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书,往往不是一次定型的整体,它不像现代书籍,是由一个作家或者固定的编写组写出来的。古书是经过长期发展,由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来源甚至跨越几十几百年,历经不同朝代叠加而成的(这是古文献的共同规律)。
《山海经》正是如此。它不是某个人一年半载写成的,所以里面所描写的东内容,也是真实和想象共存,是真假参半的。
《山海经》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世界观。总体来看,《山海经》可以分为《山经》、《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分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又叫《五藏山经》。
《海经》分《海外》东、西、南、北篇,《海内》篇东、西、南、北篇和《大荒》篇东、西、南、北篇,一共十二个部分,此外还有一篇单独的《海内经》,一共十三独立篇章。
其中《山经》排列清晰,基本上是属实的。举个例子,谭其骧先生从《山海经》的《北山经·北次三经》中总结出了黄河的流向,这就是《山经》基本属实的最好证明。历史地理学上称它为“山经大河”,这些都能和实际的黄河河道变迁相印证。
此外,《山经》里对应太行山的部分,是非常靠谱的,因为千年来水道和石头山峰的相对位置未有大变化与大迁移。但是,我们后世之人不能因为《山经》里有些写实的地方,就简单推断出整本《山海经》全都靠谱。
《山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东西虽然有,但都可以理解。而《海经》就不同了,那里面简直就是神仙鬼怪的大集合。鲁迅先生曾说《山海经》是一部“巫书”,其实这“巫书”,正是代指《海经》这一部分。
《海经》则与《山经》有很大不同,它似乎想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这从它的海内外划分四面八方—这一神奇划分方法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它有四方神,比如四方风神、四方山神、四方雨神、四方海神等,这些组成部分很像一幅展开的汉代帛画。
上古神话,《海经》里最多。比如杀蚩尤、西王母、昆仑山、夸父追日。这些故事是干什么用的?其实细细品味,这些故事和纯文学无关,它本质就是记录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的故事。
《海经》中同时也记录了许多的珍奇怪兽,他们先有图片后有文字记录,实际上是一本“以图叙事”的古籍。
第一类怪兽,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动物,虽然《海经》中为这些动物的描写增添了一点文学色彩,但他们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比如《西山经》的鹦鹉、《北山经》的小飞鼠、《南山经》的玄龟,还有巴蛇、犀牛、巨蟹等许多生物,在现代生物图鉴上依旧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第二类怪兽,则是古代人们崇拜的神,比如四海之神。东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余、西海之神弇兹、北海之神禺彊。这些神的造型基本上都是耳朵上挂着蛇,脚底下也踩着蛇的样子。
听上去这很奇怪的样子,从现代人角度来看,这类生物,既可以说是神的形象,也可以说他们是刻意打扮成这种样子进行祭祀、巫术活动的巫师。
在国别篇中,关于厌火国,后世之人有一种合理的猜想,即“兽身黑色”应该是指参与宗教仪式者的装扮,口中吐火是一种古老的巫术。
有关巫术技能的运用,还可以在《大荒北经》中的"驱旱跋以求雨"以及《海外西经》的"群巫操不死药救窫寙"看到。这也从侧面说明,那些奇奇怪怪的打扮和装束很有可能是巫师在进行祭祀活动。
其实于我个人而言,在闲暇时间去阅读《山海经》,并不会一味的纠结于《海经》里的种种珍奇生物是否存在,他们是否是一代一代作者的杜撰;如果他们曾经存在于大地上,那他们现在存在在哪里,抑或是他们何时灭绝于人世。
我想更多时候,把《山海经》当作古人所著的一本浪漫文学来欣赏。并且我个人更愿意相信,在远古时候,这些如今残破的记录都是真实的,只是年代久远纷乱,这些生灵多半都失了灵气。那些为现代人所称颂不绝的,文学创作的浪漫主义,或许是从两千年前的《山海经》开始。
但现代人想要读懂两千年多年前的浪漫,却远远没有那么容易。《山海经》中有许多偏僻晦涩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不了解它的含义,有时连读都读不出来。
而《白话彩图山海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保留了《山海经》的原文,又有全文白话翻译,现代人阅读完全没有问题。一下子就消除了间隔五千年的文化阻碍,把那些难懂的生僻字变得通俗易懂。
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白话彩图山海经》还有各种精彩的插图。前面提到的那些地理、怪兽的内容,如果只依靠文字叙述,会变得非常枯燥。
《白话彩图山海经》不仅配上相应插图,而且这些插图的来历也很特别。它们是十本古书中挑选出来的国宝级全彩插图,一共320幅,堪称怪兽宝典。
点击下方横条可购买
白话彩图山海经
¥58
购买
42幅专业考据地图,从明清时期宫廷珍藏的地图,到现代学者考据测绘的地图,都是以现代角度为我们讲述古代地理方位。让我们可以置身其中,回望华夏文明起源的神奇和浪漫。
这一切都在《白话彩图山海经》中,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购买入手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