形成合金。”这一看法也是科学界的普遍看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发现的纯铁颗粒是不会生锈的铁颗粒,这说明它在形成时曾经过脱硫、脱磷的工艺处理,这在铁的自然形成过程中也是办不到的。
  月海还有一个使人不解之处,那就是它们的形状几乎都呈现圆形。大家知道,巨型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一般会形成环形山,或者巨大的深坑,它们都是圆形的,而且由于反作用力的结果,在环形山或陨石坑的中间,一般会有一块突出的地貌。但是,月海虽然很圆,但它却平坦如镜,既看不到四周的环形山,也看不出中间的突出地,因此它不可能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如果月海是由于熔岩喷发形成的,那么外流的炽热熔岩也应该是个极不规则的形状,决不可能几处月海都是圆形的。那么,月海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呢?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方,那就是月海。对于月海之所以昏暗,以前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月海由于地势低洼,所以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差,这样从地球上看上去就是昏暗一片。可是,美国“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在登上月球之后也说:月海是个昏暗的区域。那么也就是说,月海之所以昏暗并不是由于反射太阳光的强弱造成的,以往的解释大错而特错。错在哪里呢?现在的研究证明,月海几乎是由重金属构成的,所有的月海物质都是由铁、钛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其中铁的成分最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报告说:“在月海的玄武岩石中有难以想象的铁”,我们来作一个对比,地球上岩石的含铁量大约是3.6,而月球岩石中的含铁量却接近20,比地球大了十几涪。科学家终于搞清楚了使月海昏暗无光的真正原因——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铁和钛,由于含钛的物质呈黑色,铁也呈黑色,所以月海才看上去十分昏暗。
  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月海所含重金属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月球环形山岩石中的重金属,也就是说,月海的密度要大于其他部分,简直是坚不可摧。
  由于月海是如此的占怪,以至于用自然构成的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它的存在。它给人的印象好像并不是月球上的东西,与月球的其他部分格格不人。从月球的总体月貌分析,科学家一致认为,月球的正面(有月海的一面)原来与背面是相同的,即根本没有月海,在现在月海的位置上,应该也是布满密密麻麻的环形山,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形山不见了,形成了现在的月海。


  关于月海形成的时间,许多人认为,它形成的比较晚,大约是月球来到地球轨道之后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通过对月海岩石高温辐射的痕迹推测,月海形成是在3万—10万年间,决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很有可能要晚于这个时间。
  月海的诸多不解之谜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家的推测与人类上古神话之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出现的。月海的许多人工智慧生物所留下的痕迹只能说明一件事,月海是类似于智慧生物们建造的,它实际上就是月球宇宙飞船新的防护层,难怪它是由诸多重金属构成的。
  那么,原来月海部分的环形山又哪里去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海部分原来的环形山是被月球反叛者用高能武器轰掉的。我们是这样设想的:月球反叛者轰击月球时,巨大的爆炸力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一部分防护层,就是月海那部分原来的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部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坑。月球在这番强力的轰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造成了所谓的“天地分离”。
  当月球上升到安全轨道以后,月球智慧生物用极高的温度将含有大量铁、钛、铬、锆等金属物质熔解,填入这些深坑,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月海。
  也许有人会震惊于我们这个大胆的结论,但这是一步一步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综合世界上古神话和传说,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则中国的“天”神话系列就没有了意义。再说,我们关于月海成因的推测,还有“女娲补天”和“十日并出”的神话作为佐证。  

--------------------------------------------------------------------------------


  

  
第四节 女娲真的能补天吗
--------------------------------------------------------------------------------

     “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它浪漫美丽,构思奇特,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大约除了中国人以外,其他人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谁敢想象碧蓝碧蓝的苍天竟会塌去一洞?又有谁能想象一位美丽的女神用五彩石修补着苍穹?如果宇宙是伟大的,那么读了女娲的神话,你会感觉到女娲神比宇宙还要伟大。
  女娲补天的传说最早记载于《淮南子》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夺权力而发生战争,结果是水神输了。战败的共工没处撒气,就一头把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于是乎,天哗啦啦塌了一个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六种怪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残害着人类。善良的女娲神看见她的子民们在洪水和大火中四处逃生,心里十分难过,只好辛辛苦苦地去修补破损的天空。因为当时的天空已经倾斜了,于是女娲又亲自将一只巨大的龟捉来杀掉,砍下了它的四条腿,支撑在天的四面,把倾斜的天给扶正了,要不是这样.我们现代的人说不定都是歪脖子、斜眼睛。


  文学名著《红楼梦》在开篇里,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说的就是女娲补天的事情:“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大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之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成,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因见众石具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人选,遂自怨愧,日夜悲哀。”后来,这块无才去补苍天的顽石,在青埂峰下滚来滚去,偶遇降殊仙草,于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绵绵、泪洒纷纷的感人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我们以前曾提到过她抟土造人的事迹,现在她又补好了苍天,对人类来说真是功德无量。所以关于女娲的事迹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风俗。
  明代人杨慎在《同品》中记:“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现在中原地区还有一种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补天以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几间结为夫妇。有一年,在过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谢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了一点,说:“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一些缝没有合。你们把这些年粑带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从此以后,中原地区有了过年吃年粑的习惯,而且中原至今还传诵着这样的民谣:“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双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没有和其他神的神迹相混合。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也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关于“女娲补天”神话出现的时间,那就很难说了,大约在文字出现以前它就广泛流传于原始部落之中。80年代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挖掘辽西红山文化的时候,曾发现一个表面像小山的建筑,剥开来一看,原来它是一个大祭坛。这个祭坛一共分三层,小抹顶,上面竟然有1000多只炼铜用的坩锅。为什么要用坩锅来祭祀神呢?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个祭祀的主题就是“女娲补天”。说来也巧,人们在红山文化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小的玉石做成的龟,但奇怪的是,这些龟都没有头和四足。专家们从这些证据推断,龟没有头和足正好应了《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记载。从而推测,祭坛所祭祀的一定是女娲。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可以上推到距今7000多年以前,比中国最早的文字尚早2000多年。
  那么,“女娲补天”的真实性呢?即为什么会有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出现?有人曾说,女娲补天在中国象征着冶炼工业的开始,从红山考古的情况来说似乎证明了这一推论,然而如何去理解神话中“天穿一洞”呢?说来说去,“女娲补天”是将“天穿一洞”作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也就没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北极的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来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别人认为:“天穿一洞”与“天倾西北”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任何人无法想象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边无沿的、无所不能的,人类的想象力同样受到许多东西的限制。《西游记》奇不奇?太空大战玄不玄?但若仔细分析,它们都可以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里找到离奇中的真实性,猪八戒不过是人身上安了个猪头而已,但没有任何一位古人可以想象出现代的航天飞机,更没有人会想象出电子计算机。因此,若没有现实的真实性作为依据,古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天穿一洞”的情景。
  那么,这个真实的背景又是什么呢?只能这样认为:上古时代的人们真的亲眼看见到过“天”塌去了一块,所以才会有“天穿一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出现。我们今天之所以觉得“女娲补天”的神话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一直认为天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的天,而现在这个天是不可能穿一个洞的,更不可能轰得塌去一块。问题是上古时代的“天”与我们今天的“天”是否一样呢?



  根据中国神话对“天”的奇异认识及甲骨文中“天”字释意,我们曾经作出过一个大胆的假设:远古的时候,有一颗巨大的星球飞临地球的上空,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近,也由于它的体积太大,从中原地区看上去,它遮挡了整个天空,所以,上古的人将这颗神秘的星球称为“天”,它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月亮。
  以上我们曾谈到,月球宇宙飞船在与反叛者的战争中被击伤,带伤的飞船不得不飞离地球近地轨道,上升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带之后,他们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要修复破损的飞船。巧的是,中国神话里正好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更巧的是,从时序上“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女娲补天”的传说,但这则神话中并没有说明女娲补天究竟在何处。我们怀疑,今天保留下来的“女娲补天”神话有一部分内容遗失了,正像女娲造人神话遗失的内容一样。为此,我们在民间传说里,似乎找到了这些丢失的内容。
  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时,“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人此经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数事。”我们可以肯定,这则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联系,但其中“修月”的观念却不知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修月”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加具体了——女娲补月亮。多么不可思议的神话,它几乎已经接近事实的真相了。
  上引这则故事中,还有一处令人十分惊讶。
  我们对月亮应该是很熟悉的,月亮的表面亮度很不相同,从地球上望去,有的地方十分明亮,有的地方却比较昏暗。大家知道,月球明亮的部分实际上正是月球的环形山和月球山脉,即月球表面凸出的部分,这些地方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光,所以看上去最为明亮。使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唐代人会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而且十分确切地说:“其彰,日炼其凸处也。”意思是说:月亮最明亮的地方,是由于太阳照射到月球表面凸出部分形成的,而昏暗的地方则是月球的低平地带,它们反射阳光的能力很弱。
  《酉阳杂俎》的作者生活在公元800多年以前的唐代,比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早了700多年,他是从哪里知道的“其彰,日炼其凸处也”的道理呢?难道他当时手里也有一架天文望远镜?
  中国神话中“补天”就是“修月”的观点,正好与美国“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月海上所发现的奇怪现象吻合,那里有许多被智慧生物加工、合成后的痕迹,这更加说明,月海的确是某种现代意义上的工程。月球系统的生物用一种极高的温度将许多含有重金属的物质熔化后,铺敷到被击毁的月面防护层上,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月海,这也就是为什么月海的密度、强度比其他部分高的原因,月海实际上就是新一代的防护层,必须有能力抗击强大的冲击。
  然而,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以上我们曾假设,月球的反叛者在轰击月球的时候,曾将大量月球地表物质炸离月面,进入地球轨道,形成太阳消失的记载,后来又在穿越大气层时发生燃烧,留给人们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记忆。如果说现在月海部分曾经是环形山,那也在战争中被大量炸离了月球,那么,形成1125万平方公里的月海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说这些物质来自月球内部,那么月球是空心体的假说就不能成立;如果说这些物质来自月表的其他部分,我们又没有发现取出这些物质遗留下来的痕迹;再说,月球个头太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形成那么大一片月海。因而我们只能这样认为:形成月海的物质来自于月球以外,它很可能不是我们太阳系,甚至不是我们银河系里的物质。说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就是为什么月海岩石及土壤有一些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问题。
  到此,一定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形成月海的物质是怎么来到月球上的呢?又是怎么熔化后铺敷成月海的呢?这些都是谁干的?
  我们的回答肯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它们与历史上的“十日并出”有关!  

--------------------------------------------------------------------------------


  

  
第五节 “十日并出”与修复月球
--------------------------------------------------------------------------------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都记载过一种奇异的天象,即“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所谓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就是天上同时出现好几个太阳,伴随十日并出的还有一些英雄人物射日或搏击日月的传说。



  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尧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跑出了十个太阳,毒热的光芒将大地都烤焦了,所有的禾苗都晒干枯了,甚至地上的铜铁沙石也都快熔化了。
  这十个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他们都是帝俊和妻子羲和的儿子,住在东海一个叫汤谷的地方,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字叫“扶桑”,有好几千丈高,一千多围粗,这就是十个太阳的家。平日里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条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枝条上。他们轮流出现在天空中,一个太阳回来了,另一个太阳才开始出去值班,进进出出都由母亲羲和驾着车子相送。
  可是有一天,可能是他们早已商量好的,十个太阳一齐跑了出去,在天空中相闹不已,玩得开心极了。这一下子,大地可就遭殃了,到处是龟裂的土地,都处是干枯的河流。草木都枯萎了,冒出一缕缕轻烟,人民没有东西吃,饿得肚子直打鼓。实在没有办法,人们就把平时很有威望的一个女巫——女丑拖出去曝晒。这个女巫师想必是丑到了极点,否则决不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大家心里是这样想的:都说巫师可以通神,我们受苦神和巫师都不管,现在来晒晒巫师,看你们管不管。可是十个太阳并不理会地上的一个小小巫师,照晒不误,没一会,就把女丑给晒死了。《山海经》记载说:“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卫居山之上。”
  可是女丑的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中的雨水,万般无奈的人们只好祈祷天帝的慈悲了。天帝也觉得这样闹下去太不成样子,于是就让天国里面一个擅长射箭的神下凡救苦救难,他就是后羿。关于后羿射日的神话,我们在此以前曾经详细讲到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台湾高山族流传着一则神话,上古时天空中曾经出现过两个太阳,一位英雄把一个太阳射成了月亮。纳西族民间传说,远古时天空中一下就出现了九个太阳,也有一位勇敢的年轻人与九日搏战,把其中一个变成了月亮,其余的七个变成了北斗七星。哈萨克族也有七日并出的传说。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旧地,人们发现了一块距今4300多年的石刻,画面上有许多人,看上去像军队,但它们都翘首仰望天空,而天空中赫然有两个太阳。
  这样大规模的记载决不是胡编乱造,它们都在向我们证明,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年代里,天空中的确出现过几个巨大的发光天体,它们看上去同太阳差不多,所以原始人才把它们统称为“十日”、“九日”、“七日”、“二日”等等。这些天体是什么呢?



  从一般的常识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体,它们决不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因为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多度,一到夏天,人们都会热得受不了,比方说,以夏季30℃的气温来计算,如果增加10倍,它就是300多度,木材燃烧时的温度才仅有400多度。应该知道,我们人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是很强的,增加几度或减少几度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不过使地球的温度增加了几度而已,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因此,古史记载的十日是不准确的,否则,地球早已不复存在了。
  常识又告诉我们,任何一颗巨大的行星都可以反射恒星的光和热,比如月亮,它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光,只要它距离地球足够近的话,都可以成为一个与太阳大小差不多的反光体。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上古时所谓的“十日并出”,准确地说应该是十月或数月并出,也就是当时天空中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个月亮似的天体,从地球上观察,它们应该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如果它们与月球同大的话,当时应该距离我们38万多公里。有人解释说,数日并出的奇异天象是由地球另外一颗卫星造成的,它在围绕地球的运行中,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环行轨道越来越低,当它接近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燃烧、分裂,这种现象持续了数日。但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天空中曾经还有一颗地球的卫星。
  我们认为,数日(月)并出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有关,也与我们假设的月球宇宙飞船的修复工作有关。
  中国关于后羿射日神话出现的时间很晚,有的资料说,“十日并出”在帝俊一尧帝时期,有的资料却说在女娲时期。根据现在的研究证明,帝俊一尧帝神话系,黄帝一女娲神话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属于殷民族的神话系,一个是属于周民族的神话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乱呢?原来,不同的民族原本都有自己的神话信仰,当一个民族战胜了另一个民族时,战胜民族所信奉的神与神话,理所当然成了社会上普遍信奉的神与神话。而战败民族的神话,除有一些被胜利者吸收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制的朝代是夏、商、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神话成书于西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周民族所信奉的神就是黄帝、伏羲、女娲系列,因为他们是战胜者,所以神话保留下来的也最多。但是,周族以前的殷商民族,他们虽然战败了,但由于时期尚近,因此他们信奉的帝俊、尧帝信仰也在社会上有所流传。我们推测,后羿射日的神话很可能是殷民族的神话,后来却被周民族继承过来。
  当明白了中国神话以上特点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证一下后羿射日的时期问题。殷民族的帝俊时期,相当于周民族的女娲、伏羲时期,所以在有些记载中就把后羿射日的神话与女娲的神话混合起来,变成了女娲射日,宋代《路史·发挥一》引《伊子·盘古》就说“女娲补天射十日”,在《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倾向,比如将后羿的事迹与女娲的事迹相混合。这两套神话系统的混合,恰恰说明它们的时期差不多。还有一点,不论是按黄帝神话系列,还是按帝俊神话系列,后羿射日都发生在“天地分离”引发的大洪水之后。
  那么,十日(月)并出与女娲补天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我们曾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本身,甚至不可能来自地球或太阳系。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1125万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作一个更加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的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信号,散居在其他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助,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一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它们并不来自太阳系。这些赶来的救助飞船与月球飞船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好,然后各自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星球,由于它们距离我们与月球距离我们几乎一致,因此看上去果然与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生物用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4000度的高温),由于工程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周辐射,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们区分太阳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中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记载。
  以上的推论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在射日的时候,天空中有一种很热很热的东西(大约是石头一类的东西)落下来,中国的各种史籍记载很多:
  《山海经》(今本无,《庄子·秋水箱》成玄瑛注引)曾记载说:“羿射日,落为沃焦。”
  《文选》注引云:“尾闾,水之从海水中出之也,一名沃焦,在东大海之中。尾者,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族聚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
  屈原《楚辞·天问》王逸注曰:“界仰射十日,中其九,日中九鸟皆死,堕其羽翼。”
  《玄中记》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也,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射日时天上曾落下过东西;二是这些东西像石头而发烫,温度很高。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理解为陨石的撞击,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种推测与许多历史记载不相吻合,挂一漏万。我们认为,十艘或数艘宇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的过程中,在熔化构成月海的物质时,很可能由于不慎将一些物质落入地球,造成古人记载中的“沃焦”事件。
  至此,我们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东海沃焦”等几则神话,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规律,并将它们放到我们的大假说之下,既作为证据,又作为假设的线索。事后我们发现,这些神话惟有这样解释,才能使它们显出活力,才能揭示到神话的本质上去。如果我们将每一个神话都孤零零地去对待,那么这些神话就是死的,就没有了系统。所以,那些只会感叹中国神话不如古希腊神话有系统的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不去换一下脑筋想一想:难道神话的系统只有古希腊一种模式吗?中国“天”神话的逻辑性这样强大,它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呢?
  十日(月)就是月球智慧生物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月球智慧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人们再也不会将月亮误认为太阳,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隋书·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五月,两月现。”时间是公元548年6月;《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时间是大约公元618年前后。而这些记载如果放到远古时期,肯定会被认为是数日同出。  

--------------------------------------------------------------------------------


第十二章 人类的第一代文明


 “神”不但创造了人,而目还教育了人,于是有了人类的第一代文明——“中介文明”。《周易》、中医、金字塔都是第一代文明的遗留物。 然而,这一切都毁于一场大洪水,高山上牧羊人的后代没有能力将第一代文明继承下来,而是发展起另外一种文明,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中介文明”,是我们的第四个假设。





  

   


  
第一节 文明的曙光
--------------------------------------------------------------------------------

     我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天地分离、史前大洪水、修复月球等等的假设到此已经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与我们今天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人类文明问题。
  我们人类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当前的文明乃是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它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出现。然而,按照我们的假设,人类的文明本应该有两个,它的划分以大洪水为界,前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一代文明,也叫“中介文明”(至于什么是中介文明我们以后要谈到);后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二代文明,也叫物质文明。我们今天正处于第二代文明当中。
  关于第一代文明,我们是这样假设的:从人类被制造,到大洪水的毁灭,中间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大约几千年),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孕育一种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一代文明如果从旧石器时代算起孕育了整整60多万年),因此第一代文明并不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创造与积累,而是来自于那些创造我们的“神”的教育,应该说人类第一代文明的老师是“神”。这样一来,在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当中就包含了来自宇宙深处某些文明的因素。
  我们承认,这个假设仅仅是对人类在公元前400多年前,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让历史不解高峰的推测,它本身没有多少直接资料作为证据,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民族,不论他们居住在北美洲还是大洋洲,也不论他们是居住在山区还是平原,在他们的早期文化里面都有关于“人神相杂”的记忆,许多民族都用一种美好的心情来回忆这段历史。比如古希腊神话就把它称为“黄金时期”,也有的民族把它称为“金太阳时期”。据说在这个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更重要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很好,人经常去神的家里去串门,神也时时光顾平民百姓的寒室,《定囗续集》卷二《壬癸之际胎观》记载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多么让人羡慕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关系中,“神”完成了对人类的早期教育。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在古代秘鲁的神话中,有一名叫拉科奇亚的天神,他从太阳降临到地球上,是他创造了地球上的人类,同时还教给人类许多的知识。
  哥伦比亚布恰印第安人的神话说,当人类被创造之后什么也不知道,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他们正同一个刚从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来的人谈话,这个人样子很怪,留着与他头发一样美丽的长胡须……这位神传给当地人一些实用知识。
  在墨西哥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天神突然从东方出现,教给当地人法律、医学和种植玉米的技术,后来他乘着“蛇形筏”杳然而去。
  日本北海道有一种奇怪的白色人种,被称为阿依奴人,他们的血型相当奇怪。这个来历不明的民族有一则神话说:“勇敢智慧之神曾降临北海道的北部。他那闪亮的金属飞船,白天呈银灰色,夜间却是火红的,当飞船升上天空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这位大神在人间停留了几个春夏秋冬,教给人们务农、做工、艺术和智慧。
  古巴比伦的历史学家拜罗斯在他的著作中曾说过,远古的时候,一位名叫奥安奈斯的人定期出现在人们那里,向他们“传授文字,教给他们各种技术——教给他们建筑城市、建筑寺院、制定法律、讲解几何学原理”。


  在初期基督教经典以外的圣经《爱诺克书》中,也有向人们传授知识的神奇人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作者,把这些神奇的人们叫天使。一位天使“阿扎赛尔教给人们大刀、小刀、盾牌、甲胄等东西的制造方法,教给他们看背后的方法。还有巴拉凯亚尔教给他们观测星辰,克卡拜尔教符号,台姆拜尔教观测星象,阿斯拉蒂尔教人们月亮的运动”。
  另外,在上古社会里不少民族都把文化的出现与神相互联系,例如,古埃及的自然宗教里就把月神当成是文化和智慧之神加以崇拜;在古希腊神话里象征智慧和文化之父的天神是俄尔市斯。
  事实上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原始民族总是把每一项文明成果的出现归结为神的教导,例如:在中国历史上神农氏乃是一位伟大的神灵,国人对他情有独钟,许多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管子·轻重篇》说:“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食谷,而天下化之。”《易·系辞传》记载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析木为耜,揉木为来,末褥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另外在《淮南子》里神农又成了中医的发明者。
  以上是见于比较严肃的史书记载,而在志怪野史当中,神农的事迹也有很多,例如,《绎史》卷五引《新书》曰:“神农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拾遗记》中也记载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炎帝者,神农氏也。
  关于人类早期文化出现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当今的考古学家们。按照人们今天对人类历史的认识,旧石器时期大约开始于六十万年以前,到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时候,旧石器时代结束新石器时代开始。但从考古挖掘的实物资料看,人类在漫长的旧石器时期,文化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可是,到了大约1万多年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人类突然变得聪明起来,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酿造业、烧陶业、冶金业、天文学、数学等等就好像在一夜之间冒傣来的一样。现在我们还搞不清楚这种文化突然进步的原因,因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文化中间缺少了过渡型


  (后面我们要详细谈到史前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继承性问题)。
  以上是来自于上古神话中的记载,这些记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但像这样的记载我们是否可以完全相信呢?应该说,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够完全相信这些记载的。
  但是,在人类的文明史当中真的存在一些让我们至今拿不定主意的实证性东西,有的是文字记载,有的是实物资料,有的是历史遗址,在这其中我们发现许多文明时间、文明程度与我们已有的历史知识对不上号的东西。
  1562年,在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时,有一位名叫迭戈德·郎达的随军牧师,他下令将记载玛雅文明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珍贵文献统统付之一炬,并将掌握玛雅文字解读的僧侣全部处以火刑。这样一来,玛雅文明就基本上消失了,只残留下“德累斯顿手稿”、“巴黎手稿”、“马德里手稿”、“格罗里耶手稿”四种原始文件。由于这些原始文件都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而当年能够读识这些文字的僧侣又被杀害,所以至今无人能够解读这些原始文献,使玛雅文明成了世界一大谜案。现在人们了解玛雅文明,凭的是一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口头传说。
  从现在发现的玛雅纪年碑上看,玛雅的文明史应该起源于公元前3113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竟和中国的文明史差不多。但根据《玛雅人编年史》看,玛雅的文明史一直可以上溯到1万多年以前。
  玛雅文明留给后人的最大谜团是关于他们的天文历算。玛雅人有十分优秀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准确地知道地球年是365.242129天(现在的准确计算是365.242198天),按照这个历算精度完全可以沿用6400万年而不用更换。人们实在搞不清楚,这个原始民族如何能有这样高深的历算知识?
  还不止这些,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对金星格外注意,他们能准确地算出一个金星年是584天,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法去推算金星的运转周期,1000年仅有1天的误差,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天文学成就。看一下玛雅人计算月亮、太阳、金星的奇怪公式:
  (月亮)20×13×2×73=260×2×73=37960
  (太阳)8×13×5×73=104×5×73=37960
  (金星)5×13×8×73=65×8×73=37960
  你会怀疑这些公式是用电脑推算出来的。不要忘记,这些成果出现于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那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像中国、印度等也才刚刚结束落后的原始状态,文字才刚出现在地球上不久。他们的知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玛雅文明给后人留下的另外一个疑点是精美绝伦的金字塔建筑。目前,人们在古印第安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许多金字塔建筑,并且在加勒比海也发现了海底金字塔,它们与埃及的金字塔遥相呼应,给人类留下了千古不破之谜。过去,人们从埃及金字塔保护法老尸体的事实推测,所谓的金字塔仅仅是作为帝王陵墓而建筑出来的。然而,考古学家却从玛雅金字塔里挖掘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和其他不锈钢及合成金属制成的机械、工具等,这些东西的出土使人们给“金字塔是陵墓”的推测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这些物品所代表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并不亚于我们现代的文明。


  埃及金字塔就像耸立在地球上的巨大问号,默默地等待后人来解答。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只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号:
  吉萨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亿,大致相当于地球到太阳间的距离;穿过这座金字塔的地球子午线正好把大陆和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这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刚好等于著名的圆周率3.14159;整座金字塔坐落在地球各大陆重力的中心。你能说所有的这些都是出于巧合吗?
  关于建筑金字塔的技术问题同样是一个无头的谜案。整座金字塔由26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重达12吨。现代人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古埃及人是用什么办法把这12吨重的石块滚来滚去的。据估计,建造大金字塔时埃及的居民应该有5000万人,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劳动力。可是,据专家们估计,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全世界的总人口才有2000多万人,当时的埃及是从哪里调集来如此多本来就不存在的劳动力呢?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建筑金字塔时的技术问题。要搬动这些重12吨的石块,光有木头滚子是不够的,因为在金字塔的四周围根本没有可供开采的石料,必须从很远的地方运输。即使我们承认古埃及人是用木滚子来搬动这些石块的,如果勤劳的工人们每天完成搬动、砌好10块石头这样了不起的工作量,那么他们把260万块石料砌成雄伟的金字塔,也大约需要25万天,即664年。可是要知道,金字塔只是一个法老的陵墓,他是无论如何也活不到664岁的。所以可以肯定,在建造这些金字塔时曾经使用了我们目前并不知道的起重设备和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998年7月,金字塔里又传来惊人消息,一支埃及考古队在清理当时建筑金字塔工人的工棚时曾发现,当时不少工人受到过很好的医疗待遇,其中一位工人曾做过脑瘤的切除手术。大家知道,脑外科手术即使是现在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而这位工人在脑手术后竟然又活了十几年,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1900年,一些渔民从水下60多米处一艘公元前1世纪沉没的古希腊船中打捞上一些奇怪的金属片,这些金属片如今陈列在雅典国立博物馆内。从外表上看,这是些铜质机械零件,考古学家瓦勒里奥斯·斯泰斯在1959年将这些碎片组合起来,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十分精密、复杂的齿轮装置,它有3个轴,40个齿轮,其中有一个主齿轮竟然有230个齿牙和9个大小有序的刻度。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个计算月亮和星辰位置的仪器。这些东西看上去做得十分地道,工艺水平很高,谁会相信在2000多年以前希腊人已经在使用精密的机械装置了?(见图九)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世界各大洋的大陆架上发现了许多沉没到海洋里去的文明遗址。然而正如大家知道的,大陆曾经发生过多次巨大的变迁,最近一次也离我们有1万多年了,大约发生在人类记载的大洪水时期。就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大陆文明遗址、城市沉入海洋的事件,那么,这些沉睡海底的文明究竟是哪家的文明呢?不可否认,它们展现出来的建筑技术实在无法用我们今天的历史学来解释,因为它们太古老了。


  在秘鲁海岸边水下200多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1968年以来,人们在米尼岛一带水下发现了巨大的水下石头建筑群,有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秘鲁史前遗址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墙十分相似。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没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建筑技术是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
  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败的海草外,还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它们沉没的时间也是在大约1万多年以前的某个时期。


  本世纪中叶,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洲地带的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宇塔,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据研究,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



  不用说,神话记载的历史肯定早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我们注意到像金字塔一些的实物证据的时候,也是因为它们在内容上反映出来的文明程度与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不相符合。因此我们推断,在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文明史,当时的文明程度很可能并不亚于我们今天的文明程度,这从大量史前实物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以上这些人类文字史以前的文明遗迹,不难看出,它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脱节。所有的史前文明遗迹,都包含着极高的知识水平,像玛雅人留下的历算、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古老的中医等,无一不是知识的凝聚物。但是另外一方面,从考古学来看,当时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都十分低下,大多数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
  第二,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的脱节。从现在发现的史前文明看,大多数是一些实物,虽然这些实物中体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像搬动建筑金字塔石块的起重问题、玛雅金字塔坛庙的设计问题、埃及木仍伊的防腐问题、中医的中草药治病问题、针灸及经络问题等等,但相对的理论研究却至今没有发现,没有一种文字和传说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天文学理论、几何学理论、机械制造理论和中医中药理论,按当时的社会发展,这些理论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史前文明存在严重的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脱节的现象。
  史前文明的这两个特点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我们关于史前文明来历的假设有相当的合理性。在人类的初期,大脑的智力还没有完全的开发,不可能接受高深的理论。因此,人类最初文明的教育者,他们主要传授给人类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以帮助人类渡过早期的困难时期。
  然而,人类的第一次文明却被一场意外的灾变给打断了,那就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洪水。现在的文明是在大洪水以后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第一次文明的蛛丝马迹
--------------------------------------------------------------------------------

     我们相信在文字出现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高度发达的文明,除了以上这些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大量的现象上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说当时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名字叫偃师,有一次,偃师去拜会西周穆王,身边跟着一位长得十分英俊的男人。偃师对周穆王介绍说:“这就是我造出来的一个能歌善舞的人,他的舞姿十分优美,他的歌喉十分动听。”周穆王大喜,就让他歌舞助兴。果然,此人舞技高超,舞姿优美,博得满堂喝彩。但舞着舞着就出了毛病,这位俊俏的舞男开始向周穆王的姬妾们大丢媚眼,暗送秋波。穆王大怒,喝令卫士们将偃师推出斩首。但师急忙辩解说:“请大王息怒,这个人不是个真人,他只是我造出来的一个机器人,是假的。”周穆王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个假人。偃师为了保命,上前一把撕掉舞男的头,果然,里面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确是个机器人,里面五脏俱全,再次结合起来,依然能歌能舞,取下心则不动不语。至此,周穆王才相信是真的。
  《论衡》中有一则记载说到了鲁班。关于鲁班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工巧匠,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东西。据说,鲁班很孝顺,因为他常不在家,家中老母难免孤独。为了给老母解闷,鲁班竭其心智,发明了一套本头马车,上面有一个木头人负责驾驶。说来奇怪,这木头人真的可以驾驶马车四处走,像活人一样。有了这辆神奇的马车,鲁班就放心不少,每当他去上班时,就让母亲坐上车四处游玩。然而,有一天,鲁班下班以后没有见母亲回来,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母亲的影子,此时鲁班才觉大事不好,把母亲给弄丢了。所以史书记载“鲁班巧,亡其母”。



  《三国志》的故事也是大家熟悉的,因为《三国演义》乃是中国一大名著,没有读过的人恐怕不多,没有听说过的几乎没有。《三国演义》中曾说到诸葛亮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牛或马都是木头做的,里面有机关,能爬山涉水,不饮不食。可惜,自从三国以后,再没有一个人知道“木牛流马”的制造过程,这种东西实际上是失传了。
  以上所举的三个例子,都记载于中国的史籍当中,你说这些记载可信吗?我想有些人会感到十分为难,如果说它是假的吧,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而且关键是古人为什么要骗人呢?如果说它是真的吧,又不太可能,毕竟上述的记载是在讲述着某种机器人,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在西周,还是战国,还是三国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没有达到可以制造机器人的程度。于是,我们今天多数人会采取以下的方法:把它想象成古人卓越的幻想能力,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能完全说服自己吗?
  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当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先有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古人比今天的人绝对落后,今天的科学文化肯定比昨天更先进。“进步”这个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衡量。那么这个观点正确吗?
  先不说别的,只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来说,以上的观点就未必正确。我们现在在学术上总是说,由于古人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故而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因此发展起原始的宗教崇拜。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实际上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很可能比我们今天的人要先进,今人“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观点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思想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我们以往态度的批判。
  可能有人会说,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与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两回事,我们比他们更先进、更高级。我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论,甚至被自己发明的理论搞得晕头转向,当我们搞一些语言上的小把戏时,就觉得自己在进步,可惜宇宙或自然根本不会被这些小把戏改变,也不会去理会这些儿童游戏。从本质上说,我们今天的保护自然思想与古代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根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的道家理论为其指导,保护自然是出于自愿,而今天我们却是出于环境的压力,完全是被动的。你说谁先进谁落后呢?
  还有我们以上所举的针灸的例子,古人因为落后而发明了针灸,我们因为先进而解释不了落后的东西,难道我们可以在教课书里这样写到:由于我们过分先进,所以目前只能证明针灸是实用的,但却不知其所以然,科学的发达使我们已经不可能理解针灸的理论了。像类似先进的科学不能解释落后文化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坚持今天比过去高明,一味认为原始人一定落后的观点恐怕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



  但是,科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渐进的,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就以我们这一代物质文明来说,西周时不可能出现机器人那应该是肯定的,甚至在三国时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的机械装置,也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以上这些人的制造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与我们这一代文明对不上号的发明创造正等待后人去解答,我们随便举一些例子,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为了严肃起见,我们首先从那些肯定无疑的事实人手:
  现代的人类文化史研究证明,中国的石器时代大约结束于距今天4000多年以前,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金属时代。这是一个科学的定论。但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个结论根本不能算是最后的结论。
  此前,我们曾举过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青铜片的例子。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类事情决不仅仅发生了一次。本世纪70年代,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从陕西临渲姜家寨原始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做工极为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造工艺。然而,由于姜家寨遗址属于原始石器时代,它距离我们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这个时间段正好和推测的金属时期相差2000多年。怎么办呢?当然是不予公布!但坚持真理的人毕竟还存在,考古学家唐兰在后来的论文中还是把它公布于众。
  许多人都感觉到史前文明历史的存在,但总也找不到切实的证据。实际上,证据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种种人为的因素被藏了起来,学者们是怕“误人子弟”,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呢?
  从以上例子中,许多人都感觉到:恐怕现代研究者关于史前文明程度的推论并不是正确,石器时期很可能存在一种现代科学证明不了的文明。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人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而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谁能想象,本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我们怎么能完全相信现代所谓的科学结论呢?那么反过来说,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周易》其书大大有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外国人只要他研究中国的古代哲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技、天文、地理、医学等等,也都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但中国人给《周易》下的定义却不好,“《周易》是一本卜巫之书”,这大约是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定论,什么是卜巫呢?那就是算命,那是封建迷信,是与现代科学对立的东西,自然这些年来的地位也好不到哪里。一开展普及科学文化活动,就要反对迷信,而要反对迷信,就要把迷信的老祖宗——《周易》拿出来评说一通。
  说句实在话,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周易》,既然读不懂,你有什么权力去批《周易》?有人说我不是在批《周易》,我是在批什么气功、算命、巫术等等,你可知道,这些东西它们都源出于《周易》,是《周易》理论的具体操作,当你打别人家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说与大人无关呢?
  关于《周易》的起源,现代学术界里有一种思想认为,它起源于远古的石器时期,而且至今没有找到它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般人也用不着知道得那样详细,只要知道《周易》在甲骨文时期早就存在就行了,那时候人类才刚刚学着发明文字,而《周易》已经是一种成体系的理论。
  关于《周易》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尽知的,但中医就来源于《周易》的线索还是明确的,可以这样理解:中医的意义仅仅是《周易》意义的百分之几而已。至于《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你只要知道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法与《周易》相同就足够了。


  对于《周易》的其他价值,我们没有读懂,不敢妄加评说。但总的感觉是:它深似大海,博大精深,恍恍惚惚间包容了天地间的所有道理。举一个例子:
  《周易》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记历法,就出现了六下甲子的周期循环,这种历法有一个现代历法没有的长处,即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上可记几千年前,下可记人类的未来。然而,就在这神奇的记年法里,却包含了无限的奥秘。
  据统计,从1827年以来、长江共发生洪水16次,其年份分别为1827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887年、1905年。1909年、1917年、1931年、1935年、1945年、1954年、1969年、1980年、1991年、1996年,这些数字中间有一些奇怪的联系: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说长江洪水60年一个周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间隔约60年的水都有相同的特点,如1870年、1931年、1991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水人为的因素很大)三次洪水都间隔了约60年,而且这三次都是全流域性质,从四川到江浙,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而1935年和1996年两次洪水间隔了61年,这两次洪水都是地域性的,主要发生在荆江两岸,即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地区一带。


  有一位中国科学家收集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近200年来发生的大于6级的地震16次,发现有4次发生在壬申年,也存在一个60年周期的规律,于是预测1992年6月份在旧金山地区有6.8级以上地震,果然1992年6月28日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能说清楚《周易》的价值何在吗?中长期天气预报一直是现代科学努力的方向之一,现在即使我们有了气象卫星,也不可能作出准确的中长期的天气预报来,而数千年以前的《周易》硬是将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例如,1968年湖南的不少老乡都说:“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大水(公元1849年),前乙酉年也大水(公元1909年),明年会遇上60年的大水周期。”不少地方及时做了准备。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发生了大的洪水灾害。
  我们在此并不想证明《周易》的真正价值,因为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而是想借《周易》来说明人类的文明起源问题。以上所举的例子,基本上都超出了现代科学理解的范围,而这些文明的成果绝大多数找不到来龙去脉,像《周易》、中医、经络、针灸等等,它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已经存在,按照一般道理,当时的人根本不可能发明它。因此我们有必要承认,在我们这代文明之前(文字发明以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却在一次巨大的灾难中失去了,那就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但毁灭了地球海拔1100米以下的北半部居民,同时也淹没了第一代地球人辛辛苦苦学习来的高度文明。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虽然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残毁部分,却不能将它原样发展下去,而这批成果就包含中国上古时期以《周易》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



  由于我们是“神”的子民,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还保留着伟大的因素,因此有一些人在某种情况下会灵光一现,领悟到那高深的真谛,于是有鲁班,有诸葛亮,也有陈平,还有西周时期的僵师,当然还有为越王勾践、秦始皇铸剑之人……
  我们这样认为决不过分,因为当代就有类似的例子。在数学界一直有一个谜,那就是费马大定律。费马是17世纪法国图卢兹议会的会员,他有一天看书时,在书的空白处留下了一条数学定律:不能有满足X的N次方十V的N次方=Z的N次方,N>Z 的正整数X、Y、Z、N存在。费马留言说是已经证明了这条定律。但自从费马以后,几百年过去了,再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明它。1908年,法国一富翁悬赏10万马克求证。看来人类的智慧只有一次突然达到了这一高度,那就是费马。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古史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记载。
  《淮南子·齐务训》载:墨子曾经“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下。”
  《墨子·鲁问》记:“公输子削竹以为鹊,三日不下。”
  《论衡·儒增》记:鲁班“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之,机关各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鲁班巧,亡其母。”
  《三国志·魏志·杜夔传》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过人,作木人击鼓吹萧;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纠亘例立。”
  《朝野企载》记载说:“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竟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矣。”
  “北齐有沙门灵昭,甚有巧思。武成帝令于山亭造流杯池,船每至帝前,引手取怀,船即自住。上有小木人抚掌,遂与丝竹相应。饮讫则放杯,便有木人刺还。上饮若不尽,船终不去。”
  《西京杂记》载:“有方镜,广六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照,则知病之所在,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又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博物志》记载:“奇肱民善为拭杠,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至,吹其车到豫州。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其国去玉门关四万里。”
  《云仙杂记》云:“南唐王氏有镜,六鼻,常生云烟,照之则左、右、前三方事皆见。王氏向京城照之,巢兵如在目前。”
  …………
  我们并不在意此观点是否被接受,但每一个人却要注意到以上这些资料,它们很可能存在多种解释,但哪一种解释更贴近事实呢?  

------------------------------------------------------------------------------

  
  
第三节 大洪水与知识
--------------------------------------------------------------------------------

     不客气地说,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确实有一大批的文明成果来历不明,像以上所举的例子仅仅是九牛一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中还有大量的资料可供我们挖掘,甚至各地区的图书馆里就有许多以我们目前的理论而无法解释的文献记载。
  首先,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这些神秘的文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实说,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第一手的资料。远古时期虽然有一些符号或文字,像甲骨文、蝌蚪文及一些器物上的表意符号,但我们现代的人却基本上看不懂,不知道它们是否与这个问题有关。甚至在各国的神话里也没有相关的记载。例如,汉代以前的神话中就没有解释为什么女娲和伏羲一个手持圆规,一个手持曲尺。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严密的逻辑推理。



  在本书中,我们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证了一个发生于1万多年以前的巨大天文事件,人类史前的许多历史真实,通过我们对神话的破译被揭示了出来,不幸的是,这场事故以大洪水的方式结束了。文明发生了中断,上一代文明萎缩了。
  有人会说,文明一旦建立,不可能发生萎缩。这是不正确的。马奥利族曾经是一个驰骋太平洋的航海民族,但是在他们定居新西兰以后,就逐渐脱离了航海,以至后来把所有的航海技术都忘记了,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曾把这种现象用“第二次野蛮”来形容。这种文化倒退的种族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有的甚至退回到原始状态里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德国曾有过一个“马达加斯加计划”,即剥夺所有犹太人的一切生产、生活资料,然后流放到马达加斯加岛,任他们自生自灭。万幸的是,这个计划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失败而流产,否则的话,犹太人很可能会发生一次文明的大倒退。
  我们人类在大洪水过后就曾经发生过文明萎缩的倒退现象。从高山上走下来的落后的牧羊人,很快就意识到知识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他们在洪水退去的废墟中仔细寻找上一次文明留下的各种知识。在这些知识中,有一些是他们可以理解的,但更多的却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理解的被保留了下来,更多不理解的,除一部分被保留下来以外,绝大部分被再一次毁灭了。
  如果我们以上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就应该在上古神话或其他方面存在相关的证据。幸运的是,我们好像确实发现了这些证据。
  在我们研究世界神话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地区、许多民族的神话里都有关于知识和一棵树的故事,而在这类故事当中,必然会出现一种动物,而这种动物在神话中的寓意也必然与大洪水有关,例如:



  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可能要属《周易》,它是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纲。相传《周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河图和洛书,民间传说,伏羲时有一龙马从黄河而出,龙马背上驮着一幅图,这就是“河图”;又有神龟自洛水出,背上有一部书,此为“洛书”。所以后人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面《河图》。《洛书》(即《周易》)无疑是知识的代表,龙马和神龟与知识的出现有相当大的关系。



  《圣经》中有亚当和夏娃偷食善恶果树上的“知善恶”果,“知善恶”本身是一种是非标准,它应该属于知识、智慧的范畴之内,而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了一条蛇恶意的诱惑。这则故事中有知识、树、蛇三样东西。
  北欧的古老传说中有圣树,人如果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实,就能获得超越自然的知识和聪明,而这棵树是由一条龙在看护着。这则传说里有知识、树、龙三样东西。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宇宙树”的传说,一条名叫拉敦的蛇守护着它。大神赫拉克列斯想尽办法,杀死了蛇,得到了写有魔法知识的书。这则传说同样有知识、树、蛇三样东西。
  在爱尔兰的传说里,有关于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实而变成千里眼的特马斯的故事。故事中同样有知识、树两样东西。
  据印度的佛经记载,佛陀释伽牟尼悟道时就是在一棵菩提树下。另外,印度的维休努神传统上也画在一棵树下,据传说,这棵树被称为“宇宙之树”,树上的果实,象征着关于过去、未来的最高知识。
  此外,在古埃及、阿卡台、巴比伦、日本、斯拉夫人地区。墨西哥等等民族的神话传说当中,几乎都有关于人类知识与树。与水的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将上述一类传说归纳分析一下,我们会意外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在讲述两种东西:知识与大洪水。中国的河图、洛书本身就出自于黄河、洛河,这不用多说了,它们一律与水有关。其他一些神话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到水,但仔细研究,实际上每一项都与水有关,关键就在于神话故事中龙、龙马、蛇这些动物身上。
  大家知道,蛇在神话中一般表示水,比如说,在埃及的神话中有一位大神名字叫努,她是水神,长着蛇头人身。龙代表水就更不用说了,《楚辞·天问》云:“应龙何画,河海何历?”《山海经》曰:“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治之。”后来民间求雨一般都是起土龙、扎草龙,以龙象水。实际上,龙和蛇在古代神话中的寓意基本差不多,中国民间就有将蛇看成似“小龙”的说法。
  按照这样一个理解,上述神话中在谈到知识与蛇、龙的关系时,基本上是想告诉后人:人类最初的知识来自于洪水。所以我们只能认为,这些神话的本意是这样的:在毁灭人类的大洪水过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在洪水的废墟中找到了以前人类留下的文明成果。
  事实上,在人类目前的神话和传说中,就有一些大洪水以前人们有意留下某种知识的记载,只是在此以前很少有人留心过,我们举几个例子:
  根据古代埃及历史学家奈敦的著作,在大灾变到来之前,传说里的先哲特特卡,决定把自己的重要知识保留下来,因此之故,特特卡作为赐予人类文明的知识、智慧之神,在埃及诸神的万神殿中受到祭祀。
  阿拉伯古代历史学家马斯乌蒂,根据当时的资料作了如下记载:“一位洪水之前还活着的帝王斯利德,命令祭司们造两座大金字塔,将他们得到的知识和各种艺术以及科学成果藏在里面。这是为了使这些成果躲过灾难,让后代的人们知道,这位帝王还把星辰的位置及其周期以及其他知识记载下来。”
  同样的记载也发现于阿布·巴尔库希的著作中,大洪水以前,先哲们已经预见到大灾难将至,“在下埃及用石头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作为灾难开始时的避难所。这些金字塔中的两座,长。宽、高均为40罗科奇(大约200米),比其他金字塔都出色。这两座金字塔都是用磨过的、很大的大理石修造的,石块砌得严丝合缝,好像根本没有接缝。在这些金字塔内部,写有贤哲们打算保存的、令人吃惊的各种知识。”
  巴比伦的历史学家、宗教祭司拜罗斯(公元前3世纪),也曾谈到大洪水前的人们曾经保留知识的情况。根据记载,帝王科西斯罗斯在知道洪水降临不可避免时,曾命令:“写一部关于一切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的历史书,将其埋到太阳城希帕尔中。”另一位古代历史学家、博物学家约瑟夫·弗拉比也记载说:“他们想,他们的发明成果不要在广泛被人知道以前就被遗忘,于是他们建了一根砖柱和一根石柱,是为了即使前者被洪水冲倒,后者依然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使柱子上写的知识广泛被人知道。”据说,这根石柱在公元前1世纪依然存在,就在太阳城的旧址——希帕尔。
  通过以上这些记载,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在人类文字发明以前,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中间,确实曾有过一次伟大的文明,当时的文明程度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之外,巨大的金字塔、越王剑、铬盐氧化处理法、神秘的《周易》、令人意想不到的中医、奇怪的玛雅历算、突如其来的机器人……都在告诉着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那么,大洪水以前的文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它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第四节 中介文明
--------------------------------------------------------------------------------

     “中介文明”的观点,是我们立足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为解释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东方文明体系,而提出来的本书第四个重要假设,它是相对于现代“物质文明”而言的。当然,这样的划分仅有方法上的意义,因为如果不这样划分,我们就无法分析“中介文明”特点。因此,作者申明,在此我们没有有意批评任何一种文明的企图,所有的分析都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了解已经丢失的一种文明存在的价值。



  客观地说,对于人类留存下来的远古文明的意义,人类对它们的研究是越来越少,当现代科学产生之初,为了树立一种权威,我们基本上是把远古文明当成迷信来对待的;当现代科学产生以后,由于我们过分局限于自己发明的方法和理论,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斥了远古文明;从80年代开始,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文化的回归热,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远古文明,但是由于认识、方法上始终没有突破,使这股回归热到目前已经彻底失去了目标。
  如果我们可以再往前推论,实际上人类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认识远古文明。从目前留下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从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人类在进入这种文明的时候就显得十分盲目,以中国为例,《周易》乃远古文明的总纲,但中国人在一开始解释《周易》的时候就很混乱,一部《周易集解》荟萃了历史上一些有创见性的认识,但分歧之大却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注释让后人读不懂,尤其是对《易》理部分,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后来的学者们,由于对《易》理认识不够清楚,因此无论是从哲学、社会学、宗教、民族学、文学等方面入手,只能是越解释距离《周易》的本质越远。到今天,实际上我们对《周易》的理解与古代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古代人不懂,我们照样不懂。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现有的文明结构是建立在什么论点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世界。
  追求对自然的总体认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积6000年的文明成果,我们发展起一套对自然认识的方法和理论,经验告诉我们,这套方法和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它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针对我们一切物质需要。6000年来,我们在这样一套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提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和理论是唯一正确的吗?看来定论未必容易下。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今天认识世界的方法仅仅是无数方法当仔的一种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认识了世界。
  那么,我们今天是如何来看待眼前的世界呢?尽管哲学上的分歧有许多,但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们是站在“世界是物质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看法,我们积6000多年的知识积累,建立起一套文明的结构,例如,目前世界上一共约有2400门学科,但这些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甚至,在人文科学里也要遵守物理学的法则,比如,现代哲学观点的提出就是以物理学取得的成就为基础的。当我们从“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的时候,我们会自然引出许多相关的观点,比如,“人定胜天”的观点等等。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的文明,我们把它称为“物质文明”。
  那么,除了“物质文明”的方法,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呢?回答是肯定的。但这种方法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本来早已存在于人类的文明之中,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那就是远古文明的方法,这要从远古文明认识世界的角度谈起。
  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对比地进入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从两种文明中各自取出一门学科进行对比,从“物质文明”中我们选择了西医学,从东方的远古文明中我们选择了中医学。
  西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医学,它的研究思想及方法依然离不开现代物理学的范围。从这种理论和方法出发,西医将人看成一个纯物质的东西,就像一架工业社会的机器一样。因此它在治疗的思想、方法上,也采取用物质文明改造世界的方法,与修理一架机器基本相同,心脏损坏了可以换一个人造心脏;阑尾发炎了,可以割掉;对待一个肿瘤,既可以用手术刀切除,也可以用放射线杀死。这种方法与对待一辆破旧自行车、一架破机床几乎没有两样,自行车的链条断了,可以接上一节,机床的电机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电机。
  我们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修理”人的水平也在日新月异。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再过100年,那时人们可以制造、“克隆”出许多精美的人体器官,像人造心脏、人造肝、人造胃等等,也可以人造肌肉、骨骼、血管,甚至可以造出与光缆相似的神经传感系统。到那时,一个人肯定会在这些辅助技术下活得更长久,假如他可以活上300岁的话,而在这300年里,今天换一个人造心脏,明天换一个人造肝,后天换一个人造手臂,大后天换一嘴人造牙……这样不断换上300年,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他还是个人吗?人们肯定要发明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工业化的大怪物,也许人们会称他为:工业集成化的类人高级机器。多么可怕!到那时,我们这个社会还叫人类社会吗?
  从西医的治疗思想及方法中不难看出,西医学与现代物质文明的总思路是相同的,无处不体现能量与能量的对抗、物质与物质的交换,病毒入侵,这是物质与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各种抗菌素则是能量与能量对抗的显示。如果将西医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一下,那么只有三句话,即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战争与和平。由此可见,西医学着眼点是人的物质方面,它是纯粹的“物质医学”,体现的就是当代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
  因为西医学离我们很近,大家在生活中的感触都很深,在这里我们就不用多费笔墨了。
  中医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比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方法在于协调精神体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促使阴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一下,西医学由于体现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我们将它称为“物质医学”;中医学则与西医相反,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之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中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位置,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
  必须注意的是,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它是中国远古文化大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同西医代表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一样,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它所属的那个文明体系的普遍原则,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点,中医是中介的,气功是中介的,针灸是中介的,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关于人的一切理论也都是中介的,巫术、占卜、相面等等都是中介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




  这样一来,人类就具有了两个文明体系,一个是“物质文明体系”,一个是“中介文明体系”。前一个体系是人类在6000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发展起来的,而后一个体系则至今来历不明,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它就存在于地球。从种种迹象分析,“中介文明”决不是人类自己发明创造的:
  第一,这种文明建立的基本原则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轨迹格格不人,它们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
  第二,这种文明之所以称为“中介文明”,是因为它是联系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这种文明的创造者,他们不但了解人类的物质肉体构成,同时也了解人类的精神意识的构成。而关于人类精神意识的构成,至今还是现代科学的一大谜团,直白地说,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文化程度,我们还没有资格创建这样一种文明。
  第三,“中介文明”从根本上说它关注的重点不是人类的物质肉体,而是人类的精神。这个特点的本身就排除了人类创造它的可能性。大家知道,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大约距今1万—6000年之间,人类生活在艰难困苦当中,疾病、饥饿、天灾、人祸时时困扰着新生的人类,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安全、延长寿命等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人类不可能放弃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去特别关注精神意识的需求,进而发展起一套以精神为中心的文明体系,这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四,“中介文明”的各项成果,目前还留存一些,像中国的《周易》、中医、针灸、经络学等,虽然目前我们尚不知道这些成果的基本原理,但这些成果所包含的科学成分,却是我们穷百年都很难说得明白的,像经络学、针灸学,我们只能证明它们是对的,但为什么对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一直有人要“废医存药”,所谓的“废医”就是废除中医医理,所谓的“存药”就是保存中药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文明成果显然已经超出我们科学目前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它们也是人类自己的发明创造,恐怕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吧,除了能满足自尊心、虚荣心以外,恐怕没有实际的意义。
  “中介文明”既然不是人类自己的发明和创造,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根据以上我们所作出的一系列假设,按照逻辑的规律,我们只能这样认为:“中介文明”是创造我们的“神”为了更好地与人类肉体沟通而创造的一套文明体系,整个文明显示的重点,正是中国中医显示的特点,一切都是为了沟通,是为了沟通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之间的信息。
  然而,这套文明没有正常流传下来,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使它中断了。洪水以后的人们,虽然得到了一些关于洪水以前文明的文献,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不能将它们继续发扬光大,大量的文献被毁灭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留下的点点滴滴,也由于失去了基本原理而长期停顿不前,后来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完善,我们越来越远离了洪水以前文明的基本原则,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洪水后幸存下来的人类,由于在大洪水以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的文明本身就了解不多,因此在洪水以后没有能力将它原样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是大洪水以后,创造人类的“神灵”们逐渐远离了地球,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维持着他们与人类肉体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安全,同时在人类动物本能的支配下,人类开始发展起一种直接针对感官需要的文明形式,这就是物质文明形式。
  但是,大洪水以前的文明并没有彻底退出人类的社会生活,它毕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现存的人类所有文明成果,就会发现,有许多文化形式是与大洪水以前文明一脉相承的,比如说中国文化。


  在中国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战国以前有三家,战国以后有两家。战国以前的三家指的是儒、道、墨,儒是儒家,道是道家,墨指的是墨子。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两家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前几年曾有这样一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指封建社会)受佛教的影响最大,不少人写了不少的著作来论证这个观点。我们认为,这些学者太不了解中国社会,尤其不了解中国民众的宗教心理。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的熔炉,它可以熔炼任何外来文化,却决不会失去自己,也决不会让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大行其道。这绝不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自私,而是源于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就以宗教而言,历史上来到中国的外来宗教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而哪一种宗教形式曾经一统过中国的天下呢?没有,一个都没有。佛教是目前中国土地上最大的教派,但如果问:中国的佛教是原来印度的佛教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的佛教就是中国的佛教,它与原来印度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因为中国把印度佛教给改造了许多,这样印度的佛教总算在中国扎下了根,如果不改造的话,佛教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扎根。


  即使是这样,如果说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问题,实际上从宋朝开始,佛教已经衰落了,到了明代的时候,它基本上在宗教生活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中国人实际信仰的,多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而不是被塑成神像、端坐庙堂的各种神灵。因此,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力还要再研究,千万不能把它夸大了。
  如果说到对中国社会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要说儒、道两家,这里的“道”,决不是指道教,而是指道家,道教我们不想多说,但道家却有无穷的奥妙。
  说到儒、道两家,就不能不说到它们的来源上。道家的来源很明显,脉络也很清楚。道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道德经》,一个是《周易》。从西周末期挖出的甲骨文看,《周易》六十四卦的形成远在中国文字发明以前,这有小屯南地的甲骨为证。而《道德经》则成书于春秋时期,要远远晚于《周易》思想的起源时期。因此,老子的《道德经》肯定是从《周易》思想里引申出来的,它的源头是《周易》。


  儒家的思想来源有些说不上来,孔子口口声声要恢复周礼,看来儒家的思想在西周时就已经存在,当时的《三礼》大约就是它的总汇。那么,在西周以前儒家的思想是否存在呢?从一些金文的记载看好像是存在的。那么,在商代甲骨文时期它是不是存在呢?推到这里,就再也推不下去了,因为已经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作为证明。
  由此可见,道家的源流要早于儒家,因为在道家以前还存在一个《周易》。实际上,从儒道两家的中心思想与具体学说分析,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比如像“德”这个问题,在儒道两家中都是重点,再比如说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儒道两家也基本一致,只是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等的态度上,儒道两家有了区别。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来认为:儒和道两家实际上都来自于一个思想体系,那就是以《周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因为在我们的推测中,中国文明的初期,只有一种成体系的思想或学说可供借鉴,那就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大洪水以前的文明。但是社会上对这种文明不甚理解,于是区分为儒道两家。儒家以人世、进取的态度继承了《周易》的思想;而道家却以出世、宁静的态度继承了《周易》的思想。



  如果公平地评论一下,道家所继承的思想很可能最贴近《周易》原来的思想,也就是说,它失真的成分很小,因此我们把道家说成是“自然论”;而儒家所继承的思想却与《周易》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儒家基本上背叛了原来思想的基本原则。比如说,以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例证,道家讲起来自然平和,而儒家讲起来却有些牵强附会,让人感到十分别扭。
  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儒道两家的遭遇是不同的。儒家自汉代开始,就被统治阶级列为正统统治思想,因此在近2000年里大行其道。道家的遭遇比较惨,它一直没能广泛影响社会各阶层,更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唯一认可,万般无奈之下,后来道家走上了邪路,发展成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当道家发展成为道教以后,就标志着道家彻底衰败了,只要看一看道教的那些所谓经典大家就会明白的,那是一堆拼凑起来的东西。实际上,道家的学说根本不应该成为一种宗教理论,因为它的科学成分太大了,你可以将一本现代科学的高能物理学变成一种宗教理论吗?你也许不会这样做,但如果将这本高能物理学送给一个原始的部族手里,他们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把它变成一种宗教理论,并创出一门宗教来。
  为什么儒、道两家在后来的历史中会有如此不同的境遇呢?其原因并不在两种学说的优劣上,而在于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上。以今天物质文明的基本观点来说,道家是另外一个体系的东西,它的无为、宁静、不争、问心等态度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原则格格不人,对朝气蓬勃的人类,道家的观点显得那样玄幻、虚无,当人类高举“人定胜天”一伟大旗帜向自然开战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简单明了、针对性十分强烈的文明形式,根本不需要道家的理论。



  儒家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人世、进取的思想包含了极强的目的性,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目的论”,这与物质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当儒家提倡“君子不甘下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它就毫不费力地融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大潮之中。因此,道家的衰败是必然的,儒家的兴胜也是必然的。“中介文明”在人类的现阶段只能让位于“物质文明”。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道家所代表的是大洪水以前的高级文明,为什么会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并不怎么高级的文明所取代呢?如果是先进的,就应该有生命力,而不应该被落后的所战败。这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一个深深的误解,孔子提出来的以道德治天下的主张好不好呢?当然好!但能行得通吗?当然行不通!现代人的道德状况比古代人的道德状况是好还是坏呢?大家自有公论。中国封建社会也曾多次被西北方原始的游牧民族所战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吧!历史是不能拿常规来套的。
  物质文明与“中介文明”是什么时候分手的呢?也就是说,物质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时候最后形成的呢?我们认为,那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有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怪现像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证据。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直到今天,我们在骨子里还是没有逃开由他们划定的圈子,比如说,中国人无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但骨子里我们基本上还是两种人,要么是孔子式的,要么是老子式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突然繁荣,产生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社会几千年,直到今天,西方人还认为:“全部西方哲学都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注脚。”基督教正式形成于公元元年左右,而基督教的前身《旧约》则在公元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它的早期思想也可以上推到公元前几百年,我们推测大约也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那是不必多说的。



  印度佛陀住世的时间虽然有争议,但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00年前后,释迦牟尼创建了博大精深的佛学体系,使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十二因果、轮回报应、八识等思想在亚洲影响了几千年,如今,佛教的精神和修炼方法正飘洋过海,在欧美等国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的情况就更加特别了。公元前400年前后,正当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突然迎来了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好像都很有文化的样子,到处乱蹿的“士”们,从这个诸侯国跑到那个诸侯国,四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宣讲自己的主张,古史称为“百家争鸣”,那是一个令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都怀念不已的时代,可惜它一去几千年不返。中国一下子出现了一大批令人费解的思想家,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等人给我们留下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奇怪的是,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世界再没有出现类似的思想繁荣。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来说,在漫长的2000多年里,居然没有出现一位成气候的思想家,魏晋时期的玄学、宋明时期的理学,都没有突破老子、孔子、墨子划定的圈圈。
  这个现象难道不奇怪吗?在历史上,大约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这个现象有一点相似。但不客气地说,我们所说的相似只是从形式上而言的,从内容、程度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根本不能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思想爆炸相比,比如说,达·芬奇可以和柏拉图相比吗?在以后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当时的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提并论。自从公元前400年以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没有一位哲学家能取得像柏拉图那样的成果,他们最多仅仅是阶段性的哲学家而已。
  客观地说,从公元前400年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像。个伟大的巨人;但在人文科学方面,我们却进步很小,就像一个小小的影子。人类历史正在玩一场巨人和它影子的游戏,那情景就好像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样:




  6000多年以前,在地球的热带草原上,“哇”的一声啼哭划破了洪荒的宇宙,标志着一个婴儿诞生了。如果有天神的话,这声啼哭肯定惊动了上帝,因为它太洪亮了,简直就是晴空霹雳,震天动地。上帝从天堂上向下望了望,心里一惊,原来这个新生婴儿有奇怪的特质,他是个巨人。与巨人一起诞生的是巨人的影子。
  儿童天性好动,率真自然,这个巨人也不例外,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这里搞几个果子,那里速一只白兔,要不就学着树上的猴儿扮个鬼脸,吓得猴群一哄而散。可是有一样让这个孩子不开心,天地之间竟然没有能与他玩在一起的小伙伴,物以类聚嘛,因为在地球上再没有另外一个巨人。
  万幸的是,与这个孩子一起诞生的还有一个影子,他俩一般大,长得像极了。但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巨人力大无比,简直是战无不胜,但有些果头呆脑,常常干错事;影子却比巨人聪明多啦,他知道风为什么刮,雨为什么下,天为什么亮了又黑,大地为什么总是走不到尽头。他教给巨人许多东西,钻木可取火,播种可收获,凿地有清泉;他还教给巨人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巨人把影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巨人和影子成了好朋友,走着坐着都在一起,他们一起下海捉鱼,一起上山赶鹿,手牵着手,漫游在山野丛林之中。
  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时候,巨人和影子关系好极了,他们一起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大约是应了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巨人和影子后来就闹起了矛盾,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影子教给巨人许多生活常识以后,巨人凭着他的身高马大,生活得越来越顺心,他不但可以弯弓射雕,而且还学会了用导弹打苍蝇、用飞机赶兔子。生活好了,巨人的身体突然加速成长,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强壮,它的手几乎可以摸得着月亮。而影子却苦了,由于营养不良,他长得很慢,总跟不上巨人的成长速度。于是,天地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后跟着一个小小的影子。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影子小到可以藏在巨人的脚趾缝里。这样一来,巨人和影子早年那种和谐被破坏了,巨人一日千里,可影子在后面拼命赶也赶不上。巨人开始看不起影子了,干什么事情也不再和影子商量了。



  终于有一天,当巨人要把喜马拉雅山搬到太平洋中,准备建造一座避暑山庄的时候,影子对巨人说:“嘿!亲爱的巨人兄弟,你不能这样干,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欧亚大陆板块的重心。”巨人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喝道:“住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影子笑着说:“因为我比你聪明啊!聪明才是最有力量的。”巨人听完哈哈大笑说:“你看看,我如此高大,顶天立地,你那样一点,找都找不着;我可以一脚把月亮踢得翻个身,你却连一张纸都拿不动,最有力量的是我,不是你。”影子平静地说:“你说是天大呢,还是你大呢?”巨人抬头望了望天,嗫嚅地说:“它比我大点。”可影子说:“我比天还大。”巨人不相信地嘿嘿冷笑不止。影子指着自己的心口说:“不相信你看。”巨人瞪大眼睛一瞧,果然在影子的胸口上有一个宇宙的模型,在缓缓地转动。但巨人强辞夺理地说:“即使你比天还大,但在地球上属我最大。这个世界是我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你给我听着,从今以后,小的听大的话,不是我听你的,而是你听我的,皇帝轮流做嘛!再不准唠唠叨叨说那些屁事不顶的道理。”影子说:“不行,以后有什么事你还得和我商量。没有我你会干错事的。”巨人气愤地说:“不听,不听,就不听。你别老跟着我,咱俩从此拜拜了!”说完大步流星走了。




  影子感到很委屈,但他知道这个傻兄弟离开他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于是,影子一边高喊“巨人兄弟等等我”,一边拼命追赶巨人。果然走不远就看见巨人在地上翻滚不止,原来,巨人的左手和右手打起架来,一时间山崩石摧,狂风四起。说来奇怪的很,等影子一赶到,打架的两只手马上停下不打了。再看巨人,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在那里呼呼喘着粗气,心里还一个劲纳闷:怎么好好的就打起来了呢?影子心痛地给巨人包扎着伤口,一问才知道,原来巨人左手想拿一块骨头,可右手也想拿,左手不让右手,于是就打了起来。影子听了哭笑不得,对巨人说:“你真傻呀!左手拿来的是你的,难道右手拿来的就不是你的吗?为什么不两只手一起拿呢?”巨人翻着白眼说:“不对,哪只手的就是哪只手的,左手不给右手,它们就该打架。”影子正想说什么,巨人已经跳起来,一甩胳膊,双手堵住耳朵说:“不听你讲大道理,我的对,就是我的对!”一边说,一边又跑得无影无踪了。
  影子几乎有些绝望了,他这个巨人傻兄弟,脾气犟得很,偏偏又天生神力,如果任他胡作非为,那就是再给他五个地球也不够糟踏的。正想着,听得远方传来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就像万马奔腾一般,转眼之间,一大群动物就像逃避森林火灾一样奔了过来,就连森林之王老虎也在玩命地逃。影子知道,巨人又闯祸了。他赶忙来到巨人身边,一看真的吓了一跳,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巨人又长大了许多,白云只能在他的小腿肚子上缭绕,张开嘴时,竟然有7平方公里那么大(世界人口已经达到57亿,按每个人张大嘴的面积相加计算,大约有7平方公里)。此时,巨人正在进晚餐,四周白骨累累,难怪动物们要玩命地逃。影子忍不住又要劝他:“你少吃一些吧!你吃的越多长得越大,长得越大吃的就越多。你每张一次嘴,地球上7平方公里就一扫而空,这样下去没几天,地球就会被你吃光的,到那时,你吃什么呢?”巨人不屑地说:“就你想得多,能吃一天算一天。再说,等我吃光地球时,我已经长得很大了,那时候,我一迈腿就到了另一个星球,照吃不误,宇宙这么大够我吃一阵子的。”影子说:“巨人兄弟啊,你吃的这些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哪一个星球上都有啊,就我所知,在十几光年范围内是没有动物和植物的。等你吃光了地球,可能没等找到新的食物时,你就会被饿死的。”巨人大喝一声:“你真讨厌!”
  从此以后,巨人开始躲避他的影子兄弟,因为有影子在他总是不能随心所欲。有时他也奇怪,这位影子兄弟个头虽小,却能量不小,每次他干坏事,只要影子一赶到,他马上浑身没有力量,手脚也不听使唤了,老实说,他还真有点害怕这位小兄弟。于是,巨人和影子玩起了捉迷藏,如果你坐在月亮上,就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巨人在前面跑,影子在后面追,一会从南极跑到北极,一会从地球跑到火星,可影子总是追不上巨人。



  巨人暂时摆脱了影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情玩个够。但没有过多久,巨人自己就感觉到他变了许多,首先是脾气变坏了,他动不动就感到烦躁不安,常常有一种想找人打架的感觉,可地球上又找不着对手,他只好把气撒在能看到的一切东西身上,就好像与它们有深仇大恨一般。其次他发现他的品德也变坏了,他会毫无道理地捏死地上跑的一些小生物;也会不客气地将某一种树木连根拔起,而且拔得光秃秃的,直到地球上再也找不到这种树为止;有时他会用几座大山为自己盖一间奇大无比的房子,但没几天又拆了重盖。所有的动物一见他就拼命地逃,所有的植物一看到他就浑身抖个不停。他感到孤独寂寞,可是没有一种生命想停下来和他说句话。
  影子满世界找巨人,可总也找不着,一路上只看见到处狼藉不堪,触目惊心。影子很怀念过去与巨人的关系,他们本来是一体的,可现在,巨人不要他了,影子感到很伤心,坐在一棵大树下嘤嘤哭了起来。突然,大树说话了:“影子啊,你不要再为巨人伤心了,不要再找巨人了。巨人已经变了,他已不是从前的巨人,他正在毁灭世界。离开他吧,否则你也将被它毁灭。”影子说:“不,我不能离开他,我要找着他,阻止他。”说罢站起来又朝前走去。
  等影子找到巨人时,巨人正饿的半死,躺在那里垂头丧气,这个世界上可吃的东西的确不多了。影子哭着对巨人说:“兄弟,克制一下自己吧,等你毁灭了世界的时候,自己也就毁灭了。只有平等对待世界,世界才能平等对待你。不要再离开我,我们一起去重新建设这个世界,一起去种树,一起去引水灌溉土地,一起去治理沙漠,一起……”没等影子说完,巨人摇摇晃晃站起来,冲着影子大喊一声:“讨——厌!”



  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这几千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精神文明基本停滞不前。现在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基本原则依然是来自于公元前400年的那场思想突然爆炸。以上这些思想家不仅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了看待世界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定势一经形成,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几乎几千年没有多大变化,难怪爱因斯坦针对工业社会的变化说:“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一切都改变了。”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盔甲,假如我们拿一把锤子,一点一点将这些外层盔甲敲掉,我们最终会发现,裹在最里面的依然是我们自己,几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人们血管里流淌着的还是几千年前的血液,心灵上最深的痕迹还是孔子、柏拉图、基督他们。英国著名科学家保罗·戴维斯曾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尽管表面上很科学化,但骨子里仍是宗教的。”保罗的这句话应该有普遍意义。
  在这场来历不明的文化繁荣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为什么当时最发达的是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呢?再让我们回头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除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墨子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的原理以外,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局限在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方面。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场思想爆炸性的发展?为什么在人类社会后来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再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为什么在那样落后的社会条件下会产生如此鼎盛的思想成就呢?
  如此一来,我们还得回到本书的假设当中。我们是这样推测的:自大洪水以后,人类虽然已经找到了上一次文明的遗留,但一直不能彻底将其继承,在距今15000年到距今6000年的时间里,人类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问题,慢慢发展起自己的一套文明模式,那就是物质文明的初期。又过了大约3000多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智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大洪水以前的文明形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到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巨大问题:人类自己的文明应该是怎样的体系?人类如何规定未来社会的生存模式?人类应该怎样看待眼前的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怎样确定?人类与宗教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等等。也就是说,当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有了剩余以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对于人类而言,在确立以上原则的时候,不但要回顾总结过去1万多年的物质文明发展经历,而且要对人类早已继承,但始终无法融合进去的大洪水以前的所有文明成果进行反思、借鉴。于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人类出现了第一次思想的突然繁荣,各色人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中国及世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总结物质文明的历程和借鉴大洪水以前文明的基础之上,一批惊世骇俗的文化成果诞生了,一批永远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人物出现了:老子、孔子、管子、墨子……基督、真主、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说了半天,那么“中介文明”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一时还说不清楚,因为关于“中介文明”的观点才刚刚由我们提出,许多具体的问题还没有研究。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研究出来,它需要许多人的参与。
  以下我们谈一些点点滴滴的认识,未必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记得西方医学所谓“三节律”(即感情、智力、体力三者的周期变化,以一个月为限)传到中国以后,着实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当时这一发现被西方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你只要打开中国的《黄帝内经》,立刻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在《素问》、《灵枢》中,不但有“三节律”的问题,而且比西方的更丰富。它从六十甲子出发,大者讨论60年的变化,中者讨论12年的变化,按照这一理论,甚至可以讨论一个人每时每刻的变化。但没有人去炒中国的“三节律”,甚至在西方人发明以前,我们自己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可惜!
  中国的哲学很难学,它漫无边际,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总结出一、二、三条,甲、乙、丙项,让人一目了然,所以黑格尔竟然敢说中国没有哲学(见黑格尔《哲学讲演录》)。实际上中国不是没有哲学,而是中国的哲学太深奥,一般人不容易看懂,黑格尔就没有读懂中国的哲学。原因很简单,你只要读了一本西方哲学著作,你就知道他在说什么,可是,只有当你读完全套中国经。史、子、集以后,才会对中国的哲学有所感觉,可是能读完的人实在很少;要么你就学中国的绘画、围棋,那里面也是全套的哲学,黑白之间、进退之际,能让你感悟天地的变化;如果你对这些都没兴趣,那打打太极拳也是可以的,似行云,似流水,绵绵长长,浑圆不断,让你在如绵似刚中感受字宙乾坤的伟大,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哲学正因为如此,后人把它称为“整体论”,在中国人的眼中,世界是完整的一体,人仅仅是自然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与周围的一切联系在一起的,穷其大道,不究小理,这就是中国哲学及“整体论”的特点。实际上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世界范围都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但是,从17世纪以来,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倾向于另外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还原论”。我们就这两种思维模式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面对一个水杯,“整体论”看到的是这个水杯所在的空间位置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水杯;而在“还原论”看来,这根本不是一个杯子,而是陶瓷,再往下分,它也不是陶瓷,而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甚至它们不是土壤,而是物质的分子和原子……这与西医看人是同样的道理,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器官是由分子构成的等等。
  从17世纪以来,人类在还原论的引导下的确发明了许多东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历史发展到20世纪末,现代科学却普遍感觉到“还原论”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再发展下去,已经无法很好认识我们目前的自然世界,比如,自从量子力学发明以来,许多问题用“还原论”的思维无法解决,当霍金在谈论物质的“虚拟历史背景”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流行四个世纪的“还原论”,开始向“整体论”转化;物理学家弗里提约夫·卡普拉在《物理学中的道》一书中,针对“还原论”存在的弊端,论述了现代物理学与东方“整体论”的关系,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太一”理论与现代物理学有极大的相似性。
  荣格是现代心理学除弗洛伊德以外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然而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总给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他在讲到集体无意识的时候,总让人想起古代关于灵魂的论述;再比如说,他研究梦境的方法,无论取一个多么科学的词汇,其结果与古代占梦几乎没有不同,在他的书中曾收录了几个梦例,但他得出来的结论与用古代占梦术得出来的结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举这些例子,决不是要得出什么结论,事实上我们目前还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我们只是想表达一种感觉:东方的“中介文明”中,很可能有现代科学需要的东西,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给人一种向“中介文明”回归的感觉。这是不是也反过来证明“中介文明”的优秀所在呢?
  我们认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可以造就出一种文明,这是其一;我们怀疑目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其二。如果我们能拿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成果,可能人类还可以发现一片新天地。  



  
第五节 自私的“上帝”

--------------------------------------------------------------------------------

     《圣经》在全世界可能是最普及的一部宗教著作,如果要说发行量,大约世界上没有一本书可以和它相比。西方人就不用说了,即使是东方人或其他大陆的居民,只要稍有一点学问,就没有不知道《圣经》的。
  《圣经》中有这样一条记载:上帝辛辛苦苦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当时这两人天然淳朴,率性自然,不知善恶,亦不辨是非,无生、老、病、死,无忧、愁、恐、惧,成天乐融融,喜陶陶,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上帝特意安排的伊甸园里。就这样过了许多年。然而,有一年却出了事。
  当时伊甸园里有一棵树,名叫“善恶果树”,上面结着许多又红又大的果子,那就是“知善恶果”,据说吃了此果,人就可以知善恶、明是非。不知为什么,上帝总觉得让人类知善恶、明是非是件非常非常不好的事,所以反复告诫亚当和夏娃:千万不要吃“知善恶果”!起初亚当和夏娃还能听从上帝的训诫,可时间一长,正应了那句“人闲出故事,饭饱生余事”的古训,在人类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将上帝的训诫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伊甸园里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多动物,在这些动物当中最属蛇阴毒,脑袋里常有些坏主意。有一天,蛇对亚当和夏娃说:“亚当夏娃啊!你们成天在这园子里转来转去,不感到寂寞吗?为什么不去做一些有趣的事呢!比如像这棵树上的果子,它那样红、那样大,肯定很甜,为什么你们不摘下一个尝尝呢?听我的话,吃了这果子,你们就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本事,就有了明察秋毫的能耐。”亚当说:“上帝不让我们偷吃‘知善恶果’,我们应该听从上帝的安排。”夏娃却说:“吃一个果子有什么打紧,再说上帝也太自私了,他知善恶、明是非,为什么不让我们知善恶、明是非呢?”(从《圣经》前后的记载来看,当时是夏娃主张偷吃的,所以后来上帝才单独处罚了夏娃和蛇。)亚当这位男同胞也是意志不坚定,“英雄难过美人关”,最后被迫同意了夏娃的意见,偷吃了“知善恶果”。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后,十分震怒,他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搞生命树上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于是,上帝将他俩赶出了伊甸园。这件事对人类而言是大件事,人类“原罪”的思想就起源于此,因为有了“原罪”,人类才会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现象,这些苦难都是上帝对人类惩罚的结果。这段往事被记载下来已经有几千年了,许多人从现在的思维方式出发,对这条记载百思不得其解:知道人间善恶,明辨天地是非,究竟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上帝不让人类知善恶呢?人们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其间的道理,于是,在许多人的心里都暗暗有这样一个念头:上帝太“自私”!
  在以上,我们曾经分析了这条记载与大洪水的关系,也知道“善恶果”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知识、一种文明。除了这层意思以外,实际上,这则记载还有另外一层更加深刻的含义,上帝不让人类偷吃“善恶果”这件事,完全是上帝对人类的关心,而不是出于一种自私的目的,上帝是在告诉后人一个十分明确的戒律:
  一、人类不能擅自发展自己的文明形式!
  二、人类应该延续大洪水以前的文明模式!
  大家知道,善与恶是一种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它是一种道德的观念,我们今天说,损人利己不好,它是恶;好善乐施好,它是善。既然是一种态度,那么善与恶就没有绝对的界限。一个家族成员因雪家族之耻而杀人,从家族的角度讲,他的行为就不能完全说是恶,但从社会法律的角度来讲,他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就是恶。而且,不同民族对善恶的看法也相距甚远,一种行为,在一个民族看来是善,但也许在另一个民族看来就是恶。因此,善恶是文化标准,而不是宇宙天地的客观标准。由此可以类推,一种文明有一种善恶观,物质文明有物质文明的善恶观,如果存在“中介文明”,那么“中介文明”的善恶观肯定与“物质文明”有所差别。因此,《圣经》里的“知善恶果”它决不仅仅指善恶标准,而是具有普遍意义,它代表的就是一种文明形式。
  从记载的前后来看,偷食“知善恶果”所创造的文明,应该不是大洪水以前的文明。第一,因为以“善恶果”事件为分界线,人类前后处在两种生活环境里,有本质的变化,前一个生活环境是伊甸园,那是一个神仙天堂般的世界;后一个生活环境,就是目前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艰难困苦。第二,我们从前一个生活环境到后一个生活环境,完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是上帝处罚以后的结果。第三,人类在此以前是无罪的,而在此以后却是有罪的。
  因此,《圣经》中的这则记载应该这样理解:上帝认为,当人类遵守着大洪水以前的文明形式,人类就会幸福生活,就会得到“神”的照顾;但是,如果当人类发展起自己的文明,背离了“中介文明”的原则,那么人类社会将遭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归根一句话:上帝不允许人类发展自己的文明,即“物质文明”。
  大家也许会奇怪,“物质文明”有什么不好,看一看今天的生活和我们的周围,哪一项不是物质文明的成果,没有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吗?我们可以乘上飞机、火车、轮船周游世界吗?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地球另一头两只蚂蚁打架吗?……上帝为什么不让我们发展这样好的文明?难道让我们一直过苦日子吗?说来说去,上帝还是一个“自私的上帝”!
  如果在20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很好理解“上帝”的苦心,那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20世纪末期,我们依然不能理解“上帝”的苦心,那就变得十分危险了。从80年代以来,全世界掀起一股保护环境热潮,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发展物质文明本身的反思。我们已经在书中从一些侧面,揭示了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看来上帝的确精明,在人类的初期,他就了解了物质文明将要带给人类的“灾难”,让我们记住上帝的训戒吧!  




结束语


这本书写到此就要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我们带着大家,从中国古代“天”神话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想象空间。我们不能强求大家接受我们的观点,但请大家一定注意本书例举的事实,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这些事实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回答“人类将走向何方”的关键。我们今大的探索决不是为了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之中,而是为了明天的道路更加宽广。
   回顾人类的历史,我们曾经拥有过两条道路,一条是自觉开发内心世界。努力追求精神平静与升华的道路;一条是改造物质世界、努力占有更多物质生活资料的道路。前一条道路被现代科学无情地批判了,而后一条道路正在受到现代人的反思与怀疑(源于环境的压力),可怜的人类还剩下什么呢?
   一种价值观决定一种生活的道路,那么人类的价值观(即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呢?从60万年以前,第一个原始人打制第一块石器开始,积6000年的文化沉淀,我们今天应该对人类的总体价值观有一种科学的认识,可悲的是我们直到今天一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对人类总体价值的认识我们并没有超越公元前400年前后那一代哲人划定的圈圈。
   如果说人类的价值、人类的幸福只在于用向外无情掠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享受的欲望,那么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就没有任何区别。生存是必要的,但生存却不是唯一的,而且生存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大肆掠夺与破坏的生存方式仅仅是动物本能的直接宣泄,人类本应有更为道德的生存方式。如果我们放弃偏见,丢掉不可一世的心理障碍,那么我们在人类已有的文化当中完全可以发现更体面、更高尚的生存方式。
   科学的尴尬正面对历史的嘲笑,不论我们多么厚颜无耻都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人类转了几千年的圈子,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正如不少历史学家一生穷经皓首到头来只证明了一点:史书的记载是真实的!
   未来不是梦,人类的未来必然伴随一次伟大的文化复兴与回归。远古文明正穿过厚厚的浓云向人们射来希望之光,一个时代的召唤在响起:归来兮!迷途之羔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