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5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人类进化的七大谜团,至今也不是很清楚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7-11-27 2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进化七大谜
  人类无疑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哪些谜团?我们还会继续进化吗?让科学家来告诉大家。

人类进化之谜一: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对着正前方?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对着正前方,而不是长在头部两侧?研究发现,3D视觉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你去过动物园观察动物的话,会发现眼睛生长位置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眼睛长在脑袋两侧的动物有鸡、牛、马、斑马等,眼睛长在脸部前面且两个眼睛的位置比较接近的动物有猴子、老虎、猫头鹰和狼等,而人类属于后一个阵营。那么,生长于不同位置的眼睛背后有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奥秘呢?

  眼睛位置是自然进化在利弊权衡之下的安排。当眼睛向前看时,两个眼睛的视域范围会有所重叠,正是这种视觉重叠,即两眼感知到稍微不同的视野角度发送到了大脑,才能让我们感知到眼前视野的景深。眼睛长在侧面的动物不具有这种深度感知,作为补偿,它们拥有比我们更宽的全景视野。

  不同动物眼睛位置进化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一些海龟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但从它们处理光学信息的方式来看,它们的眼睛却似乎是看向前方的,这可能是因为海龟缩回脑袋时,它们的眼睛只能接收到来自前面光线的原因。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为何长在前面,有多种说法和猜测。

  1922年,英国眼科医生爱德华·柯林斯写道:“我们灵长类的祖先需要在树间枝丛中来回窜跃躲避天敌,需要能够迅速判断树枝位置并用双手抓牢迅速逃离的视力,这意味着眼睛的进化倾向于具有良好深度知觉的视觉系统。”柯林斯的“树栖运动假说”理论认为,人类祖先进化出向着正前方的眼睛,是为了经常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时能够准确判断距离,毕竟误判距离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惨痛的。失败的代价是从几十米高的树上掉下,然后落在有许多猛兽环伺着的林中地面上。

  柯林斯的理论假设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事实上许多树栖动物的眼睛的位置是长在头部两侧,例如松鼠。因此2005年生物人类学家马特·卡特米尔提出了“视觉捕食假说”理论。该理论认为,捕食动物一般都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视觉能力,以更有效地定位猎物的位置,无论是豹子跟踪羚羊,或猛禽用爪子捕猎兔子,或我们某个灵长类的祖先从树枝上跃起捕抓昆虫时,都需要这种充分进化的深度视觉。

    神经生物学家约翰·奥尔曼在卡特米尔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夜间捕食”理论。不是所有食肉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前面,猫头鹰、猫,以及灵长类动物和我们一样,它们的眼睛长在前面,但猫鼬、树鼩和知更鸟的眼睛却不在前面。奥尔曼的理论认为,前向眼睛有利于夜间捕食的动物,如猫头鹰和猫,因为前向眼睛比侧向眼睛能吸收到更多光线。事实上,早期灵长类动物也是夜间捕手,这种适应于夜间捕食的前向眼睛的基因也传给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后代。


  理论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提出的另一种理论是“透视视力假说”,即前向眼睛可以让我们祖先的视线透过茂密的树枝和树叶,这一理论假设源自于一个奇怪的现象。钱吉齐说道:“手指放在眼前垂直举起,看向远方,你会发现手指似乎变透明,你可以透过它看到远方的景物。因此,我们似乎拥有‘看穿’手指视物的能力,就仿佛我们拥有了X射线的透视能力一样。”


  一些小动物,比如松鼠等,它们的脑袋很小,可以从树枝树叶的间隙之间轻易看到前面的景物,另外一些生活在非林地环境中的大型动物拥有一览无余的开阔视野,眼睛长在两侧不会影响它们的视物能力。

  虽然科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但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对着正前方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但无论是为了方便在树枝间跳来跃去,为了追逐美味的虫子,还是为了能够“透视”树叶看到前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眼睛对着正前方,是与人类祖先树栖生活中的适应性进化分不开的。

人类进化之谜二: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

  右撇子的人在世界上占绝大多数,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为此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哪只手方便就用哪只手。如果你用某只手来写作,那你吃饭用的还会是同样一只手。英国利物浦大学考古学家娜塔莉·尤奥米尼说道,大约占人口85%的大多数人用的都是右手,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从未出现过左撇子占多数的情况。

人类进化的七大谜团,至今也不是很清楚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8148
    使用左手还是右手,实际上是由大脑控制和决定的。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换句话说,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右手、右眼和右腿的动作。一些人认为,动物大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的分工进化已有5亿年的历史。这种进化可让大脑更有效率地同时执行不同任务,左半大脑执行常规操作,比如觅食,右边大脑以逸待劳,及时发现来自捕食动物的危险,并做出快速反应,例如各种鱼、蟾蜍和鸟类,都更有可能向右眼看到的猎物发起攻击。

  人类的祖先开始用两条腿走路很可能是为了腾出双手来执行新的任务,如制作工具等。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妮·布拉西尼认为:左右手不对称使用很可能从早期人类开始使用工具,或采取直立行走姿态时就已经开始了。

  为了寻找支持这些理论推测的依据,布拉西尼和她的同事对黑猩猩的偏手性习惯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猿类动物四肢着地站立时并没有显示出真正的左右手偏向性,只有在不得已采取直立姿态时,才会出现偏向一边肢体的傾向性,但在黑猩猩个体中,左撇子与右撇子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显然,推动早期人类普遍偏向于使用右手,导致如今右手性占绝对优势可能另有原因。研究人员自己用左手和右手制作古代石器和工具,然后与早期人类制作的工具进行比较,并没有发现200万多年前的古人主要用右手制作工具的多少证据。

  然而,在肯尼亚科比福拉出土的150万年前古老人类分支能人和直立人制作的石器展示了早期人类惯用右手的一些证据,另外大约60万年前另一个人类分支海德堡人也证明了史前人类使用右手的偏好,例如,海德堡人保存下来的牙齿化石的磨损情况表明他们通常是用右手将食物放进嘴里的。


  但这些证据只是告诉我们人类偏向于使用右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并没有告诉我们原因。一些人认为偏手性现象可能与语言的出现有关。大多数人都用大脑左半球处理大部分语言信息,这种左脑专司语言处理职能的倾向甚至比右手性特征更为常见。这表明右手性偏好可能只是语言左半球大脑语言处理能力进化的“副产品”。 这一理论称之为“语言人假说”。人类两足站立直立行走的进化促进了偏侧性的普遍产生,而倾向于右侧的偏向性则在稍后随着语言的进化而产生。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偏向于使用右手,但如果你是左撇子,也不要气馁。科学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左撇子现象是一种缺陷,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左撇子可以更轻松地从脑损伤中恢复,在一些对抗性运动中,左撇子甚至更可能因打破常规而获得优势。


人类进化之谜三:为什么我们要有嘴唇?


  人类脸上为什么要有高度敏感且容易受伤的上下两片粉红色嘴唇呢?冬天它们容易变得干燥开裂,偶尔还会被自己的牙齿误认为是食物而咬伤。嘴唇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鸟类只有喙,没有嘴唇,也能很好地进食,虽然大多数哺乳动物也都有嘴唇,但只有我们人类是将自己的嘴唇毫无遮拦永久暴露在外的。


    事实证明,嘴唇很重要,甚至重要到值得冒偶尔被自己牙齿咬到的风险,尽管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

  人一出生就知道如何吸吮,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而且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天生拥有这种能力。吸吮能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被称为“原始反射”。
  与吸吮反射相结合的另一种原始反应是“觅食反射”,觅食反射让婴儿可寻找到母乳吸食。觅食反射的原理是,婴儿的脑袋会转向触碰到它的嘴或脸颊的任何东西,只要是可以吮食的东西接触碰到新生儿的嘴唇,吸吮反射立即就被激活,当然舌头接下来也要配合做很多工作,但拥有嘴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将乳汁紧紧密封在嘴里,让婴儿可以吞下。


  这意味着喂养的过程,无论是通过母亲的乳头还是通过瓶子,对于新生的婴儿来说,都不是一种被动行为,它更像是一种对话,双方都参与进来的精心编排的进化之舞,而在这个舞蹈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嘴唇。


  嘴唇不但对婴儿很重要,也是我们所有人进食和说话不可或缺的重要身体部分。在语言学中,上下两片嘴唇是发音的两个重要部位,起阻挡或放行气流的作用,是嘴与咽喉抵达肺部的一个重要“门户”。两片嘴唇合在一起可以发出b、p、m、f等爆破音(也叫双唇音),上齿与下唇相抵则可以发出v音。如果没有嘴唇,人类很难发出清晰可辨的多种语音并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
  另外,借助于嘴唇人类还形成了存在于大约90%人类文化中的有趣的接吻现象,达尔文曾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一书中写道:欧洲人习惯以接吻示爱,这可能被认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惯。接吻现象有其生物学上的根源,其中既有遗传学上的冲动,也有后天习得的行为习惯。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物种也会“接吻”,如黑猩猩在打架后通过“接吻”来表示和解。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认为,接吻可能起源于灵长类动物给孩子喂食的行为,例如,黑猩猩母亲会先将食物嚼碎,然后将嘴唇与幼猩猩的嘴唇相贴,让食物进入孩子的嘴里。另外,嘴唇上有许多神经末梢,触摸嘴唇会带来快乐感觉,咬嘴唇还可能是减轻焦虑的一种方式。




人类进化的七大谜团,至今也不是很清楚594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8148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嘴唇偶尔会开裂,或有时这一高度敏感的身体部位会被牙齿误咬,给我们带来些微痛楚,但嘴唇对我们如此重要,偶尔付出一些小小的代价是值得的。


人类进化之谜四:为什么我们的脸上不长毛?

  与动物王国其他大多数成员相比较,人类有一个显著特点:脸上几乎不长毛。当然,一些人会留胡子,但即使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海盗,脸上也有相当多无毛露出光洁皮肤的地方。那么人类为什么不像其他大多数猿类动物一样脸上长毛呢?


  人类在进化中失去体毛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失去体毛是为了摆脱虱子等寄生虫,光滑的皮肤不易滋生寄生虫,对异性更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人类从遮阴的森林中移居到炎热的热带大草原后失去了体毛,以促进身体快速降温;还有一些人猜测,无毛是青春年少的特征之一,而人类将这一特征保留了一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是少年时期的猿类,比我们的类人猿近亲们成熟更缓慢,活得也更长。


  神经生物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认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我们脸上无毛是因为我们是会走路、会说话、会呼吸的“情绪变色戒指”,也叫“心情戒指”。色彩反映情绪普遍存在于人类文化中,我们用“红眼”来形容嫉妒,尴尬时会“脸红”,生气愤怒时脸会“发青”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脸向无毛进化可以让同伴解读我们的情绪变化。事实上,灵长类动物的脸和臀部也会因底层皮肤生理学的影响而发生颜色上的变化,对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这样高度群体化的动物来说,感知同伴情绪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般认为人类的肤色可分为白色、黑色和棕色,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分类。血红蛋白含氧量越高皮膚显得越红,氧气饱和度低皮肤会呈紫色,某处有淤血皮肤会显得有点蓝,如擦伤挫伤导致的青肿。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作用恰恰相反,会使皮肤泛黄,事实的确如此,看起来不很健康的人通常脸色发黄。脸色变化通常还显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甚至孩子也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懂大人的脸色,感知大人的情绪变化。


  许多动物(如狗、兔子和熊,以及某些灵长类动物)是二色视者,它们虽然只能感知蓝黄两色的变化,但能够发现血液浓度的变化,这是对它们很有用的一个生存技能。它们会避开脸色泛黄者,以避免感染疾病,在动物的资源争夺战中,它们会选择有青肿瘀伤的竞争者为对手,因为这样的对手更容易被击败。
  下次你的朋友问你的感觉时,你可以对他说,看我的脸色就知道了。毕竟,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类已经拥有了察“颜”观色的能力,这也许是人类脸上无毛最大的作用吧。



人类进化之谜五:鼻子对我们有多重要?


  人类的嗅觉并不算特别出色,尤其是与其他动物相比。但研究表明,嗅觉在潜意识中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失去嗅觉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也许因为嗅觉与其他感官相比不是最出类拔萃的,我们平时并没有多珍惜它,直到失去后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34岁的约翰逊清楚记得他失去嗅觉的那一刻。2014年1月9日,他和朋友在结冰的池塘上玩冰球游戏,向后滑的时候不慎被冰上的一道凹槽绊倒,他头部着地晕了过去,血从耳朵里喷涌而出,一边耳鼓破裂,头骨三处骨折,大脑积血。


  在医院迅速恢复后,约翰逊重新回到原先啤酒厂地区销售经理的工作岗位。但在不久后的一次新开发啤酒品鉴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既闻不到啤酒花的香味,也尝不出啤酒的味道。”他说。受伤的压力和服用的药物让他一直没能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嗅觉,这一发现令他震惊,并意识到失去嗅觉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严重影响。


  失去嗅觉的人通常还会失去享受食物美味的乐趣,虽然他们仍然可以用舌头品尝到甜、咸、苦、酸和鲜味,但一些更复杂的口味——例如葡萄柚或烧烤牛排,却需要依靠嗅觉才能品尝到。对于约翰逊和其他许多失去嗅觉的人来说,还会失去另一种生活中的乐趣,约翰逊发现自己闻不到了孩子的尿布味。


  据估计,失去嗅觉的成年人大约占人口的百分之几,这意味着约有数百万人生活在没有气味的世界里,一些人出生时就没有嗅觉,一些人是在后来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嗅觉。慢性鼻窦疾病是年轻人失去嗅觉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鼻孔中嗅觉感受器神经元受到了环境毒素的侵害和感染。有时甚至感冒也会引起嗅觉受损,病毒感染往往是罪魁祸首。另外,老年人的嗅觉会普遍退化,几乎没有人能幸免。嗅觉系统本身有再生能力,新的神经细胞不断取代死亡的神经细胞,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修复能力会逐渐丧失。

人类进化的七大谜团,至今也不是很清楚85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28148     人类嗅觉比不上犬类动物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积极嗅探和训练嗅觉能力上所花的时间太少,我们大多数人都拥有尚未充分开发的嗅觉潜力,研究发现,经过训练的人类也可以拥有出色的跟踪气味的能力。研究还发现,气味可以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例如,男性腋下气味的萃取物不仅能影响女性生理,改变和调节激素水平,还能让女性感觉轻松,减少紧张情绪。另有研究证据表明,人们可以检测到“感受到压力”的身体气味,只是通常意识不到。


  因此,失去嗅觉的人可能会错过许多微妙的社会信号。现代医学对嗅觉丧失已有了许多有效治疗方法,例如,因慢性鼻窦疾病引起的嗅觉丧失可进行逆转性的对症治疗,有时效果非常明显。但像约翰逊这样因事故受伤导致的嗅觉丧失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专家建议他积极训练嗅觉能力,每天多次嗅闻几种不同气味的东西,有证据表明这可以帮助刺激嗅觉系统,尽快恢复失去的嗅觉能力。因工作上的需要,约翰逊正在努力接受感官训练来提高嗅觉和味觉能力。经过康复性治疗,约翰逊目前已可以闻到甜味和其他一些强烈的气味,这是嗅觉系统正在修复和恢复的迹象。


  未来可能会给失去嗅觉的人带来更多的希望,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将干细胞转化为嗅觉神经细胞的研究,希望能以这种方法恢复受损或有缺陷的嗅觉感受器神经元,如果进展顺利,未来5到10年时间里可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人类进化之谜六:人类还在长高吗?


  现在的人比150年前的人类要高得多,那么人类还在继续长高吗?100年后人类又将长到多高呢?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人口从10亿激增到70多亿,发达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世纪中叶的45岁多飙升到如今的80岁左右,甚至我们的身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人群的身高都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

    自工业化以来,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0厘米,而在过去150年里身高涨幅远超其他所有国家的是荷兰。当今荷兰青年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84厘米和170厘米,比19世纪中叶的荷兰人高出19厘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慕尼黑大学经济史名誉教授约翰·科姆罗斯说道。

  为什么人类会越长越高?人类身高是否有持续增高的迹象和趋势?人类长到多高才会停止继续长高?在未来国际空间站或其他星球上的人类后代眼里,地球人祖先是否就像霍比特人矮人一样?

  这类问题激发了科姆罗斯的探索热情,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姆罗斯开创的人体测量学就开始探索人类平均身高变化与经济和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美国政府的军人档案记录跟踪调查不同时期士兵的身高。他的研究显示,人类在个体层面上的身高变化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饮食與疾病,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营养起着很大作用。如果孩子们吃不饱,或因腹泻等疾病不能吸收到身体生长所需要的足够营养,成年后能长高的概率就会大为降低。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威廉·伦纳德指出:“人类身材增高的主要驱动力量是营养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总的来说,归结于较好的生活质量。”


  根据对人类身高增长历史的研究,科姆罗斯认为,人类身高已达顶峰。伦纳德对此表示赞同,“我认为,人类身高已达到了遗传学发展潜力的临界值。”
  另外,如果人类离开地球,走向太空,最终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高吗?

  非地球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形体的概念经常出现在一些科幻小说中。例如,在金·斯坦利·罗宾逊的获奖科幻小说“火星三部曲”中,人类殖民红色星球后,由于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在火星出生和长大的人类身高都超过了他们的祖父母。

  虽然未来移民太空对人类身高有何影响我们还无法确切得知,但从宇航员有趣的身高变化可见一斑。在国际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生活几个月的宇航员身高会增加几厘米,但在返回地球几天后额外增加的高度就会消失。

  研究认为,低重力可能会导致包括骨质流失和内分泌系统失调等问题,而不是进化成“巨人”。伦纳德研究发现,生活在安第斯山脉高处,以及寒冷的西伯利亚和北极圈里的居民,在寒冷等极端环境的压力下,他们的身材普遍不高。

    在新的星球上殖民的人类肯定也会承受压力。火星是一片冰冻的荒漠,那里没有可供人类呼吸的空气,所有食品生产以及日常生活都局限在封闭环境里,此外,火星的一天比地球长,也会扰乱人类固有的24小时的生物钟节奏。伦纳德认为,由此看来,在失去了地球上习惯的环境以及舒适的生活条件后,移居火星或太空人类的平均身高很可能不升反降。


人类进化之谜七:人类还在继续进化吗?


  每年数百万人生生死死的背后,是人类进化的自然选择,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之外,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早夭,如:遗传基因的影响和各种疾病、交通事故、药物滥用等。
  有证据表明,自然选择一直在发生着。

  人类还在继续进化的第一个证据在血液中。B型血在中亚地区很常见,但在其他地区则少得多,ABO血型系统之外的血型也都带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例如,达菲“null”血型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以南95%的人口中,而同一地区祖先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中这种血型却很罕见。

  另外研究发现,血液异常变化与地区疟疾发病史相关,例如,某种血液异常能够阻止疟疾寄生虫对血红细胞的感染,这类细胞特征经常出现在疟疾多发地区,血液异常演化虽然可避免疟原虫感染,但也可能导致产生其他健康问题,如肝硬化。

  第二个证据是近代人类乳糖耐受性的增强。消化系统通过乳糖酶的化学反应可将乳汁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利用其能量,这个由乳糖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是所有哺乳动物共享的基因,但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中,乳糖酶的基因表达只出现在幼体断奶之前,成年后则无法消化乳糖。

  乳糖酶的基因表达只出现在婴儿期。经常食用牛奶的成年人有时也可以刺激产生少量的乳糖酶,但喝大量牛奶或其他乳糖奶制品就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疾病。中國和南欧有的人不太容易消化牛奶,而欧洲北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区,95%以上的成年人消化牛奶没有任何问题。

  与乳糖耐受性基因不同的是,大多数人类的特征不是单个基因的产物,相反是许多基因影响的结果。例如,最明显的生理特征之一的人类肤色受二十几种基因的控制。尽管影响肤色的基因很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祖先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大多为深色肤色,祖先生活在靠近南极北极地区的人多为浅色肤色。
  人体其他部位,如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也在进化。最近的研究发现,现代英国人与其祖先相比,头发与眼睛色素相关的基因明显增多,包括与蓝眼睛相关的一个基因和与金头发相关的两个基因。近代人类的身高也在继续进化之中,现代人的身高普遍高于古代人。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群,由于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和不同的文化发展差异等,也都会对某些进化演变的加速产生影响。
    人类个体中90%以上的遗传性都来自于10万年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类祖先。大约700万年前,人类从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中分离出来,经历了体型、饮食、行为和脑容量的巨大变化,在大约10万年前,从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语言开始,人类进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里,全球人类经历了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出现了进化上的一些差异。文化差异也加速了一些地区人类的进化转变。例如,动物驯化导致了乳制品业的兴起,新的饮食习惯为乳糖耐受性增强提供了巨大的优势,热带地区土地开垦种植作物后,有水源的地方变成了蚊子的栖息地,导致黄热病和疟疾肆虐,引起人类红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随着人口增长的压力,一些进入新环境的人类在适应新的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体的一些适应性进化,如高海拔地区人肤色变浅,以保证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D。
  自然选择变幻无常,适合人类祖先生存的环境不一定适合现代人。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基因组变化的证据确凿无疑地表明,人类仍在继续进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