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0|回复: 0
收起左侧

2020年5月15日环球科学要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12-27 12: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5月15日环球科学要闻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0年05月16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2020年5月15日环球科学要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回应“Nature论文一图多用”;古代DNA揭示中国南北人口混合;机器学习找出COVID-19死亡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盾牌座δ型变星存在脉冲周期……
                               
                               
· 科研事件 ·
中国医学科学院回应“Nature论文一图多用”

5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病毒在hACE2转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论文。但此后,论文被指出涉嫌“一图多用”:两个不同对照组的图片,部分区域完全重合。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昨日作出回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对新冠病毒感染转基因小鼠模型论文核查情况的说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在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关工作中,承担了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任务,并将研究结果以《新冠病毒在hACE2转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为题,于2月2日投稿《自然》杂志。4月24日该论文被接受,5月7日在线公开,等待校稿。随后,该团队发现误用1张病理组织学图片,并已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9点通过电子邮件与《自然》杂志联系,重新提交了正确的图片。

5月13日,我们注意到pubpeer网站对该论文中的病理组织学图片提出质疑(即该团队12日向《自然》杂志提出更正的图片)。我院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进行自查并作出说明,经组织有关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形成以下意见:

一、原始实验分组与论文一致,相关的实验记录与实验数据齐全,与论文结果一致。
二、论文确实误用了1张病理组织学图片。系在论文选用图片时,误将一个阴性对照组(WT-HB-01)切片的不同视野图片用于另外一个阴性对照组(ACE2-Mock)。
三、研究论文中的柱状图系由绘图软件生成,与原始实验数据一致。该原始实验数据已于4月22日在论文接受发表前按要求提交给《自然》杂志。

我们对本系统下属单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疏忽而出现的误用图片深表歉意,并将在今后严格加强对科学研究的管理,要求科研人员对论文数据和图表进行认真细致和严谨的审核。再次感谢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院科研工作的关注、支持与帮助。


· 人类学 ·
古代DNA揭示中国南北人口混合

2020年5月15日环球科学要闻27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367
9500年前的颞骨(图片来源:GAO Wei)

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或有助于填补东亚遗传学史上由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经济的空白。研究人员从25个分别来自9500~42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东亚南部和北部的人骨骼中,提取了DNA样本。分析显示,当时的人类已经显示出现代东亚人的遗传特征,但当时南北人群的遗传分化比现在更明显。现代的东亚人来自新石器时代东亚的南北人群的混合,但在基因上,与当时的北方人更接近。这证明了一个重要的混合事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以北人口向南流动,产生了区域性的人口流动与混合。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找出COVID-19死亡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的研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团队根据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了一套数学建模方法,从485名COVID-19感染者的血液标本中,找到了3个可以预测患者死亡率的生物标志物,分别是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这些工具可以至少提前十天预测患者个体的死亡率,准确率超过90%。作者认为,该模型可以通过简单直观的临床检查精准快速地量化死亡风险。


· 天文学 ·
盾牌座δ型变星存在脉冲周期

2020年5月15日环球科学要闻53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367
HD 31901的模拟图(制图:Dr Chris Boshuizen;协助:Dr Simon Murphy and Prof. Tim Bedding)

大多数恒星由于内部磁场和对流的作用,都会发出规律的脉冲信号。盾牌座δ型变星(也称矮造父变星)是一类光度变化剧烈的年轻脉冲星,由于自转速度极高、脉冲信号十分杂乱,仿佛毫无规律。但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分析TESS望远镜所观测到的数据,发现一些盾牌座δ型变星的脉冲信号也呈现出周期性。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意味着盾牌座δ型变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测量恒星年龄的参考标准。


· 神经科学 ·
动态刺激视觉皮层使盲人“看见”形状

大部分成年的盲人虽然视神经受损,但大脑处理视觉信号的功能良好。此前一些研究采用多点同时刺激盲人的大脑,但他们只可以“看见”光点,却无法分辨形状。据最新一项发表于《细胞》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动态刺激盲人的视觉皮层表面植入的电极,能使他们“看到”并认出字母的形状。在实验中,当研究人员按一定顺序刺激,并在皮层上像写字一样“描摹”字母的形状时,盲人成功识别出了字母。他们下一步计划开发出由上千个电极组成的阵列和更优化的刺激算法,更好地为盲人提供视觉信息。


· 动物学 ·
是什么影响了鸟类的发育策略?

不同鸟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年所需时间差异很大。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文章解释了影响鸟类发育策略的因素。研究人员研究了数千种鸟类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演化史和体型大小后指出,一些鸟类(如候鸟)采取“发育快、寿命短”的策略,在短时间内繁殖出最大数量的后代,这样有利于它们迁徙;而体型较大或生活环境中天敌较少的鸟类发育时间更长。这一研究将有利于了解和预测鸟类对气候变化和生境破坏的响应。


· 地球科学 ·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RiP),首次在西太平洋一处热液系统观测到自然状态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喷发。这是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新启示。该成果近日作为封面文章刊发于《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科学报)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5月15日6时30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426937例,累计死亡301370例。

5月14日,武汉召开“全市加强核酸检测加快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工作部署会,接下来一段时间,武汉将对全市市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进一步摸清无症状感染者底数,进而有效管控。为给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武汉决定在前期已完成300多万人次核酸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大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收治力度。

近日,联合国发布公共卫生摘要指出,新冠疫情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增加了心理痛苦:失去亲人的悲伤、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疫情大流行期间的精神卫生问题。目前,对精神健康领域的投入,在应对疫情总开支中平均占比仅2%。

美国纽约州卫生厅正在对102例新冠引起的儿童川崎病或中毒性休克类似症状进行调查,该症状已经造成70%患者进入ICU治疗,插管率为19%,43%仍在住院治疗,其中3人死亡。纽约州长库默表示,这些儿童可能已在数周前就暴露在病毒中。

5月1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吉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2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4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619例(境外输入35例)。

文:石云雷、贺白、马一瑗、王语嫣、张国荣
编辑:石云雷、吴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1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