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1|回复: 0

汉墓大盘点之龟山汉墓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1-16 1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该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发掘清理。

汉墓大盘点之龟山汉墓960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4597

龟山汉墓以山为陵,凿山为室,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和15间墓室组成。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侧,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墓室15间,由人工开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东西全长83米,南北宽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 以壸门为界,南10间为刘注墓,北5间是夫人的墓室。此墓为大型横穴式崖洞墓,工程浩大,墓葬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处处凝结了汉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是徐州西汉中期诸侯王墓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汉代建筑技术的珍贵资料。
龟山汉墓是目前西汉楚王墓群中唯一一处有确切的墓主身份的墓葬,为研究西汉楚王墓群的发展序列提供了标尺。
龟山汉墓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但其中仍不乏精品,特别是位于南甬道最外侧塞石上的刻铭价值极高。此刻铭除有塞石编号外,正文为9行44字,内容为楚王薄葬遗训,是目前经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最早以薄葬为主题的刻石文字,对研究汉代薄葬思想,西汉楚国中期以后墓葬葬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墓刻石及朱书文字正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或称之为古隶,为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提供了较珍贵的实物资料。               
                       
               
结构
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条通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 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有南北二甬道,甬道沿中心线开凿误差仅5mm; 二甬道水平误差仅8mm,夹角仅20。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 主次分明,总面积700余平方米。此墓工程浩大,雕凿精细,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两千多年前古代测量仪器非常简陋,工匠全部在坚硬的花岗岩石上作业,且雕凿精细,结构奇特,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完成这项浩大工程并达到不可思议的精度呢?谜团二走过长长的甬道,就是楚王墓室部分了,眼前立刻豁然开朗。大约有七八间凿就的房间,每一间房间都打凿的相当考究,不过壁面以及顶面的雕刻凿痕与甬道相比反而粗犷了许多,也许甬道壁面的光滑平整是为了方便封墓巨石的移动,而墓室内部的雄浑风格才是汉代审美的真实体现。
凡是面积稍大些的厅,都有意识地留下几根方形的大石柱,以增加抗塌方能力。石柱也经过了精心雕琢,四面十分光洁平整。墓室的顶部即相当于房子的天花板部分,处理得也十分别致,不是平面的,而是用几个由墙壁与天花板的夹角向屋顶部中心逐渐倾斜的菱形所组成,上面还雕刻着精微的线条。工匠们如此不厌其烦,大概是想避免视觉上的单调。通过这些变化使房间结构富有变化,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大抗塌陷能力。               
                       
               
谜团
1、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2、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
3、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分上下两层封堵,塞石间排列十分紧密,连一枚硬币也无法塞进。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
4、崖壁画之谜: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
5、星宿分布图之谜: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为上天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楚王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6、刘注前殿未解之谜: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该布局是巧合,还是另有寓意?
7、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呢?再者,就算开始是误凿。 龟山汉墓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历史谜团啊!               
                       
               
趣事
在刘注棺室周围,分布着厕所、厨房、马厩等实用居所。中国文化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抽象化,即便是王陵,也只是象征性地建上几间大堂。也只有汉代,人们把死作为生的延续,才会在墓室中有如此纷繁复杂的布置。在刘注的墓中参观,好像在探望主人的家居,毫无北京帝王陵墓的阴森。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从点滴中体现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刘注的厕所可谓是相当前卫。在平地上放置两块长方形的石头,两石之间便是一个坑了,人踩在石头上方便,跟现在的蹲坑式没有大的区别。更使人称奇的是,在蹲坑右侧靠墙的地方,还单独镶了一块石板,石板上安装有一小柱状把手,方便的人可以抓着站起身来,如此构想可谓先进。即使两千多年后,许多厕所,能达到这种水平的实在也算不多。
同样有趣的还有塞石上的一段古文,译文就是:后世的贤大夫们啊,我虽然是个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发誓,我的墓中可没放什么华贵的服饰、值钱的金宝玉器,只不过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悲伤的,所以你们就没必要动我的墓穴了。言辞非常恳切,似乎含泪而书。然而这些话并没有打动盗墓者,刘注夫妇的墓还是被盗了。由于有巨大的塞石护卫墓室,盗墓显然是一项不亚于造墓的浩大工程,这必须是官府行为。借牛马之力将石头拽出来,只要上层石头掏出来,人就能进去了,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今天看到的汉墓里,文物基本没有多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7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