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2|回复: 0

壬辰倭乱简介:壬辰倭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8-18 1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称:壬辰倭乱
时间:1592年4月1598年12月
地点:朝鲜半岛
参战方:中国,朝鲜,日本
主要指挥官:李如松、麻贵、李舜臣、丰臣秀吉
结果:日军战败撤兵,中朝胜利。

壬辰倭乱简介:壬辰倭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721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294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壬辰倭乱;日本:文禄?庆长の役),是指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战争分为两段,前后持续七年。
事件详述
背景
明朝: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此时完成张居正改革,国库充盈,革弊施新,但是张居正病逝后,万历帝突然消极怠政,此时朝中大臣党派林立,斗争激烈,但国力并未出现显著衰退。
日本:
日本在经历了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并就任关白,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

壬辰倭乱简介:壬辰倭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3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294

朝鲜:
此时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是明朝的翻版,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和军队日趋腐败。这恰好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侵略机会。
过程
第一阶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1592年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渡海至对马岛待命。4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天后的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
朝鲜武备废弛,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
1592年5月8日朝鲜宣祖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1592年6月15日参将戴朝弁与游击史儒开始率军渡江。
1592年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主动出击,结果由于天气原因加上祖承训不熟悉日军战法导致军溃将亡,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
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
12月25日,总兵官李如松从宁夏胜利归国后,尚不及休息即率军43000余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
2月,李如松改变策略,于3月初焚烧日军于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逼使其撤退。此战拖住了日军的大部军队,为明军突袭龙山粮仓赢得了时间。
19日,日军因为缺粮,被逼由汉城撤退。

壬辰倭乱简介:壬辰倭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693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294

5月四川参将刘铤率军五千赶赴援朝,并被任命为副总兵。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勤王军与倭军的战斗为主。日军于6月中旬又攻打朝鲜南部的晋州城,为第二次晋州城攻略战,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以部下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以龟甲车破坏城壁,大部日军涌入晋州城而攻陷,城将金千镒战死。
第二阶段:
1593年6月,日本因海战失利补给无法送至,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以及急于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派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议和。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护屋会见了到达日本的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
1:迎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2:发展勘合贸易;
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答应了七条建议,但对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
第三阶段:
1596年4月,朝鲜的使者李宗城因为犯了贪淫罪,被日本守臣所逐,奔还汉城,朝鲜方面随即下诏逮捕其入狱,但已惹来丰臣秀吉的不满。
5月,明朝再次提议赐封丰臣秀吉,命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一同前往。
9月,明朝赐封的使者杨方亨抵达日本,但丰臣秀吉因朝鲜王子不偕同前来以答谢而发怒。结果丰臣秀吉不肯受封,并决心再次发兵侵略朝鲜。
1597年初,日本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7200人,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
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停舶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
8月,日本攻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南原和全州的失守不仅彻底的打乱了明军的战略部署,也给明军后来的反攻造成很大的麻烦。
10月麻贵以李如梅率数千攻向星州谷城。
同10月攻打青山的日军毛利秀元等则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幸蔚山城将浅野幸长、宍户元续、太田一吉的接应援护才撤退。
12月,援朝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
1598年1月,明朝攻打蔚山的军队因为日本的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日军的援兵突然赶至,大为震惊。杨镐赶不及下令,便策马率先赶奔汉城,麻贵亦继而赶之,一时间大部军队皆溃败。
2月,邢玠招募江西水军,并以海路运兵以作持久之计。
5月明朝叫回攻略蔚山失败的杨镐,新增兵力给于刘铤、邢玠并调派水陆约5万军力进朝鲜,于是都督陈璘以两广之兵,刘铤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明将张榜、蓝芳威等于此时参阵。
6月,杨镐罢职候查,万世德代之。
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挥着这支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就是在鸣梁海峡。此役歼灭日舰30余艘,并击毙日军400余人,击杀三岛水军的大将得居通年、来岛通总兄弟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
1598年,日军小早川秀秋等部70000多人回国休整。
9月底,明将麻贵再次包围加藤清正于蔚山,两军互有胜负,但最后遭到为了援救清正而前来的立花宗茂先以千人夜袭后以假营伏兵击之而败退。
10月,丰臣秀吉于8月死于京都伏见城的消息传至朝鲜,日军士气因而受挫,开始准备撤退。
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撤离,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
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
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
日军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而得以逃脱登岸的日军后为小西行长救走。
结果
中朝胜利,日军撤退。
朝鲜人民为缅怀明朝援朝将士的功绩,为邢玠、邓子龙等英雄建立了庙宇,供后人瞻仰。
影响
一:7年的战争明朝方面虽胜,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此战后辽镇的战斗力开始下降精锐损失殆尽。这恰恰成为一些有野心的少数民族首领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机,蛰伏已久的插汉部蒙古开始猖獗骚扰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便是明证。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50年便灭亡。
二:朝鲜在战争里被日军侵略,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在战争期间,大量人口死亡或被日本军队掳掠。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战后全国人口只有战前的六分之一,战后百业萧条,农产量更大减,使得朝鲜社会处于崩溃边缘。
三:日本的丰臣家侵朝失败,使其损兵折将,期间更造成丰臣家内部出现文治派与武功派的内部斗争。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于1600年展开关原之战,反德川联合军与丰臣文治派的联军(史称西军)同德川军与丰臣武功派的联军(史称东军)间的战争,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虽然尚年幼,其母淀夫人实际掌权,在东、西两军中保持中立。但此战之以德川家康的大获全胜而结束,故使丰臣家的威信大不如前。
评价
壬辰倭乱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是中朝人民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中国也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
壬辰倭乱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