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6|回复: 0
收起左侧

云南野象迁徙:一个披着有趣“外衣”的严肃问题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30 15: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了保护天然林外,还要通过国家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大尺度、跨区域的景观保护规划,通过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等措施,来恢复和增加亚洲象种群的生存空间,以长期维持并保护其种群的健康发展。
  张立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教授
  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却一路向北迁徙,目前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活动,人象平安。
  “这次的15头野生亚洲象向北游荡,或是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教授张立表示,未来恢复野象生存空间,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虽然这群北迁野生亚洲象目前尚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人象冲突隐患激增,该如何防范才能确保人象安全?它们北迁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保护亚洲象,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哪?
  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亚洲象面临的最大威胁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为干扰,它们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目前仅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
  “栖息地面积减少和破碎化是导致大型濒危物种扩散的主要原因。”张立称,为了生存,野生亚洲象不得不向新的领域游荡。
  2015年1月,张立在《兽类学报》上参与发表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调查显示,亚洲象种群距离人类生活居住区越来越近,不时会进入保护区域外的农地取食。2016年7月发表在《生态学报》的《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也显示,亚洲象种群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过去的30年里,我国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取得成效,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恢复增长。”张立表示,但近20年间,在野生亚洲象保护区域外,由于当地大量种植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使野生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减少,缩小达40%以上。
  另外,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破碎化,促使它们通过不断迁徙寻找新的合适栖息地,这中间就会出现人象接触,甚至是冲突。
  如何有效阻挡野生象群的“步步紧逼”
  随着野生象群“步步紧逼”,昆明城区联合指挥部已经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和防范准备,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了解亚洲象的基本生活习性和活动习惯,有利于社区群众在遇到野生亚洲象时及时避险,避免人身伤亡。”张立说。
  野生亚洲象群如果继续向城市、村庄等人员密集区移动,如何有效阻挡?张立介绍,首先,可以利用各种措施进行人为干扰,比如利用甘蔗、盐等食物进行诱导,并在进城路口采取电围栏等措施进行围堵拦截。或者也可以采用麻醉后搬运,但这个方法有风险且花费成本高。
  其次,政府部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监测,第一时间进行预报预警通告。比如监测它们的移动轨迹、生活区域等。
  最后,若在野外或道路上人象“偶遇”,尽量不要靠近大象,不要围观、挑逗、戏弄大象,禁止用鞭炮、礼花弹等恶意驱赶,因为野生亚洲象受到惊吓后会因自卫的本能对人类发起攻击。群众应听从监测员指挥,不要冲卡,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面对逐步逼近的大象,我们到底该如何缓解人象冲突,保护野生亚洲象呢?
  张立表示,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从象群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的影响方面来着手。除了保护天然林外,还要通过国家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大尺度、跨区域的景观保护规划,通过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等措施,来恢复和增加亚洲象种群的生存空间,以长期维持并保护其种群的健康发展。
  另外,针对野生亚洲象取食农作物现象,还应该通过生态补偿来解决当地老百姓生计问题。
  据了解,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的约300头。
               
               

                           
云南野象迁徙:一个披着有趣“外衣”的严肃问题4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1176
                        
                        
                                
                                    云南野象迁徙:一个披着有趣“外衣”的严肃问题
                                    
                                    
本文转载自:                                        科技日报
                                        2021-06-09
                                        作者: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6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