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编辑声明,《纳米粒子研究杂志》在 2019 年 9 月收到一份提案,建议出版特刊《纳米技术和物联网在医疗中的角色》(Role of Nano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n Healthcare)。声明称,这份提案写得很好,并附上了一个很长的名单,列出了可能愿意投稿的学者,以及他们的单位信息和邮箱地址;提案署名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三位资深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单位是德国和英国的声誉良好的机构。
期刊执行编辑、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的化学家 Nicola Pinna 回忆,他特意检查了邮件的页眉,认为它确实由大学邮箱发出,并且注意到其中一所大学最近将邮箱服务迁到了 Gmail。(在过去几年里,英语国家中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邮箱服务迁到了 Gmail 或 outlook.com。)因此,期刊接受了这份提案,在编辑管理系统中创建了特刊,开放了投稿通道。
早先的伪造身份手段许多并不高明。文亨尹一开始引起期刊编辑的怀疑,是因为他的论文常常能在 24 小时内收到同行评审意见,速度快得惊人。而陈震远事件的暴露,最初是因为一位学者收到了可疑的邮件,两名发件人自称是他发表在《振动与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上的一篇论文的审稿人。一般来说审稿人不会直接联系作者,并且这些邮件来自 Gmail 邮箱,而不是学术机构邮箱。学者将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期刊主编,随后出版方启动调查。
但是,“一个技术更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系统,同时也更有可能被利用,”哈佛大学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的计算机安全专家 Bruce Schneier 说,“对于社会问题,几乎从来没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