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
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
有的科学家觉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难行为归结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未免是将事情简单化了,其根源是对动物的智慧过于低估。海洋学家认为,海豚与人类一样也有学习能力,甚至比黑猩猩还略胜一筹,有海中智叟之称。研究表明,不论是绝对脑重量还是相对脑重量,海豚都远远超过了黑猩猩,而学习能力与智力发达密切相关。
有人认为,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
20世纪初,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贫困的渔村艾尔玛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们在受饥馑煎熬之苦,常常从公海上把大量的鱼群赶进港湾,协助渔民撒网捕鱼。此外,类似海豚助人捕鱼的奇闻在澳大利亚、缅甸、南美也有报道。
有人认为,这是海豚有意识的高尚行为,是对人友好的表示。动物学家却不同意这个观点。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 西别纳勒等人在大海航行时,看到两头海豚游向一头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即便是无生命的物体,海豚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它们甚至会向大海中漂浮的海龟尸体、碎木和褥垫等靠拢,推动这些物体前进。
来揭秘吧认为,海豚救人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是由泅水反射引起的一种本能。也就是说,海豚发现同伴在水下受到窒息和死亡的威胁时,就会赶去营救,把受难者托出水面,使它打开喷水孔,完成呼吸动作。
这种行为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于延续种族、保护同类生存是十分必要的。海豚不仅对于同类,对于人甚至无生命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因而,看来这种救人行为其实只是海豚的一种本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