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6|回复: 0

刘细君和亲简介资料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1 0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孙是西域诸国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十二万户居民,六十三万人口,可出兵十八万八干八百人,都城在赤谷城(今苏联的伊什提克)。乌孙本来臣属于匈奴,张蓦第二次通西域后,乌孙开始同汉朝发生关系。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乌孙昆弥(王号)遣使随张鸯入朝,并献上几十匹良马。使者回去之后,盛赞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殷富,开始和汉结好。

         乌孙原是匈奴赋税牛马的重要来源,匈奴见乌孙和汉通好,准备发兵攻打乌孙。乌孙为了取得汉朝的保护,同时也是出于对汉朝文明的向往,昆弥上书,愿娶汉朝公主为妻,和汉约为兄弟。这对汉朝丝绸之路的畅通,扩大汉朝声威无疑十分有利。但乌孙距长安毕竟太远,汉武帝就把乌孙的请求交给群臣讨论,结果是同意乌孙请求,但乌孙必须按汉朝的规矩,先下聘礼,然后公主才能出嫁。

       
刘细君和亲简介资料39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296

         这一来可以让乌孙了解中国礼俗;二来也让乌孙知道娶汉家公主并不容易。乌孙昆弥遂献上一千匹良马作聘礼,然后议定迎娶日期。乌孙遥远,风俗迥异,一旦嫁过去,无异于和父母决别。汉武帝的几位公主大都出嫁,没出嫁的,也舍不得远嫁乌孙,最后只好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作为汉朝公主嫁到乌孙去。

         细君公主当然也不愿远嫁异域,但君命不可违,同时此行关系到汉和乌孙的关系,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故而答应远嫁。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细君远嫁乌孙,武帝赐予大量的丝绸钱物和生活用品,配备了庞大的官属和仆佣,共有好几百人,车马蜿蜒十几里。此时匈奴的势力已大不如前,在军事上已无战胜乌孙的把握,见乌孙和汉朝和亲已成为事实,就改变策略,主动把公主送到乌孙。乌孙昆弥采用折中的办法,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乌孙是个游牧民族,饮羊奶,食奶酪,住帐幕,衣兽皮。细君公主不习惯,就按中原习惯自建宫室,全部按照汉朝习惯生活。昆弥年老,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别太大,因而和公主分居,一年之中只和细君住很短时间。细君明白,自己此行关系到国家利益,只好将个人痛苦埋在心底,注意结交乌孙大臣,赠送礼品给他们,巩固两国关系。

         但是,面对着茫茫草原,浩浩戈壁,看着去而复返的群雁,春华秋实的循环,想着南方的父老兄弟,细君也禁不住心头的悲凉,自己填词谱曲,作歌唱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弯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鸽兮归故乡。

         每当夜深人静时,细君常常自弹自唱,每次演唱都泣不成声。后来汉武帝从使者那里知道了细君的生活情况,听到了这首凄凉哀婉的泣诉,也为之垂泪,只能多派使者携带各种物品勤去看望。

         乌孙文化落后,还保留着许多原始习俗,哥哥死了,弟弟可娶嫂子为妻;父亲死了,儿子可娶后母为妻。昆弥年迈,想让细君公主转嫁给他的孙子岑阪(岑随也是乌孙官名,其名为军须靡)。这在汉朝看来是乱伦行为,是道德所不允许的。细君不听,并上书汉武帝说明情况。

         来揭秘吧据悉汉武帝回信说:你嫁在乌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汉朝和乌孙的联盟,共同消灭匈奴。如你不遵从乌孙国风俗,会影响两国关系,还是按乌孙风俗办吧。细君只好再次牺牲个人感情,下嫁岑厥。不久,昆弥病死,岑代立为王。岑随年轻,崇尚汉朝礼仪和生活方式,细君的感情生活逐步由枯竭而充满活力,并生一女,取名少夫,汉朝和乌孙关系因此而巩固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