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4|回复: 0

孔继勋太史墓13道诰命碑难得一见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9-11 1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国藩的老师孔继勋太史墓近日在广州白云山发现,文物专家称该墓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孔继勋太史墓13道诰命碑难得一见86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510

这估计是广州白云山现存规格最高的古墓!继先后发现陈恭尹墓被毁线索和李文田墓地后,佛山市南海区业余考古爱好者孔繁文上月底又在广州市白云山发现规模庞大的佛山市南海孔继勋(曾国藩的老师)太史墓。
近日,广州市文物专家对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后,认为该墓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墓内13道诰命碑难得一见
孔继勋太史墓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磨刀坑村的省委松园宾馆右坡上。由于年久失修,通往太史墓的山上已经没有道路,穿过茂密的树林,才可看到刻有孔太史界的孔继勋墓穴。该墓地占地约有1200~1300平方米,整个墓形保存基本完好。墓前两边以青石和花岗石雕刻的华表、石狮、石羊、石人和旗杆夹对称整齐排列。但因早年遭到盗墓和人为破坏,除了一对露出地面约有3.5米高、上端雕刻有如意云的华表以及墓地右侧一只高约1.7米重超过2吨母石狮外,其余的石羊、石人和旗杆损坏较大。墓后护岭有14根雕龙石柱围成的框,上边原刻有皇帝所赐的13道诰命(即圣旨),但字迹已模糊不清。而墓穴的正碑目前被泥土覆盖,暂时无法辨认。
据佛山市南海《罗格孔氏家谱》等文献记载,孔继勋的墓志铭在正碑的两侧,为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篆刻,两广总督劳崇光撰文,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傅沈桂芬书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但目前被泥层掩盖,还需进一步考证。广州市文物专家孔柱新称,在清代,广东任太史姓孔的人,只有孔继勋一位,所以从墓地的界石以及古代文献资料,可以证明该处是孔继勋的墓地。
孔柱新表示,从现存的文物可以看出,墓地无论是占地面积、设计,还是造工档次都比较高,尤其是墓地中的13道诰命碑,是以往发现的古墓中难见的,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据了解,广州白云山古墓群,主要由两座翰林墓群组成,其一为顺德清晖园龙太史墓,另一为南海孔太史墓。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人迹罕至,墓群已经被繁茂的林木遮掩得难觅其踪。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墓当年气势雄伟,造工精巧,在白云山上属于第一流的古墓,原来还立有神道碑等文物,经过抗战、文革等破坏才渐趋荒废。广州市白云山松园宾馆的保安说,两年前这两座墓曾经被盗,至今未能破案。目前现场只留下盗墓贼当年留下的几个硕大的盗洞,在一处盗洞中,能够看到棺木的一角。               
                       
               
佛山罗格村委希望修复孔太史墓
据了解,今年6月份广州市白云山管理局公告要在今年9月份前完成清坟行动。根据要求,现存在广州白云山范围内10000多处墓地,除登记在案的31处古墓穴可以得以保留外,其他都需要拆平。而刚刚发现的孔继勋墓,并不属于被保护的行列。所以佛山市南海业余考古爱好者孔繁文和中山大学文献研究在读博士梁基永等在两周前发现孔太史墓地后,已积极与广州白云山清坟办及广州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目前,有关部门已答应暂缓清拆该墓。
但这位岭南名儒的墓葬长期以来湮没无闻,甚至家族后人也不知道具体位置,直到最近才根据有关历史资料找出来。
孔继勋是南海南庄镇罗格村人(现属佛山市禅城区),其墓被发现后,南庄罗格文宗村村委会对此非常重视,村委会5名成员近日赶到墓地查看。罗格文宗村村长孔宪棠表示,孔继勋在该村建有祠堂,且村中有1000多名孔太史的旁系后裔,他们希望可以尽快为孔太史墓申请文物保护,并得到政府支持在原地重修该墓。               
                       
               
孔太史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
据了解,道光十八年(1838年),孔继勋戊戌科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而曾国藩是该科新科进士,朝考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照此算来,曾国藩与孔继勋有师生之谊。
而孔太史墓后的龙太史墓,是顺德清晖园主人的墓葬。孔家与龙家曾结为姻亲,因此有墓葬同葬一处。
道光二十年(1840)孔继勋欲北上任职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战事紧张,邓廷桢、林则徐等几任两广总督力留他在广州总局勷办军务。其间捐资九千两银组织团练、督塞河道、制造排船抵抗侵略者。
祁贡接任两广总督后相约孔继勋再留广东一年助善后工作。孔继勋提出:非理财无以裕国,非节用无以理财,欲御敌必先练其兵,欲练其兵必先立法。以理财练兵为急务的策略深为两广总督祁贡折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孔继勋因冒风雨守御广州猎德炮台,受到风寒病故。道光皇帝以孔继勋死于战事,赏其子孔广镛副贡生,内阁侍读衔内阁中书。
孔继勋:孔太史名孔继勋,字开文,号炽庭。清代南海罗格乡人(今佛山禅城区南庄人)。孔子69代孙,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曾在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为曾国藩的老师。嘉庆戊寅年(1818年)的科举考试他中了举人。道光癸巳年(1833年)的科举考试他中了进士,通过殿试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乙未科(1835年)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官,丙申(1836年)科殿试收卷官,丁酉科(1837年)顺天乡试的同考官等。鸦片战争期间,曾捐资九千两银组织团练、制造排船抵抗侵略者。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孔继勋因冒风雨守御广州猎德炮台,受风寒病故。同治二年,被追封为从一品官。               
                       
               
专家呼吁:清坟请对名人古墓手下留情
孔继勋是岭南著名的诗人和书画鉴定家,与番禺张维屏、黄乔松、林伯桐、段佩兰、香山黄培芳、阳春谭敬昭等号称云泉七子。
据介绍,由于这处古墓群尚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在白云山的清坟计划中也被列入了清理之列。广州市文物考古所专家表示,白云山上类似这种古墓葬数量估计有上万处,很多都还没有经过仔细的勘查。如果不加区分全部清掉,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日前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贵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正等28位专家已经向广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呼吁书,就白云山管理局拟在一个月内清坟一事,希望对有价值的古墓和名人墓能手下留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6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