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099|回复: 1
收起左侧

NASA重大消息 发现另一个地球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7-24 01: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NASA(美国宇航局)nasa今晚12点将发重大消息称:探索系外类地行星有了新进展!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猜测,NASA可能找到了第二个地球。
但是各位先别高兴得太早,因为就算移民,也轮不到你呀,哈哈哈。。。。首先星际移民的技术条件不够【半个世纪后吧】
星际移民也得先后顺序吧【第一批移民的肯定是炮灰咯】
再者:NASA真的找到了类地行星????
美国宇航局投入了那么多去寻找宜居行星,如果这个部门不爆出点猛料,NASA还会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吗?而且类地行星到现在为止已经找到四五十颗了吧,但是后面一查,都是死星。像地球这样的星球,哪有那么容易找到?
NASA重大消息 发现另一个地球827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9964
新闻原文:


NASA将发布系外行星新进展 暗示发现另一个地球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将在国际标准时间7月23日16:00(北京时间今晚24:00)召开电话会议,对外发布有关系外行星搜寻方面“令人兴奋”的新消息。
  该机构宣布届时将会公布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取得的一系列新发现,但具体究竟将要发布什么信息,目前外界仍然不得而知。
  根据美国宇航局此间对外发布的一项声明:“系外行星,尤其是大小与地球接近的小型系外行星,仅仅在21年前还仍然属于科幻的范畴。但在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系外行星,天文学家们已经接近几千年来我们所梦想的目标:发现另外一个地球。”
  参与此次电话会议的成员将包括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委员会副主管约翰·格朗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开普勒数据分析主管乔·詹金斯(Jon Jenkins);“搜寻地外智慧生命”(SETI)机构研究员,开普勒项目科学家杰夫·考林(Jeff Coughlin)一级英国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迪迪尔·奎罗兹(Didier Queloz)。

  2009年发射升空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耗资6亿美元,其目标旨在搜寻系外行星并研究银河系内行星系统的多样性。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旨在搜寻那些与地球类似,由岩石构成,并且在适当的距离上围绕恒星运行(即位于“宜居带”),因此在其地表可以有液态水存在的系外行星。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项目使用凌星方法搜寻系外行星:当一颗行星运行经过一颗恒星前方时,它会部分遮挡恒星发出的亮光,从而导致恒星亮度的轻微下降。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能够灵敏地捕捉到这种细微亮度变化并推知系外行星的存在。整个项目至今已经发现了4661个疑似系外行星目标,其中有1028个目标已经得到确认。
  在2013年5月,开普勒望远镜的第二枚“反应轮”发生故障,从而标志着该项目第一阶段观测工作的结束。开普勒望远镜上的“反应轮”是一种类似陀螺仪的设备,其作用是确保开普勒望远镜能够在空间中维持精确的观测指向。




银河系内有多少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银河系内或存在一亿颗适合生命的行星



NASA重大消息 发现另一个地球18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9964


据一组天文学家最新研究表示,银河系内有一亿多个地方或可以支持复杂生命的存在。科学家们调查了1000多颗行星并使用了考虑行星密度、温度、基质(液体、固体或者气体)、化学过程、与恒星的距离以及年龄的公式。利用这些信息,他们计算并提出了生物复杂性指数(Biological Complexity Index,简称BCI)。
BCI计算表明1%-2%的行星的BCI等级高于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后者据称存在一个地下全球性海洋,或可能支持生命形式的存在。考虑到银河系内大约有100亿颗恒星,BCI的结果暗示了1亿颗可能的宜居行星。
尽管或可能支持复杂生命存在的行星数量非常多,银河系是如此广袤以至于具有较高BCI值的行星相距都非常遥远,科学家们这样表示。最临近也最有潜力的系外行星系统是格利泽581,它拥有两颗明显可能支持复杂生物圈的行星。地球距离格利泽581大约20光年。
“看来我们独立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研究人员说道。“然而那些复杂程度与我们相当的生命形式可能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在可预见的未来与这些外星生命见面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在宇宙之中是孤独的存在吗?哥白尼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行星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行星系中的一颗典型的行星而已,毫无特别之处。这一概念启发了天文学家,他们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着眼,目光所及越过了我们这个小小行星系的边界,投向了更加深邃的太空。

银河系宜居带

目前,天文学家们开始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宜居带的概念:是否存在某种银河宜居带,在这样一个区域内更加容易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系?出现这样的想法应当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既然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的适当距离可以定义为太阳系层面的“宜居带”,那么在更高级别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适当距离也应当可以定义为“银河宜居带”。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皮特·伍德以及天文学家和宇宙生物学家唐纳德·布朗利在他们合著的《孤独地球》一书中提出的。他们坚持认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我们的地球以及允许生命存在的环境是罕见的,因此生命将是极其不寻常的现象。进化到微生物阶段以上的外星生命本就极其稀少,向复杂生命的进化需要极端苛刻的条件,而每一样这样的条件出现的可能性都是极其微小的,也就是说:生命根本不是普遍存在的,生命是罕见的现象。

简单的说,伍德和布朗利认为银河系中绝大多数区域是根本不适合生命生存的。他们认为银河系中仅有很窄的一道环状区域可能适合生命存在,即“银河系宜居带”。

银河中心部位可能更适合生存


最近美国宇航局宇宙生物学研究所的麦克·古瓦洛克博士和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大卫·帕顿以及萨宾·麦克康奈尔进行的一项有关银河宜居带的研究显示,尽管银河系靠近核心的区域确实环境险恶,但是却可能成为最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区域。

他们有关生命宜居的概念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参数:超新星爆发率,金属性以及复杂生命进化所需要的时间。他们的研究发现,尽管由于在银河系内侧(即距离银心8100光年以内),这里的恒星密度要比外侧高得多,因而这里的超新星爆发频率也高得多。这样的爆发会摧毁很多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但是这里让生命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却要比银河系外缘高出10倍。

古瓦洛克说:“银河系内侧是金属性最高的,而银河系外侧这一指数就要低得多。因此银河系内侧位置行星的数量也应当远多于银河系外侧。因为重元素是形成行星的原始建筑材料,而在银河系核心区域这样的材料密度是最高的。”

然而在这一区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超新星爆发。古瓦洛克的小组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演算。古瓦洛克说:“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假定氧气的积聚以及臭氧层的出现是保障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超新星爆发可以摧毁行星大气上空的臭氧层,于是生命便会处于危机之中。”

研究小组进行的计算显示,我们银河系中的大部分恒星至少在其生命史中的一部分时间里将是沉浸在附近超新星爆发的辐射中度过的。只有大约30%的恒星可以幸免于难并具备发展出生命的环境条件。

古瓦洛克表示:“超新星爆发将可以摧毁距离其6.5~98光年范围内的生命,具体要取决于超新星爆发的规模和形式。在我们的模型中,这种毁灭起作用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因为一些超新星爆发的威力要远大于另外一些。”

正是依据这些判据,古瓦洛克指出,尽管由于较低的恒星密度,以及更少的超新星爆发,在银河系外侧会更加安全。但是银河系内侧的高金属性意味着更高速率的行星形成,计算显示在银河系内侧找到幸存的、没有被摧毁的有生命行星的几率要比银河系外侧高出10倍。然而古瓦洛克小组的理论中没有排除银河系内任何一个区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只是说他区域“比较不可能出现生命”。

这样便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太阳系远远位于古瓦洛克圈定的范围之外。同时这一理论也给了“搜寻外星智慧生命”项目以新的希望: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将搜寻的目光投向银河系的核心地带。

孰是孰非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理论观点。如伍德和布朗利便指出,太阳系所在的位置要比古瓦洛克模型中指定的区域安全得多,宜居得多。因为在银河系内侧,由于恒星密度过高,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轨道很容易遭遇从过于接近的距离上通过的其他恒星体引力的影响而偏离轨道,从而导致毁灭性的结果。其他科学家也对这一理论体系中所作的一些假设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如银河系内宜居行星的比例,以及处于潮汐锁定状态下的行星是否真的可以存在宜居环境等等。

吉姆·卡斯滕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如何找到宜居行星》一书的作者。他说:“他们所作的一些假设可能太过自信了。他们似乎远远走在了其他人的前头,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在考虑这些问题,而他们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假设。”

然而,也有支持这一理论的科学同行。列维·达特尼尔(Lewis Dartnell)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宇宙生物学家,他说:“这是迄今为止针对银河系宜居带问题所作的最为详尽的研究。它的结论是很有趣的,他们指出白矮星超新星爆发对宜居行星上复杂生命体的危害是大质量恒星塌缩引发超新星爆发的5倍,这很有意思。”

银河宜居带并非是一条静止的环带,古瓦洛克小组的论文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河系的高金属丰度区域将逐渐向外侧扩展。他说:“这也是为什么形成时间较晚的恒星更加容易拥有类地行星。”这样看起来,或许我们银河系中生命活动的高峰期还没到来呢!





那么,我们该移民去那一颗星球呢?


移居至哪颗星球

我们有许多选择,美国国家太空学会致力于研究未来人类太空殖民星球,他们指出未来人类首先抵达的星球必须具有维持生命的资源。目前,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2亿美元的研究工作,美国宇航局报道称,未来人类太空殖民地可设定在月球,挖掘月球表面数米深,或者覆盖现有月球陨坑,从而避免高能量宇宙放射线持续辐射,这种辐射将损伤人类DNA分子,导致癌症。同时,这项美国宇航局研究想像在其他星球上设立核电站、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并采用多种方法从月球表面提取碳、硅、铝和其他有用物质。美国国家太空学会一份《太空殖民路标》的研究报告指出,月球是“初级停车站”,维持生命的冰物质是永久性月球基地、旅馆,甚至赌场等娱乐场所的必备条件。

其他太空殖民提倡者认为可完全忽略月球。虽然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并且我们曾登陆过。而木星、土星的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均被认为含有大量的水、碳和氮,在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星体是火星。火星学会负责人罗伯特·祖布林说:“以历史海事探索作比方,火星与月球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北美和格陵兰岛的关系。火星与月球不一样,它拥有一定的大气层,可避免宇宙放射线的直接辐射伤害,并且具有40%的地球引力作用。”

2002年,美国宇航局火星“奥德赛号”太空飞船在火星表面探测到大洲面积大小的冰水,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拍摄图像证实冰物质的存在。甚至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足够的碳可供给植物生长,白天温度可达到21摄氏度,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将逐渐“地球化”,使用地下冰水中的水资源形成浅海洋,之后可形成一种提供呼吸空气且能更好遮挡宇宙放射线的大气层。

所有科学家可能认为的未来适宜人类移居的太空路线均被艾萨克·阿西莫夫列入“行星沙文主义”范畴之中。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能够很好地建造一个轨道栖息地,在空洞的太空中建造人类未来的家园:以精确的技术进行工程建造;然而即使不考虑科技因素,也不太可能从地球发射大量的物质来建造一个较大的轨道结构。这样的未来人类太空栖息地将首先考虑从近地小行星提取资源。197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杰勒德·奥尼尔提出了一个超大质量独立式轨道栖息地,它是两个大型圆柱体绕中心轴以每分钟1圈的速度旋转,其速度足以模拟沿着内部表面的引力作用场,这是两个相反方向运行的旋转圆柱体,这样可以消除转距。在没有引力的外太空环境,这个独立轨道栖息地从体积上可以容纳数千、数百万居民。奥尼尔预想这个大型圆柱体长度达到32千米,其内部表面面积可达到800平方千米。

阿尔·格罗布斯是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位承包商,他指出奥尼尔提出的独立式轨道栖息地是一个华丽的“封闭社区”,这里拥有恒久不变的阳光,宇宙壮观的景色,宽敞的住宅,在靠近圆柱体轴心区域可体验零重力效应。生活在这种太空基地的人数应当保持在150人以上,这样可以避免近亲结婚,尽管这种旋转栖息地理想角度上存在社交群,太空居民们也可存储DNA,以保证基因池所需的多样性。

初级轨道栖息地并不需要停留在太空轨道上,如果一艘太空船耗尽邻近小行星的资源,或者必须逃离一颗死亡恒星,它应当使用机载核反应堆或者太阳帆作为能量源,发送至遥远的太空目的地。

迄今发现的500颗系外行星中未出现存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层,但这些系外行星差不多都是在过去十年内发现的,天文学家发表在近期媒体的一项报告推断称,2264年发现适宜人类生存系外行星的概率达到95%。2010年9月份,利克·卡内基系外行星勘测中心的一支天文学家小组宣称,一颗位于天秤星座、距离地球20光年的行星位于恒星“适宜生存”轨道区域。

怎样离开地球

在太空进行殖民的第一个挑战是人类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罗伯特·海因莱因说:“如果你乘载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很有可能会中途停滞在某处。航天飞机完成一次飞行需要4.5亿美元,现今发送无人载荷进入太空的成本依然很高,大约每磅需要12000美元,同时在起飞后100千米的飞行阶段所需燃料的成本更高。”

为了清除太空飞行的内部障碍,工程师曾设想了一些无火箭发射系统。在冷战高峰时期,美国海军高海拔研究计划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分析使用巨大加农炮发射载荷进入太空的可行性。物理学家德里克·蒂德曼设想使用一种叫做“环膛炮”的超大离心机来旋转物体,直至其周转速度摆脱地球引力。同时,一些工程师计划建造“太空电梯”,向天空延伸62000英里长的电缆,像一个旋转套索,通过向心力牵引。2000年,美国宇航局先进概念学会授予布拉德·爱德华兹57万美元的奖金,他负责研究如何建造太空电梯,据称,这种太空电梯的成本不超过140亿美元,一旦未来纳米技术实现更轻薄、更坚硬的管材,有望使太空电梯的成本更低。

其他创新性方法则是尽可能减少载荷重量,使太空飞行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一家名为“太空制造”的公司声称,计划建造了一个巨型3D打印机。虽然该公司未解释这种超级打印机如何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运行,但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策略——转换从地球装载的原料或者将太空垃圾进行再循环装载入人造卫星或者宇宙飞船。未来突破性纳米科技或许能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一旦离开近地轨道,我们将规划如何借助某种特殊物质实现史诗般的太空之旅,而非采用传统的化学火箭。2010年11月,美国宇航局前任宇航员弗兰克林·钱·迪亚兹最新研制一种采用机载离子发动机驱动的火箭,他估计可将之前地球至火星太空之旅的60天行程大大缩短。一种新型日本探测器采用46英尺宽的太空帆作为驱动,它由0.0075毫米厚镀铝塑料板制成,由太阳光量子的压力推进,2010年12月这种太阳帆飞行器首次飞越金星上空。

美国国家太空学会的马克·霍普金斯表示,自我复制型纳米机器人未来可发送至小行星上,它们能够钻透小行星表面并开始采矿,或者它们可以穿梭于卫星和遥远行星之间,它们能够自我复制,适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文明等待未来宇航员的到来。

华盛顿州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迪克·舒尔茨·马库彻称,未来20年,人类将在火星建立永久性生活基地。但不得不承认建造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他强调指出,火星人类基地将确保人类能够生存,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火星建立家园。

何时离开地球

现在多数太空殖民进程已与私人太空公司紧密结合在一起,2010年12月份,埃伦·穆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完成了太空船飞行测试,该太空船可携载7位乘客。目前,SpaceX公司已与美国宇航局签订合同,负责将航天货物运送到国际空间站,每磅货物的价格低于当前的价格。此外,维金银河公司、太空冒险公司和其他公司开始提供近地轨道飞行,以及国际空间站暂短停留,本杰罗航空公司将于2015年发射充气“太空旅馆”。

尽管当前美国财政预算紧张,但仍积极拓展太空探索领域。2010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2025年将计划有人驾驶航天器抵达近地轨道的小行星,21世纪30年代中期将实现登陆火星。

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布新闻稿宣称,与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项联合计划将研究建造“百年星舰”的可能性,他们称这是迈向下一个太空探索纪元的新开端,将实现恒星太空之旅。

有足够的能量吗

要把人类全部移民太空相当困难。假设人口并没有遭遇急剧减少,那把全人类都发射到太空中,物理上是可能的吗?

想知道这是否可行,我们可以从最小能量需求开始:每人40亿焦耳,这是最低开销。不管我们用什么手段,火箭、太空天梯或是其他别的航天器,把65千克的人移出地球,至少也要花费这么多能量。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5-7-24 08: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寄希望能研究出光速飞行,然后再寄希望有冷冻技术,再然后寄希望在这些技术出来前,人类别亡了自己,唉!再来几百年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16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