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9|回复: 0
收起左侧

慢病遇上暑热、暑湿怎么破?医生支招四步理疗法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20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值“三伏”酷暑时节,连续出现高温,常常伴随湿度升高,间或有短时雷雨,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照射时间长、辐射强,这些天气特点是江南地区夏季的常态。气温高和湿度大造成一些人的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暑热(病)”和“暑湿(病)”。
  一、暑热和暑湿为患的特点
  高温,本身就是一种致病因素,中医学称之为“暑邪”、“暑热之邪”或形象地称作“火热之邪”,这一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循环血流速度加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明显增多及食欲下降等,因而人们常会感到口渴、心烦、疲乏甚至心慌、头痛头胀等不适反应,有时还会出现大便干结,即中医所说的“暑热之邪侵犯人体容易耗气伤津”。
  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夏季伴随高温出现的常常是湿度升高(通常指空气中湿度>60%),而南方地区这一特点尤为突出。故中医学中有“暑多夹湿”的论述,既是对气候特点的描述,更是强调了暑热之邪(高温)和湿邪(高湿)常常相伴而侵袭人体“一唱一和”,给人体带来的影响更大,这种复合型的致病因素当然就被称为“暑湿之邪”。湿度升高使气压相对下降,特别容易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功能障碍,还会使汗液蒸发受阻,因此暑湿为患时的主要症状常见胸闷心烦、汗出不畅、自觉身体有热不能透解,口苦口腻、食欲不振,不仅感觉容易疲乏,而且身体感觉困重,甚至头昏昏沉沉的,大便不成型但又排出不畅,甚至有粘腻灼热感。
  一般健康人群,对于暑热和暑湿的侵袭,短时间内尽管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但在一定程度内往往可以耐受,只要及时采取降温、降低湿度、补充液体和保证休息,不适反应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暑温和暑湿的影响,则可能出现中暑,而那些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及机体调节能力较弱的老人、幼儿等则受到的影响更大,包括使原来比较稳定的慢性疾病突然加重或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暑温和暑湿持续的影响下,可能诱发血压突然波动、心力衰竭加重、急性脑血管病等。
  二、慢病患者如何避免暑热和暑湿的影响?
  中医学有“夏季宜养心”的防病原则。从上面的阐释大家可以发现暑热和暑湿对人体的影响以循环系统最为突出,并由于循环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有慢性疾病基础的人群,耐受暑热和暑湿的能力更弱,因此防治暑热和暑湿引发疾病的关键是稳定循环系统功能,即中医所谓“养心安神”。具体而言,慢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夏季要避免情绪激动、焦虑,要养成居家定期自测心率、血压、血糖的习惯;高血压病患者不能自行减药停药,药物用量的调整一定要在定时监测和记录血压数据的基础上咨询医生;可以采用家庭氧疗,维持合适的血氧水平,避免或降低季节环境因素造成的心肺负担加重;出现突发严重或反复出现不能缓解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热、呕吐、腹泻甚或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活动/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摄,以避免或减轻暑热和暑湿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1.生活起居有规律,心平气和调情志。夏季白天时间明显增加,对于原本睡眠时间减少的老年人或慢病患者,睡眠质量可能更会受到影响;即使是一般健康人,也常会在夏季出现早晨醒得早、夜间睡得晚的情况。睡眠不足、体力下降会使机体耐受暑热、暑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夏季保持休息起居的规律和睡眠质量对慢病患者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质量还有助于稳定情绪,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如果夜间睡眠的时间不能保证,可以在午后小憩片刻;睡眠前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视,避免精神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高温和高湿会使人们容易烦躁、焦虑,甚至变得暴躁、情绪波动,而这种状态对于原有慢病基础的人群更为不利。除了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外,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保持交流、以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和调节心态。
  2.合理饮食有讲究 夏季饮食提倡。“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①不要因为贪图凉快而一味饮食冰凉,大量冷食易损伤脾胃消化功能。人体消化酶在正常体温范围内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率,食物温度过低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所以夏季的食物宜新鲜,食物温度保持微温,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能保持食物口感,提高食欲。②夏季进餐避免过饥过饱,一次进食过饱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会造成循环血流重新分布,对于慢病患者的心、肺、脑循环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夏季饮水也要“少量多次时时饮”,不要等到口渴时一次大量饮水,这样的“暴饮”会突然增加循环容量,加重循环负担,诱发慢病患者的循环功能障碍。③夏季饮食清淡原则,并非要大家只“吃素”,保持营养丰富,尤其保证一定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在夏季食欲减少、胃肠功能减弱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比例,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另一方面在食物加工方式上宜少油、避免重味,避免煎炸、烧烤的烹饪方式,多采用水煮和蒸的方式,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慢病患者不要随意增加钠盐的摄入,避免增加循环负担。
  3.降温除湿,出入平安。在夏季保持居住、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合适温度有很多手段和方法。在降低环境温度时,要注意避免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尤其对于有动脉血管硬化的慢病患者,由于存在血管舒张和收缩调节功能减弱,若短时间内经历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则易导致由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病症,如血压急剧变化、急性脑血管病、心肌缺血加重甚至急性心梗等。在夏季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高温、防辐射的准备,穿着的衣物要透气性好;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在气温和湿度较高的时段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的频次和时间。除了环境降温防暑热,还要注意降低湿度防暑湿。在室内环境中,目前一般的空调设备都具有除湿功能;此外,还要注意室内环境整洁、减少物品的随意堆放,室内装潢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家具物品的摆放等都要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防潮防湿。
  4.科学运动锻炼保健康。对于大部分健康人群及一些病情控制较平稳的轻度慢病患者,夏季最理想的运动是游泳。在具备资质和管理到位的室内游泳馆锻炼,既避免了高温的侵害,又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减脂增肌,并且减少运动中对下肢关节的冲击和负荷。游泳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自己的身体能力选择运动频次和运动量;入水前要在岸上进行充分活动热身;饥饿时或饱餐后不要立刻游泳;有身体不适、疲劳、损伤或发作急性病症时不要勉强进行游泳。对于更多老年人和患有慢病的人群,适量和科学的运动锻炼是很必要的,但夏季室外运动一定要避开高温时段,而且室外活动的时间不宜过久;推荐采用简化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或广播操等方式进行锻炼,运动量一般以微微出汗、呼吸频率和心率稍增快为度;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刻吹空调、洗澡冲凉或立刻躺、坐,而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潮湿的衣物,逐步停止活动。
  三、防暑祛湿食疗方
  薏米红豆汤现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脾祛湿食疗方,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具有防暑祛湿及宁心安神作用的食材和食疗方。冬瓜是夏季防暑利湿的佳品,除了果肉用于烹调外,将冬瓜皮洗净,与冬瓜子一起煮水代茶饮,具有除湿利尿的功效,如果再加入一些荷叶,则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还具有调节血脂的辅助功能。金银花3-6克、淮小麦15-30克、乌梅6-9克同煮水500-800毫升,代茶饮,具有清热敛汗、宁心安神的功效。玫瑰花3-6克、苦荞麦(经炒制)15克同煮水500-800毫升,代茶饮,具有健脾利湿、平肝安神的作用,如果再加入菊花3-6克,可以增强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也具有辅助调节血脂和血压的作用。
  本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淼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慢病遇上暑热、暑湿怎么破?医生支招四步理疗法94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989
                        
                        
                                
                                    慢病遇上暑热、暑湿怎么破?医生支招四步理疗法
                                    
                                    
本文转载自: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8-03
                                        作者:张燕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5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