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有孩子吗?来揭秘吧考察得知是没有的。从她的婚恋经历来看,她与赵明诚的婚姻没有子女,与张汝舟的婚姻开始于40岁左右,历时近1年,不可能有子女。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词作《声声慢》中的名句,毫无疑问,她这是以花喻人、而且是以花自喻。李清照对菊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多次把自己和菊花联系在一起。
据说有一年重阳,李清照寄了一首《醉花阴》词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赞叹不已,自愧不如,但又想超过她,于是谢绝一切宾客,废寝忘食三昼夜,做了50首词。然后把妻子《醉花阴》夹在其中,请他的朋友陆德夫评判,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追问是哪三句,答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李清照所作。
她用的也是以花自比的手法。那么,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以花自喻的含义是什么呢?毋庸讳言,她是在诉说自己韶华已逝,无人相爱相伴相随。李清照晚年的孤苦,大家都是知道的,但也有人说她在赵明诚死后曾经改嫁,名花依然有主。事实究竟如何,得从李清照的身世说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于济南府章丘明水镇柳絮泉。李清照一生以北宋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她非常幸福,而幸福的源头来自于两个出色的男人。一个是她的父亲李格非,这是一位文才出众的名士,也做过官。
李格非看来并不理会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他是把李清照当男孩子一样教养的,所以李清照从小就接受教育,加上她自幼聪慧,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非常好。她后来得以成为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与她父亲给她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她所遇上的出色男人,是她的丈夫赵明诚。宋徽宗,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她18岁,嫁给了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婚后,两人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他们夫妇不仅志同道合,而且恩爱浪漫。李清照有一首《减字木兰花》词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从宁不难看出夫妇生活的快乐愉悦。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入据中原,掳走了宋朝的徽、钦二宗,李清照与赵明诚美好而宁静的家庭生活也随之破灭,只好流寓南方。李清照也就进入了痛苦的后期。尤其是两年以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不幸夭亡,李清照真正承受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
她后期的作品除了那首慷慨激昂、被人认为有抨击时政意蕴的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满是绝望哀愁,更令人想知道她这时候的生活究竟是怎么过的。
宋代有人指出,李清照后来改嫁了,丈夫叫张汝舟。这个陈述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明、清两代不断有人提出怀疑和异议,基本上否定了李清照有改嫁这回事。建国以后,旧话重提,又有人考据李清照改嫁的事。
这一回,不仅考据出她改嫁张汝舟,而且考据出嫁了又离了,甚至连具体时间都考了出来:从改嫁到离异只在三个月左右,其时应为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49岁。有意思的是,这一陈述又招来不少声讨的文章。李清照到底改嫁没有?我们来看看证据。
李清照有孩子吗,李清照有没有改嫁,从李清照的婚恋经历来看,她和赵明诚是没有孩子的,与张汝舟的婚姻开始于40岁一年后结束,更不可能有孩子,有没有改嫁于张汝舟存在争议
持改嫁说的,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李清照的文章,题目叫《上内翰綦公启》,这是李清照写给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的。大致情形是李清照与张汝舟关系破裂,李清照一面告发他有违法行为,同时也提出了离婚的要求。按照宋代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
后来此事被綦崇礼知道了,綦崇礼是宋高宗的亲信,出面干涉此事,才使李清照既离了婚,又免了刑事处分,因此李清照写这封信向他表示感谢。另一个证据是李心传所作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那里面说张汝舟有违法行为,被其妻李氏检举而入官定罪,并补充说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辞,自号易安居士。如果文献可靠,李清照晚年改嫁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但不幸的是,人们怀疑的正是文献的可靠程度。《上内翰綦公启》始见于赵彦卫的《云麓漫钞》,这是一本杂记古今天文、地理,制度、故事的笔记,其中有记载失实之处。其时距李清照去世也已多年,《上内翰綦公启》到底是不是李清照所作,或者是不是完全是李清照所作,难以肯定。
其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在写法上不合乎行文规律。上文的李氏只是与清照同姓者,而下文显系攻击清照者所加。李心传在李清照去世后40年才出生,不明就里,照样录了下来。
这两条理由,照来揭秘吧看来,不无牵强之处,然而,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儿。为什么要辩诬?影影绰绰间,一个封建的幽灵在游荡。改嫁又怎么样?所嫁非人又怎么样?像李清照这样开明的女子,连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这样的词句都敢吟出来,改嫁也好,离异也好,都值得钦佩。
当然,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位杰出女词人的爱护,而是从学术真实的角度来辨析问题,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