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简直就是一部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历史,长期以来的内忧内乱内部纷争严重,不仅使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不能迅速发展强大,而且由于长期内耗因素所引发的种种外患侵扰掠夺,大大加剧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衰败、落后和贫困。盛宣怀击溃胡雪岩的案例,就是晚清时期内忧内乱内部纷争严重的一个历史写照。
胡雪岩与盛宣怀本来是晚清时期两位杰出的社会精英,假如他们能够走在一起并携起手来共谋发展的话,那么晚清时期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然而,由于胡雪岩和盛宣怀两人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胡雪岩的后台是左宗棠,盛宣怀的后台是李鸿章,且因左宗棠与李鸿章有极深的矛盾纷争,导致胡雪岩与盛宣怀两人在登上历史舞台伊始就结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并随着左宗棠和李鸿章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而不断升级,最终由盛宣怀采用直击要害的手段彻底击溃了胡雪岩,促使胡雪岩多年来营造的财富大厦在短时间内浑然坍塌。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盛宣怀针对胡雪岩最先采取了掐七寸致命打击措施。胡雪岩每年都要出巨资,在江南等地大量囤积生丝,以此垄断国内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盛宣怀恰恰就是从生丝入手,向胡雪岩发起猛烈进攻。
盛宣怀通过派出大批密探了解掌握到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后,便组织人员和大量资金大量收购生丝,然后再向胡雪岩的客户群大量抛售。与此同时,盛宣怀还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动员组织他们不买胡雪岩手中的生丝,由此致使胡雪岩手中生丝库存越积越多,资金越来越紧张。
当胡雪岩生丝库存越积越多、资金越来越紧张之际,盛宣怀采取了更为狠毒的釜底抽薪举措,开始打现金流的主意。据史料记载,胡雪岩在经商方面胆子比较大,属于敢于负债经营的那种人。他在5年前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第二年,他又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银子,合计借款高达1000多万两。这两笔贷款,在当时都是以各省协饷作为担保的。
恰在此时,胡雪岩历年来为左宗棠所部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银子借款已经到期,此笔借款虽为协助朝廷所借,但经手签合同的却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能向胡雪岩催款要钱。据说,此笔借款每年都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按理说每年的各省协饷一到,上海道台也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
盛宣怀却在此动了手脚,他亲自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称:李中堂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20天。邵友濂自然遵命照办。 对于盛宣怀来说,这20天已经足够,他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联手向胡雪岩催款。
此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处,来不及从中帮忙。因事发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存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填补上这个大窟窿。他以为,各省协饷反正要给的,只不过晚到20天而已。
盛宣怀
然而,这20天的时间正好让盛宣怀有机会给胡雪岩以致命的一击。盛宣怀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等活动了如指掌,并正确估计到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银行,趁阜康银行正在空虚之际,便派人组织人员到阜康银行大肆提款挤兑。
当时,到阜康银行提款的都是一些大客户,他们少则数千两,多则上万两。盛宣怀深知,单靠这些大客户挤兑,还不能搞垮胡雪岩。于是,盛宣怀心生一计,让人放出风声,声称胡雪岩囤积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银行的存款,如今胡雪岩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银行倒闭在即,等等。尽管人们相信胡雪岩财大气粗,但他积压生丝和欠外国银行贷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快,人们纷纷前来挤兑提款。
据说,挤兑提款风潮最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亲自到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初起,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时,德馨任浙江藩司。德馨与胡雪岩一向交好,听说上海阜康即将倒闭,便料定杭州阜康也会发生挤兑。他忙叫两名心腹到库中提出2万两银子,送到杭州阜康。杭州的局势尚能支持,上海那边却早已失控。胡雪岩到了杭州,还没来得及休息,星夜赶回上海,他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却叫下人称自己不在家。
此时的胡雪岩想起了左宗棠,叫总管高达赶快去给左宗棠发加急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却派人将加急电报扣下了。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情急之下亲自赶赴上海道台府上催讨。邵友濂早就知道事情闹到如此地步了,胡雪岩会来催讨要款的,便以去外地视察为名溜之大吉了。
无奈之中的胡雪岩,只好把他的那些地契和房产押了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以此挺过挤兑风潮。然而,谁料想挤兑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胡雪岩这才明白:正是盛宣怀在暗算他。
面对胡雪岩这样的强敌,盛宣怀如果采用温和的慢战方式,胡雪岩也许可以应付自如,绝不会迅速破产。但盛宣怀却采取了速战方式,他抓住胡雪岩的要害,冷不防突然出手,迫使胡雪岩的资金链一时中断,偌大的基业必然会在银行挤兑风潮中突然崩溃。
不久,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便在悲愤与无奈之中凄然死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