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65|回复: 0
收起左侧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9-4 2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型娇小的婴儿黑洞如何生长?根据《天体物理学快报》公布的一项研究,它们可能靠吃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剩饭”不断壮大身躯。研究指出这些黑洞很容易被活跃星系核的旋转物质盘捕获。在逐渐靠近旋转盘时,它们靠吸食沿途物质增肥,在质量达到20个太阳后对撞合并。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776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被致密气体-尘埃盘环绕的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

2017年,三名美国物理学家因在探测引力波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是由宇宙内一些最猛烈事件导致的时空涟漪。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来自于黑洞对撞。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6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其中有5次来自于恒星级黑洞的合并,1次来自于中子星合并。在造就这些引力波的恒星级黑洞中,绝大多数的质量达到太阳的20倍。这让天文学家陷入困惑之中,因为恒星级黑洞的质量通常在太阳的10到15倍之间。黑洞由大质量恒星塌陷形成。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467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引力波是时空结构泛起的涟漪

由两个致密天体合并导致,例如黑洞或者中子星。这种涟漪的传播速度达到光速

合并前,这些质量较小的黑洞如何“增肥”?过去,科学家就怀疑这些黑洞的身躯超过普通恒星级同类,因为它们的前身是缺乏金属或者氢和氦以外元素的巨恒星。贫金属恒星产生的太阳风较弱,塌陷成黑洞时能够保住绝大多数物质。

恒星级黑洞的“增肥”方式或许不止一种且与低金属“饮食”无关。论文中,科学家概述了恒星级黑洞的一种生长途径:吸食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物质。这种新机制有助于科学家预测新的引力波来源。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806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黑洞吸食伴星的气体

天文学家知道大部分大型星系的中央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在这些怪兽级黑洞中,很多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无论是吸食的物质还是放射的光线都少得可怜。不过,某些超大质量黑洞被一个致密的气体-尘埃盘环绕。在旋向黑洞时,盘内的物质聚集在一起。这个旋转盘产生惊人摩擦,导致盘内物质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在所谓的活跃星系核,这种辐射盘异常明亮。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441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银河系中央潜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无数恒星栖身于盘外,很多最终塌陷成恒星级黑洞。根据这项新研究,附近的恒星级黑洞很容易成对落入活跃星系核的物质盘。在螺旋靠近这个盘时,它们吸食沿途的物质,质量从7个太阳增肥到20个太阳,而后对撞合并。根据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两个合并黑洞的质量在20个太阳左右。不过,它们最初的质量并不大。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70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用于探测引力波

通过这种方式增肥时,恒星级黑洞的所处环境还会导致它们的旋转轴同步,就像两个一前一后旋转的陀螺。根据这项新研究,在两个黑洞最终合并时,这个系统会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大约10%的能量。如果两个黑洞对撞合并时的方向随机,所释放的引力波能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当前的技术能够探测到这种合并,例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620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天鹅座X-1黑洞艺术概念图,正在吸食蓝星的物质

这些黑洞可能释放大量X射线、伽玛射线或者无线电波,提供与引力波信号对应的电磁信号,进而帮助科学家揭示隐藏特征的重要细节。2017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两颗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和伽玛射线。卡内基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乔什·希蒙当时表示:“有些东西你能够借助引力波发现,但却永远无法借助电磁波看到,反之亦然。将二者结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洞察这些极端天体。”

婴儿黑洞如何变成超级黑洞925 / 作者:常务管理员 / 帖子ID:41232



半人马座A,内部潜伏着一个特大质量黑洞

LIGO天文台的观测发现或许可以用这种新的黑洞生长机制解释,当然也可用贫金属恒星解释,又或者二者皆有可能。目前,科学家尚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答案。LIGO和它的姊妹探测器“处女座”正按计划进行升级,2019年初将再次启动。重装上阵后,天文学家将搜寻能够与电磁观测结果匹配的引力波。这些多信使观测可能成为未来天文学研究的关键,值得科学家密切关注。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0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