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7|回复: 0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3-17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动物是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物,会并且靠吃东西,有神经系统,有细胞构成,细胞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会动,基质,光合作用元素的一类生命体。因此动物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595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白昼鸟北极燕鸥:
许多种燕鸥都是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最出名的北极燕鸥。它们在北极区域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极地区过冬,使所有鸟类中迁徙路线最长的。而每年的迁徙都是长达4万千米旅行。夏季的两极,太阳总是挂在天空,北极燕鸥在两地间可以享受约8个月的夏季,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白昼鸟。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57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不得不说的狼:
狼群的食物分配管理制度:最强壮的头狼先食,其次是身强力壮者,最后是弱小者;一次食物不够,便再次组织进攻,那些没吃饱的饿狼才会拼命向前。狼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最大限度的留给了强者。
有人见过一头母狼死后,小狼围在母狼的身边嗷嗷直叫,场面悲惨。可是过了一会儿以后,饥饿难忍的的小狼将目前的尸体当作了最后的晚餐。而母狼之所以硬撑着回到自己的窝前才死去,想必也是为了最后自己的尸体能给自己的后代多一点生存的机会吧!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62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笨拙可爱的长颈鹿:
身高达6米的长颈鹿逃命起来,速度也并不慢,时速居然有57公里。这种生性胆小的动物的天敌是狮子,但是无路可都是竟然也可以一脚踢死一头狮子。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33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朝生暮死的蜉蝣:
很多种类的蜉蝣,例如长尾蜉蝣经过长达三年的发育,终于可以从河底浮上来,虽然仅仅有几个小时的生命,却足够让它们飞起来,追逐着交配然后死去。古时文人常以这种小虫的朝生暮死来形容人生短暂,因其寿命极短。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621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守洞待豹的北极熊:
硕大的北极熊短距离冲刺扑杀海豹的时速可以达到60公里。而冬天时,北极熊会不厌其烦的在冰盖上的海豹的呼吸孔旁等候几个小时,并用熊掌将鼻子遮住,以免自己的气味和呼吸声将海豹吓跑。
当上浮换气的海豹甫一露头,恭候多时的北极熊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其头部猛击一掌,令其一命呜呼,然后咬住不放,在以其神力把肥硕的猎物硬生生地从小小的呼吸孔中拽出来,总是把海豹的肋骨和盆骨噼里啪啦地挤碎。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82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疯舞自杀的北极狐:
北极狐由于主要捕食有自杀习性的旅鼠,自身仿佛也被传染上了这种怪癖。每到旅鼠繁殖过量的年份,北极狐的生育也相应的激增。但是隔年旅鼠会因为食物的稀缺而引发的大规模自杀,同时新生代的大量成长也逼迫北极狐为了生计开始远走他乡。
此时狐群就会莫名其妙的流行一种自杀式的疯舞病,也许是旅鼠吃多了的恶果。这种病系有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无法自已,到处瞎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气泡捕鱼的座头鲸:
大翅鲸的别名座头鲸,出自日文,因为鲸背像琵琶,即日文里的座头。它们的气泡捕鱼法不得不说是惊心动魄:由数名同伴现在鱼类或磷虾群下方绕圈游行,从喷气孔喷出气体形成气泡,把一片海域内的鱼群全部赶到包围圈内。
然后不断缩小圆圈的范围,形成直径达45米的气泡网圈住所有的食饵,然后张开大口,从下方穿越包围圈中心游向海面,无数鱼虾就自动进入其口,吃个痛快淋漓。这种气泡翻动和尾鳍拍动同时也是海上的非常壮观的海景。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90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血压子弹跳蛛:
跳蛛身体短粗而扁平,步足强壮,善于蹦跳,娇小的身躯场多数不超过15毫米,却可以跳出20倍身体的距离。它那长满绒毛的腿上几乎没有任何肌肉,不过这并不妨碍它跃起。
因为跳蛛是依靠体内血压的变化来完成跳跃的,血液如同出膛的子弹冲到身体后部,巨大的压力推动腿弹跳而起。因其捕食方式像老虎,又爱吃苍蝇,所以就有了蝇虎的美称。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6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百鸟之妻大鸨:
大鸨过着一种群体生活,据说它们的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它们总是七十只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群体。因此,人们在描述时,就在鸟的左边加上七十,鸨就由此而得名。
古代曾流行大鸨是百鸟之妻的错误说法:说大鸨只有雌鸟而无雄鸟,可以与任何一种雄鸟交配而繁衍后代。这种错误说法很可能是由于大鸨鸟雌雄的羽毛颜色很接近,同时繁殖期间雄鸟大鸨不孵卵、不筑巢,也不照顾雏鸟,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没有雄鸟的。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82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贪慕宝石的安德雷企鹅:
安德雷企鹅求偶方式十分有趣,雄企鹅求爱前需要挑选一些卵石作为见面礼,这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是很难找到的礼物。这块小石头的形状和色泽还必须是使他的未婚妻感到高兴和满意。然后,它衔着这块石头,去寻找它心目中的娘子。
一旦姻缘良机到来,雄企鹅就把这块石头放在雌企鹅的脚边。雌企鹅如果看重,就收求爱,就把这块石头衔回事先筑好的巢里,雄企鹅便尾追而去。而雌企鹅如果看不上这块石头,便会拍打翅膀,并用嘴巴去啄让雄企鹅离开。
哈哈,看来金银珠宝之类不只是女人喜欢啊。然而,企鹅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当一只企鹅生病或者受伤或处在危险中,它的伴侣也不会离开。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成双成对企鹅死在一起,因为它们总是对配偶不离不弃。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67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吞石补盐的非洲象:
肯尼亚艾尔刚山区的非洲象不但吃平常的植物,喝平常的水,而且还会肯石头。不过他们并不是饿得晕了头,而是为了补充盐分。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吃的植物中硝酸钠的含量太少,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里,身躯庞大的非洲象会大量出汗和分泌唾液。
体内盐分消耗比较大。所以在每年的干旱季节里,它们常常会定时成群结队来到著名的肯塔姆山洞,先用象牙在洞壁上凿下一块块岩石,然后用长鼻子卷起岩石,一口一口满满的吞下肚去。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57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只尿不喝的鲨鱼:
鲨鱼是一种低等的软骨鱼,在睡觉的时候,总会沉到海底,因其体内没有鱼鳔,所与不能自由升降,非要不断向前游动时,借助它们的不平衡尾鳍产生向上的托力,才能保持身体不至沉底。所以,一旦它们停止不动进入梦乡,便直沉海底。
与要喝水的硬骨鱼不同,鲨鱼是不喝水的。因为其血液中含有很多尿素,使体内渗透压比海水大,海水可以从腮膜不断渗透进鱼体内,所以它们不但不喝水,反而需要经常排尿,才能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755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跳远冠军蜗牛:
广西有种玻璃蜗牛,靠腹足肌肉剧烈收缩而向前弹跳,甚至可以超越10厘米的障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也让人们对于这种缓慢爬行的动物,刮目相看。蜗牛身体分成三个部分,头部,腹足和内脏部。
头部和腹足可以伸出甲壳之外活动,但内脏部始终藏在壳内。而蜗牛壳的重量相比于人,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背负着200公斤的房子,而且还要背一辈子,累啊。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58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冷暖自知响尾蛇:
位于眼睛和鼻孔之间的热坑,是响尾蛇的立体热感受器。一层厚度只有1015微米的薄膜,降颊窝分为内外两室,膜上密布神经末梢,这种器官使蛇能够察觉到比自己热和冷的物体存在,还能测知其方向和距离。当田鼠等温血动物接近时,它们辐射出的红外线就会被蛇的颊窝准确测出。
然后蛇就会跟踪温血动物辐射的红外线接接猎物,准确无误将其捕获。即使是环境温度只有0.0018摄氏度的细微变化,响尾蛇也能感觉出来。定向追踪的现代化武器响尾蛇导弹,也正是受到这种启发研制出来的。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奇闻29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5199

踢粪大王黑犀牛:
黑犀牛天性好斗,视力极差,嗅觉在日常生活中担任相当重要任务。犀牛常在其粪堆上摇晃着巨头嗅来嗅去,偶尔会将角插入粪内。通常是将后腿伸直向后猛一踢,把粪堆踢散,这种动作他们打从孩提时就学会了。
对于这种猛踢粪便的习性,有种异想天开的解释是,大象不喜欢看到和它们自己所拉出的粪堆一样的粪堆,为了避免大象的嫉妒而起冲突,犀牛不得不把粪堆踢散开来。
另一种任性的解释是,犀牛在拉完大便后脾气很坏,经常于大便后打转,在激怒的状态下踢散粪堆。然而事实上,犀牛走路时始终将头挨近地面,边走边嗅,实际是在嗅它的足迹。犀牛踢粪堆就是为了将粪便留在后脚上,走动时就定下了自己的路迹,标明了领地范围,也可借此减少彼此间相互攻击的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7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