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BBC报道,近日一位来自美国的探险家巴里-克利福德在非洲马达加斯加海域寻获重50公斤的银块。他表示,该银块是17世纪臭名昭著的海盗基德船长(Captain William Kidd)的沉船宝藏。图中是发现的巨大银块。
银块上刻有许多S和T的记号,克利福德回忆到,自己在马达加斯加海域下发现了一处空洞,根据金属探测器显示,其中有许多金属,该银块只是其中的一个。因为海底过于浑浊,他无法确定剩下的金属是否也是银块。
克利福德已经将发现的大银块送给了马达加斯加总统,总统亲自参加了仪式,并且表示希望探险家能够有更多的发现,提升马达加斯加作为旅游胜地的知名度。
图中即为发现银块的探险家克利福德
图中是文学作品中基德船长的形象。作为一个恶名远扬的传奇人物,最初他被英国官方指派解决海盗祸患,但是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残忍的杀人狂魔。他的故事被演绎成为小说《金银岛》,而他本人则于1701年被处决。
虽然基德船长已经被处决很久,但是探险家一直都在寻找他留下的巨大宝藏。要确定克利福德发现的银块是否属于基德船长的宝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海底残骸的构成
《金银岛》埋藏什么样的宝藏
《金银岛》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书中描写一个叫吉姆的孩子,从一个海盗那里,偶尔得到一张埋藏巨额财富的荒岛地形图,这事引起了当地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的兴趣。为了找到这笔财富,他们驾驶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岛探险。不料船上混入了一伙海盗,他们在独腿西尔弗的策划下,妄图夺下三桅船,独吞这笔财富。吉姆在无意中得到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劳尼先生同海盗们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最后终于战胜了他们找到了宝藏。
在斯蒂文森巧妙的安排下,浩瀚的大海、荒凉的孤岛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笼罩着幻想纱幕的境域。一个接一个似明实暗、似松实紧的悬念创造出一环紧扣一环的迭起高潮。充满着孩童情趣的生动对话、风浪迭起的气氛渲染使小说从始至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同时又洋溢着一股朝气与热情。
在故事结尾,吉姆返航后,并没提到他分到多少财宝,他反而发誓再也不去寻宝了。还时常受到噩梦困扰,梦见大海和金币。金币令吉姆做噩梦,而不是富贵梦;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最终只是徒劳;贪婪和欲望永远不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便不会发生一些为争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事情了。
2010年探宝奇人勇闯“金银岛”

19世纪,一名英国船长奉西班牙总督之令,将价值1亿英镑的宝藏从秘鲁首都利马运往墨西哥,中途,船长杀死了船上的贵族和主教,并将满船财宝都埋藏在科科斯岛上。在过去近200年中,无数“寻宝猎人”试图找到这笔价值连城的“利马宝藏”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
耗时10年探明海盗宝藏所在
探宝奇人勇闯
“金银岛”
英国54岁“寻宝猎人”迈克·蒙罗石破天惊地宣称,他已查明这笔宝藏的具体位置,并且获得了哥斯达黎加政府的“寻宝许可令”,即将奔赴该岛实地寻宝。
海盗史上“最大买卖”:
船长劫走1亿英镑财宝
“利马宝藏”是世界海盗史上最大的“买卖”之一,也是一笔令后世无数“寻宝猎人”魂牵梦萦的巨额宝藏。西班牙自从16世纪征服秘鲁印加人后,搜刮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然而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秘鲁的殖民统治开始风雨飘摇。1820年,西班牙总督用重金租下了苏格兰船长威廉·汤普森的货船“亲爱玛丽号”,然后用两天时间将利马城中63所教堂内的珍宝全都搬到了这艘船上,其中包括113座宗教黄金雕像、200箱珠宝、273把黄金手柄镶嵌宝石的宝剑、1000颗钻石、几只金冠、150只金杯和数百根金条和银条,这些财宝在当时可说价值连城,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珍品是利马大教堂的圣母玛丽亚雕像,它和真人一般大小,全由纯金制成,重量超过1吨,而船上全部黄金饰品的总重量则高达27吨——这笔财宝的总价值至少超过了1亿英镑!
汤普森船长是个口碑很好、值得信赖的人,西班牙官员、主教和利马总督全都上了他的船,准备载着满船财宝驶往仍在西班牙控制下的墨西哥。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当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时,汤普森船长“见财起意”,杀死所有乘客,随后带着手下将夺来的财宝运到了距哥斯达黎加海岸350英里处的科科斯岛上,并将满船珠宝都埋藏在了这座荒凉无人的小岛上。
数千寻宝猎人
争寻“利马宝藏”下落
汤普森船长后来加入了19世纪最声名狼藉的大海盗贝尼托·博尼托的海盗队伍,他的船只后来遭到英国军舰的袭击,但汤普森本人却逃之夭夭。汤普森的手下接受拷问时,承认汤普森将劫来的财宝都埋在了科科斯岛,但这些手下并不知道具体的藏宝位置。汤普森在1844年去世前,一直受到一名叫做基汀的男子的照料,汤普森死前将宝藏位置告诉了基汀,基汀随后驾船前往科科斯岛,但因为和船员闹翻,基汀只带着一小部分黄金逃离,其他船员则一无所获。
从那以后,数千名世界各地的“寻宝猎人”开始争先恐后地奔赴科科斯岛,然而,所有寻宝者全都空手而归。现在仍有“寻宝猎人”前仆后继地前往科科斯岛寻找这笔传说中的宝藏,由于这些寻宝者四处挖掘,严重破坏了科科斯岛的生态环境,导致哥斯达黎加政府严禁任何外人随意到科科斯岛上挖地寻宝。
耗时10年探明宝藏所在?
英国人将赴小岛挖宝
然而日前,英国莱斯特郡米尔顿·莫布雷市54岁画家和“寻宝猎人”迈克·蒙罗向记者石破天惊地披露,他耗时10年时间研究古代地图、目击者手稿和该岛沙土环境后,目前已经查明了这笔19世纪宝藏的具体藏宝位置!
蒙罗称,他已经获得了哥斯达黎加政府的“寻宝许可令”,可以前往该岛寻找这笔宝藏的下落,条件是他在没有确凿把握前不得随意挖掘,所以蒙罗将用一个特制金属探测器在该岛某小范围内的10个精确位置进行探索。
蒙罗称,根据协定,一旦他在科科斯岛上成功找到“利马宝藏”,那么他最多只能保留其中的1/3,另外三分之二将分别上缴给哥斯达黎加政府和秘鲁政府——因为这笔宝藏当年是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搜刮来的。
哥斯达黎加驻伦敦大使馆一名发言人证实,蒙罗的寻宝行动已经获得了政府批准。
寻找失落的宝藏
地下陵寝的宝藏、金银岛上埋藏的秘密、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亚马逊密林的黄金城……即使是在中国,自古就流传有许多关于宝藏的传说,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财富,是如此引人遐想。
背景资料———揭秘世界宝藏
地下陵寝的宝藏
古印加奇姻王国首都废墟的地下,据说是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里面有难以估量的金银财宝,至今没人能够揭开这层迷雾。
金银岛上的秘密
《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1820年,被推翻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长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这些传说中的宝藏至今仍然不见天日。
海底的黄金船队
早在1702年,西班牙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载着从南美洲掠夺的金银珠宝运回西班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金船队”,这支船队在大西洋维哥湾遭遇英国人,大部分击沉,巨额的财富沉入海底,尽管无数寻宝者多少年来一直冒险潜入海下,也仅捞上很少的战利品。
印加帝国的黄金城
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中心的印加帝国,以富有黄金闻名,黄金城更是闻名遐迩,许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冒险家想得到这笔宝藏,但是都没有结果。
纳粹宝藏
纳粹德国战败的时候,为了东山再起,据说他们隐藏了价值不少于几百亿美元的财富。
战争结束后,不少人企图寻找这笔财宝。盟军就曾在一个盐矿里发现一笔价值达100亿法郎的财物。但谁都知道,比起纳粹掳走的宝藏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闯王宝藏
宝藏之谜
1644年,是天崩地裂的一年。在大明、大顺和满清几股势力的角逐中,中国又一次陷入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人对人是狼,社会则处在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中。
大顺国的皇帝并不顺利,他占领了北京城,却没想到关外的满清黄雀在后,他只经历了很短暂的辉煌,便走向了败亡。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满清军团入关,李自成一败再败,最后竟然跑到了湖北的九宫山,连是生是死都成了一个问题。不管如何,这个人从此就在历史视野中完全消失了,留下的却是一个闯王宝藏的千古之谜。
金庸的小说《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中,都提到了这个巨大的宝藏,胡苗范田四大家族以这个宝藏为线索,厮杀了一百多年,不过宝藏埋藏的地点竟然在清政府的老家关外,这可有点使人难以相信了。
清军入关后,整天追着李自成跑,从山西、陕西、河南到湖北,李自成一路上形如丧家之犬,居然能够瞒过清军的耳目,把一笔巨大的宝藏运到敌人的后方埋藏起来,简直不合情理。
宝藏价值
李自成究竟聚敛了多少财富,这一点,恐怕比张献忠只多不少。虽然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42天,但北京是明朝经营了二百多年的国都,达官贵人、富商巨宦所拥有的财富难以估量。
李自成的财富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获得:第一项来源于明朝国库和大内库藏。有一些史料说:他仅仅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还有人说,这些银锭都是五百两一锭的,还刻有永乐(明成祖年号)的字样,这可太可怕了,许多历史学家都以为这个数目不可信,一些史学专家说,明朝白银产量和海外流入的白银加起来,也不够这个数目,还有人质疑说,这需要1850万匹骡马来拉,即便如此,一个月也拉不完。崇祯年间,皇帝一直喊没钱剿匪,今天加税,明天派捐,一下出了这么多黄白之物,确实出人意料。这点姑且存疑。另一项也是很可观的,大顺军开进北京后,以“助饷”、“追赃”为名,大肆勒索北京的权贵,结果得了7000万两。
之后,便发生了人所共知的一幕,大顺王朝如昙花一现般凋谢,李自成向西安溃退时,抓了几百名工匠,融化银锭铸成银砖用骡马驮运往西安,“日以千骑”。姚雪垠考证,据说在北京搞到七千万两银子(在北京的军政费用除外)都在山海关战役之前差将军罗戴恩运往西安。《明史》则很具体地说:李自成将所得金银“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考虑到骡马的运输能力,这么巨额的财富不可能全部运走,另一些史料也做了解释,他撤出北京时,随军携带了数额更可观的财富。
而随着闯王的远逃,这笔财富也在历史上失去了踪迹。
可能性一:山西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因果歌》,其中唱道:“贼兵舍不得金银走,马上累累‘没奈何’(金银大块名)。一路追兵潮涌至,把金银向山西境上掩埋过。贼兵一去不复返,农夫掘地富翁多。”据说,不少晋商就是因为捡了李自成的银块发家致富的。如果我们推演一下,清兵追赶不息,李自成一路狂奔,带上那么多的财富实在累赘,为了保命,他极有可能将运不走的一部分财富在沿途某个地点埋藏起来。
可能性二:在湖南莽山,当地一直有李自成藏宝的传说,有不少人在此热衷寻宝。2005年,有一些媒体甚至介入报道,但至今收获很少。
可能性三:在湖南天门山,传说的方式跟莽山差不多。2001年,据说一考察队在此发现一藏宝洞,发现一批文物,这批文物价值7000万元,但到现在没有更新的发现。
可能性四:湘西其他山区,湘西许多山区都流传出类似的传说。我们可以推演一下,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生死不明,余部撤入湖南,在湘西立足,带来了不少财物,后来失败,这批财物便被埋藏于群山中,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考虑到湘西山区是很不利于运输的,而且,大军长期转战,不可能携带几千万两的银砖金饼,可见,即便当地有宝藏,也只会是闯王宝藏之一部。
可能性五:2008年,网上曾有消息,推测在陕西商洛山,发现一藏宝洞,六个足球场那么大,足可以屯兵数十万。更令人兴奋的是,洞内有秩序地堆放着大批金银珠宝,价值大约一千亿美元。传闻真假未辨,但是藏宝商洛山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李自成从起义到进北京的十余年,曾多次进出商洛山,有时候举事不顺利,就躲到商洛山躲避,对这里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北京兵败后,他一路败退,在老窝陕西呆的时间比较长。在撤往湖北的路上,也经过商洛山,藏宝于此不是没有可能。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如果这里真有宝藏,那么这会是闯王宝藏的绝大部分,他从北京运往西安的大笔财富中,随军的只可能是一小部分。
可能性六:广东乐昌,2007年,有报道说这里可能有李自成的宝藏,但考虑到广东长期是南明的天下,李自成余部即便到了这里,也不会很多。带上一大笔宝藏埋藏于此,可能性实在不大。
康慧珍
石达开宝藏
宝藏之谜
1863年,大渡河浊浪滚滚,大渡河边,一位雍容华贵的男子站在那里,愁眉不展。他手上拿着一封信,是他的敌人大清国四川总督骆秉章写给他的。这封信用委婉的话语告诉石达开一个赤裸裸的真相:“你们玩完了,赶紧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前有大渡河天堑阻挡,后有清军重兵围困。32岁的翼王石达开仰天长叹:“我一生纵横半个中国,难道真要命丧于此?”
大渡河记住了这段悲怆的历史,石达开答应了骆秉章的要求投降了。而骆秉章则没有实践他的诺言,于是,数千太平天国的尸骨就埋在了大渡河之畔。
与这段历史一起埋藏的是一个宝藏的传说。在几十年之后,一个叫刘湘的军阀在这里发现了三个洞穴,没有多少财物埋藏在里面。事后,更大的军阀蒋介石介入进来,他也没有多少发现。
宝藏价值
我们的祖辈说,“石达开随军带了很多金银财宝,这些金银财宝被装到7个大棺材里,负责藏宝的十个人全部死去。”7个棺材的财宝,比之前面的诸多宝藏实在差得太远,但在老百姓看来,这确算一笔不菲的财富。
可能性一:一本叫《宝藏的故事》的书上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据说这张藏宝图为一赖姓老人所有,后为刘湘所得。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石达开被围,一举一动都在清军监视之下,藏一笔巨额财富谈何容易。
可能性二:在重庆南川市,当地盛传的说法是,找到了“太平山”,就可能找到石达开的宝藏。但石达开入川,本想占领天府之国作为根据地,他并没有预料到日后的失败,既然如此,藏一笔宝藏在重庆的山里干什么?占领四川,难道不需要一笔巨额的军费开支吗?
可能性三:石达开藏宝的可能性不大,他的军队始终在流动作战,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而且石达开部队的纪律很好,要说他的部队有多少财富,这实在不大可能。对一支几万人并且长期流浪的军队来说,带很大一笔金银上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天王圣库
宝藏之谜
1864年,天王最终抵挡不住曾国藩兄弟曾国荃统帅的虎狼之师,天京沦陷。几天之后,比北京故宫更壮阔的天王府陷入一片火海,纵火者就是曾国荃,有人说,他在惩罚洪秀全的叛逆,但更多的人说,他在掩盖一个巨大的秘密。
天王的圣库在哪里?北京的慈禧老太太追问。曾国藩告诉她:“没有这回事!”不久,被俘后写出了《自供状》的李秀成也被曾国藩杀死。有人说,李秀成曾劝曾国藩称帝,曾国藩恐惧,是以灭口。但还有人说,灭口是灭口,但曾国藩杀李秀成的真实目的,也是为了掩盖那个巨大的秘密。此后,湘军有不少人都发家致富,而曾国藩的夫人由金陵回湖南,护送的船只有200多艘。这些船里又装载着什么呢?
答案还是在圣库,圣库聚集了天王洪秀全的全部财富。曾氏兄弟究竟得到了这个圣库吗?答案恐怕是没有,曾国荃曾一再严刑拷打李秀成,但李秀成只说没有这回事。如果他们得到了,曾国荃为何又如此心急呢?更何况,到现在150年过去了,以节俭著称的曾国藩和他的后人也不见有如何之富有。
难道圣库真的只是浮云?
宝藏价值
圣库,天朝的制度,一切财物都要归圣库。然后按需分配,可到了后来,这个圣库便成了天王私人的仓库。
太平天国席卷中国14省,统治东南几个中国最富饶的省份10多年,其聚敛的财富又有多少?这恐怕难以估量。据当时的传闻:“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
可能性一:天王宫殿之极深处,大火焚毁天王府,三天三夜不熄,当年的核心建筑“金龙殿”依然存在,百年来,从来没有对其地下进行过勘查。而且,以天王晚年怀疑一切的个性,绝不可能把财宝藏到他处。曾国藩在天王府掘地三尺,如果没有找到圣库,那么它极有可能在更深处。
可能性二:南京石头山某处,民间传闻,有个叫蒋驴子的人深得李秀成信任,天京被围时,“宫中倾有急信至,诸王妃等亦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随后,“有金银数千箱,命驴往,埋于石头山某所”。蒋氏后来因此发财起家,成为近代金陵巨富。民国初年,革命军曾想挖出这笔财物,但无果。
可能性三:这笔财物真的并不存在。详见李秀成《自供状》即可知,民间传闻多半为虚。
可能性四:太平天国经营南京10多年,以南京之大,要埋一笔宝藏无人知晓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南京民间还流传着石头城内马鞍山里有“长毛藏金窟”,城西北卢龙山上亦有“长毛藏金窟”之类的传闻。
大西国宝藏
宝藏之谜
1646年11月,在四川盆地的西充凤凰山周围,一场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是一场突然并且短促的战斗,它的到来异常突然,它的结束也异常神速。
那时候,大西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正在这里驻扎着。他所面对的,是来自辽东的满族军团,带头的正是后来被康熙杀掉的鳌拜。鳌拜到来得极其突然,他选择奇兵突进,张献忠只能仓促迎敌。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戏剧化的一幕很快发生了,已经投降清军的大西国将领刘进忠看到一位穿着华丽的将军正在河对岸观战,就对清将说:“那个人就是张献忠。”
一枝暗箭射来。大西国惟一的一任皇帝死了,他所一手建立起来的大西国也土崩瓦解。
胜利者得到了失败者的头颅,他所没有得到的,是失败者的财富。就在张献忠死后,一首歌谣流传了下来,这一传就是350多年的时间。“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成都买到重庆府。”这就是故老相传的歌谣,歌谣所说的正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被破解的谜团,它关系到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宝藏。
1646年,在张献忠死亡之前的几个月,张献忠决定撤离成都,临行前,他下令在绵江上筑堤,抽干江水,然后在下游挖了个巨大的坑,在坑中埋藏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然后,又开堤放水,那一笔宝藏便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事定之后,张献忠杀掉了自己的妻妾儿女,率领大军从成都出发,去凤凰山迎接自己的死亡。
这是张献忠宝藏最经典的版本,还有其他的说法,有的说张献忠兵败于绵江,载运财宝的船只尽沉江底;有的说这只是障眼法,张献忠的藏宝另有其地。
350年来,没有人能够猜透张献忠留下的密码。
宝藏价值
至于这笔财富有多少,惟一的一个说法就是不可估量。
张献忠的财富来源,大概有这么几项:第一,他攻占武昌,“尽取(楚)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第二,他占据四川,尽有明王朝在蜀之财富。第三,四川富庶名扬天下,张献忠在此大肆搜刮钱财,《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这笔财富价值有多少,一本清人笔记上说了一个可怕的字眼:累亿万。当代也有人对这笔财富做了个估价:至少价值30亿人民币。
可能性一: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大西国的水军就在此被清军击败沉船,沉船当中可能存有宝藏。作为有力的佐证的是: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一施工队曾在此挖出10枚银锭,都是崇祯年间的上好官银,每枚50两,但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50两”字样清晰可见。但后来的打捞没有结果。一直到今年,都有不少人在此寻宝。
可能性二:成都附近望江楼与对岸石佛寺附近江底。民国时,一个叫杨白鹿的人曾根据一张藏宝图在此挖掘。而那张藏宝图,据说是当年参与埋宝藏的一个石匠偷偷绘下的。可是,倒是打捞了石鼓和石牛,宝藏依旧无踪。
可能性三:青城山,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曾在民间搜罗了300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采石的工匠,事后全部被杀害灭口。一些书上说,青城山上的普照寺跟这笔宝藏有牵扯不清的联系。
可能性四:张献忠泉下有知,会说:“哈哈,我忽悠你们呢,真正的宝藏在……”
可能性五:宝藏根本只是谣言,或已经被张献忠的部下发现,要不,怎么连大清国的历代皇帝、袁世凯、蒋介石,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没找到。 |
|