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外星文明的困惑越来越多了。想想看,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都有 4.3 光年,有外星文明的星球还不知道离我们有多么遥远,如果要到达遥远的星系,我们的飞船会是什么样?文/转自《 飞碟探索》 【要克服的飞行障碍】 如果我们要去一颗遥远的星球,速度必须比光还快很多倍,以保证自己不会在到达对方星球之前因为太老而死去。可是,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是 宇宙速度的极限。放下这个问题不谈,如果我们已经掌握 超光速飞行的技术,还有多少棘手的问题等着我们?比如,飞船在太空中高速航行,怎么避免太空物质的碰撞?要知道,一只小鸟撞上超音速飞机,后果都是灾难性的。还有,我们怎么克服惯性?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的飞船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速度提高到最大,如果飞船和飞船内部的物体不能同时受到相同的加速度作用,就必然遭受到巨大的惯性作用力。脆弱的有机生命体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真像科幻作品里那样让飞船瞬间加速进入光速通道,恐怕飞船内的乘员早就被巨大的惯性撕碎了。如果以人类能承受的加速度来逐渐提高速度,即便是加速到光速的几分之一,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更不要说达到超光速了。
不论是现实中人类建造的飞行器,还是科幻作品中人类想象的飞行器,推动力引擎都是最常见的动力方式,从喷气式飞机到火箭,再到以微波、激光、太阳风为推动力的太空帆船,都没有摆脱老祖宗发明的烟花的影子。这种动力方式存在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会对飞船内部的物体造成巨大的加速度影响。 这种作用于飞船外壳的动力方式,是通过间接的力将速度传递给飞船内部的物体的,不要说人体无法承受,即便是比人体结实几倍的物体,也承受不了瞬间加速造成的惯性影响。因此,我们只有改变这种传统的动力方式,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惯性的问题。
在科幻电影 《火星任务》 中,主人公最后乘坐火星人的飞船以极高的速度飞离了荒凉的火星。科幻作家为了让人体能够承受这种巨大的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在火星人的飞船上装配了一套减小惯性带来的不良反应的装置——一种将有机生命体置于液体中的装置。这种方法的确可以提高人体承受惯性的能力,因为人体组织的70%都是水,把人放置在与之密度接近的环境中,可以增加人体对惯性的承受能力。密闭车厢里的蚊子虽然在车厢外承受不了火车加速的惯性,却可以在车厢内自由飞行,因为车厢内的空气被火车带着一起运动,承担了大部分惯性。可对于超光速带来的惯性来说,这种缓冲几乎不起作用,而且液体在这种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极大压力,也是人体承受不了的。
【万有引力场】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证飞船和飞船内部的物体同时受到相同加速度的作用,那么飞船内部的物体相对于飞船来说就不会产生相对运动,我们只要克服飞船整体的惯性,就可以避免飞船内部的人员遭受惯性影响。如果将整个飞船都置于同一个力场环境中,让飞船及其内部的物体同时加速,也许就有可能解决飞船内部的惯性问题。
在我们已知的四种力中,强力和弱力属于核力的范畴,虽然强度比较大,但作用距离非常短,而且释放后很难控制——谁想乘坐一个用不断引爆的微型核弹推动的飞船去宇宙?电磁力和万有引力是两种我们比较熟悉的长程力。如果用电磁力作用于飞船,为了消除惯性,就得把人体也置于这种强磁场环境中,超高强度的电磁场会给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有些物质会屏蔽或干扰电磁场,也会给制造这样的飞船带来很大的麻烦。
那么就只剩下万有引力了,这种力场是人类最适应的一种力,而且,它能够对所有物体施加作用力。在缺少重力的环境中,人类反而会觉得不适应。也许,我们可以建造一种以万有引力为动力的宇宙飞船。
万有引力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不了解的一种力。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我们都知之甚少。爱因斯坦对引力的解释是:具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时空弯曲,而弯曲的时空产生了引力。但那也许只是引力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它产生的根源。我们现在只知道引力是一种弱力,虽然在微观世界里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宇宙空间这样的宏观世界里,它是绝对的主宰。
使用万有引力场做飞船的动力似乎是非常完美的。引力场不但是一种长程力,而且可以将力同时施加给力场中的每一个物体,并使其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如果能够让飞船始终处于一个单向的引力场中,那它就可以驱使飞船及飞船内的物体同时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速度。我们不但可以将它作为飞船前进的动力,更可以开发一种反万有引力的装置来抵消其他力场的作用。由力场发生装置产生的多重力场甚至可以同时模拟地球的重力环境。这样,驾驶者在飞船内既不会有加速和转向的感觉,也不会有失重的感觉,如同置身于地面上的建筑物内一样舒适。
要想让引力场完全作用于整个飞船,就必须使其产生于飞船的外部,而且必须施加在飞船的前进方向上。当然,反物质世界的斥力场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只是实现起来更加困难。外置力场并不算什么新鲜的东西,人们常常把它想象成外星飞船的防卫武器,却很少把它当做一种动力方式。 想象一下,在飞船上同时设置三个不同的力场:用一个始终垂直于飞船底部的力场模拟地球的重力环境;用一个作用于飞船外壳上的力场使飞船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而主力场则作用于整个飞船,牵引飞船前进。第一种力场应该是方向和大小不变的引力场,而后两种力场则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运动方向等因素随时改变。只是作用于外壳的力场不一定是引力场,采用对金属作用更好的电磁力场将更为合适。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设计要求,较大的飞船则可能需要安装多个“引擎”来共同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 至于怎么制造出力场发生装置,不论是依靠反物质还是迷你黑洞,都已经大大超出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只能暂且放到一边,留待以后慢慢解决。
【看!飞碟?】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力场并造出了引力发生装置,而且有足够的能量驱动飞船进行超高速飞行,那我们应该把飞船造成什么样子以适应这种新的动力装置呢? 引力场是装在飞船外部的,而且要使飞船随意改变方向,那么,为了方便力场的移动及产生均匀的作用力,飞船就应该尽量设计成具有对称形状的外观,带有曲面的球形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设置了垂直于飞船底部的力场来模拟重力环境,飞船向下运动的机会就会非常少,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它设计成一个半球形。沿飞船底部的边缘不需要太多的空间,可以将它压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最小系统的飞船是个什么样。我的天,这不就是飞碟吗?是的,装备了“万有引力引擎”的宇宙飞船就应该具有球形或者碟形的外观。也许今后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飞船都将具有这样的外形,而且也不会再有后面喷火、发光的特征了。强大的引力场不光可以使飞船抵消星球的引力悬停在空中,更可以在飞船前进方向上开辟一条“干净的”通道。由于飞船外壳也同时受到电磁力场的保护,外部空间对飞船壳体的作用力就可以由力场来承担。这样,飞船不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力场强度允许,都可以畅通无阻。而且,我们不用考虑飞船的外形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或者流体力学的原理。
解决了飞船内部的惯性问题,瞬间加速、直角拐弯这样的飞行特技自然没什么困难。当然,对于只用一个“引擎”的小飞船来说,旋转可以使其保持自身的稳定,不必考虑调整力场来解决摇摆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看看飞碟吧!你不觉得它们就是 外星人的飞船吗?不论外星人的飞船采用什么技术,都必须解决飞船超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惯性问题,而飞碟所展现出来的奇特飞行方式,恰恰说明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飞碟的外形又与解决这一问题的设计要求相符。还有,根据那些声称看见过飞碟的人的描述,飞碟的形状及其展现出的飞行性能是完全违背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的,也许最富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家也不会赋予飞船直角拐弯这样的特性,所以,他们不大可能编造出这样的景象。 当然,自然现象论者一定会坚持他们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都不过是特殊的自然现象,不相信有什么外星人。但是请想想,这种特异现象是自然现象的概率有多大?我们是选择不合逻辑的猜测,还是选择合乎逻辑的推理呢?对于科技比我们先进得多的外星文明来说,他们肯定已经掌握了运用各种力场的方法,在能量的使用及效率上也要比我们高若干个等级,因此他们完全有可能乘坐高速飞船,通过我们还不了解的途径到达地球。 我们已经不能再用现有的知识去判断飞碟现象的真实性了,只能通过逻辑推理的办法来推断它的合理性。既然外星人已经走过了我们未走过的路,实现了我们未做到的事情,就说明沿着这条路走是正确的。这不但可以让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而且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科技的发展,缩短和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更好地防范未知的危险,从而保证我们的文明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