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鳞蛇鲭(学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中文俗称油鱼、玉梭鱼、白玉豚,是辐鳍鱼纲鲈形目异鳞蛇鲭属的唯一品种。
异鳞蛇鲭长什么样:
体侧扁且延长;下颌长于上颌,眼大。鱼体为带光泽之暗褐色,随成长而渐黑,侧线呈大曲纹状。尾鳍叉形。
异鳞蛇鲭 背鳍Ⅸ,16—18+6;胸鳍15—16;腹鳍Ⅰ,5;臀鳍15—18+5。体长为体高4.0—4.2倍,为头长3.6—3.7倍。头长为吻长2.5—2.6倍.为眼径6—7倍。
体纺锤形,稍侧扁,尾柄后端较细,每侧具1个强隆起嵴。头中等大,吻较长锥形,眼中等大,侧上位。两颌齿尖锥形排列疏松,上下颌前端有2对犬齿,犁骨腭骨具齿。体被异形鳞,栉鳞与圆鳞相混杂,侧线有波状弯曲。为环热带大洋鱼类广布种。
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区别
头大,最长约200厘米,最重纪录为45公斤。
外型像似棘鳞蛇鲭,但鳞片较大,尾柄中央有棱脊,侧线呈大曲纹状,鱼鳍亦略有分别。异鳞蛇鲭鱼身有光泽,带暗褐色,并随着成长渐变成黑色。背鳍硬棘8至9枚;背鳍软条16至18枚;臀鳍硬棘1至2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
鱼体油脂极其丰富,但此油脂无法被人体吸收,如食用此鱼可导致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这类鱼分布在哪里
全世界亚热带、温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部及东北部海域。
本鱼常见于各地的热带和温带海洋,然而北印度洋却未见出产。
生活于深海区,夜间追食小鱼,游于海面,在我国4月份性成熟,体长可达1.5m左右,国内分布于南海诸岛;国外分布于日本至澳大利亚,向东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向西到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域,还分布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岸地区。
生活于200~885公尺海域,主要栖息于大陆斜坡,游泳能力强,性凶猛。具日夜垂直洄游习性,夜间上浮至较浅水区,仔鱼及幼鱼于日间停留于水表层。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异鳞蛇鲭可以吃吗
据ETtoday:俗称油鱼或白玉豚的深海鱼类异鳞蛇鲭,吃下肚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被日本政府列为禁止食用的有害鱼类,但日本名古屋交流艺术专门学校却传出有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试吃,虽然事后学生们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但校方坦承老师的作法太过头,名古屋市政府也要求学校不得再发生类似情形。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导,让学生吃下有毒鱼类的是名30多岁的男老师,在该校生态交流科系教导海洋环境学问,根据其他老师表示,今年7月2日男老师在谈到深海鱼类的内容时,当场烹煮异鳞蛇鲭,并切成如指尖大小的60人份,告诉学生吃了可能拉肚子后,要他们自己决定要不要食用。
为什么让学生吃毒鱼?这名男老师说:希望让他们知道异鳞蛇鲭的油脂丰富,但只用目测或触摸并不能感受,而根据经验判断,只是吃下一点点并不会有中毒症状而这条异麟蛇鲭是他大学母校的练习船在实习时意外捕获,他透过认识的船员买到。
日本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试吃有毒鱼类“异鳞蛇鲭”
报导指出,当时有吃下异鳞蛇鲭的学生根据校方追踪,直到8月下旬都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但校长鸡德尚雄仍坦承:就算是为了实际了解教材,让学生吃毒鱼的做法还是太过了,今后会要求所有老师注意教育安全,校方也会持续监督指导。
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异鳞蛇鲭含有人类无法消化的油脂,食用可能出现持续腹泻的症状,但要吃下多少才会到达中毒程度仍不可知,因为东京曾发生烹煮异鳞蛇鲭食用而集体中毒的事件,食品卫生法明文禁止民众贩卖或给予他人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