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5|回复: 0

屈原投江的原因故事简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9-23 0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屈原在担任大夫和左徒期间,心系苍生社稷,力主改革朝政、联齐抗秦。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诬陷,最终导致与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希望楚怀王和后来执政的顷襄王召回自己,为国尽力,最后在楚国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之后,他不忍心看着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的原因故事简介14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612


          用生命潜写了一曲千古悲歌。关于属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诸多说法,却都相差甚远,恐是所选择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总括起来看,主要有四说。

          一、殉国说。此说以清代王夫之和现代郭沫若为代表。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楚国灭亡指日可待。

          据此,现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写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才悲愤自杀的。他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写道: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二、殉道说。此说以近人曲沐为代表。他认为屈原的自杀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性格的刚直,是生命在与现实的撞击中而毁灭。屈原是出身于华族贵胄的政洽家,其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复存在。

          面对楚怀王、顷襄王这样的昏君,其抱负与志向无法实现,加之群小的谗害,因而愤感不平,屈原是战国时代应运而生的一位别具特色的士,他的人格力量在于他坚守人道自任的理念和对自身内美、修能的不可动摇的认知,义无反顾地坚持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只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圆满。

          三、尸谏说。此说以近人王之江为代表。持此说的人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有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

          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贤士大夫,他曾忠心劝谏国君,遭到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之死是尸谏,是向彭咸学习而来的。

          四、洁身说。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综观以上说法,屈原愤然自尽的内因似应是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这样的死,当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对祖国的责任,而是对现实清醒的认知,是屈原坚守气节的最终追求。

          相关阅读:杜甫死因之谜被揭开   刘基之死死亡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6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