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3|回复: 0

中国古代文人为何多长寿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8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人为何多长寿459 / 作者:UFO外星人爱好者 / 帖子ID:59739

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远不如当下,据说一般的平民百姓大概也就在30岁左右就寿终正寝了。这跟古时的自然条件恶劣、医疗条件欠缺,再加上辛苦的劳作、瘟疫的流行和战乱的频仍有关。然而,与之相比,中国古代文人却长寿者却居多,其中活到七八十岁乃至超过百岁的也不乏其人。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就已经超过当时古人寿命的平均线,有推算为58.4岁。其中,孔子活了73岁,荀子74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的伏活了92岁;隋唐五代,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大书法家欧阳询85岁,大书法家柳公权88岁;宋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享年85岁;金元,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卒年85岁;明代,善音律的冷谦享年150岁,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活到90岁;清代,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享年85岁,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姚鼐84岁、刘大櫆83岁、方苞81岁。人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古人平均寿命的一倍左右。

那么,中国古代文人为何多长寿呢?共性的原因不外乎三点:

一,善修养、重情操。修身可以养性,读书可以怡情,当然也可以消愁解闷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圣人为楷模,心态较常人也有优越感,多数时候能保持一份心灵上的恬静与淡定,可以说文人在精神上是充实的。行为上又多奉行中庸之道,处事平和,不温不火,这些都是极助于养生的。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从而也赋予了古代文人顽强的生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的指导思想给古代的文人锁定了人生目标,从而也培育了他们顽强韧性的特性,也不断磨练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古人年近花甲仍孜孜读书以求功名的大有人在。这种精神和毅力也使得他们遇事不公之时能隐忍,于不开心之处能释怀。

三,勤奋多思。勤于用脑有益于健康,文人自是用脑很多,脑细胞充满活力,衰老的自然慢些,也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能长寿。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人的性格和处事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难道这不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借鉴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3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