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43|回复: 0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2-16 1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4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如果你去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肯定见过这一大堆极具诱惑力的西汉金饼。这219枚金饼是1999年11月西安东北郊某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发现的,每枚重量247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
  作者: 闻风
  西汉黄金滚滚来
  公元前205年的冬天很冷,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快一个月了,楚、汉双方的军队也像这冰冷的空气一样在荥阳这个地方僵持着。
  楚霸王项羽早已坐卧不安,他想要尽快地打赢这场战争,于是想方设法断绝汉军运粮的甬道。不断被楚军攻击粮道的汉军确实有些支撑不住了,刘邦也不想在这个鬼天气里再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必须有所行动了!
  十二月的一天深夜,一行车马从汉军大营悄悄驶出,直奔楚军而去。领军的人叫陈平,他神情严肃而复杂,因为他身后的车队上装有几万斤黄金。陈平不由回想起前几天刘邦找他商议局势时的情形,刘邦是那么的不安和悲伤,于是他献策说谁都没法抗拒黄金的诱惑,可以用黄金来离间楚军将帅,尤其是以耿直著称的钟离昧和范增。刘邦大喜,当即命人取了4万斤黄金给陈平,让他随意花。他身后车队上装载的就是其中一部分,要用它们去收买楚军帐中的士兵,让他们散布钟离昧的谣言。
  陈平的黄金送去没几天,谣言果然便传开了,士兵们纷纷说:“劳苦功高的钟离昧开始不满项王不给他分土地称王了,会与汉军联合灭掉项氏,到时好瓜分楚国土地各自称王。”谣言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便对钟离昧产生了猜忌,逐渐疏远了他。
  这4万斤黄金的效力远没有结束。第二年四月,陈平用这些黄金买了牛羊猪三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悠闲地在营帐中等候项羽派来的使者。待使者一到,他便命人将丰盛的酒席端去使者住所,一进门便假装惊诧道:“我还以为来的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旋即再使人端上粗劣的饭食。使者回去之后将自己遇到的情形描述给项王听,项王自此对范增也心存疑心。范增知道后请求告老还乡,结果病死在返乡途中。
  失去了左膀右臂的项王,两年后便在乌江边自刎而亡。这4万斤黄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创了西汉。这也像是一个征兆,预示着西汉将是一个“多金”的王朝。
  西汉的“多金”,是历代史学家的定论。且不说那“开国”的4万斤黄金,已足以让人惊诧,来看看西汉的黄金库存,即现代所谓“黄金储备”,其数额之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可以说为历朝之最。《魏晋南北朝史》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数量在百万斤以上。”如果按照《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考据的西汉时1斤折合今日248克来计算,西汉的百万斤即今日的248吨。而2003年中国的黄金储备为600吨,也就是说西汉时期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我国2003年黄金储备的41.3%。
  此外,翻开《汉书》,会发现西汉帝王赏赐黄金的例子数不胜数,数目动辄千斤万斤,仿佛说的是平常的萝卜白菜一般。比如:刘邦的长子刘盈,即位后便大肆用黄金打赏为父亲刘邦办理丧事的人员,尤其是亲自参与挖墓穴的人,将军一级的给40斤黄金,年俸2000石的官员给20斤黄金,年俸600石的给6斤,600石以下的给2斤。可以想象,巨大的帝陵必然要求满朝文武都投入工程,如此一算,赏赐的金额确实很大。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因众大臣杀吕后的亲属有功,又赐周勃5000斤黄金,赐陈平、灌婴各2000斤黄金,赐刘章、刘揭各千金。汉武帝刘彻仅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赏赐连年击败胡军的大将军卫青就花费了20余万斤黄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巨量黄金出现在西汉王朝呢?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73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距今2000余年前,楚国便使用了如图中所示的金钣,由于钤有方形或者圆形的小印,习惯上被称为“印子金”。金钣上的铭文有郢爰、陈爰、专爰、覃金、隔爰及卢金等等,尤其以“郢爰”为多,因此也被称为“爰金”。“郢”为楚国都城名,“爰”为当时的货币重量单位。
  哪儿来这么多黄金?
  不可否认,西汉黄金之巨得益于前朝的积累:春秋以前黄金已成为人们宝藏的东西;到战国时各诸侯都视金为宝,无不尽力搜罗。当时秦楚两国势力最大,财富最多。楚国汝汉地区就盛产黄金,有方形的爰金流行于世。秦国盛时,“黄金万镒为用”;秦统一天下之后,各国的“子女玉帛”自然也包括黄金,都聚在秦王朝的宝库……而这些历代积累的黄金最后又都被转移到了西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带动了西汉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黄金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也充实着原本就藏金颇多的西汉国库。西汉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除了继承前代的方法外,又发现了按矿脉分布关系寻找新矿和察看金光寻找黄金矿的方法,这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史记·天官书》中都有记载。黄金产地也比过去有所增加,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扩展到两大流域的纵深地区。参与采金的人数之多也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汉元帝时的大臣贡禹,看到当时农业人口大量减少,曾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就有一条为:“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可见至少当时政府设立了开采珠玉金银的专门机构,而在这个机构下面从事采金的人员也一定不在少数,否则也不至于严重到要罢免。
  除此之外,罗马史学家的抱怨也值得一提。他们对西汉时期罗马与中国的外贸交易耿耿于怀,认为罗马花费了数量巨大的黄金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比如一种名为“缣”的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口袋,国内时价是400到600多个铜钱一匹,但在罗马市场却与黄金同价,即一两黄金一两缣,一匹缣约25两重,即可换取25两黄金。据罗马史学家普林尼统计:西汉时,罗马帝国每年至少有一万万赛斯脱奇(sesterce,古罗马计量单位)的黄金流入中国(还包括印度和阿拉伯),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超过5吨。难怪罗马的史学家会抱怨,用黄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中间商安息人经由敦煌、新疆到小亚细亚以及叙利亚、埃及的丝绸之路带回来的大量黄金,不仅来自有着充实国库的罗马,还包括沿途的叙利亚和埃及等国。这些国家很早就使用黄金作为对外支付的货币,它们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需求量很有限,因此也愿意用黄金来换取中国的货物。另一方面,由于西汉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商品输入相对较少,因此黄金几乎不外流,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如汉武帝时常向大宛购买良马、向海外购买珍珠、琉璃等,仅此而已。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58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麟趾金,1973年出土于河北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是仿造麒麟的脚趾铸成。它们的出现,都源自汉武帝所遇到的几件奇事—在郊游陇山之际,居然捕获了一只浑身纯白的麒麟,而此时敦煌又传出了出现天马的消息,于是笃信祥瑞的汉武帝将铸金改为麟趾和马蹄的形状。
  只流通于上层社会的“上币”?
  如此大量的黄金,除了前文提到的皇帝赏赐大臣之用外,还能做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几则故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刘彻十分不高兴。此前,他很赞赏齐国国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请求,但对他鼓励性的嘉奖其他诸侯却没什么反应。一天,他正在宫殿内踱步,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有人来报,说是今年各诸侯王送来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刘彻略一思考,便叮嘱来人严加审核诸侯们上交的金子。最终有106名侯爵因为金子成色不足而丢失了爵位,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多年不育,年纪很大时才有了独子昭平君。隆虑公主对昭平君宠爱之极,但她深知被自己惯坏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惹出祸端,于是在她临死前留下了黄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预赎死罪。当时,汉武帝答应了她。
  《管子·轻重》是西汉时的作品,其中记载道:由于政府垄断了食盐的生产,禁止民间煮盐,所以盐价一下子增长了十倍。有人将盐运到不产盐的梁、赵、宋、卫、濮阳去卖,得到了黄金一万一千余斤。
  从这些故事看来,西汉的黄金用处不少:可以用于交政府的酎金、替人赎罪,以及在商品贸易中买卖等等。经济史专家傅筑夫还例举了汉代用金的其他方面:“计值用金,祭祀用金,交易用金,赏赐用金,赌赂用金,罚款用金,赎罪用金,举凡货币所具有的职能,如价值衡量,交易媒介,权力收授,财富贮藏等,几无不用金。”如此一来,数量巨大的黄金,在汉代成为了一种称量货币。

  的确,《史记·平准书》也有记载:西汉“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以镒(古代计量单位,合20两)为单位,是上币;铜钱,是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类,属于器饰宝藏,不是货币”。何为上币?有人认为是专供上层社会使用的货币,而铜钱多为下层社会使用,所以被称为下币。不过,下层民众用金的例子也是不乏记载的,如前文所述的卖盐得金的故事,以及《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说有一个百姓对文帝造成惊驾而需处罚以黄金,都能说明黄金并不是上层专用。“上币”的“上”字解释为“崇尚使用”可能更为妥当。
     
  
        
  这些黄金“上币”在汉代以何种面目出现?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金元宝?或者类似国外圆形的金币吗?非也,西汉的黄金以金饼的形式出现居多,这在考古中多有发现。而且据上世纪80年代学者张先得统计,汉代黄金的含金量大部分在97%-99%之间,成色较好,无疑反映了西汉时期黄金铸造的普遍情况。
  1999年,在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出土的就是219枚西汉金饼,这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它们形状如扁的半球形,正面微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如:“黄、长、吉、马、租、千、金”和“V”等。其直径在56-65毫米之间,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的达254.4克,都与西汉黄金一斤等于248克的重量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金饼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擦痕和切割痕,切割痕是用较锋利的器具锯成,而且一般出现在较大的金饼上。部分金饼上还有补贴金片的现象。这种切割或补贴是为了使金饼保持统一的重量,叫“平称”。
  不过,金饼这种朴素的黄金形式却被汉武帝的一次奇遇改变了,使西汉黄金又出现了两种更为美丽和诗意的形式。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汉武帝去郊外朝拜上天,他登上了陇山,结果意外获得一头周身纯白的麒麟。无独有偶,此时敦煌渥洼水出了一匹天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大喜,认为这都是难得的祥瑞,便立刻将年号改为元狩,并将黄金改铸为麒麟脚趾的形状和马蹄的形状,这两种形式的黄金因此被称为麟趾金和马蹄金。河南扶沟古城村和江苏盱眙南窑庄的金银窖藏,就曾出土了西汉马蹄金11枚、麟趾金7枚。细看之下,能打动你的不仅是依然灿烂如新的金色,还有那隐约能听到的两千多年前白麒麟、天马的足音。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图为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汉代金五铢,金五铢出土极少,十分珍贵,一般作为压胜钱,类似于现在的纪念币,常用于宫廷吉庆、赏赐和民间喜庆馈赠,而不在市场上流通。

  混乱币制下的“救命稻草”
     
  
        

  研读西汉的史料,时常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是在西汉这个朝代,黄金的货币性如此凸显?在其前后,乃至如今,黄金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投资、装饰或者宝藏的财富而已。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西汉的货币制度。
  西汉的货币制度极乱,从刘邦建汉之初(公元前202年),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铜钱的形制重量均不统一。起初是钱小如榆荚的“荚钱”,约重三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后来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为八铢钱,4年后又改回重三铢的五分钱;至元狩五年,铜钱的重量就一直在三铢或是四铢之间游移。加上民间私铸盛行,各郡国钱形不一,市场上用的钱十分混乱,民间的烦苦可想而知。此时的黄金,正如1948年前后国民党政府法币大贬值时吃香的洋银,是西汉混乱币制下以自身天然货币属性跻身市场的“救命稻草”。换句话说,正是西汉混乱的币制,才使得作为上币的黄金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怪乎清代学者沈家本曾说,汉代“凡物之平价皆当以黄金为程”,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汉代铜币信用差的状况,稳定的黄金才足以成为权威的价值尺度。
  黄金在汉代到底能买些什么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的王刚曾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根据出土的“居延汉简”及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汉书》的记载,以一斤黄金为基数来折合其他物品进行换算,计算出来西汉中后期一斤黄金能买1250个竹、或1250斤猪肉、或25匹布、或40只羊、或142只鸡。如果买粮食,一斤黄金可以买50石,按照《墨子·杂守》中“日二升、三升、四升”的吃粮记载,以一天吃4升计算,大致可以吃1250天,即三年左右。也就是说,在西汉一斤黄金能购买一个人三年的口粮。
  黄金的巨大购买力,对人们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诱惑。加上黄金价值稳定、携带方便的优点,西汉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对黄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皇帝及政府而言,足够多的黄金是金融安全的后盾;对普通民众而言,黄金更是安身立命的保障。
  仍然拿前文提到过的“酎金”制度来说,这一每年强制性交纳给国家用于祭祀的金子算起来会有多少呢?也有学者算过这笔账:政府规定诸侯国要按人口数来计算酎金的数量,每1000人上缴4两黄金,不足1000人的小诸侯国也按4两算。其中中山国的人口最多,为66.808万,需要交纳2672两黄金。加上其他诸侯国的酎金数,西汉政府每年可得黄金1500余斤。再加上列侯的酎金,仅“酎金”一项便可得黄金1600斤左右。这还不包括通过罚金、没收财产等等手段所得到的黄金。因此,皇帝每年的敛金量绝不在少数。新朝王莽疯狂敛金六七十万斤的事情,就更不在话下了。
     
  
        
  普通百姓看待金子,更多是视之为安身立命、甚至养老送终的保证,轻易不会拿出来使用。《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即是很好的说明:广汉新都人王,在去往京师的路上遇见了一个病重的书生,书生对他说:“我本来要去洛阳,没想到重病缠身,命在须臾,我腰下有黄金十斤,愿意送给你,只希望我死后你能用它将我埋葬。”王还没来得及问其姓名,书生便离世了。王当即用一斤黄金为书生办理了后事,其余的金子都悄悄地埋在书生的棺材下。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图片中近景是一块束腰形的明代50两金锭,远景是同时代的银锭,都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除了束腰形,金锭还有方形的“方锭”、圆形的“圆锭”、锤子形的“锤形锭”、马鞍形的“马鞍锭”,这些都是根据锭的形状所取的形象名字。不过明代黄金已不是主要货币,更多的是财富的象征。
  不再是货币的黄金
  东汉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帝王将相挥金如土的记载,相反却看到一个个惜金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尤其吝啬金钱,不肯赏赐,有一日,他的宠臣茹法珍叩头请赏,他反问道:你这贼子,为何唯独要找我要钱?武陵王萧纪藏有很多黄金饼,每次打仗便悬金以示将士,但最终却不兑现承诺,看到战事吃紧,宁州刺史陈知祖向萧纪请求散金银募勇士,萧纪不听,陈知祖痛哭而去,此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为萧纪卖命。这说明,东汉即使是王侯将相,手中持有的黄金数量也已今非昔比。因此有人说,黄金到了东汉就突然消失了,并且成为一个迷案。
  对此,傅筑夫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所谓黄金从东汉初年起即突然消失,是说黄金从那时起不再作为货币使用了,既然不再是货币,当然就不会再在市场上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把具有忠实价值的黄金和优质铜钱收藏起来,不再拿出来使用,这就是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的原因所在。所以说良币被驱逐,不是说良币被淘汰,而是劣币把良币驱回到各自的金库中,不再在市场上露面了。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其所以表现得很突然,是因为此事关系着各人的切身利益,反应都很快的,谁不把自己所有的黄金赶快收藏起来,谁就要蒙受巨大损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自己的宝货收藏起来,于是黄金就突然不见了,这就是这个千古疑案的秘密所在。”
     
  
        
  东汉的黄金逐渐散落民间也是黄金看似减少的原因。王莽死后,在长安几次战乱之际,王莽朝廷的存金有些已经分散,并未全部留给东汉王朝。丧乱之余,黄金散入民间,或为私人所占有。东汉自和帝以后,宦官争权,政局动荡,又连续对外用兵,财政匮乏,黄金价贵,官私均乐于窖藏黄金,流通中的金铸币就越来越少。这时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随之减退,而作为宝藏手段的职能却有所增加。东汉开始,史书中已经出现大量平民百姓接触黄金的记录。黄金从此不再是帝王将相的专属之物。本来是少部分上层人物使用的黄金,现在却成了五六千万人使用的物品,平均下来,黄金到了个人手中就自然变“少”了。
  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就可以发现黄金的这个去向—窖藏。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人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从史料上看,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西汉的巨量黄金之谜已经远去,只留下了史学家们无数的猜测和争论。但我们仍能看到黄金在西汉的特殊性—前朝后代再也没有一个如此盛行黄金的朝代,再也没有将黄金作为主要货币的时期。也许,在动辄“坐拥万金”的西汉人看来,黄金是一种贵重的“上币”。西汉灭亡四五百年后的一本书《孙子算经》中,记载了当时一斤黄金的价值:值钱十万,相当于西汉的十倍。那时的人们绝不会有西汉人对待黄金的那般慷慨了吧。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72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如果你去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肯定见过这一大堆极具诱惑力的西汉金饼。这219枚金饼是1999年11月西安东北郊某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发现的,每枚重量247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
     
  
        

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

在星球形成之际的剧烈波动期,地球是一团融熔状态的矿物。许多大小不同的天体撞击这团融熔矿物。这些天文级的撞击可能撞出了月球,并且造成数十亿吨的液化黄金沉入地核。绝大部分的黄金之所以集中于地球深处是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大,在早期地球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时,重物质下降,轻物质上升的分异变化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97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那些黄金从此留在了地心。按照地球形成理论,地球上的贵金属早已沉入地核,人类不可能开采出大量的黄金。那么,人类已开采出来的大量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从何而来?
人类开采的黄金来自陨石撞击
科学家们近日宣称,地球上所有的黄金来自大约40多亿年前一场巨大“陨星雨”的恩赐。
之所以绝大部分的黄金集中于地球深处是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大,这就导致地球近表层几乎没有黄金存在,直到又过了大约两亿年,一场狂暴的“陨星雨”降临地球。当时有超过2000亿亿吨的陨星物质从天而降,猛烈轰击新生的地球,这些倾泻而下的物质中就有黄金。地质学家们发现这场巨型陨星雨为地球表层补充了由于早期重力分异作用导致匮乏的贵金属元素。
黄金来自外太空的证据
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马蒂亚斯·维尔博尔为首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石头。科学家将这些采集到的岩石与地球上其他地方能代表现代地幔结构的岩石进行了比较。如果前者中较后者样本中存在明显较少的贵重金属元素,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对岩石中的钨同位素构成进行了检测,钨与黄金和其他重金属一样,在地核形成过程中沉积到了地球的中心。检测结果发现,l克格陵兰岩石中仅含有千万分之一克的钨,数字虽小却暗藏了巨大变化。钨同位素的构成能清晰显示地球原有物质和外来陨石添加的物质。根据计算,通过陨石雨降落到地球上的黄金数量和地球上多出来的可开采部分惊人的一致。
科学家认为:要不是大约40亿年前陨星撞击地球,人类也许就永远见不到导致文明兴衰变迁的黄金。
     
  
        


黄金从何而来?地震能使岩石裂缝变成矿脉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表示,在地震过程中,黄金几乎能够立即在地壳中沉淀形成。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黄金能够在地震导致充满液体的岩石裂缝变宽和压力下降时形成,压力下降导致溶于液体中的黄金快速滤出。
  在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的研究论文中,他们解释了黄金如何从溶解态变成浓度增加1000倍的浓缩沉积物。他们在论文中指出:“地球上有多达80%的黄金可能由这一过程形成。”地球上的大部分黄金是在石英脉发现的——石英脉在30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在地震活动区深裂缝中的大量水中沉积而成。
  石英脉在地震过程中的压力不断变化中形成,直到现在,这种压力的变化幅度以及如何影响黄金形成仍是一个未知数。昆士兰州大学的迪恩-维瑟里博士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理查德-亨利教授创建了一个数学模型,了解地震强度如何影响充满液体的岩石裂缝。
  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压力的突然下降会导致裂缝中的液体膨胀和蒸发,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急骤蒸发”。维瑟里表示:“裂缝的空间变化导致液体压力变化。液体在低压情况下过度饱和,所溶解的不同矿物质将迅速沉淀。”


西汉巨量黄金从何而来?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54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4035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单一的事件不可能沉积出大量黄金,但同一地区的连续地震导致裂缝中这种沉积物不断增多,最终形成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金矿。当前的大部分黄金在裸露于地表或者地下浅层的沉积层中开采。维瑟里表示地质学家已经勘探了地球的大部分干旱地区,现在,他们必须将目光投向隐藏在地壳更深处的沉积层。
  科学家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了解发生在世界部分地区的这种地质过程。维瑟里说:“在了解何种因素导致沉积之后,我们便可搜寻能够泄露秘密的迹象,了解在最近以及整个地质史上出现的机制。这种研究可能有助于未来的金矿勘探。”

科学家证明地上黄金天上来

 按照地球形成理论,地球上的贵金属早已沉入地核,人类不可能开采出大量的黄金。但已开采出的大量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从何而来?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7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最近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进行的超高精度分析证明,这些贵金属是地球形成两亿多年后,随陨石落到地面的。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在地球形成过程中,融化的铁逐渐沉淀到中心形成地核,其中也包含了金、铂等这些主要贵金属。虽然地核中所含的贵金属数量足够覆盖整个地球表面达4米厚,但却无法开采。按照这种理论,在地球的硅酸盐幔层中贵金属所剩无几,可开采量远远低于现在已经开采出来的数量。而事实上,地幔中的贵金属含量比推测的要多上千倍。
  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多出来的贵金属来自陨石雨的撞击。由此将陨石中所含的金、铂加入到地幔层,却没能进入更深的地核。为了检验这一理论,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院同位素研究组对来自格陵兰近40亿年前的古老岩石进行了分析,该岩石由英国牛津大学斯蒂芬·姆巴斯教授采集,其地质年代恰好处于地核形成后不久,陨石雨“轰炸”地球之前的这段时间,为研究当时的地质成分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窗口。
  研究人员对岩石中的钨同位素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一克格陵兰岩石中仅含有千万分之一克的钨,其中钨182含量与现代岩石相比低了百万分之十五,数字虽小却暗藏了巨大变化。钨同位素的构成能清晰显示地球原有物质和外来陨石添加的物质。根据计算,通过陨石雨降落到地球上的黄金数量和地球上多出来的可开采部分惊人地一致。
  “岩石中钨的含量极少。从样本中提取钨,对同位素构成进行精确分析,都要求极其精确。我们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能做这种高质量分析的实验室。”同位素研究组的马赛厄斯·威尔博德说,陨石雨对地球造成了巨大影响,搅动了地幔层巨大的对流进程。
  据估计,当时地球被2000亿亿吨的陨石物质轰击,现在经济社会和关键工业中的大部分贵金属,都来自这偶然的“轰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3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