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3|回复: 0

强磁场中子星的发现挑战黑洞诞生理论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10-8 1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种,它们均拥有极强的磁场,透过其产生的衰变,使之能源源不绝地释出高能量电磁辐射,以X射线及伽玛射线为主。磁星的理论于1992年由科学家罗伯特邓肯(Robert Duncan)及克里斯托佛汤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后几年间,这个假设得到广泛接纳,去解释软伽玛射线复发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规则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观测天体。
天文学家表示,最近发现的一颗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对恒星的演变和黑洞的诞生理论形成巨大挑战。这颗磁星 (Magnetar)位于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天坛星座的著名恒星簇Westerlund 1里。

强磁场中子星的发现挑战黑洞诞生理论49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751

瑞士天文学家1961年发现的Westerlund 1,是恒星物理学界最喜欢的一个观测点。它是银河里最大的一个超级恒星簇,由数百颗质量非常大的恒星组成,一些恒星的亮度几乎是太阳的一百万倍,有些恒星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两千倍。从宇宙的标准来看,这个星簇还非常年轻。里面的恒星都是在350万年到500万年前发生的同一个事故中诞生的。
Westerlund 1里是为数不多的几颗磁星之一,这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由超新星爆炸形成,它的磁场强度有可能会比地球的磁场强数百万甚至数亿倍。据该研究显示,最终变成磁星的这颗Westerlund恒星,质量至少是太阳的40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将导致人们对黑洞理论产生质疑。
主流假设认为,质量是太阳的10到25倍的恒星,最终将演变成中子星。但是质量超过太阳25倍的恒星,最终会形成黑洞,黑洞是一种可以吞噬一切,连光都不放过的怪物,它是在一颗大质量垂死恒星的瓦解过程中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磁星的母亲因为很大,最终变成一个黑洞。不过论文作者表示,另一种可能是恒星变得越来越轻,这促使它演变成一颗中子星。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该论文上说,答案可能是双子星系:成为磁星的恒星在诞生时还有一颗伴星。随着恒星的演变,它们开始产生互动,伴星开始不断掠夺前身星的物质,最终导致它发生爆炸,演变成一颗超新星。据该理论说,爆炸导致这个双星系分开,两颗恒星从星簇中喷发而出,只留下闪闪发光的剩余部分,这就是磁星。
西蒙克拉克负责领导的该科研组,利用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获得这些观测数据,他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它说明双星系可能在恒星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超大质量恒星来说,双子星系将是最终的宇宙饮食计划,它们摆脱的质量,超过原来质量的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6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