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1|回复: 0

唐朝 茶道:唐朝的茶文化及饮茶历史(图)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7 0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 茶道:唐代茶道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高度发展与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茶道类型号的形成尊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根据对茶道活动目的、特点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唐代茶道类型,可分为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三种。唐代陆羽(733-804)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著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的著作-《茶经》。这使他成为中国茶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茶艺类茶道家。
唐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
唐代之时,饮茶的风气已经颇为盛行,无论上层贵族还是民间百姓饮茶之风都大为流行。当时唐朝皇室喜爱的珍品是阳羡唐贡山所产的贡茶,因产量很少,故而十分名贵。那时阳羡茶必须要在清明前进到都城长安,茶一做好,立刻快马加鞭传送,一夜之间奔行千里。到朝廷后,必先荐宗庙之后赐予重臣,并以茶开清明之大宴,此茶之身价由此可见一斑。由于宫廷的重视,官府开始培植茶树,于是茶树从野生发展成为农作物来栽种。接着,在上层的带动下,民间也有了种植,因此茶税开始出现。

唐朝 茶道:唐朝的茶文化及饮茶历史(图)293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881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对于上位者的喜好和重视,民间往往也群起效尤,饮茶遂于唐代成为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各大都市茶肆到处可见,《茶经》记载:谢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饮,是以与时俱广,浸于世俗,至国朝而盛,两都荆州、渝洲诸地,已为每家必饮之物。这是对茶饮盛行的情况的描写。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也记载: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在诗风盛行的唐代,咏茶之作,也是不胜枚举。
唐代还诞生了茶圣陆弱,他对茶有很深的造诣,著有《茶经》一书,时人称其为茶神。陆羽和他的《茶经》在茶道历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唐代还有很多名家。继陆羽之后的茶道名家非卢仝莫属,他隐居于少室山,自号玉川子,留下著作《玉川子诗集》。他嗜茶如命,所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妙趣横生,其中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和卢仝七碗茶更是后来品茗者传诵不已的话题。
唐代时,不仅国内饮茶,也影响了其他各国。榷茶使(宋代称为茶马司)掌管对外茶叶的输出。另外,当时来华留学生很多,数日本人最多,日本僧人最澄学成之后把茶苗带到了日本,自此日本开始植茶。
唐朝茶文化
大唐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随着唐帝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香、茶艺,远播海外。大唐皇帝在六迎佛骨时,曾将一套价值无与伦比的宫廷茶具,奉献给法门佛祖。这说明,唐代已是中国种茶、饮茶以及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宫廷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和民间茶艺,不论在茶艺内涵的理解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
唐朝人到底是怎样喝茶的?这是一个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西安福宝阁根据中国茶文化专家、学者的研究,及陆羽《茶经》的记载,艺术地复原了大唐茶韵,其中包括清平茶、大唐贵妃茶、大唐文士茶、大唐禅茶、大唐民俗茶等,让今人了解了大唐的茶文化。
大唐君臣清平茶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请大学士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之事。李白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学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陆羽的《茶经》就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代禅宗就十分兴盛,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就选茶作为其饮料。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

唐朝 茶道:唐朝的茶文化及饮茶历史(图)840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881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唐代僧人所饮的茶有茶苏之称。《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临漳照德寺修行,时复饮茶苏一二升。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所论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钱易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老僧说没吃什么药,惟一的嗜好是饮茶。
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茶道程序繁多,分为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
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
大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