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2|回复: 0

李治是怎么死的?李治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12-20 1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高宗李治怎么死的,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被人害死,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执政期间一度历经了废立中宫、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政绩斐然,因而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之时,太宗皇帝所创下的贞观之治,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延续和光大。

李治是怎么死的?李治是如何当上皇帝的?201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4335

永淳二年十二月,时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
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料记载是病逝。李治在位时,日常主持朝政,批阅奏章之时,常犯头痛顽疾,侍医秦鸣鹤曾以针灸刺穴之术为帝王治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一度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后逐渐展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导朝政之势,高宗看在眼里,逐渐兴起废后的念头。
岂料早在天子身边布下耳目的武则天知悉后,立刻向李治痛陈己过,申诉辩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废后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拟诏大臣上官仪却遭到诛灭九族的下场。至此之后,李治无力再制约武后,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旧疾复发,一度竟发展成目不能视的地步。
帝王难以操持政务,遂命太子李显监国,代行政务。昏聩无能的李显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李治之死,一半是由于他身体孱弱被风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为其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强悍的妻子武则天的阴影里,内心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唐高宗李治的接班人是谁?这个问题早在高宗登基之初就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时王皇后希望高宗立自己的养子宫女刘氏所生的陈王李忠为太子,而萧淑妃则极力鼓动高宗立自己的儿子雍王李素节为太子。在这两个女人无休止的争斗中,高宗不胜其烦,因而时常前往感业寺,与心中挚爱的武则天幽会,不久便使武则天怀上了龙种。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扳倒了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两个劲敌,成功登上了后位。高宗遂废李忠的太子之位,转而立武后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李弘与其父一样宅心仁厚,十分同情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劝母后为他的两个异母姐姐找个好归宿。此时触怒了武则天,于是她一面将两名公主许配侍卫打发出宫,一面谋划改立太子之事。两年后,李弘暴毙,高宗无奈,改立武则天次子李贤为太子,岂料不出五年,李贤谋逆,高宗大失所望,将其废为庶人,终被武后逼死。
永淳二年十二月,李治殡天。武后废帝主政,不久便将自己的三子李显扶上皇位。唐中宗李显登基后,贪图逸乐,不思国政,竟公然扬言要将李家天下送给韦皇后,武则天闻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废去李显的帝位,将其贬为庐陵王,赶出长安。李显黯然离去后,新登大宝的唐睿宗李旦惧怕武则天的威势,没做几天皇帝便主动提出禅让王位,请母后执政的意愿,苦心经营多年的武则天自然不会推辞。数日之后,在百官朝贺声中,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登上了她人生的巅峰。               
                       
               
唐高宗李治地位尴尬 为何却能当上皇帝?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乾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易于摆布的君主以保证他们得到的权势和地位不被剥夺。
对太子的人选,李世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欣赏李泰的才能,却担心他容不下其他兄弟;他赞赏李治的忠厚善良,却不满意他的优柔寡断。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时,李泰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利用李治平日与刚因反叛被赐死的汉王李元昌关系密切这样一个事实去恐吓李治,希望李治主动退出储君之位的竞争。遭此恐吓,李治变得忧心忡忡,魂不守舍。               
                       
               
李世民察觉有异,经再三询问,李治向李世民吐露了实情。这让李世民对李泰很是不满。李承乾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彻底击破了李泰的太子之梦。他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濮王李泰传》)此话倒也合情合理,同时也提醒太宗,一旦李泰做了皇帝,因为争储的仇恨,李承乾很可能性命不保。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发生,李世民只得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太子。不过,在最后公布自己的决定时,为了避免再发生争执,他还是动了一番心思。李世民在太极殿召见百官,询问谁可立为太子,百官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于是李治在千呼万唤声中顺利地被拥立为太子。
也是这一天,李泰带着百余名随从前往太极宫,他似乎对形势的变化毫不知情,刚刚抵达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就被撤去随从,带入肃章门,囚禁于北苑。后被免去一切官职,降为东莱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李治之所以轻轻松松被立为太子,主要是他的两位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与他本身的才能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偶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6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