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5|回复: 0

凌迟处死多少刀后才会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1 0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听人骂杀千刀的!那意思就是诅咒这个人被凌迟处死。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凌迟处死多少刀后才会死75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259


          自秦起凌迟就是死刑中最重的刑罚,称剐刑又叫凌迟,所以称为凌迟处死,一般剐刑会根据所犯之罪来量刑,最轻的为八刀,面部一刀、四肢各一刀、前胸一刀、后背一刀、私处一刀;最重的要剐三千六百刀,将一张渔网缠在犯人身上,每个网眼都要割一刀,所以又称鱼鳞剐。不过,历史上被执行剐刑的还没有能熬过3600刀的。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来揭秘吧据悉犯人若未割满所规定的刀数就断气了,刽子手也要受罚。

          在古典小说中,往往亦可看到处以极刑的说法。所谓极刑,就是指陵迟,一般都写作凌迟。陵迟,原指山陵的斜坡,有逐渐低下去的意思。转用于死刑,即是在执行时,把死囚身上的肉零刀碎割,使受刑者慢慢地死去,以加重其痛苦。这是我国古代酷刑的一种,俗称为剐,民间也叫作千刀万剐。

凌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通常认为始于五代。元、明、清均将凌迟列入正条。这种极为残忍的死刑,常用以处治大逆及逆伦等罪犯。《大明律刑律》就明确规定: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恶逆之罪,如子杀父、妻杀夫、奴仆杀主人等一类的罪犯,也多处以凌迟。点击进入下页               
                       
               

       
凌迟处死多少刀后才会死357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259

历代对于凌迟的具体行刑方法,不尽相同。《宋史刑法制》称:凌迟者,先断其支?肢体,及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抉,割断;吭,咽喉。沈家本《刑律分考》卷二引王明德语: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有的资料记载,一般切八刀,行刑顺序是,先切颜面,次切手足,其次腹胸,最后枭首。

然而不同的行刑刽子手,执行时又各有自己的习惯做法:有从左右眼皮开刀的,有从左右胸膛开刀的;有先断人犯肢体的,有后断肢体的;有喜用利刃的,也有喜用钝刀的。有的刽子手用细眼鱼网罩住人犯的身体,收紧鱼网,使遍身肌肉凸出于网眼之外,然后割之,每刀只有指甲大的一片,每10刀一歇一喝。

          据传,清代的凌迟有24刀、36刀、72刀、120刀之分。较为常用的是24刀,具体顺序是:1~2刀切双眉、3~4刀切双肩、5~6刀切双乳、7~8刀切双手和两肘间、9~10刀切去两肘和两肩部分、11~12刀切两大腿的肉、13~14刀切两小腿肚的肉、15刀刺心脏、16刀切头、17~18刀切双手、19~20刀切两小臂、21~22刀切双脚、23~24刀切双腿。

凌迟刀数最多的是明朝的专权太监刘瑾,奉旨剐2357刀,一说为4700刀,行刑时割肉三天。这种刑法使受刑者极端恐惧又极为痛苦,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往往延续二三日,欲求速死而不可得。               
                       
               

       
凌迟处死多少刀后才会死872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259


          凌迟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们发现一片片脔割皮肉,比连筋带骨割更省力,时间也更久,大太监刘瑾被剐,按例该剐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结束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

          后来郑曼被剐,闻宣读圣旨,应剐3600刀,可见刀数并不绝对固定,但这两例都在3000刀以上。如果刽子手技艺不高,可能犯人老早就死去了,或者犯人家属给刽子手一些好处,刽子手也会让他死得痛快些,清代散文家方苞就记录过刽子手索要贿赂的事情。

由于这种刑法极其残酷,曾在清代受到外国人的干预。据《东华续录同治朝》载:清同治五年1866年初,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呈说帖,请中国不用凌迟酷刑。三月,恭亲王上奏,称中国凌迟酷刑友邦见之不悦,应改革刑章,人犯以斩决为止云云。

          此奏章在廷中引起轩然大波,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赞成者主张宽刑待民,反对者主张严刑以待,使死者痛苦不堪而震慑人心,以达杀一儆百之目的,不可或废。为照顾洋人脸面,后来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凡洋人交出之中国人犯,不论何罪,概不用凌迟。

但是自此之后,关于凌迟的废止问题一直在朝中有争议。随着文明的发展,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诏准当时主持修订法律的大臣沈家本,关于永远删除凌迟以及枭首、戮尸等法的奏请,俱改斩决。从此这个实行了千年的维护封建秩序的极刑终于得到了废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